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3年1月16日 /美通社/ -- 今年是IQS"2gether"GOM中国一体化项目的重要里程碑。2019年4月11日,蔡司收购了GOM,2023年1月GOM正式加入蔡司中国,并成立了新的业务部门光学解决方案业务单元。这一整合牢牢稳固了蔡司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地位,在光学数字化系统领域更将开启新纪元,蔡司将不断探索更先进完整的光学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满足制造产品的转型升级需求。 产品优势互补,提供更优质的光学解决方案 从技术层面,整合后的蔡司工业测量丰富了原有的产品线,可以覆盖不同客户的光学需求,提供更完整的光学解决方案。蔡司的产品组合与光学3D测量技术相结合,将进一步开拓工业质量与研究市场,创造新的机会,尤其表面测量和数字化解决方案都将成为额外的增长动力。 蔡司完成GOM整合,开启光学解决方案新纪元 比如在各个领域,蔡司三坐标系列产品可以确保其检测公差控制在微米级。同样ZEISS GOM 三维光学扫描系统,借助3D传感器,可实现高精度检测注塑模具,其逆向工程允许制造3D模型,配合简单易用的高性能软件平台colin3D,可以生成精准度高的测量报告。利用不同的镜头,可按不同的部件尺寸在瞬间完成测量范围的调整,进而实现对塑料和金属打印增材制造应用的高精度光学三维测量。 展望未来,客户体验与业务增长相结合 除了技术产品上的互补,在销售模式上,除了保留原有的合作伙伴渠道,蔡司将建立直销团队,直接服务终端客户,更好地在汽车、航空航天、医疗、消费品等制造领域为客户提供智能化的光学解决方案,推动新客户的业务增长,预计2025年新客户的增长业绩将超过一半。除了销售渠道的拓宽,蔡司专业售后服务团队,将为客户提供更及时更优质的技术支持。整合GOM的软硬件优势资源后,蔡司还将进一步开发新的客户群体和应用程序。蔡司将通过技术升级,服务创新,为客户带来更完整更高效的服务体验和价值体现。 蔡司完成GOM整合,开启光学解决方案新纪元 通过扩大蔡司的解决方案组合,巩固工业质量和研究部门的领先地位,为客户的转型升级不断提供智能化的整体解决方案,与全球制造企业一起携手并进、助力智造。同时也将带来新的机遇,对商业伙伴产生积极影响,强强联手,未来可期。
深圳2023年1月16日 /美通社/ -- 近日由盖世汽车主办,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指导,上海金桥临港综合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协办的2022第四届智能座舱与用户体验大会上,Raythink锐思华创市场专家姜叡石发表题为《如何打造真正的AR-HUD?》主题演讲,并表示:"真正的AR-HUD 将成为智能座舱中最重要的人机交互方式。" AR-HUD真正要做到与实景融合,必然需要实现更大的视场角(FOV)及更长虚像距离(VID),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则是在于HUD的核心光源模组:PGU。 姜叡石 Raythink锐思华创市场专家 以下是演讲内容整理: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如何打造真正的AR-HUD》,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智能座舱时代,AR-HUD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拥有什么样的定位?现在这一技术又面临怎样的挑战? 智能座舱时代,汽车需要集成显示更多的信息,也需要联合更多的移动终端,实现自动驾驶的多项功能,这为座舱带来了许多新的玩法:比如用HUD取代仪表盘,用中控屏取代仪表盘……以上的快速转变下,AR-HUD又面临着怎样的发展趋势? ARHUD -- 智能座舱新时代最重要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 我认为,AR-HUD是智能座舱新时代最重要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核心原因在于:AR-HUD可以融入各种系统信息,包括车机仪表盘、中控屏、辅助驾驶系统、娱乐系统、手机等,以上提到的所有系统显示出来的信息都可以用直观、易懂的方式展现给驾驶人员,加强驾驶过程中的整体安全性,提高驾乘人员在汽车内的交互体验感。 智能座舱是消费者选购汽车时的关键因素,市场调查显示,40%的用户认为HUD是座舱必备的技术,然而,为什么AR-HUD的渗透率似乎远远达不到它的受欢迎程度? 在我看来,这是因为AR-HUD在功能上,尤其在用户体验上仍然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需要提升的地方。比如说,AR-HUD必须要成为智能座舱的一部分, 不能只是通过新的屏幕实现,AR-HUD必须要和显示屏、系统进行融合、衔接。 让我们看看传统HUD的市场空间,渗透率比较高的是C-HUD,W-HUD,这些产品的主要功能在于信息呈现,并不具备AR-HUD的功能性效果,同时也会造成分心驾驶。 从技术层面上看,而真正的AR-HUD需要做的就是融入到车机已有的系统中,将呈现空间、虚像距离扩大,这必然会对配套的软件平台、算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AR-HUD和W-HUD有什么差异?它们在硬件上是很类似的,都是基于成像PGU,走光学路线,但支撑AR-HUD的是更好的AR算法、软件平台,才可以实现更大的视场角,做到多焦面的呈现,给驾驶员以实景融合的感觉。 目前市面上的AR-HUD,普遍采用的是7-10°的视场角,10米的虚像距离,但如果采用15米的虚像距离,就不会有失焦的风险,给驾驶人员更多(至少1s)的反应时间,从而实现安全性上的提升。 再来看看不同FOV(视场角)的差异:FOV为10°,且VID为10米内时,HUD只能显示仪表盘的信息、实现简单的导航功能、辅助驾驶的预警功能,整体只能覆盖到前方的车子,在体验上非常有限。当FOV为20°,且VID 达15米以上时,AR-HUD才能真正做到覆盖三个车道,实现更多的指示功能,并融合其他的辅助驾驶传感器信息,实现"安全左转和右转、盲点预警"等功能,在信息传达上更快、更人性化、更智能化。 图片来源:Raythink AR-HUD核心技术详解 要为用户提供突破性的成像体验,关键就在于AR-HUD核心光源模组的升级。PGU(光机/光源模组)是HUD的最核心模块,负责图像及亮度的生成,直接影响成像质量、硬件体积、功耗等核心性能,同时光机按PGU的光源类型分两大类,面光源及点光源。 现有的HUD面光源主要有三种:TFT、DLP以及Lcos(验证中),这几种光源在应用到AR-HUD 上时,各有其缺陷。目前,技术较为成熟的有TFT,可以实现更大的FOV,但是在实现更长距离的VID时就会有烧屏的风险。另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案是DLP,DLP的核心技术处于被垄断的状态,且成本较高,一般在高端车型中才可以实现,体积也比较大。 最后提一下,Lcos方案的量产问题还没有解决,故其可能性仍有待商榷。 Raythink的核心技术 -- OpticalCore®是基于LBS技术的光学模组,属于点光源,是利用激光二极管搭配微机电系统(MEMS)组成之图像生产模块(PGU)。OpticalCore®能够带来更优秀的AR-HUD产品参数,在相同的FOV和VID参数下,能够减小产品体积,以及降低产品成本。 在HUD的设计过程中,为了对应不同的外部光线、天候等影响,需要更高的亮度来达到较佳的影像质量与视觉效果,使用OpticalCore®,可以在更高瓦数的激光光源下,有效增加HUD系统整体的亮度。 Raythink已经研发出基于LBS技术的口袋尺寸PGU模组:OpticalCore®,具备色域大,功耗低,体积小、发热量小、无阳光倒灌隐忧的技术优势。 同时,Raythink也在积极拓展OpticalCore®模组的其他领域应用,比如全息display、智能大灯等。由于LBS是以激光作为光源的原因,目前市面上普遍的LBS方案存在散斑的问题,经Raythink技术团队的不断创新,目前已经推出多光源微合光通过Diffuser成像技术方案,这也是业内唯一成功解决LBS散斑问题的方案。 总结一下LBS光源的优势,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体积和成本上,我们相信,LBS会成为AR-HUD未来的主要成像光源。 除了光源,AR-HUD的核心技术还包括软件部分,需要结合相机、雷达、高精地图等多种数据,并打造非常精准的渲染模型,从而达到实景融合的展示效果,目前Raythink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如何实现真正的AR-HUD? 要实现真正的AR-HUD,一定要在光源上花功夫,达到大视场角和超长虚像距离。除了硬件部分,AR-HUD需要有很好的软件支持,要融入各种不同平台,结合多种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现在离完全的自动驾驶时代仍有一定距离,驾驶员对于"看路"和接管的需求仍然不可忽视。在这个过渡时期,AR-HUD可以作为提高人车之间信任感的非常好的桥梁,可以高效、全面的反映车外的紧急情况,驾驶员也会对自动驾驶系统的决策依据有更深的了解。 在娱乐功能上,AR-HUD也有很大的潜力,比如说元宇宙,车内线上会议,AI全息助手……再比如进入停车场,AR-HUD可以线上寻找空位,辅助自动泊车的实现。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Raythink 锐思华创,Raythink在2019年成立,总部在深圳,是一个国际化的公司,在印度有软件算法中心,在长沙有嵌入式软件中心,在台北有光学研究中心,在上海有产品系统中心……在AR-HUD业务进展方面,目前已取得包含国内自主汽车品牌及合资主机厂商在内等众多定点量产项目。 我们主要成员的70%都从事研发和工程,现已拿到超过百项专利,预计今年累计达到200项。 Raythink的现有主要产品是10°至20°FOV的AR-HUD产品,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光源技术路线覆盖LBS、TFT、DLP。在发展较为成熟的TFT和DLP方案上,我们也有相关的技术布局,可以提供相比竞品体积更小、VID和FOV更大的产品,尤其在FOV15°、20°的产品上,Raythink可以提供双焦面的设计解决方案。 (以上内容来自Raythink锐思华创市场专家姜叡石于2022年12月5日由盖世汽车主办,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指导,上海金桥临港综合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协办的2022第四届智能座舱与用户体验大会发表的《如何打造真正的AR-HUD?》主题演讲。)
香港2023年1月13日 /美通社/ -- 全球领先的移动数据流量共享市场优克联集团("优克联"或"该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UCL)今天宣布,优克联自2019年起投资的北京华翔联信科技有限公司("华翔联信")已于2023年1月12日成功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上市,股票代码为874037。 华翔联信是一家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MVNO"),持有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虚拟运营商牌照。优克联持有华翔联信600万股股份,两家公司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包括物联网业务。 优克联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陈朝晖表示:"华翔联信是优克联在中国大陆本地业务中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华翔联信近几年在云通信领域业务加速发展。我们祝贺华翔联信在新三板上市,相信这将进一步推动其业务发展。同时也将促进优克联在中国大陆本地业务的扩张。作为优克联发展全球PaaS和SaaS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我们努力探索在后新冠疫情时代与业务伙伴的合作模式,旨在为用户和运营商提供更好的网络质量和连接,促进从'有连接'到'更好连接'。" 关于优克联集团(NASDAQ: UCL) 优克联是一家移动通信创新技术公司,致力于创建全球领先的移动数据流量共享市场,是电信业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先驱者。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为移动数据用户、手机和智能硬件公司、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MVNO)和移动网络运营商(MNO)力求提供最佳的全球移动数据连接服务。凭借其自主研发创新的云卡技术解决方案,该公司通过允许用户获取网络运营商在其平台上共享的移动数据流量服务,重新定义了移动数据连接体验,同时提供了可靠的高速的网络连接服务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详情请访问:https://www.ucloudlink.com/。 Carina Cheungcarina-pr@ucloudlink.com(852)21806111
广州2023年1月13日 /美通社/ -- 近日,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及广州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指导,广州科技金融集团及普华永道中国主办的2022广州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榜单发布会暨人工智能行业交流成功举行。现场揭晓了"2022广州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系列榜单",机智云物联网凭借聚焦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及AIoT创新应用等优势,入选最具发展潜力人工智能企业! 过去十年,从智慧家庭、医疗健康、新零售、交通能源到工业互联网,物联网 (IoT) 设备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随着AI技术与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深度结合,AIoT正在加速推动新应用的产生,并将帮助IoT发挥其最大潜力。AIoT云平台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不仅提供PaaS通用平台能力,还可以提供基于AIoT平台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作为全球领先的AIoT开发及云服务平台,机智云物联网有坚实的IoT+AI技术基础和丰富的解决方案实施经验,面对传统中小企业转型存在"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痛点问题,机智云将IoT、大数据、AI等共性技术与行业需求深度融合,针对中小企业不同智能化转型需求,提供机智云AIoT云平台服务及"软件+硬件+数据+算法"一站式智能化解决方案,大幅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产品研发效率。 沉淀技术基础,通用PaaS平台持续赋能 机智云AIoT云平台具有优秀的资源接入、平台连接、设备管理、平台服务、边缘服务、数据传输安全等AIoT全栈服务能力。机智云构建了完善的全栈AIoT云服务,通过采用微服务架构,能够在云端和边缘侧部署可自由组合的应用组件,包括设备接入服务、低代码固件开发、零代码APP开发、OTA服务、IoT数据服务、物联网卡管理等,并依托边云智能协同,进一步实现IoT设备全生命周期全流程闭环管理。 机智云物联网为大量高价值的设备提供标准化和高性能标准化的连接服务服务,具有开放性强、关键技术领先、行业通用性广等显著优势。IaaS层支持支持AWS、微软、腾讯云、阿里云、华为云等主流IaaS及IDC独立部署,支持公有云、私有云及混合云部署,支持全球化部署。PaaS层支持主流通讯协议,支持跨品牌、跨品类产品快速接入,提供高可用的M2M服务,满足设备、应用之间的稳定和高效的实时通讯,SLA99.95%以上;SaaS层沉淀多年跨行业解决方案经验,可满足不同场景业务需求。 除公有云服务外,平台特色产品还有GIE私有云服务,即为企业提供物联网平台私有部署服务,支持海量设备连接、设备数据采集、远程运维托管、系统升级维护、全球化部署、自助开发及具备开放API可对接企业管理系统,最快3个月建设完部署。GIE产品已帮助多个品牌企业建设完成物联网私有云平台部署,包括智慧能源运维云平台、智能家居管理云平台、物联网系统管理平台、物联网运营管理系统、智联网数据中台、物联网数据中台等,携手品牌企业共享AIoT商业价值。 软硬件一体化,加速AIoT方案规模应用 在行业需求驱动下,基于AIoT云平台和10000+物联网方案研发和实施能力,机智云物联网推出适用于不同行业不同应用场景的即插即用硬件方案产品,免开发、高性价比,配合机智云AIoT云平台产品,软硬结合一站式方案助力客户快速实现智能化。其中多款自主研发的AIoT软件、硬件产品已全面适配华为鲲鹏、银河麒麟、达梦数据库、飞腾芯片等国产软硬件操作系统。 如机智云工业DTU,高性能、低功耗,即插即用,快速实现设备数据采集和管理,兼容NB-IoT、Wi-Fi、4G、5G、Lora、有线接入等多种通信方式,可对接主流工业协议和业务系统,覆盖多个行业多种应用需求;机智云边缘服务器及其边缘管理系统,具备AIoT边缘云能力,支持云边协同、深层逻辑引擎搭建,可自定义构建业务流,边缘系统数据可与AIoT云平台数据互联互通,满足工业场景智能服务在海量连接、快速响应、安全可靠等方面的云边协同。 同时,在行业需求驱动下,使AIoT技术与垂直行业应用融合发展,打造创新应用的物联网场景,赋能纺织、包装、能源电力等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流程管理、决策管理、供应链管理的数字化能力。形成"软件+硬件+数据+算法"的标准化行业解决方案和规模化复用的功能模块,打通产品从设计研发到生产服务的全流程数据,为产业链数字化提供物联网数字底座。 其中,机智云物联网率先进入纺织行业,与纺织服装产业龙头致景科技深度合作,从织布环节切入,通过机智云纺织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织布厂可以低成本投入就能将织布机联网,让边缘计算监控设备运行情况,且支持本地化,同时AI机器人可实时进行质检,缩短流程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不仅如此,该解决方案还能实现异常预警,系统自动计算工人的产量和质量,并提供大数据及AI预测设备故障、智能运维等服务,全方位提高纺织厂的数字化管理能力。 通过机智云AIoT技术赋能,有效帮助有物联网需求的企业打通产品从生产服务到运维运营的全流程数据,有效降低中小型制造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成本、提高产线生产效率、增强产品售后服务能力,助力企业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目前,已服务交通物流、新能源、工业互联、医疗健康、消费电子等众多行业,并在多个行业实现市场覆盖率领先。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王桂林致辞表示,本次榜单评选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分类挖掘广州人工智能企业,聚焦细分龙头企业和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企业,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力量,促进广州市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未来,广州将聚焦榜单企业并提供精准服务,在新发展格局中共享新机遇、共筑新业态、共谋新发展,建设全国一流的人工智能产业链生态体系。 AIoT 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融合,其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持续并显著增加。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及应用将AI技术和IoT技术结合起来,AIoT已成为各大传统产业中实现智能升级的最佳途径,也是物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机智云物联网将基于扎实的软硬件产品研发能力与行业实践经验,持续为企业提供完善的全栈AIoT云服务及产品,满足不同产业的个性化转型需求,以充分发挥"风向标"作用,共同为广州人工智能产业注入强劲新动能。
-- 《重点工业行业碳达峰碳中和需求洞察报告(2022年)》 北京2023年1月13日 /美通社/ -- 近期,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和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组牵头,联合40余家行业企业共同编制的《重点工业行业碳达峰碳中和需求洞察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软通动力创新研究院作为专家组成员,深度参与到报告内容编写工作中,通过分析重点行业节能降碳的关键需求,为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和实施路径建议。 国家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因此,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当前,我国正处于能源低碳转型爬坡过坎的攻坚期,能源结构和效率等诸多矛盾依然突出,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紧、幅度大、挑战多。加速传统能源产业与数字产业深度融合,已然成为减少工业活动碳排放的重要手段。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工业领域绿色发展若想无往不利,就必须洞察行业需求,坚持先立后破,科学有序的进行转型。 报告的发布,主要为工业领域行业管理人员,工业企业管理者和技术骨干,以及工业领域绿色低碳技术装备、产品等供给方今后发展决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报告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即当前发展阶段,我国工业节能降碳的主要挑战来自于能源结构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掣肘;生产工艺的设计水平和实际运营情况仍是总耗能中的关键部分;工业领域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举措和实施路径等进行了详实描述,为工业领域双碳工作落地提供了有益参考。同时,报告重点分析了煤炭、电力、钢铁、水泥、石化化工、铝、纺织、汽车、工程机械、半导体和环保等11个重点行业节能降碳的关键需求。其中,软通动力以环保行业切入,提供了专业建议与洞察分析,对完整和丰富报告内容提供了助力,也为环保企业低碳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软通动力作为国内领先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商,一直强调用数字技术使能绿色经济发展,对践行"双碳"政策有着极大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并在能源生产端和消费端积极推进相关数字技术的应用。目前,依托能源行业的沉淀和积累,软通动力凭借其咨询和行业解决方案、丰富的行业经验、专业的团队、先进的技术已在数字能源领域有所成果,并全面布局能源互联网新生态。以工业园区的低碳发展为例,软通动力自主打造了完善的系统架构,以承接底层设备和基础接入,并结合相关技术模块,建立起空间智能的管理平台,让低碳园区运营可视可管可控可续,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实现精益运营。 "双碳"战略的实施,是实现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的必要举措。软通动力在三方面积极投入,第一是时刻紧跟国家政策指引,倾力支持绿色低碳政策的实施,全力拥抱数字经济;第二是加深与行业客户的交流合作,不断推动数字技术与低碳、零碳目标相融合;第三是坚持数字技术创新,打造全栈式服务能力,创优转型生态,实现与更多合作伙伴及客户间的共赢共创。未来,软通动力仍将坚持以数字化创新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物联网、区块链、5G、信息安全领域等)推动工业生产和技术升级,响应"双碳"目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可持续的ESG发展体系,不断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北京2023年1月13日 /美通社/ -- 近日,浪潮存储申报的医院数据平台解决方案荣获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颁发的2022智慧新医信"医信‘全能'多面手"优秀解决方案。这既是对浪潮存储医疗场景方案领先性的肯定,也是对其综合实力的认可。 科技加速医疗转型 开启数智新篇章 当前,中国医疗信息化已经步入崭新发展阶段,新兴技术正在延伸向医疗行业的更多应用场景,让数字医疗获得更加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互联网+医疗"、分级诊疗等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医疗创新模式逐渐形成并持续完善的当前,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医院信息系统呈现新的趋势:一方面,系统复杂度提高。在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电子病历应用的指引下,医院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完善,应用水平不断深入,系统复杂度不断提高,业务处理实时性要求提升;另一方面,对信息安全的要求提高。随着新系统覆盖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加之物联网应用在医院内部日益普及,各类终端设备种类纷繁复杂,医疗大数据的价值被持续挖掘,这一过程中,保障医院信息安全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一项不容忽视任务。 因此,数据存储平台犹如为医疗机构构建一个"数字底座",为医疗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可靠支撑。国家卫健委颁布的《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明确提出医院的数据系统需要具有"存储磁盘阵列和存储备份"系统。 浪潮存储 应对医疗新挑战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与医疗业务场景逐步融合,医疗应用场景走向复杂化、多元化、实时化,同时也进一步提升数据安全与数据保护的要求,让医疗行业的数据存储面临新挑战。 浪潮存储,基于对医疗新应用、新场景的洞察,以及多年的技术积累,打造出集中式存储、分布式存储、备份和归档存储四大平台型产品,四种产品可以独立承担或组合构建数据基础设施,提供"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四个核心价值,能够更好地应对医疗领域的各种挑战。 其一,"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便捷的医疗体验背后需要融合、高效的存储设备的支撑。例如,在本次获奖的方案中,数据存储平台要整合医院历史存量数据库中的所有临床数据,包括HIS、EMR、检查检验、影像、超声、病理等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数据;并能实现临床科研工作中病历查询、筛选等核心功能与HIS 的无缝衔接,以满足临床科研场景秒级快速查询、精确提取院内数据、在线分析的需求,这对存储的性能、时延提出苛刻的要求。窥一斑而见全豹,纵观医疗行业发展状况,在互联网化趋势下,面对线上支付、检测报告云查询、云胶片等应用需求,数据访问量激增带来的系统压力成为医院普遍面临的挑战。 对此,浪潮存储具备强大的数据整合能力和极致的性能。数据整合方面,浪潮全闪存储能够整合包括HIS、EPR、LIS 和RIS在内的CRF (Case Report Form,病例报告表)表单数据、随访数据、生物样本数据等历史及实时的全套科研数据,能够消除数据孤岛,让医疗工作者能够实时调用、充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同时,浪潮存储还具有业界领先的性能,高端全闪存储最大可扩展到48个控制器,控制器扩展能力提升带来了更强劲的性能。同时,浪潮开发了闪存原生的"iTurbo 2.0"智能加速引擎,构建了由SCM和NVMe闪存盘组成的智能分层存储资源池,将智能IO均衡、智能资源调度、智能元数据管理等数十项性能优化算法与闪存盘联调优化,让千万级IO均衡落盘且时延业界最低,在SPC-1国际评测中以超2300万IOPS夺得性能全球第一,能够高效支撑医院的智能化、互联网化转型。 其二、医疗数据需要长期保存。以病例为例,《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规定,门(急)诊电子病历由医疗机构保管的,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就诊之日起不少于15年;住院电子病历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出院之日起不少于30年。政策法规的要求下,医院需要通过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方式对电子病历进行保存。浪潮存储基于医疗数据分层存储方案,能够将冷、热、温、冰的数据存放在不同设备中:全闪集中式存储存放高频访问数据,分布式存储保存温数据,用备份存储提供数据保护,并对长期不访问的数据做离线数据归档,从而实现医疗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 凭借多年以来累计超过数十亿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浪潮存储是目前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具备从器件与部件、整机、底层软件到核心软件、管理软件、软硬件六大方面全栈研发能力的厂商。得益于深厚的技术功底,浪潮存储已经部署在全国上百个大型医疗机构中。例如,安徽省立医院就同时部署了浪潮集中式全闪存储和分布式存储产品;此外,天坛医院、齐鲁医院、中山六院、郑大一附院、湘雅常德医院、武汉中南医院也基于浪潮存储构建了数据基座。 浪潮存储 面向未来,医疗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将重塑数字化时代下的底层逻辑,构建数据驱动型组织是所有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浪潮存储基于"存储即平台"战略,具备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四大优势,与医疗行业对"数字基座"的建设需求高度契合。伴随着持续的研发投入与产品创新,浪潮存储有望推动数据存储技术持续创新,更好的适应医疗行业新兴场景,加速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助力"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推进。
打造全球创新创业平台 助力上海本土引才留才 上海2023年1月13日 /美通社/ -- 2022年11月28-29日,第三届"留·在上海"全球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颁奖暨上海松江留学人员创业园成立仪式在松江区G60科创大厦成功举办。来自上海市人社局、市人才办、市经信委、松江区委、主要区属人社部门相关领导出席活动,上海外服副总裁余立越出席了主环节仪式。本次大赛中,由上海外服组织的新加坡分赛区共向大会推荐了14个海外创新项目,项目内容集中于TMT(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方向。 连通全球搭建创业舞台,点亮海外人才创新梦想 第三届"留·在上海"全球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由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旨在通过"全球响应、园站连通、以赛代评、资本助力"的新颖赛制,实现政府搭建平台、市场机构互动、留创人才展示、社会资本参与的融汇交流平台。 本届大赛除国内赛区外,特别设置了硅谷、伦敦、汉诺威和新加坡四个海外分赛区,吸引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留学人员参赛,共征集到近300个优质创业项目,主要涵盖TMT、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整体呈现出创新质量高、竞争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等特征。决赛优胜项目将直进"浦江人才计划",并参加"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决赛。 作为吸引和支持全球留学人员来沪进行科创项目的专属赛事,大赛为海归创业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更有力的支持与更丰富的选择,为海外留学人才点亮创新梦想,绽放创新之火。 聚焦上海战略新兴产业,打响上海人才工作品牌 本次大赛,上海外服与新加坡FSG TG公司组织的新加坡分赛区向大会推荐了14个项目。经激烈角逐,来自新加坡的新能源新材料项目"Synectify"成功入选上海市10个优胜奖之一,代表国际组参加"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决赛。 自"留·在上海"全球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设立以来,上海外服持续发挥全球人才渠道和合作伙伴优势,打造全球创新创业平台,引进海外优秀创业企业、创业者、优秀孵化项目,推进人才离岸孵化合作试点,为上海源源不断地注入人才活力。目前,上海外服已联合海外公司累计推荐32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连续两年赢得上海市优胜奖,获得上海市人社局高度肯定。通过本次大赛,上海外服进一步紧密对接了"海聚英才""留·在上海"等上海重大人才战略品牌,助力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沪创新创业。 作为具有全球视野的本土领军企业,上海外服将始终秉持"筑桥引路,聚才兴业"的使命,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聚焦国际先进技术和资源,加强技术创新合作交流,服务上海海外人才双引工作,全面助力上海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 新加坡赛区参与决赛路演 获奖项目介绍 Team Name: SynectifyProject Title: Impact computing for renewable energy transitionUniversity: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Best Description of The Plans in China: Establish regional operation in China within a yearCompany Registration Status: Company has been registeredTeam Member: Dr. Peter Finn, Dr. Echo Wang, Jerrick TeeStage of Funding: Pre-Series ACompetition Track:New materials and new energy (circular economy, green supply chain, green transportation and packaging, renewable & recycling technology, and clean technology)Company Introduction:Synectify creates a circular economy for renewable energy transition by capturing renewable energy surplus and reducing its impacts on grids, while providing revenue-generating computing services. We create a global, decentralised, spot market for carbon-negative computing power.Our Net-zero-driven Approach: For Energy Generators: Value-capture power surplus to increas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For the Grid: Enhance grid flexibility and reduce volatility with demand-responsive computational electrical loads For Compute Users: Provide low-Impact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HPC) service reliably, efficiently, and economically using waste and surplus energy For the Environment: Help renewable energy transition by offsetting its Impact on the grid and reducing emissions from stranded power
南京2023年1月13日 /美通社/ -- 送走了艰难的2022,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23。这个新年变得更加有意义,煮妇/煮夫们定是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在除夕大显身手一番。不过一联想到大多数家庭的厨房状况,总是一幅烟熏火燎、烟雾弥漫的"火热"场面,对于在冬季原本就相对封闭的室内环境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虽然目前绝大多数的家庭都配置了强力的油烟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油烟排放的危害,但在这个过程中,噪音又会成了新的"公害"。作为困扰整个油烟机行业的"世纪难题","想要吸得净"与"想要更安静"之间的漫长拉锯战似乎无休无止。飞速发展的科技带来了创新的可能——家电巨头A.O.史密斯借助自身卓越的研发能力结束了这场"拉锯战",给广大的中国家庭带来非同一般的答案。 安静+干净 颠覆设计有奇效 A.O.史密斯工程师们历时两年多反复实验,灵感在瞬间迸发,彻底颠覆传统油烟机结构设计,成功创造“瀞”油烟机,十分安静,十分干净。 首创分布式静音结构,将风机置顶,搭载新一代变频降噪风机,通过流线型风道对噪音进行迷宫式分割,最大程度削弱噪音的传播,让噪音源远离人耳。同时它延续了专利顶侧双吸除烟系统,油烟"零逃逸"。打开“瀞”油烟机,帮助厨房安静下来,让美满关系得以培育、生发。 在家居环境下真的能做到十分安静吗?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在环境噪音为35分贝左右的真实厨房环境下,分别对A.O.史密斯两代顶侧双吸油烟机进行了测试。 测试数据如下表*2: 在风量相当的前提下,上一代顶侧双吸油烟机最大档位噪声为65.0dB(A),“瀞”油烟机仅为54.5dB(A),降噪效果非常明显。为了形象的体现噪音对耳膜的不良影响,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还做了一个有趣的小球实验,让噪音看得见。噪声强弱的差异通过小球的振幅的差距明显的展现出来。 目前,A.O.史密斯“瀞”油烟机已通过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评测中心《嘉电评测》。同时根据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发布的《吸油烟机静音分级评价规范》,获得北京中轻联认证中心(CCLC)1级静音*3认证。 物联+智能 守护平安全天候 A.O. 史密斯自主研发"以人为中心"的全联全控智能物联系统——AI-LiNK,让原本孤岛式的家电产品实现互联。一旦监测到厨房内一氧化碳、甲烷超标,将自动开启油烟机和燃气热水器(需搭载AI-LiNK功能)排风,快速将有害气体排出室外,全天候智能守护家人安全。 十分安静、十分干净的A.O.史密斯“瀞”油烟机,让厨房不再是喧嚣的战场,而是清洁的美食港湾,也是一家幸福的源泉。在这个"崇尚清洁"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永远不降低对生活要求的你,值得一个美满的未来。 *1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1820451756.1*2以上噪声数据均为声压级*3A.O.史密斯瀞油烟机于2021年8月30日获得CCLC(北京中轻联认证中心)1级静音认证,数据来源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报告编号No.C-00601-2021CCLC-Z02047001-S
深圳2023年1月13日 /美通社/ -- 1月13日,全球领先的智慧科技品牌商TCL发布随学堂C10 AI护眼学习机,这是TCL继2021年底国内首发“随学”系列平板以来的又一全新力作。此次TCL随学堂C10搭载全新升级后的“未来纸”护眼显示技术,搭配业内独有的「五步导学法」点拨错题,改变普通学习平板授之以鱼的传统教学方式,以引导自主学习为教育目标,授之以“渔”,让孩子更“慧”学,让家长更放心。 TCL 随学堂C10 AI精准学5.0,定义高效智能学习 当前学习机市场品牌众多,但传统学习机只提供海量学习内容,无法帮助学生和家长有针对性地了解学习情况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如何高效学习、提高孩子自主学习能力,一直是TCL开发智慧学习平板的初衷,基于“五步导学法”和“AI精准学技术”, TCL提出了全新的智能化解决方案——AI精准学5.0,助力学生减负增效。 TCL随学堂C10推出行业领先的「AI精准学」,通过少量题目即可快速、全面分析孩子的知识点掌握程度,追根溯源找到薄弱项,基于知识图谱提供定制化提升方案,做到对症下药,拒绝题海战术。 TCL随学堂C10 AI精准学 此外,TCL随学堂C10还搭载了AI指读、同步听写、英语口语评测等上百款「AI作业工具」,多维度助力学生全方位个性化学习。 业内独家五步导学法,触类旁通消灭错题 TCL随学堂C10此次更是重磅推出了业内独有的「五步导学法」点拨错题。不同于其他传统学习机,在孩子遇到错题时只是简单展示题目答案;随学堂C10则更像一位优秀教师在身边,一步步给出提示,追根溯源、举一反三,让孩子做一道题,会一类题。 TCL一直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此次推出的「五步导学法」,将大幅提升孩子自主学习能力,拒绝惰性思维。 业内独家五步导学法 TCL深耕“未来纸”护眼显示技术,打造“真·护眼”体验 智慧护眼显示一直是TCL的核心优势。当下家长对于学龄儿童护眼需求激增,TCL随学堂C10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硬件级“未来纸”护眼显示技术。 该技术通过DC调光技术、直流调光方式,实现稳定光源无屏闪。辅以多层膜材柔化屏幕光线,过滤有害蓝光,原彩显示,柔和护眼不泛黄;表面采用雾化技术优化HAZE参数,将镜面反射转化成类纸面漫反射,进一步减少外界眩光,打造出接近书本纸张在自然光下的显示效果。 TCL硬件级护眼技术 该项技术已经获得德国莱茵TUV实验室的权威认证,并拥有20多项核心护眼专利。 德国莱茵TUV低蓝光认证 除硬件级护眼外,随学堂C10内含一套“AI算法+硬件”双重守护系统,可以有效监督并提醒孩子的不良使用姿势,帮孩子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减少因使用电子设备太久损伤视力的问题。 256G超大存储,为孩子学习生涯保驾护航 TCL随学堂C10采用10.1寸全高清护眼大屏,但重量仅为488g,相较同尺寸书本更加轻巧便携。支持家长远程管控,查看孩子的学情报告,让家长更放心安心。更值得一提的是,随学堂C10拥有256GB超大储存,让孩子和家长无需为存储容量而担忧,海量学习资料任意下载保存,是为数不多配备超大容量的学习平板。 TCL 随学堂C10 TCL进军国内智慧教育市场后,始终秉持大国品牌责任,积极与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同频共振,持续探索减负增效的产品解决方案。TCL 随学堂C10官方零售价256GB版本为1998元,将于2023年1月15日起在京东、天猫等线上渠道陆续开售,首发优惠价256GB版本仅售1868元。 京东购买链接:https://item.m.jd.com/product/10067874457963.html
上海2022年1月13日 /美通社/ -- 近日,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以下简称"TUV莱茵")获邀邀出席 "2022未来医美大会"。TUV莱茵大中华区管理体系服务副总经理吴克俭在会上围绕"医美行业的确定性与进化力"主题,结合国内外的现状与在场嘉宾进行了深入交流。 TUV莱茵获邀出席“2022未来医美大会”,共商医美业态健康发展 随着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年轻一代对医美的接受度不断提高,医美行业渗透率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与此同时,消费者也对中国医美机构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医美机构上下游呈现联合发展态势。那么,如何为消费者的安全健康保驾护航,如何避免相关风险? 会上,吴克俭表示:"医美行业正趋向模块化、精细化甚至单极化发展,服务的阶段性流程会逐步缩短,而单项服务深度将逐步强,业内圈层划分越来越清晰。总体而言,产业的专业化程度会进一步加强。" 谈及中国医美行业的质量管理趋势和国内外区别时,吴克俭说:"在德国,所有从事医疗活动的机构都必须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此同时,认证机构之间、标准与标准之间都存在竞争关系。机构会从各类标准和评审项目中甄选最适合自己的项目来开展。这种运营机制和我们国内从上自下管理的模式有本质区别。未来,中国医美行业有可能在形式合法和行为合法方面发生转变,带动行业业态整合。" 近年来,专业的检测认证在医美行业的重要性和价值越发凸显。作为全球领先的技术服务商,TUV莱茵具有丰富的医疗行业相关认证经验,早在2013年就针对国内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推出了一项专业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认证SQS-Healthcare。该认证以国际通用的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为基础,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秉持以评促建的原则,通过神秘访客的方式,了解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并作为核心线索与现场评审进行有机整合,旨在促进医疗机构提升服务品质、降低医疗风险、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SQS-Healthcare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覆盖了医院整体的运营管理过程,尤其是组织管理、临床医疗、患者服务等。需要强调的是,SQS-Healthcare认证不仅只关注医院的各方面的指标数据,而是引入了基于风险的思维、过程管理和PDCA循环方法,其着眼点和关注点是医疗卫生机构如何实现从能看病(基础性服务)、看好病(期望型服务)到舒适就医(魅力型服务)的发展和转变。 TUV莱茵深耕医美领域近十年,拥有一支具备医学和管理体系双背景的专业审核员团队,致力从临床规范角度出发,严格控制合规性,为公立和非公立医院的医美业务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未来,TUV莱茵将继续发挥专业的服务经验与技术资源优势,为中国的医疗美容行业健康良性发展提供助力。
无锡2023年1月13日 /美通社/ -- 双碳目标下,作为碳排大户的交通行业正在加速迈向零碳绿色未来。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为535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23%,同比2021年增加240万辆,大幅增长81.48%。借势东风,充电基础设施、充电服务等产业链配套也在新技术的加持下深度演进着。 从"车找桩"到"桩找车",充电模式正在颠覆 在朗新科技产业园内,一台外形呆萌的移动充电车在接到手机任务指令后自动驶出"充电岛",缓缓开往目的地车位,车主只需耐心地等待充电车到来,完成拔枪、充电等动作就可以安心去上班……这种新颖的充电体验正是由朗新科技旗下新能源车聚合充电平台-"新电途"新探索的移动充电场景。 新电途副总经理郑灵国介绍,当前行业车桩比仍然较低,充电资源紧张,高峰期往往一桩难求。而移动式充电改变了过往"车找桩"的传统模式,全新的"桩找车"服务适配更为复杂多样的充电场景,即便停在非充电车位也能实现充电自由。 构建"光储充放"一体化, 以科技之力打造绿色出行生态圈 作为朗新科技助力能源结构转型、驱动出行绿色化而打造的第三方聚合充电平台,新电途一直致力于以数字化技术构建全国智能充电"一张网"、探索新能源充电新生态,从而持续改善新能源车主的充电体验。 今年以来,新电途持续创新行业充电服务场景。9月份,新电途联合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推出国内首个零碳充电场景,用户使用新电途累计充电达100度,就可申领一份"碳中和存证证书",活动一经上线就掀起了一股全民零碳充电热潮。 而在朗新新落成的产业园内,新电途还构建了行业内少有的"光储充放"一体化充电场景,让车主实现了充绿电、用绿电的零碳出行愿望。朗新科技产业园的屋顶和挑檐处铺满了年发电量达105万kWh的光伏板,园区内还建设有630kW/1000kWh 的储能站和近百个新能源车充电桩。依托母公司朗新科技能源互联网技术,新电途通过打通光伏绿电从生产到存储再到消纳的闭环技术,让光伏绿电不但保障园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用电,还为往来的新能源车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量,提高充电桩利用率的同时,也大幅提升园区光伏发电利用率及碳综合率。 此外,新电途还在朗新科技产业园内部署了部分V2G(电动汽车入网技术)专属充电桩,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间的双向能量流动。此举让每辆电动汽车都能成为"超级充电宝",不仅能够从电网获取能量,也能成为电网柔性调配的重要补充。当电网负荷高企时,电动汽车依托V2G技术可以以毫秒级调节响应速度反向为电网进行输电,最大程度控制电网波动。与此同时,利用峰谷电价差,车主还能从中赚取收益,这也是V2G场景被看做新能源车市场下一个风口的重要原因,将进一步革新车网关系、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双碳"目标的实现与能源结构转型密切相关。在交通出行领域,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全面替代燃油车已是定势,新电途将持续加速与各类车桩平台的数据互通,编织"全国充电一张网"的梦想正在步入现实。在此基础上,新电途还将不断创新"充电+"场景,推动构建更加便捷智慧的绿色出行生态。
一线、复发/难治适应症同时获批,将改写20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标准 上海2023年1月13日 /美通社/ -- 2023年1月13日,罗氏制药中国宣布,旗下全球首个靶向CD79b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优罗华®(英文商品名:Polivy®,中英文通用名:注射用维泊妥珠单抗/ Polatuzumab Vedotin for Injection)两项适应症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分别为:联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泼尼松用于治疗既往未经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成人患者;以及联合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用于治疗不适合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复发或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 迎难而上,ADC结构与靶点齐创新 淋巴瘤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在中国的发病率约为6.68/10万,每年约有10万名新发淋巴瘤患者 [1] ,其中约70%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DLBCL是最常见的侵袭性恶性淋巴瘤,相较于其他淋巴系统恶性肿瘤预后更差。 自1997年,罗氏研发的全球第一个靶向药物——针对CD20靶点的美罗华® (利妥昔单抗)问世以来,以美罗华® 为基石的R-CHOP方案在20多年来一直是治疗DLBCL的金标准,但由于DLBCL具有高度异质性,仍然有很多患者面临复发的风险。20多年来,科学家一直没有中断对DLBCL的研究,以期实现更好的治愈率并降低疾病复发风险,直到优罗华®研发成功,才真正改变了DLBCL的治疗标准。 优罗华®是全球首个靶向CD79b的ADC,也是自美罗华®外,20多年来唯一获批用于DLBCL一线治疗的创新靶向药物。优罗华®的药物分子由抗体、连接子和细胞毒性药物三部分组成,其抗体对于B淋巴细胞表面广泛表达的CD79b抗原具有高亲和力,可实现精准定位;在血液中高度稳定的 "新型可裂解连接子" ,在进入淋巴瘤细胞后通过裂解,释放出高杀伤力的细胞毒性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独有的治疗靶点、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创新的药物结构决定了其精准、高效的治疗优势。 超越经典,开启DLBCL一线治疗新篇章 此次优罗华®用于初治DLBCL患者适应症的获批是基于全球III期研究POLARIX(GO39942)[2]。该研究旨在比较R-CHOP(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方案与Pola-R-CHP(优罗华®联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泼尼松)方案在DLBCL初治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与R-CHOP组相比,Pola-R-CHP组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取得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的改善,达到76.7%,疾病进展、复发或死亡的相对风险降低27%,达到主要终点。同时,两组方案在安全性上表现相当,更值得注意的是Pola-R-CHP组足疗程治疗比例更高,发生致剂量降低的不良事件更少。 POLARIX研究也对以中国人群为主的亚洲亚组数据进行了分析,共覆盖281例亚洲初治DLBCL患者,其中160例来自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日本、韩国的全球阶段入组人群,121例来自中国扩展队列。分析证明,其PFS获益与其他关键疗效结果与全球研究结果一致,降低疾病进展、复发或死亡的相对风险达36%,且安全性特征相当[3]。 "越复发越难治可谓淋巴瘤的一大特点,因而侵袭性与恶性度‘双高'的DLBCL,初始治疗成为了影响患者后续治疗结局的关键因素之一。毕竟目前仍有约40%患者经过初始标准治疗后会发展为复发/难治型,而在目前针对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的二线及后线治疗方案下,患者5年和10年总生存率仅25.0%和8.6%[4]。改善的根本则在于一线治疗的创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朱军教授指出,"POLARIX是近20年来全球所有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中首个实现了提升R-CHOP方案疗效的研究,突破了DLBCL标准一线治疗方案的‘天花板',且中国人群的临床获益也得到证实。对于初治DLBCL患者而言,此次获批不仅带来了治疗获益,更包含了长远的生命意义。" 突破"弥"题,重新定义DLBCL多线治疗标准 本次优罗华®用于治疗不适合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R/R DLBCL患者适应症的获批,则基于全球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GO29365。该研究比较了优罗华®联合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简称Pola-BR)与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简称B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ola-BR可使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显著延长至近3倍(12.4个月对比4.7个月;P=0.002),降低58%的死亡风险,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5]。 "优罗华®联合方案的治疗优势已在临床研究中得到了充分证实,R/R DLBCL患者的生存获益可观。同时,已有真实世界研究进一步证明,Pola-BR能够扭转二线不适合移植的R/R DLBCL患者的治疗困局[6],帮助更多患者重燃希望。"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表示,"22年前,美罗华®获批开启了中国淋巴瘤治疗的靶向时代,如今优罗华®在华获批两项适应症,标志着DLBCL治疗将进入ADC时代。未来,DLBCL的各阶段治疗标准有望被重新定义,助力中国DLBCL治愈率的进一步提升。" 基于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取得的优效性结果,优罗华®联合治疗方案此前已被纳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2》,作为初治和R/R DLBCL患者的推荐治疗方案,开创了创新药国内未上市即优先被纳入CSCO临床指南的先河。 政策东风助力可及,先行满足中国患者急需 自2020年起,在中国药物监管领域创新政策的支持下,优罗华®作为淋巴瘤临床治疗亟需创新药之一,陆续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粤港澳大湾区和天津自贸区通过先行先试政策被纳入药品目录用于临床。同时,根据政府公示信息,包括天津惠民保、海南博鳌乐城全球特药险在内的地区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已将优罗华®纳入了创新特药保障范围。 "对于淋巴瘤患者而言,若初始治疗不佳,反复复发将不断加重疾病和经济负担。" 淋巴瘤之家创始人顾洪飞先生表示,"淋巴瘤患者在确诊或复发的初期往往身体、经济条件尚好,及早启动优罗华®这类创新治疗,对于DLBCL这类进展迅速的侵袭性淋巴瘤来说,或可争取到最大的治愈机会。目前优罗华®已被多地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纳入报销范围,大大降低了治疗门槛,这对病友而言是个莫大的鼓舞。希望惠及病友的政策越来越普及,也相信此次优罗华®的获批,将为中国更多DLBCL患者带去切实获益。" "从原研CD20单抗美罗华®、到经糖基化改造的Ⅱ型人源化抗CD20单抗佳罗华®再到如今CD79b靶向ADC优罗华®,罗氏血液研发始终关注淋巴瘤患者最迫切的需求,持续创新为患者带来更大获益。"罗氏全球药品开发中国中心负责人李昕博士表示, "优罗华®历经二十年研发,是凝聚了罗氏血液肿瘤领域深厚积累的创新产品,此次获批让我们倍感振奋。未来我们将持续深耕血液疾病领域,不断丰富研发管线,为中国患者带来更多创新治疗选择。" "得益于中国药物监管环境的不断优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领域20多年来的突破性创新产品——优罗华®得以快速获批进入中国。" 罗氏制药中国总裁边欣表示,"罗氏长期深耕血液疾病领域,并拥有丰富的产品管线,美罗华®惠及中国淋巴瘤患者长达二十余载,近年来罗氏血液管线相继迎来了舒友立乐®获批、佳罗华®获批及优罗华®获批三大里程碑,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有望将两款CD20/CD3的双特异性抗体创新药尽快带到中国, 并有望在中国实现首款创新产品的全球首发。秉承着‘先患者之需而行'理念,罗氏在血液疾病领域将不断突破超越,致力于帮助更多血液病患者延长生命,提升生活质量,并以实现治愈作为不懈的奋斗目标。" [1]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淋巴瘤联盟,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白血病联盟. 白血病·淋巴瘤,2020,29 (02): 65-72. [2] Tilly H, Morschhauser F, Sehn LH, et al. Polatuzumab Vedotin in Previously Untreated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N Engl J Med. 2022;386(4):351-363. doi:10.1056/NEJMoa2115304 [3] Yuqin Song, et al. 2022ASCO Abstract #7558; 2022EHA P1192. [4] Coiffier B, et al. Blood. 2010;116(12):2040-2045 [5] Sehn LH, et al. Blood Adv. 2022;6(2):533-543. [6] Dimou M, et al. Hematological oncology vol.39,3(2021):336-348.
上海2023年1月13日 /美通社/ --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回望2022,Brother深耕中国市场,坚持科技创新,优秀的产品不仅获得了广大用户的支持,也赢得了许多媒体的青睐,喜获多项大奖。 "年度先锋产品"奖 DCP-C421W Brother DCP-C421W引入"按需打印,按页付费"的创新打印模式,为家庭用户带来的更多选择和便利,在热点科技2022年度卓越科技产品五星奖颁奖盛典专题中荣获"2022年度先锋产品"奖。 购买DCP-C421W的用户,可在"兄弟云充"小程序中免费申领墨水,然后根据自己的打印需求购买打印页数。用户首次完成机器注册后,可享免费打印1,000张的新人福利。 在功能方面, DCP-C421W支持打印、复印、扫描三大功能。手机进行简单配置后,可通过"兄弟畅享印"小程序实现远程打印,方便家长随时随地打印孩子作业。小程序中涵盖海量教育资源,绑定了DCP-C421W的用户可在小程序上免费领用*1有效期一年的"助你学"功能,进一步帮助孩子自主学习,自测自检。 "V选百强好物"奖 DCP-B7535DW Brother黑白激光多功能一体机DCP-B7535DW,凭借其节省耗材的实用性能和优质的打印效果,荣获PConline 2022智臻科技奖"V选百强好物"奖。 Brother DCP-B7535DW采用鼓粉分离结构,当粉仓内的墨粉耗尽,用户只需要更换粉仓而无需更换硒鼓。同时Brother的按需供粉技术,可让粉仓中的墨粉避免因过多接触空气而产生劣化,帮助企业用户降低使用成本。 功能方面,DCP-B7535DW集打印、复印、扫描三合一,出色的连续打印速度能满足企业大印量的办公需求。 DCP-B7535DW还可通过免费手机APP——Brother Mobile Connect,以及微信小程序"兄弟畅享印"实现无线打印,办公使用更方便。 "Yesky编辑推荐"奖 MFC-J3940DW Brother A3幅面彩色喷墨一体机MFC-J3940DW凭借出色的打印功能荣获"Yesky编辑推荐奖"。 MFC-J3940DW集打印、复印、扫描、传真于一身,支持最大长度为1,200mm的长纸打印,输出加长壁纸、加长的建筑图纸等都不是问题。无需安装打印机驱动程序,直接通过手机APP——Brother Mobile Connect即可实现无线打印,同时支持小程序"兄弟畅享印"进行远程打印,提升企业用户办公体验。 "年度卓越智能办公扫描仪奖" ADS-4900W ADS-4900W凭借卓越的智能扫描助力企业高效办公,荣获科技视讯"年度卓越智能办公扫描仪"奖。 ADS-4900W支持高速高效双面扫描,且黑彩同速,单双面扫描不降速。 机器搭载OCR文字识别功能,纸质文档可直接扫描保存为可编辑的WORD、EXCEL、TXT、RTF等格式。机器同时具备重张检测功能,扫描时可自动分辨是否有重复纸张,并自动停止扫描进行提示,实现高效办公。 新年已启,Brother将继续用创新技术,勇于探索,精益求精,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产品和体验。 *1 通过微信小程序"兄弟畅享印"绑定DCP-C421W后,可为仅1个微信号注册并领用为期1年的"助你学"功能 兄弟(中国)商业有限公司简介 兄弟(中国)商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Brother集团在中国的产品销售与服务的外商独资企业,事业领域包括以打印机、多功能一体机、标签打印机、扫描仪等产品为代表的打印及解决方案事业;以家用缝纫机、商用绣花机为中心的家用机器事业。兄弟(中国)致力于充分利用集团资源,为中国顾客提供更多具有高附加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从边缘到世界各地,打造软件定义和完全可编程网络领域的领导者 加利福尼亚州卡尔弗城2023年1月13日 /美通社/ -- 领先的企业网络服务提供商PacketFabric和Unitas Global今日宣布有意合并这两家公司,相关事宜有待监管机构的审批。这将带来一个规模更大的PacketFabric,成为网络即服务(NaaS)领域新的全球领导者。 主要投资者Digital Alpha Advisors, LLC.根据客户及市场反馈情况,将这两家公司聚集在一起,打造行业领先的平台。 合并后的公司将改变商业互联网架构,最终实现软件定义和完全可编程,而传统系统具有僵化的弊端,难以满足当今企业客户的价格、性能和灵活性需求。这两家公司合并后的平台资产及自动化功能将为我们的众多客户提供从"边缘到世界各地"的实时按需控制。 依托专为满足企业连接需求而设计的业界领先的PacketFabric Converge平台,PacketFabric将帮助企业构建全新的安全专用网络架构,从而将其核心站点、云资产连接起来,并通过其独特的架构集成存储来管理数据重心的转移。PacketFabric Converge可在全球各地的主机托管设施、云服务提供商和专用网络互连之间进行按需连接编排。PacketFabric的灵活连接业务使众多企业能够在云速下移动,实现业务数字化转型,并提供卓越的数字体验。 Unitas Global是商业互联网连接智能自动化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在1000余个前/中间/最后一英里网络上提供端到端网络设计、定价、订购和可见性,可连接5000余万座光纤照明建筑。该公司的Unitas Nexus自动化业务使众多企业能够利用最佳商业互联网体验(由Unitas Reach网络提供)、广泛的专用对等互连服务和MIRO路由优化IP,以满足其公共网络需求。 PacketFabric首席执行官Dave Ward表示:"在数字化运营的不断变化方面,我们是唯一一家帮助企业从被动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公司。我们的平台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现代企业的架构和运营方式。我们能够通过实时、按需自动化、自助服务、完全遥测和灵活消费来重新构想简化的运营模式,适用于商业连接的各个方面。借助我们的云原生平台,我们通过实现软件定义网络和人工智能运维(AIOps)的承诺来实现这一目标。尚无其他NaaS产品可以通过其平台实现‘边缘到世界各地'的覆盖能力,我们相信这使我们成为一家真正的NaaS公司。" Unitas Global首席执行官Patrick Shutt表示:"Unitas Global的自动化设计和定价平台与其覆盖173个国家及地区超过5000万个站点的全球接入和互联网网络相结合,创造了一项令人折服的卓越产品,以实现企业网络转型。此次合并将网络自动化和灵活性的优势扩展到了企业,为我们的全球客户及合作伙伴创造了一项无与伦比的‘边缘到世界各地'服务。" Digital Alpha Advisors执行合伙人Rick Shrotri表示:"PacketFabric和Unitas Global的平台与网络资产相结合,有力地证明了Digital Alpha致力于投资和开发具有变革性下一代网络的承诺,在当前分散的市场中提供行业领先的网络即服务解决方案。这是对互联网未来的一项重大投资。合并后的公司是一家在彻底改变企业数字基础设施方面举足轻重的公司。" PacketFabric的扩展功能为众多企业、全球渠道和技术合作伙伴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产品。企业及合作伙伴不再需要拥有、管理和运营其业务通信基础设备。PacketFabric使企业能够设计和控制自己的通信架构,而无需承担拥有和运营其网络任何部分的相关负担。 PacketFabric通过完整且真正的NaaS,为业务连接架构带来根本性转变,为"从边缘到世界各地"的数字化业务战略及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功能完备且性能安全的连接平台。
苏州2023年1月13日 /美通社/ -- 苏州识光芯科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识光")近日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BV百度风投领投,汇川产投、浦科投资、猎鹰投资和芯禾资本跟投。识光致力于为自动驾驶、机器人、XR等终端应用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SPAD-SoC芯片及相关dToF三维感知技术。 芯片重新定义激光雷达 随着自动化变革的不断推进和智能化落地场景的逐渐清晰,市场对于激光雷达的需求不断增加,覆盖了从自动驾驶到工业自动化到消费电子等各类终端应用。识光通过全芯片化和全数字化片上系统集成,将高性能背照式单光子雪崩二极管、高精度时钟采样矩阵、单光子测距引擎、高并发dToF感知算法加速器、激光雷达控制单元及高速数据接口等关键模块集成到单颗芯片上,实现了全数字化数据采集与海量数据的实时片上处理,从而大幅简化系统结构,帮助激光雷达突破现有的在性能、外形、可靠性和成本等方面的边界,真正实现三维感知的广泛应用。 车规、面阵、量产 -- 集众多稀缺经验于一身的研发团队 识光是全球罕有的具备面阵SPAD芯片量产经验的团队,核心成员曾主导了大面阵SPAD-SoC芯片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商业化量产,各子系统负责人均来自于顶尖硅谷芯片研发团队或国际权威科研机构,曾参与各类大型芯片项目的研发。识光拥有从核心器件、模拟、数字、算法到系统的全栈自主研发能力。作为VCSEL+SPAD激光雷达技术路线的先行者,识光形成了独有的从激光雷达系统视角定义并优化SPAD-SoC芯片架构的能力,攻克了高集成度芯片在激光雷达领域落地的技术关卡,缩短开发时间的同时实现性能、效率和成本的最优,使激光雷达的全面普及成为可能。 截止目前,识光已经完成了天使轮和Pre-A轮累计近亿元的融资,并获得了来自头部Tier 1和机器人等终端客户的订单。在产品方面,识光建立了面向自动驾驶、机器人和XR等不同应用场景的扩展度极高的SPAD-SoC技术平台。下一阶段,识光将进一步加快已有芯片的量产,以及下一代面阵芯片的研发。 百度风投董事总经理刘水表示:"全球拥有面阵SPAD芯片量产经验的公司极为少见,识光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十分看好识光团队整体的研发能力,以及其在SPAD器件和激光雷达整机方面的稀缺技术和经验积累,将为公司建立起竞争壁垒。同时,我们也见证了识光强大的工程能力和快速的产品迭代,仅4个月识光就完成了一颗芯片的研发,并实现了一次点亮,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也赢得了客户的认可。我们非常期待识光在未来为整个产业带来突破性的SPAD-SoC芯片产品。" 汇川产投总经理刘成表示:"dToF测距方案有着广泛的应用基础,除了工业自动化、机器人领域之外,自动驾驶、手机、VR/AR等领域也都在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升级,但由于现有产品在性能、可靠性、成本、体积等不同方面的限制,还未真正放量。识光向我们展示了其SPAD-SoC芯片为三维感知带来的突破性进展,汇川在工业控制领域,覆盖到多种测距和测速传感等应用场景,结合识光规划产品可完善整个自动化解决方案。我们期待与识光加强业务协同,形成优势互补,共同促进三维感知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