当前位置:首页 > 充电吧 > 充电吧
[导读]根据从国际空间站返回的宇航员身上所提取的数据,宇航员在太空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他们的肌肉和骨骼会发生退化。由于微重力环境下,宇航员不需要像在地面上那样,经常性地用到肌肉——比如站立时需要使用的背部或腿部肌肉——因此它们会迅速退化。

对人体来说,太空飞行造成最严重影响的器官也许是大脑。

根据从国际空间站返回的宇航员身上所提取的数据,宇航员在太空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他们的肌肉和骨骼会发生退化。由于微重力环境下,宇航员不需要像在地面上那样,经常性地用到肌肉——比如站立时需要使用的背部或腿部肌肉——因此它们会迅速退化。事实上,美国宇航局(NASA)的记录显示,有的宇航员在抵达国际空间站的短短11天时间里,肌肉质量就萎缩了20%。为了抵御太空环境中的肌肉和骨骼退化,美国宇航局启动了“数字宇航员项目”,使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来提高本已十分严格的宇航员训练强度。

此外,当宇航员生活在低重力环境中时,他们的体液也会受到显著影响。人体约有三分之二的成分是水,正如你在很多视频中看到的,宇航员有时会在太空中摆弄悬浮的水滴,失重状态下的水的确会表现出奇特的样子。虽然视频看上去很有趣,但这会对人体调节体内重要生理过程的能力造成严重影响。当宇航员初次抵达国际空间站时,他们会出现类似于普通感冒的症状(面部浮肿和鼻塞),这是因为他们的体液转移到了身体的上半部分。

随着宇航员的身体渐渐适应失重环境,他们的体液分布会变得更加均匀,身体也不再需要那么费力地去调节血压。虽然这听起来像是好消息,但事实证明,它可能带来一些非常不利的副作用,比如血容量减少20%,这可能导致心脏功能退化,因为它能泵的血量变少了。

尽管科学家还发现了其他一些有趣的生理现象(比如,一位宇航员无法流泪,因为眼泪会凝聚成一个水球;或是有人失去了味觉),但对人体来说,太空飞行造成最严重影响的器官也许是大脑。虽然进入太空能够带来一些积极的心理影响(比如“总观效应”,或是从太空俯瞰地球所产生的内心平和感),但通常来说,宇航员总是处于持续的高压状态。

虽然在失重状态下翻跟头听起来很好玩,但我们必须考虑到,宇航员生活在充满未知的高风险环境中,这意味着,最细微的错误也可能关乎生死。即使做了万全准备,国际空间站也曾出现过一些险情。

2013年,意大利宇航员卢卡·帕米塔诺(Luca Parmitano)在执行太空任务时,不得不提前终止太空行走,因为他航天服中的水开始向头盔渗漏,险些将他淹死。帕米塔诺日后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当水开始渗漏到头盔时,他感觉自己就像是“鱼缸里的一条金鱼”。

由于液体在微重力环境中的运动方式会发生改变(它们会凝聚成球,四处飘浮),因此,当水渗漏到头盔后,帕米塔诺一方面要保持呼吸,另一方面还不能让水进入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虽然他最终安全返回了国际空间站,但他使用的航天服去年再次成为一起类似事故的罪魁祸首——一位宇航员为了保命,也不得不提早终止了太空行走任务。

国际空间站运行初期,曾有一位宇航员在进行太空行走时,身上被附着了一层约2.5厘米厚的有毒冷冻氨。他不得不待在空间站外,绕着地球转了一圈,直至航天服上的冷冻氨蒸发掉。那原本是一次例行的太空行走任务,当时,美国宇航员罗伯特·柯比姆(Robert Curbeam)正在处理空间站的冷却系统。由于氨的冰点较低,冷却系统使用了氨。然而系统发生故障,氨开始从管道中泄露,这时,空间站的每个人都知道,有麻烦了。三分钟后,柯比姆成功关闭了发生泄漏的阀门,但此时,他的整个航天服都被冷冻氨覆盖住了。据当时与柯比姆一同执行太空行走任务的另一名宇航员说,他当时看起来就像一个雪人。

为了把航天服上的有毒化学物质清除掉,柯比姆不得不待在空间站外,绕着地球转了一圈(大约90分钟),以便阳光能融化那些氨晶体。等到安全返回气闸内之后,他和其他宇航员不得不戴上氧气面罩约半个小时,好让空间站滤掉内部空气中的毒素。

柯比姆的“惊魂记”也让人想起了两位苏联宇航员曾经历的那场险情。1990年,“和平号”空间站的气闸出现故障,两名宇航员被拒之门外,在氧气即将耗尽的情况下,他们不得已启动了紧急入舱程序。此前,他们进行太空行走是为了修复返回舱的隔热层,这个故障对他们返回地球造成了威胁。经过五个小时的太空行走后,宇航员成功修复了飞船,这时他们发现,空间站的气闸门未能正常关闭,舱室无法增压。在氧气已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两名宇航员不得不启动了紧急入舱程序,最终回到加压舱。不过,至于他们是如何做到的,苏联方面的记录仍然是一个谜。

至于他们是如何做到的,苏联方面的记录仍然是一个谜。

1997年,“和平号”空间站还发生了其他一些险情。当年2月,用来制造氧气的一个高氯酸锂罐发生泄露,空间站随之起火,好在只过了一分半钟,宇航员就将火扑灭了。可仅仅几个月后,俄罗斯“进步号”货运飞船撞上了“和平号”空间站的一个模块,并在后者身上撞出一个洞,致使舱室开始降压。这原本很容易演变为一场致命的事故,但得益于宇航员的迅速反应(其中有一位是来自美国宇航局的访问宇航员),他们切断了一些防止舱口关闭的线缆,成功密封了发生泄漏的模块,将其与空间站其余部分隔绝开来,从而化解了这场险情。

人类在空间站中曾经历过大大小小许多次事故,以上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这很好地提醒了我们,即便做了最充分的准备,人为错误永远也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尽管如此,考虑到各方面的情况,如果宇航员感到压力过大, 我们也很难去责怪他们,尤其是要知道,很多宇航员在太空中会长期遭受睡眠不足的困扰。(当你在国际空间站上,每天要看到15次日出时,入眠可能会变得有点难。)

然而,尽管我们已经知道了太空飞行对人体造成的种种不利影响,这些认知全都是基于在短期内收集而来的数据(最长为六个月),根本不足以让我们了解火星之旅(将耗时一年半以上)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为应对这种情况,美国宇航局去年启动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实验——“双胞胎研究”。它把斯科特·凯利(Scott Kelly)送上国际空间站,让他在那里待上一整年,而他的孪生兄弟马克·凯利(Mark Kelly)则留在地面,研究长时间太空飞行对人体造成的影响。

虽然这项长达一年的实验的首批成果刚刚开始披露,美国宇航局已经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首先,一项关于太空飞行与人体老化关系的研究发现,斯科特的端粒(DNA中一个会随着年龄增长而缩短的区域)在太空飞行期间出现了增长。研究人员将此归因于斯科特在太空中做了更多的运动,以及饮食中的热量减少了。此外,另一项研究发现,斯科特返回地球后,其心智能力并未受到明显影响。

还有一项研究仍在进行中,它将对凯利兄弟进行完整的基因组测序。研究人员在他们各自的基因组中发现了数百个独特的突变(这在意料之中),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凯利兄弟体内大约有20万个RNA分子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是否表明,斯科特在国际空间站期间激活了某种“太空基因”,我们还有待观察。

数十年来,登陆月球和火星的载人太空任务第一次被提上日程,在这种情况下,了解如何在太空这个最后的疆界中生存,就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得益于数十位宇航员多年来的开拓性工作(他们成为了地球轨道上的“小白鼠”),如今,对于如何在微重力环境下生存,我们已经了然于心。载人火星任务将带来一系列新的生理挑战(比如辐射的威胁),但如果没有这些初步性的实验,火星之旅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微重力环境下生存始终是一项挑战,但有了不断进步的技术,以及在地球和近地轨道所学到的经验教训,人类演进为跨行星物种的可能性将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这是我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50年前(1969年7月20日),全球5亿电视观众在电视机前观看了人类登月的伟大瞬间。那晚,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并说出那句伟大的话:“...

关键字: 观众 宇航员 登月

太空旅行是基于人们遨游太空的理想,到太空去旅游,给人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最新奇和最为刺激人的是可以观赏太空旖旎的风光,同时还可以享受失重的味道。而这两种体验只有太空中才能享受到,可以说,此景只有天上有。

关键字: 太空 旅行 火箭

商业航天是指采用市场化机制以营利为目的而开展的航天活动,是航天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目前全球航天产业长期保持稳定增长,商业航天已经成为世界航天产业的主要构成和主导力量。据了解,目前商业航天(不含航空电子行业)半导...

关键字: 意法半导体 太空

当地时间3月14日,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oskosmos)表示,在国际空间站上的美国航天员将搭乘俄罗斯的飞船返回地球。

关键字: 航天员 太空 飞船

中国的深空探测已经扩展到了地球、火星等星球上,未来还会继续探索更遥远的星球,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透露2049年时我国计划实现太阳系边际探测。

关键字: 太空 地球火星 小行星

据外媒报道,天文学家们已经证实,此前发现的C/2014 UN271彗星,是有史以来人类发现的最大彗星,其直径约有85英里(约137公里)。

关键字: 阿塔卡玛 彗星 太空

通过提供自动化、精细化的可见性来查明效率低下的问题,RFID使公司能够全面了解其正在进行的流程,包括可能发生任何滞后的确切时间和地点。这一般是通过在供应链上的每个站点自动执行物品的登记流程来实现的。路易特尔说,“这可以使...

关键字: RFID 太空 天和核心舱

7月11日,维珍集团创始人、70岁的英国亿万富翁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首次乘坐维珍银河的太空船“团结号”飞往地球大气层边缘,并试飞成功,他也因此成为进入太空边缘的私人航天第一人。

关键字: 贝索斯 太空 私人航天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近公布了其“阿尔忒弥斯”(Artemis)登月计划的最新安排:2024年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分三步走,整个任务将耗资280亿美元,其中160亿美元用于研制登月舱。

关键字: nasa 月球 宇航员

马斯克是当下最具魅力的科技企业家,他创办的SpaceX公司刚刚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民营太空企业载人航天任务,SpaceX还准备把人类送到火星上定居。不过据媒体最新消息,科技行业一对知名的双胞胎日前透

关键字: 马斯克 太空 黄金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