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段包括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
在建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将提供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军事定位达到厘米级,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为0.2米/秒。授权服务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详细]
工作过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过程是:首先由中心控制系统向卫星I和卫星II同时发送询问信号,经卫星转发器向服务区内的用户广播。用户响应其中一颗卫星的询问信号,并同时向两颗卫星发送响应信号,经卫星转发回中心控制系统。中心控制系统接收并解调用户发来的信号,然后根据用户的申请服务内容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对定位申请,中心控制系统测出两个时间延迟:即从中心控制系统发出询问信号,经某一颗卫星转发到达用户,用户发出定位响应信号,经同一颗卫星转发回中心控制系统的延迟;和从中心控制发出询问信号,经上述同一卫星到达用户,用户发出响应信号,经另一颗卫星转发回中心控制系统的延迟。
由于中心控制系统和两颗卫星的位置均是已知的,因此由上面两个延迟量可以算出用户到第一颗卫星的距离,以及用户到两颗卫星距离之和,从而知道用户处于一个以第一颗卫星为球心的一个球面,和以两颗卫星为焦点的椭球面之间的交线上。
另外中心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处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中心控制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经加密由出站信号发送给用户。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示意图
-
北斗系统目前所能服务的区域
-
北斗导航卫星行走轨迹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示意图
-
北斗导航卫星发射记录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射现场
"北斗"科普
- 为什么要研发"北斗"? 拥有自己的系统,一个国家的导航应用才能取得独立性,而且自己的导航系统更加可靠
-
"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2000年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
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
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 建设原则 开放性、自主性、兼容性、渐进性
- 四大亮点 混合轨道、通讯功能、位置报告、模式兼容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广域差分与完好性服务 该系统融卫星导航与广域差分为一体,向用户实时播发卫星导航信息、广域差分改正信息及完好性信息等。
- 中国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大事记 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pdf
四大功能
短报文通信:北斗系统用户终端具有双向报文通信功能,用户可以一次传送40-60个汉字的短报文信息。可以达到一次传送达120个汉字的信息。在远洋航行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精密授时:北斗系统具有精密授时功能,可向用户提供20ns-100ns时间同步精度。
定位精度:水平精度100米(1σ),设立标校站之后为20米(类似差分状态)。工作频率:2491.75MHz。
系统容纳的最大用户数:每小时540000户。
攻克两大技术难题
"高精度指标":通过多年攻关,在信号捕获技术、信号跟踪技术、高精度授时技术等方面先后取得多项重大突破,研制成功新一代监测接收机、地面中心站测量系统等重要设备,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设计精度的实现。
"抗干扰能力":凭借在电磁对抗领域多年积累的深厚功底,很快掌握了电磁干扰特性,创新性地提出了国际领先的技术方案,仅用不到半年时间就研制成功卫星抗干扰设备,实现了我国卫星系统抗干扰技术的重大突破,并开发出适用于卫星、飞机、导弹等各种平台使用的抗干扰产品。
气象应用

道路交通管理

应急救援

精密授时

军事功能

个人位置服务

铁路智能交通

海运和水运

航空运输

特殊货物运输监管

精细农业


GPS 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个中距离圆型轨道卫星导航系统。它可以为地球表面绝大部分地区(98%)提供准确的定位、测速和高精度的时间标准。系统由美国国防部研制和维护,可满足位于全球任何地方或近地空间的军事用户连续精确的确定三维位置、三维运动和时间的需要。该系统包括太空中的24颗GPS卫星;地面上的1个主控站、3个数据注入站和5个监测站及作为用户端的GPS接收机。最少只需其中4颗卫星,就能迅速确定用户端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及海拔高度;所能联接到的卫星数越多,解码出来的位置就越精确。
与美国GPS系统相比,北斗卫星导航是有源定位和短报文特色服务,把短信和导航结合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独特发明。一般来讲,世界上其他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只是告诉用户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而北斗系统除此之外还可以将用户的位置信息发送出去,使用户想告知的其他人获知用户的情况。
- 探秘中国北斗导航卫星:最高机密到民用历时20年
- 8年16星闯出中国式自主导航之路: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历程回顾
- 北斗导航包含八大战略意义 其他技术无法替代
- 卫星导航与中国北斗:"北斗"因何而生
- 我国发射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 将实现亚太组网
- 中科院专家揭秘北斗卫星:未来18个月很关键
- 试与国际接轨 我国建设北斗导航检测认证体系
- 北斗导航系统明年服务亚太 最终目标是走向世界
- 专家详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目前已在部分领域崭露头角
- 专家:北斗应用精度超GPS 芯片价格短期将大降
- 4000亿元的年产值从何而来?"北斗"应用前景广阔
- 北斗导航设备首次应用于通用航空的RNP运行
- 中国自主导航之路 北斗卫星"技惊四座"
- 天为棋盘星作子: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斗导航卫星研制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