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南京第壹有机光电有限公司成功制备出内光提取IES-OLED白光照明模块,其能效达111.7流明/瓦(lm/W),创同类器件世界纪录。近日,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在京召开成果鉴定会认为,该项目整体技术和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OLED是一种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半导体器件,照明能耗仅为白炽灯的1/6、荧光灯的1/2;与高质LED灯相当,OLED光质接近自然光,无热辐射,不含汞及其他重金属,无污染及废弃物处理等问题,具有巨大的健康、环保效益。为提高能效、延长产品寿命,南京第壹公司还自主研发出优化的含微米颗粒的外光提取材料配方,在国际上首先使用简便、廉价的涂层法,通过改进材料和涂层工艺,从而制备出光提取效率达80%的EES-OLED照明器件;开发了深蓝色磷光发光体系材料和电子传输材料,大幅降低器件驱动电压,提高了功率效率;研发出EES-OLED照明面板量产生产工艺,并开发了防短路、高可靠封装等关键技术,改进OLED器件功能并延长其寿命,建成了产能达2万平方米规模的量产线等。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教授徐征说,OLED照明模块项目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研发,属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OLED照明是面光源,无紫外线、光线柔和、均匀、无眩光,其照明适合于青少年护眼灯及对空间要求高、使用环境严苛、高空高压的军用设施和装备;其良好显色性能很好还原文物本色,并对文物有保护作用,适合博物馆等特殊场所。目前欧盟、美国、韩国和日本等国都制定了OLED照明发展战略,OLED照明模块的成功,使我国在该领域保持世界领先水平。来源:LED在线
美国科罗拉多州柯林斯堡(FortCollins)正通过一个最新的电力购买试点项目使其光伏装机量增加四倍,该项目将新增5MW的光伏发电系统,从而实现该市201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25%的目标。根据柯林斯堡公用事业企业执行总监BrianJanonis透露,柯林斯堡最新的太阳能发电采购试点项目,即所谓的SP3,该项目旨在鼓励在当地安装光伏发电系统,从而有助于该市兑现科罗拉多州可再生能源标准规定的可再生能源承诺。据柯林斯堡新闻媒体TheColoradoan报道,该项目将能实现柯林斯堡201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约25%的目标。当地生产的可再生能源也支持了该市的气候行动计划以及能源政策规定的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同时扶持了当地的投资。SP3项目将为当地社区新增大约5MW的光伏发电系统,是目前光伏系统装机量的四倍。最新项目包含FIT补贴模式Janonis表示,SP3项目的基础是与公用事业企业与光伏系统业主签署固定价格的长期电力购买协议。光伏系统发电量将直接输入社区电网。这即通常所称的上网电价补贴(FIT)模式,这是科罗拉多州首个此类项目。继首轮申请之后,柯林斯堡公用事业企业正实施首轮获选的光伏项目。第二轮申请截止日期为明年2月2日。此外,该市也对住宅及企业客户提供小型光伏退税。Janonis表示,2013年的项目资金已经兑现,而最新的资金将于2014年到位。此外,柯林斯堡公用事业企业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融资,期限10年,总计金额达到15,000美元。与此类似的是,柯林斯堡还在开展一个名为社区太阳能花园(CommunitySolarGarden)的项目,目前正在进行评估。该项目针对的是没有合适地点安装屋顶系统的客户,从而拓展小型可再生能源项目。初期阶段,太阳能花园规模大约为250kWh,今后几年可能会进行规模扩张。柯林斯堡公用事业企业还与当地电力与输电供应商PlatteRiverPowerAuthority开展合作,从而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除了SP3项目以外,PlatteRiver还就科罗拉多州东部的一座30MW风电农场签署了一份协议。
据悉,无锡开建全国首个“WIFI全免费城市”。公共免费无线热点建设项目签约仪式28日上午在该市市民中心举行。无锡市政府和投资方上海中路集团、运营方无锡中苗科技有限公司签约,计划通过1.5年时间,在全市建设4万个公共无线热点,使进入无锡区域的所有电子终端都能享受免费上网的便捷。4万个免费无线上网热点,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全新路径,建设总投入5000万由民营企业出资,政府则向民营资本开放交通枢纽、线路等垄断资源。
飞象网讯(高靖宇/文)StrategyAnalytics研究机构周一发布报告称,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三季度达到新高,超过2.5亿部,同比增长45%,三星市场中占有份额创纪录的达到35%,而中国厂商华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首次跻身前三。数据显示,三星智能机增长了55%,销售量达8840万部,在第三季度的市场中占有35%份额。苹果销量增长26%,发货量为3380万部,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16%下降到13%。StrategyAnalytics主任NeilMawston在这份报告中表示:“第三季度,三星的出货量是苹果的2倍多。虽然旗舰产品GalaxyS4的销量有些疲软,但Notoe 3和Galaxy Y等设备的需求强劲,帮助三星提升整体销售。”虽然苹果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新iPhone无疑会对苹果收益起到推动作用。StrategyAnalytics预计,下个季度,由于其新iPhone5S产品的高需求,苹果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会出现增长。排名三,四,五名的厂商是华为,LG和联想。其中,华为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了67%,发货量为1270万部,首次跻身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前三。StrategyAnalytics高级分析师WoodyOh表示:“华为市场份额达到5%,排名第三。在中国本土市场,华为具有很强优势,P6等机型更是成为华为成功的主要驱动器。但在欧美市场,其地位尚不巩固。如果它想挑战三星与苹果,华为需要积极开拓欧美市场。”
飞象网讯(章芳/文)10月29日消息,记者从工信部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国通信设备行业增速在25%左右,高出去年同期平均水平8-10个百分点。截止到2013年9月底,实现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11852亿元和5691亿元,增长24.3%和18.8%。2012年-2013年9月主要行业销售产值增速对比 另外,1-9月,全行业生产手机105495.1万台,增长24.0%。
原标题:立讯精密实现首次重大跨界并购,借力SuK"挺进"宝马奔驰供应链大智慧[-4.55% 资金 研报]阿思达克通讯社10月28日讯,立讯精密[-0.88% 资金 研报](002475.SZ)将实现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跨界并购--通过收购德国汽车塑胶件厂商Suk以加速进入宝马奔驰等豪车精密件供应链。董秘丁远达周一对本社表示,公司对这一并购案非常看重,以期通过这一跨界并购大大缩短进入汽车领域大客户供应链的时间。同时,公司目前和德国方签有框架性协议,而双方合作的具体细节还在谈判。立讯精密周五(25日)公告称,公司拟收购德国汽车塑胶件公司SuK公司100%股权,且双方已签署相关投资合作意向协议书,本次收购价格为400万-500万欧元。资料显示,SUK在汽车精密塑胶件领域掌握领先的软硬复合材料2K技术、蜂窝射出成型MUCELL及混合动力等技术,亦是宝马奔驰的门锁等塑胶件核心供应商。丁远达表示,此次收购SuK并非如外界所言是公司首次切入汽车精密塑胶件领域,而是要通过收购SuK加速这一进程。“其实这个产品我们以前也有做,但是想要切入汽车领域大客户供应链非常难,就算进去了,要走的周期也很长,而通过直接收购SuK速度会更快一些。”他表示,SuK在汽车精密件领域多年的发展给公司提供了现成的资源,让公司在开拓客户的时候省去了许多环节,“在欧洲区域开展业务的时候,如果我们跟客户说SuK是立讯的子公司,那么一切都会更好谈一些。”他表示,这一并购案目前已经确定,但是并购的具体价格、方式和程序还需要双方进一步谈判,当谈判结果出来后,公司将会在第一时间发布一份非常详实的公告。据公告显示,SUK公司的全称是SuK Kunststofftechnik GmbH,为资合公司,注册资本25564.59 欧元,其唯一股东为Martin Witulski先生,公司营业地为德国基尔斯佩市,工商注册法院为伊瑟隆市地方法院。
投资建议下调评级至“审慎推荐”。由于触摸屏行业供过于求,公司近期经营和股价表现将受到较大压力。理由2013 年1~9月业绩低于预期:前三季实现营业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58%;但营业利润仅0.44亿,同比下降6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0.45亿,同比下降59%。尽管三季度业绩较二季度增长274%,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0.19亿元,但同比下降34%。业绩低于预期主要源于触摸屏需求低于预期,毛利率大幅下降(今年1~9月14.3%vs.去年同期25.3%)所致。触摸屏行业产能供过于求疑虑升高:我们年初判断“触摸屏产业上半年供不应求,产业万里无云;然而下半年风险浮现,风险同时来自供给与需求两方面”。今年触摸屏的供给下半年较上半年约增加40%。然而需求并未随之提升,触摸屏笔记本渗透率低于预期。年初时期望下半年渗透率能达到20%以上,目前只有10-15%左右。触摸屏行业获利风险上升:触摸屏笔记本与非触摸屏笔记本售价仍存有300-600人民币的价差(参见图一/二)。面对来自平板电脑的竞争,笔记本的整体价格 (而非新增功能)仍是消费者选择购买时的关键因素。触摸屏笔记本的渗透率若要大幅提升,则终端售价必须大幅降价,触摸屏厂商的获利空间势必持续被挤压。触摸屏厂商必须转型为更全面的零组件方案提供商:今年下半年以来,单纯只做触控的触摸屏厂面临来自面板厂(如:友达的eTP、群创的InnoTouch等)的强烈竞争;提供全方位的零组件方案成为竞争的必要手段。竞争对手如欧菲光,已经开始布局“摄像头模块+触摸屏模块+液晶面板”的三合一方案,提供终端客户一站式采购,然而目前并没有看到莱宝进行产品线延伸的相关布局。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大幅下调2013/14年盈利预测49%和43%,主因是毛利降幅超预期。预计2013/14年EPS分别为0.10/0.20元,同比下降48%/增长92%。公司当前股价对应2013/14年市盈率为125.6x/65.5x。风险上行风险:产业整并后更有秩序,公司进行有意义的转型布局。下行风险:公司OGS良率爬坡速度慢,竞争加剧获利进一步下滑。
在优先股等利好的刺激下,早盘两市股指在权重股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波有力的反弹,并呵护大盘重新回到了5日线上方。不过权重股的暴力护盘却引发了小盘股的恐慌,创业板“飞流直下三千尺”,直接暴跌了逾4%,杀跌非常凌厉。 从盘面来看,更能感受到今日主力的阴谋,主力先是拉高四大行与两桶油,与此同时却在创业板为首的题材股身上大幅撤退。其中号百控股(600640)、潜能恒信(300191)、三维丝(300056)的跌停,宣告了强势股补跌的开始;而德豪润达(002005)与华谊兄弟(300027)的再一次跌停,则再次说明全年涨幅巨大个股的暴跌风险;另外,美盈森(002303)、证通电子(002197)的连续两个跌停,则是技术盘整后的破位暴跌。总的来看,主力拉台权重股,不计成本的砸盘小盘股的目的明显,而主力这种出货的方式杀伤力也往往是巨大的,其暴跌往往不能用一两个跌停来衡量,这从传媒股暴跌近35%以上就可以看出。因此,在主力疯狂大出逃下,对前期强势的股票、主力大溃逃的、今年涨幅巨大且技术被大阴破位的股票,我们应赶紧斩仓出局。早盘主力诱多之意明显,而这样的诱多无疑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损失,而排开主力诱多,是什么原因导致大盘突然变脸大跳水的呢?我们认为,主要有四大不利因素致突然跳水,分别为:1,创业板指经过暴跌后,龙头股华谊兄弟仍疑被马云大力减持,导致华谊兄弟再次跌停,直接引爆了创业板指的再次大暴跌,从而拖累股指跳水。2,三中全会越是临近,市场资金对后市行情越是谨慎,从而导致了更多资金出场观望,在众多资金出逃下,大盘再次跳水也就正常了。3,虽然今天央行放水了130亿元,但市场对央行宽松预期落空,资金流动性的担忧,再次让投资者急于卖出股票。4,两桶油“魔咒”再现。从历史来看,凡是两桶油带动股指的上涨,其往往诱多的可能性较大,早盘主力再次故伎重演,大盘应声下跌。总的来看,在市场中能把风险放在第一位是生存的先决条件,而这恰恰是散户难于做到的,这也造成了散户众多散户“悲剧”离场的原因。因此,在当前空头再次疯狂杀跌下,我们对以下四类股必须提高风险警惕。其一,全年或近期涨幅巨大的股票,不论其是否有实质性利好都有坚决抛出,如冠豪高新(600433)、号百控股的跌停;其二,技术形态破位的个股,不论其业绩是否靓丽,如何多题材都不应留有幻想,应斩仓出局。如三全食品(002216)、三五互联(300051)破位后还有暴跌的出现;其三,政策利好题材透支的,如上海自贸题材与民营银行;其四,三季报业绩惨淡,且技术已经筑顶的股票,不论其有无跌透都应提前出局
随着闪电研究技术和观测设备的不断发展,利用多种手段综合研究闪电物理过程及机理已成为可能。甚高频辐射源的相位干涉定位技术给精细化地研究闪电放电通道时空演变和详细物理过程提供了重要手段。但该技术获取完整的闪电放电过程时,定位图像存在着不足。随着摄影技术和感光器件的技术发展,高速光学摄像系统应用到闪电研究中。但光学摄像对云中闪电通道和弱流光通道不能很好描述。综合这两种手段分析闪电现象,可以相互补充各自的不足。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等单位科研人员利用闪电VHF窄带干涉仪辐射源定位系统和高速摄像系统,对青海大通地区一次有5次回击的负地闪放电过程进行了同步观测,对比分析了通道传输过程的辐射和光学特征。研究显示,光学通道亮度能补充VHF干涉仪定位先导通道的电流特征,VHF干涉仪定位弥补了光学设备拍摄弱放电和云内流光通道的不足;在通道分枝结构上,干涉仪定位的通道和光学通道呈现出很好对应。干涉仪定位分枝通道的辐射源点较明显,但分枝光学通道的出现明显落后于干涉仪定位辐射源通道。对用两种不同观测手段探测的先导通道进行速度计算,发现两者计算的直窜先导和直窜梯级先导速度量级一致,均为106m·s-1,但干涉仪在时间的获取及精确量化上有优势,干涉仪定位计算先导速度的精确度高于光学通道定位。本研究项目受到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GYHY201006005-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5002,40775004,411750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030960)共同资助。研究成果发表于《高原气象》。闪电201022首次先导过程的辐射源定位、辐射和电场变化(a)首次先导过程的干涉仪定位,(b)辐射波形,(c)快电场变化,(d)慢电场变化闪电201022中4次继后回击的先导通道定位(a)第二次直窜先导,(b)第三次直窜先导,(c)第四次直窜梯级先导,(d)第五次直窜先导新闻来源:http://www.cas.cn/ky/kyjz/201310/t20131028_3963408.shtml
科学家成功将太阳能电池植入一种可自行调节(以近红外光形式)热传递的‘智能窗户’,而同时保持窗户的透明度。据本周《科学报告》期刊描述,这种智能窗户集节能和发电两大功能于一身。二氧化钒(Vanadium dioxide)是一种具有可逆转热致相变特质的材料,适用于制造智能窗户。当温度低于摄氏68度时,二氧化钒属透明絕緣体,能让红外光穿透。当温度高于摄氏68度时,二氧化釩则属金属,会反射紅外光。把高效太阳能电池植入透明窗户一直是科技上一大难题。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高彦峰教授与其科研团队设计了一种智能窗户,其二氧化钒薄膜能根据环境温度不同而调节太阳紅外光的穿透率,从而增减光线对玻璃中太阳能电池的散射。他们预计,这种设备将有助建筑物降低采暖、照明和降温等所需的能源成本。(来源:科学网www.sciencenet.cn 作者:高彦峰等 来源:《科学报告》) 新闻来源: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1310281337441930841.shtm
应用潜力超过了许多人工合成材料科技日报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28日报道,一种常见的蓝色染料或许能在量子计算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这种染料名为酞菁铜(CuPc),其分子与叶绿素分子类似,是一种低成本有机半导体材料,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许多家庭用品中都可以看到。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加工成薄膜,能够很容易地用于电子设备当中。类似的材料此前已经被证明具有显著优势。新研究中,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纳米技术中心和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酞菁铜的电子可以保持叠加状态,即它能实现同一时刻具有两种状态的量子效应。而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量子叠加状态还能保持相当长的时间,这意味着这种染料分子具有用于量子技术的潜力。量子计算机运行需要精确控制微小的量子比特,它类似于二进制计算机中的0和1。要将普通比特和量子比特区分开来,就看其是否能够实现量子叠加状态。而量子叠加状态延续的时间长短则能告诉人们候选量子比特在量子技术中的价值。如果这个时间足够长,量子数据的存储、处理和传输便能够成为可能。论文第一作者、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纳米技术中心的马克·华纳说:“量子计算机能够进行大规模、高强度、高精确度的运算。理论上,一台量子计算机能够轻松解决普通计算机连续运算几十亿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的研究显示,这种普通的蓝色染料在量子计算上的潜力甚至超过了许多先前曾考虑用于量子计算的人工合成材料。”华纳进一步解释称,酞菁铜的结构及其能级特点决定了它具有很多优良的特性。这些特性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如利用其光电导性可以制备出性能优良的液晶光阀;利用其气敏性可制备出灵敏的气体传感器;利用其光伏效应可制备出廉价的太阳能电池。而在量子计算领域,它能够利用电子的自旋而不是它们的电荷来存储和处理信息,对传统的量子技术而言这非常难得。另外,这种染料吸收可见光的能力极强,物理和化学属性容易改变,因此,与其他材料相比其磁电性能更容易被控制和设计。华纳表示,酞菁铜的特殊性质对于新型的量子计算和量子工程领域无疑是一大财富,未来科学家们或许还能从中发现更多有趣的属性。(王小龙)新闻来源:http://www.wokeji.com/qyts/1_qykj/201310/t20131029_312994.shtml
超概念遥控技术问世 美女间谍迷人“眨眼”可致命文章来源: 科学网时间:2013.10.29 10:43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10月24日报道,美国科学家们成功地让光子和拓扑绝缘体表面的电子相互耦合,并对这种耦合情况进行了观测,理论学家们此前曾预测过这类耦合,但这是科学家首次捕捉到这种耦合。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的该研究,将有助于科学家们通过光来改变某些材料的电学属性或制造出电学属性可以被实时“调谐”的新材料。此前,瑞士物理学家、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利克斯·布洛赫首次提出,电子在晶体内会采用一种不断重复的有规则的模式移动,移动模式受晶格周期性结构的控制。光子是拥有独特规则频率的电磁波,它们同材料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弗洛凯状态(以法国数学家加斯东·弗洛凯的名字命名)。因此,电子和光子相互“纠缠”就会生成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周期性的量子—力学混合状态,被称为弗洛凯—布洛赫状态。在实验中,该研究的主要作者、麻省理工学院(MIT)物理学副教授努哈·戈迪科领导的研究团队朝一块拓扑绝缘体发射了中红外激光飞秒(1000万亿分之一秒)脉冲,并使用他们专门制造出的高速照相设备——电子分光仪拍下了来自激光脉冲的光子同绝缘体表面的电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首次证实了电子和光子间的弗洛凯—布洛赫状态在晶体内的存在。而且,他们还发现,当光子的偏振方向改变时,会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混合状态出现。戈迪科说,最新研究表明,科学家们仅仅通过改变激光束的偏振方向,就可以对材料的电学属性进行修改,比如让其从半导体变成导体。另外,在某些情况下,光能改变材料的行为,但只在光被材料吸收时才会发生,而在最新实验中,光没有被材料吸收,因此在改变物质属性时并不会产生发热等其他效应。戈迪科表示,或许他们还需要一段时间对其可能的应用进行评估。但他认为,最新研究将有助于科学家们对材料进行工程处理让其具有某些特定的功能,“假如你想让某种材料具有某种特征,比如导电或透明,目前我们需要使用化学方法做到这一点,但借用新方法,我们只需要用光照射物质就可以做到。”最实用的一个例子是打开制造计算机芯片和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带隙。研究人员还表示,尽管实验中使用的是基本的拓扑绝缘体硒化铋晶体,但这一方法或许也适用于石墨烯等其他材料。新闻来源:http://www.cas.cn/xw/kjsm/gjdt/201310/t20131028_3963521.shtml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包信和院士、潘秀莲研究员带领团队,在碳纳米管的限域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碳纳米管可被认为是由石墨烯片卷曲形成的一维管状材料,其曲率导致原本对称分配的π电子云发生畸变,由管内向管外偏移,在管内外形成电势差。然而,小管径中限域催化剂的制备技术以及有效的表征手段一直是该领域的瓶颈。而近日该研究组成功实现了在管径小至1.5纳米左右的单壁碳管内高效组装限域催化剂,并利用原位X-射线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分别跟踪反应过程中金属和碳管的电子结构变化,特别是通过单根碳管的实验,验证了上述预测:即碳管自身的电子结构直接决定着其对催化反应性能的调变作用。(《中国科学报》 (2013-10-28 第4版 综合))新闻来源: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10/284378.shtm
2013年9月16日的南极臭氧空洞图像,可以看出几乎整个南极洲都处于空洞之下在上个世纪7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地球臭氧层出现了“空洞”,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面积,臭氧层变薄、空洞对地面生命而言是致命的,这意味着紫外线可以直接抵达地面,可导致人类出现皮肤癌等疾病。今年9月16日,科学家发现南极臭氧空洞达到今年最大值,面积达到930万平方英里,大约为24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北美的面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单日臭氧空洞最大值出现在2000年9月9日,面积为2990万平方公里。NASA的卫星数据显示,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比近10年的平均水平要小一些,今年9月至10月间空洞平均大小为810万平方英里,即2100万平方公里,超过我国国土面积。臭氧空洞是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在南极8月至9月左右开始形成,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空洞平均值不超过870万平方英里,即2250平方公里,但是科学家没有足够的信息确定南极上空是否有些地方的臭氧空洞已经开始“愈合”。2013年南极臭氧消耗量较大,根据1990年以来的观测记录,今年的臭氧空洞比往年平均水平要低一些。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大气专家保罗·纽曼认为臭氧空洞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机制,在冬季长达数个月的漫长昏暗期后,太阳光开始照射到地平线上方,臭氧空洞开始形成,极地风把可“蚕食”臭氧的人造化学物质(氟氯烃和氟里昂)“困”在一定高度上,阳光介入后这个反应开始进一步发生,臭氧空洞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出现缩小。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了限制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导致臭氧层缩小的物质,到目前为止,臭氧空洞开始趋于稳定。(罗辑 腾讯科学)新闻来源:http://environment.kexue.com/2013/1029/35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