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 Insights报道呈,如物联网、可穿戴电子产品以及车联网的新兴市场正推动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需求。过去十年,传感器和执行器一直是半导体行业的增长最快细分市场。现在,随着更高水平的嵌入式控制,新的无线传感应用以及智能便携式系统的出现,毫无疑问,它们将迎来又一个成长期。然而,2013年,充满活力的传感器市场似乎失去了动力。由于两个最大的传感器种类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以及磁场传感器出现增长乏力、单价下降,传感市场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这个衰退已经酝酿了几年时间,2013年市场的销售额已经减少到了2009年的水平。现在,IC Insights表示,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以及新系统应用销售的回暖,2014年传感市场将迎来一波强劲的增长。2014年,传感器以及执行器的销售额预计预计将增长14%,并达到历史最高的99亿美元。而2015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114亿美元。2013至2018年,传感器以及执行器市场预计将以11.7%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18年,这一市场将达到151亿美元。分析师认为,驱动市场增长的动力主要是多传感器的智能手机平台,可穿戴设备,物联网应用,RF滤波驱动器,实验室级芯片,指纹识别传感器和连接轿厢/无人车辆传感器市场。
4月11日,在第二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2014)中的“全球平板/电视市场动态及中国产业链变化研讨会上,IHS显示技术高级经理RickyPark作了题为《2014-2015全球显示趋势和技术更新》的主题报告。Ricky在报告中认为,去年的AMOLED市场方面,LG完胜三星但整体市场销售量不佳。今年三星在该领域不会有大动作,LG将重点发展这一市场。单块面板价格降低到2000美元以下,价格仍较LCD高,但迅速降低的价格将增加产品竞争力。RickyPark在报告中说:“尽管与智能手机相比增长缓慢,搭载屏幕的可穿戴显示产品2018年仍将达到1亿台。”三星承认自身在AMOLED领域上的失败。目前智能手机应用仍占AMOLED应用的较大比重,平板、电视应用正在开发中。总体营收金额2018年达到400亿美元。可穿戴显示方面,Ricky认为智能手表得到消费者认可仍有疑点,智能手表必须提供智能手机不能给予的东西。具体来说需要画面尽量要大,轻、薄、续航时间长都是重点,且需佩戴时尚。而手表行业几百年的传统品牌,智能手表能否替代仍是问题。从显示方面看,能满足可穿戴设备苛刻要求仅有OLED但价格高昂。去年可穿戴市场为1亿元,其中39%为屏幕部分。搭载屏幕的可穿戴产品2018年达到1亿台,与智能手机相比增长缓慢。虽然增长缓慢,但OLED厂商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可弯曲屏幕方面,Ricky认为消费者对可弯曲屏幕失望,且无法认同为何智能手机需要弯曲。平常可以折叠,需要时展开是适合的思路,Ricky预计年底类似产品将推出市场。对于伸展性较好的屏幕来说,折叠部分不应有任何显示问题,发光性部分无法变成发光性材料,因此初期基板与电极可以考虑,产品推出市场为时尚早。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将替代完成更多应用。未来,OLED柔性、伸缩性屏幕将有较大发展。来源:中华液晶网
“健康物联网是一个巨大的有利于民生的朝阳产业,将与每个家庭结合,既而推动健康物联网服务业发展。并从根本上改变高增长的医疗费用,从医疗消耗经济的模式转变为对GDP的巨大贡献。”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论坛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表示,“健康物联网一定会成为带有中国特色烙印的现代科技大工程,乃至全世界,健康物联网也会成为未来的必然模式。”在此之前的2014移动医疗健康峰会上,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白春学教授介绍:“基于远程医学积累的一定经验,物联网医学已经蓄势待发。”在慢阻肺和呼吸性疾病的远距离监测和管理已经在上海落地,病人在家就可实现病症全天候与远距离的监测和管理。随着移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建立在人体传感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解决方案的基础上,不仅推动了从移动技术层面的探索尝试——移动医疗,也推动了医疗机构利用物联网技术提升传统医疗模式的实践。物联网变革传统医疗模式健康物联网的理论核心是健康医学模式,健康医学模式通过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得以实现,形成的社会推广模式就是健康物联网产业。俞梦孙介绍:“健康医学模式与疾病医学模式不一样,健康医学模式是通过恢复和提高人体身心系统稳态水平,重塑人体自主功能,涉及人体健康状态的感知、辨识和调控3个方面”。借助于移动网络等手段、以及健康状态的监测和调控技术,对人体健康进行网络化监测、辨识和管理,进而达到维持和促进健康,预防和去除疾病,增进身心稳态水平。俞梦孙认为,健康物联网是实现我国全民健康战略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有效解决方式,没有什么比之更好的解决方法。健康物联网既适合慢病人群,也适用于亚健康人群,还适用于特殊人群(如病后康复等)和实现特殊能力标准的人群(军队)。在理论开拓的同时,物联网技术与慢病诊断和治疗相结合的医学移动化趋势也同样得到突破。白春学介绍,在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基于呼吸道声音、呼吸气流、心电图等物联网监测设备的研发成功,通过医院和医生为基础的物联网医学中心的监测管理,慢阻肺病人和睡眠呼吸性疾病的远程监测与管理得以实现。“我国每年患慢阻肺的病人死亡数量128万,平均每分钟死亡2.5人,与传统治疗模式相比,物联网医学对慢阻肺确诊后的治疗和监测有明显的优势。”白春学介绍,物联网医学可对海量检测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和挖掘”,以更加精细、动态和“智慧”地管理疾病预警、早期诊断和监护治疗,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和健康水平,以及用于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的数据采集。物联网医学模式既减少了大医院人满为患,又为社区医师解决了一些慢性病诊治和管理的依从性差的高技术难题,可以高效监测疾病,动态协助疾病和病人管理,GPS定位和报警装置可协助抢救患者生命并减少住院次数。慢病防治不容乐观不少移动医疗行业的经营者和专家认为,慢病管理将是移动医疗的一个主要进军方向。仅仅高血压管理就涌现出数家上市公司的产业规模。慢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简称,是一类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自愈和极少治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慢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四大类型。我国慢病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发病人数快速上升。2012年,卫生部等15个部门联合发布了《中国慢性病防治规划》,并推出了《慢性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共识》里的数据显示,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总死亡的85%,慢性病造成的负担占我国总疾病负担的70%。我国现有超过1亿高血压患者,一亿2千万的肥胖患者,9700万的糖尿病患者,3300万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其中,65%以上为18-59岁的劳动力人口。此外,相关危险因素在人群中普遍存在,比如近3亿人抽烟、80%的家庭食盐摄入超标,18岁以上成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不到12%。我国慢病管理开展也比较晚,体系尚不健全。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在去年4月举行的第四届慢病管理大会上表示,慢病防控必须建立起防控的体系,慢病防控的许多问题的落实,必须有医疗机构承担。而目前,我国的医疗机构还没有深入开展这项工作。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基于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实现慢病患者自我管理,探讨不同形式慢病的自我管理方法的临床效果已成为相关医学领域研究的焦点。健康物联网趋势加速2013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意见提出了八大主要任务,推进健康服务信息化即为其中之一。具体而言,包括发展远程医疗,逐步扩大数字化医疗设备配备,探索发展便携式健康数据采集设备,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融合,不断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健康信息服务水平。而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的2014年医改八大任务之一,就是加快推进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和金人工程,加强国家综合管理平台和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有效整合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资源,50%的区域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加强面向基层、偏远地区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组织开展省院合作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并将探索市场化的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在局部地区构建有利于远程医疗应用的整体环境,验证完善各类政策,为在全国推广应用远程医疗提供实践基础和经验借鉴。不仅是政策面的持续推进,企业新产品动向和风险投资的蜂拥涌入也在显示健康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3月21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十六届国际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上,GE、飞利浦、锐珂、西门子等医疗设备巨头纷纷展出最新产品及其解决方案,除了在原有设备革新路线上继续钻研外,各大医疗设备厂商一致看好移动化趋势,纷纷推出移动化解决方案抑或机器人产品,远程会诊、云计算都成为此次展会的新亮点。[!--empirenews.page--]在美国,微软、苹果、英特尔等IT行业巨头都在进军移动医疗和健康。苹果将于今年发布iOS 8和智能手表iWatch,主打移动健康和医疗。相关的健康管理类公司也成为风险投资的宠儿。WellDoc为移动端的糖尿病管理平台,已有相关产品通过美国FDA审批,收入来自于保险公司和大公司福利计划,2014年初融资2000万美元。CardioNet是为患者提供长期远程心脏监测,向保险公司和研发机构收费。2008年上市,2012年收入为1.1亿美元,2013年前三季度为1.72亿美元。日前,国内的“康康血压仪”刚刚获得3000万元融资。该产品使用一款上臂式佩戴的血压仪硬件采集血压和心率数据,与云端模型进行比对后,通过 App应用向用户反馈运动、饮食、用药和就医等健康指导。目前已与中国高血压协会共享研究理论和数据,并与世界第二大电子血压管理品牌 Microlife 达成战略合作。去年下半年以来,完成融资的医疗硬件团队包括做儿童看护的“发烧总监”、做血糖检测的“糖护士”、以及同样做血压仪的“康诺”等,都是围绕着健康管理的投资主题。日前,国内A股上市公司宝莱特公告,拟使用自有资金5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微康科技,将立足于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的基础上,专注智慧家庭保健医疗和可穿戴医疗产品。“10年后的今天,在家享受良好的医疗健康服务,必将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去年举行的“第四届绿色财富论坛”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奕泉直言健康物联网已现趋势。而今年年初,健康物联网已成加速发展趋势。
富士通和松下公司据报导已达成协议,最快今年秋季合并系统芯片设计与开发业务,新公司设计的芯片将委外代工,市场预料台积电将承接相关订单,是最大的受惠者。据透露,新公司总注资约为4.9亿美元(500亿日元),其中富士通和日本政策投资银行(DBJ)计划分别注资200亿日元,松下注资100亿日元。新公司总裁或将由前日本京瓷公司总裁西口泰夫担任。 松下和富士通此次计划将旗下约3000名员工转移到新公司。有分析人士指出,松下和富士通将旗下芯片业务部门剥离并成立合资公司的举动,目的在于希望通过此举减少国内行业中的竞争,转而将注意力集中在缩小同亚洲其他国家的竞争差距上。因合并而产生的新公司资本额将达500亿日圆(4.88亿美元),富士通与Panasonic各持股四成与两成;日本开发银行将提供剩余资金,且可能取得优先股。新公司将成为无晶圆厂企业,未来会把设计好的芯片外包出去生产。法人指出,台积电通吃全球主要芯片设计代工订单,富士通与Panasonic合资的新芯片商开始运作之后,预期也将在台积电投片,成为挹注台积电业绩的动能之一。富士通和Panasonic去年2月即宣布这项合作计画,之后持续针对持股比率等细节进行协商。两家公司计划转调约3,000名员工至新公司,其中可能有八成来自富士通,相关智能财产权也一并进行转移。富士通在无线通讯及影像处理领域具技术优势,Panasonic则专精家电控制技术。两家公司也将合作提升车用及家用芯片效能。富士通与Panasonic都极度重视重整半导体业务,Panasonic最近公布计画,试图向以色列及新加坡公司出售日本及海外厂,并裁减半数芯片部门人力。另一方面,富士通在2012会计年度认列重整芯片业务等措施的相关非常损失约1,500亿日圆(14.7亿美元),并出售微控制器及类比芯片业务给美国快闪存储器大厂飞索(Spansion)。此外,富士通考虑开放投资基金等金主,投资位于三重县的核心半导体厂。富士通去年2月原拟出售该厂并与台积电共同成立制造公司,但后来无疾而终。今年初富士通宣布完成28纳米系统单芯片(SoC)设计,并开始接受客户下单。尽管富士通自有晶圆厂,但在与Panasonic新合资公司的芯片将委外外代工,预料采用新制程设计,可能更加依赖台积电。
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自己的短信、照片、微信聊天等隐私信息即使从手机上删除,甚至将手机恢复到出厂设置后,仍可通过一些软件恢复。昨日,安全厂商360发布的《中国手机用户换机风险调查报告》预计,2014年将有2.2亿安卓手机用户更换手机。而在数亿旧手机买卖的背后,是众多个人隐私的泄露风险。换手机同样存在隐私泄露风险余先生刚换了新手机,精打细算的他将旧手机卖给了电子城回收二手手机的贩子。交易前,余先生把手机里的照片、视频、联系人、短信等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都删除了,还恢复了出厂设置。半个月后的一天,余先生发现电话打不出去了,到营业厅查询才发现,这张手机SIM卡已经作废,并已在异地被补办。余先生急忙重新补办了新SIM卡,却发现自己的4个账户资金被用不同的方式取走24笔款项,共计10万余元。银行的操作记录是,有人登录了网银,并多次进行转账操作。“换手机可能比丢手机更危险!”安全专家表示,因为很多人都知道丢手机后可能泄露个人隐私,一旦丢失手机,会立刻挂失补办手机卡,修改各种支付密码、微信微博密码,风险会相对较低。但用户不知道的是换手机同样存在隐私泄露风险。国内换手机用户今年高达2.2亿据360手机助手预计,今年国内更换手机用户的数量可能高达2.2亿。另据媒体网络问卷调查统计显示,58.6%的手机用户的手机更换频率在1年内,仅有8.4%的用户会使用同一部手机超过2年。“在处理旧手机时,有40%的用户将软件、信息删除,超过50%的用户会恢复出厂设置,目前最安全的做法就是恢复出厂设置,但这种看似最安全的方式也不能彻底删除手机数据。”360安全专家介绍道。安全专家表示,理论上,只要手机上的信息没有被覆盖,被删除的信息都能恢复。即便使用手机自带的“恢复出厂设置”功能,也无法彻底删除全部信息。可能泄露的信息包括私密照片、短信、微信聊天记录、录音、视频等等。10元软件几分钟恢复已删除照片“恢复照片10元,恢复照片和短信40元。”倒卖旧手机数据已形成产业链。具体做法是,不法分子先恢复手机中的短信、聊天记录、照片等信息,获得用户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然后通过假身份证补办SIM卡,直接获取支付软件的登录权限,从而盗取用户财产。记者从手机安全厂商方面了解到,已有不少手机用户因换手机泄露隐私,甚至遭受财产损失。目前在淘宝和各地的电脑市场、手机维修门店,都可以发现大量提供手机数据恢复服务的商家,收费几十到数百元不等。甚至通过搜索引擎,也能下载数据恢复功能的软件,且操作相当简单。在昨日360的发布会现场,工作人员通过现场购买的10元软件,数分钟内就成功获取了手机里已删除的照片。专家建议覆盖垃圾信息降低泄露风险对于这一情况,安全专家建议用户:一方面对旧手机进行“恢复出厂设置”,可以将账户、软件、个人信息等删除;另一方面,用户应当将SD卡上的信息进行删除之后,再覆盖上新的垃圾信息(这步针对安卓用户),通过覆盖降低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具体操作步骤是,用户通过数据线将手机连接至电脑,直接出现SD卡(内置储存卡的手机用户则需要选择勾选USB存储设备这一选项),之后点击打开该SD卡、存储卡并对文件进行全面删除,删除后用户再将电影等内存较大的垃圾信息将存储卡填满。此外,360方面推出的“360安全换机”软件,不需要以上步骤可以直接删除手机上的信息。不过360安全专家也表示,目前任何软件以及操作都不能100%保证手机上的信息可以完全删除,只是提高了恢复的门槛,让一般不法分子无法通过软件进行信息恢复。来源:北京晨报
美国德意志银行证券(DeutscheBankSecurities)日前为主要的光伏能源供应商(PVEP)SunEdison(NYSE:SUNE)提供1.5亿美元的光伏项目融资,其为美国和加拿大发电站开发及可能的项目收购准备。根据该公司,该银行将提供另外1.5亿美元的项目融资。根据为期三年的协议,该融资为循环融资工具。SunEdison北美项目融资副总裁瑞恩·贝内特(RyanBennett)表示:“这一融资工具继续我们成功的利用之前的循环,并且为我们持续发展产生所需的重要的项目资金,因此优化了我们的企业资产负债表。德意志银行一直是我们的一个极好的合作伙伴,由于我们在整个加拿大和美国拓展,我们期待使此工具奏效。”该公司重申,其已经利用来自之前循环融资工具累计的十二亿美元资金,完成325MW的光伏项目。
今天早些时候,有几张疑似iPhone 6生产模具的照片泄露, 不过之前的照片有些模糊。此外,我们不能从之前的照片中确定iPhone 6的具体尺寸。现在,法国网站Nowhereelse.fr发布了几张非常清晰的照片,展示了疑似为iPhone 6生产模具的东西,此外,在模具的边上还有一台iPhone 4S作为比较。根据与iPhone 4S对比,我们可以得出照片中的模具可以用来生产屏幕为4.7寸的设备,这与传言中的iPhone 6尺寸相同。不过照片中的生产模具似乎有一些疑点,比如模具制作出来的设备后壳将是锥形的。当然,Nowhereelse.fr网站表示,模具将包含其他组件,最后生 产出的成品将类似于iPhone 6后壳。通过将iPhone 5s的图片摆放在模具周围,可以测量出模具的宽度为64毫米,长度为138毫米,这也意味着iPhone 6对角线的距离为12厘米,也就是4.7寸。苹果iPhone 6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4.7寸型号发布时间可能要比5.5寸型号更早。今天早些,Jefferies公司分析师Peter Misek表示,苹果正在与运营商合作伙伴谈判,合约版iPhone 6价格将增加100美元。
飞象网讯(编译 文慧)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发布最新“Uncarrier”(非运营)套餐计划的第三天,T–Mobile自豪地宣布,公司将是取消“掠夺性”超额费用。T-Mobile在新闻公告中指出,公司正在“废除”收取超额费用的做法,并将迫使其他无线运营商纷纷效仿。T-Mobile公司究竟意欲何为?该公司表示,他们正在取消SimpleChoice、SimpleStarter和公司早期服务计划的“超额”收费规定。相较于自动计算所使用数据的超额计费方式,新规定实施后,在用户按需购买数据计划之前,无需再支付任何费用。这些数据计划的收费标准为:5美元500MB或一天的数据,或10美元1GB或一周的数据。国际数据计划的收费相对较高:15美元一天或100MB,25美元一周或200 MB,或者50美元两周500 MB。T-Mobile公司已经为Simple Choice计划用户提供了免费的国际漫游,最高速率为128 kbps。鉴于T-Mobile已经开始取消超额费并逐步转向流量限制,这次的变化并不特别剧烈。尽管如此,T-Mobile首席执行官约翰·莱热尔(JohnLegere)坚称,该公司将再次改变行业规范,并使消费者收益。他在一份声明中指出:“收取超额费是一种贪婪、掠夺性的做法。今天,我向AT&T、Verizon和Sprint发出挑战,希望他们加入T-Mobile的行列,终止向所有消费者收取这种不义之财的做法,因为我们的做法是正确的。”
飞象网讯(编译 文慧)《金融时报》周一报道,西班牙电信服务提供商西班牙电信将部分频谱留给一家德国同行,希望以此换取得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批准其收购荷兰皇家电信集团德国E-Plus部门的提案。西班牙电信计划将一小部分高频频谱租借给一家竞争对手,从而打造出德国市场第四个电信运营商,以此取代将被收购的E-Plus。西班牙电信出资86亿欧元(约合118.8亿美元)收购E-Plus的计划受到了监管部门的密切关注,因为这一交易将会把欧洲最大的市场的移动运营商总数从4家减少至3家,进而引发对消费者支出增加的担忧。西班牙电信并未立即就《金融时报》的报道发表评论,但该公司曾在上周五拒绝透露它向欧盟竞争管理机构做出让步的细节。西班牙电信的收购计划预计将在6月23日敲定。拟议的补救措施将与德国电信网络监管机构提出的、该公司必须放弃部分无线电频谱(以保证市场竞争)的要求相吻合。《金融时报》称,西班牙电信提出的补救措施涉及高达50%的市区人口覆盖范围和大约40MHz的频谱。对于该国的其他地区,西班牙电信也将根据商业条款签署漫游协议,但最高比例不会超过其网络的10%。《金融时报》指出,西班牙电信已承诺在其网络上以批发价为最多三个竞争对手(即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提供其运行空间。但报道称,如果在今年年底仍未收到任何运营商意向,那么这一规定将失效。《金融时报》表示,欧盟方面已经开始研究西班牙电信提出的让步条件,仔细审查该措施是否足以保持德国电信市场的竞争力。
自今年年初的MWC2014(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开始,手机业的热闹劲就没停过。特别是今年3月,真八核手机的价格被打到了800元以内,而且不管哪个品牌,每款产品一发售就被消费者抢购一空,产销两旺。然而,工信部近日最新出炉的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行业运行状况》报告却显示出截然不同的状况。据工信部统计,2014年一季度手机上市新品607款,同比下滑9.5%;手机出货量为1亿部,同比下降24.7%。目前,中国作为全球手机生产基地,拥有最多的手机产业链企业和品牌。增长、下滑牵一发动全身,到底哪种表象才是真相?2G退、4G进,Q1手机出货量下滑在连续7个季度的增长之后,中国手机出货量出现了下滑。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行业运行状况》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手机出货量为1亿部,同比下降了24.7%。细分领域方面,2G手机呈现出全面退潮的景象———上市新品135款,同比下降45.6%。总出货量1144万部,同比下降超七成。3G手机方面,采用中国移动TD-SCDMA网络的新机型共263款,同比增长26.3%,出货4368万部,同比增长16.5%,成为唯一增长的部分。相比之下,支持中国联通WCDMA网络的手机上市新品84款,同比下降42.5%,出货2079万部,同比下降37.6%;支持中国电信CDMA2000网络的手机上市新产品75款,同比增长8.7%,但出货为1516万部,同比下降了33.0%。此外,采用4G(TD-LTE)制式的手机新品有50款,出货974万部。由于4G手机是去年四季度才开始出货,所以整个2014年Q1同比都是净增长。随着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功能机逐渐退出市场,这也是2G手机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根据工信部统计的数据,在今年一季度出货的1亿部手机中,智能机就占了8911万部,不过这个数字同比也下滑了9.8%。行业火热背后,中小企业市场萎缩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的这组数字和手机市场的热闹状态有着极大的反差。在今年的MWC上,三星、中兴、华为、酷派、HTC等主流手机品牌相继发布了自己的旗舰产品。其中不少机型已在一季度推向市场,声势浩大。在紧接着的2-3月份,不断有知名品牌发布今年上半年的旗舰机型。到了3月下旬,小米、华为、TCL、联想相继推出800元价位真八核处理器5.5寸屏智能手机时,手机市场的火热程度达到了新的高点。事实上,火热的不只是产品发布,还有销售环节,许多产品一上架就被消费者抢购一空,产能频频吃紧。南都记者从小米、酷派等企业均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其他品牌的我们不太清楚,但酷派Q1的内部数据绝对是增长的。”酷派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以刚刚开始发力的4G产品线为例,今年前两个月酷派已经获得了超过300万台的4G手机订单,其中2月份的4G手机订货量超过200万台。南都记者另从小米内部了解到,今年3月小米的手机单月出货量就接近600万台(含运营商渠道),不过这则数字并未得到小米官方的证实。关于市场表象和工信部数据的反差,工信部方面则指出,“手机型号的持续下降是因为智能手机时代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且同质化严重,企业创新的难度和成本都在加大。这将给中小手机企业带来巨大压力。”言下之意,中小手机企业正在快速萎缩。一季度发布潮,二季度爬升期目前,关于国内手机出货量前十名的统计,不同的第三方机构有不同的结果。但三星、苹果、中兴、华为、酷派、联想、小米这几家基本能出现在所有的榜单之中。这些企业中有属于上市公司的大都未公布Q1财报,但给予南都记者的回复均为“第一季度增长”。也就是说,手机销量的下滑的本质是市场对小品牌的淘汰过程。上述酷派人士则表示,手机厂商开始将重心从3G转4G,也可能是一季度销量下滑的原因。据其介绍,从4月开始,酷派的单月4G手机订货量将超300万台。此外,从二季度开始,这种大小品牌销量此消彼长的情况还有加剧的可能。4月11日,三星在MWC上发布的旗舰机Gal-axyS5正式在国内开卖。据了解,这次三星备货充足,S5会在125个国家同步上市销售。而就在同一天,HTC也不甘示弱,于北京正式发布了自己的旗舰机型HTCOne(M8)。该机采用全金属机身和背部双摄像头设计,HTC全球销售总裁张嘉临宣布,该机在次日正式销售。“除了三星和HTC的高端之战,还要特别关注千元以下机型,他们才是走量的主力。”咨询机构战国策分析师杨群认为,中华酷联+小米的低价走量机型虽然在3月发布,但二季度才会进入销量爬升期。[数据]据工信部统计,目前中国活跃手机企业(半年内有新产品上市)有381家,但2014年Q1排名在前十名的企业销量占比达74.3%,同比去年提升近20个百分点。报告还显示,一季度国内品牌出货为6686万部,同比下降34.9%;而以苹果为代表的国际厂商出货3395万部,同比逆势增长9.2%。
日本液晶电视品牌大厂Sony于15日一口气发表了3系列总计8款解析度达Full-HD 4倍的4K电视产品,并预计自5月24日起陆续进行贩售。Sony此次发表的4K电视尺寸涵盖49寸-85寸,售价介于32万日圆-200万日圆之间。据日经新闻指出,根据美国调查公司NPD DisplaySearch的数据显示,2013年Sony 4K电视全球市占率(以出货金额换算)达23%、力压三星电子位居首位。日经表示,Sony虽未公布4K电视的销售量数据,惟Sony计划将2014年度(2014年4月起的会计年度)4K电视销售量扩增至2013年度的4倍水准(即较2013年度成长3倍),且2014年度4K电视占Sony整体大尺寸机种销售量比重计划提高至4-5成的水准(2013年度为1-2成)。日经指出,Sony之所以致力抢攻4K电视的一项原因,就是因为4K电视单价较Full-HD机种高出10万日圆以上、加上Sony向台湾企业采购的液晶面板价格下滑,故让4K电视的获利性相当之高。日经表示,Sony电视事业负责人今村昌志业务执行董事曾在1年前飞抵台湾,和友达(2409)、群创(3481)等台湾面板大厂高层就4K电视市场的未来性进行意见交换,而此举也让Sony此次能成功大量采购到4K电视用面板。
液晶面板驱动IC设计公司奇景光电(Himax Technologies, Inc.)于美国股市15日开盘前公布2014年第1季(1-3月)初步财报:营收将年增10.8%至1.946亿美元,大致与先前预估的「略为季减、但年增近11%」相符;毛利率将达24.7%,先前预估则为「略低于2013年第4季(25.1%)」。根据Capital IQ调查,分析师原本预期该公司Q1营收将达1.9358亿美元。奇景表示,虽然某家南韩客户的库存增加出乎原先意料,但该公司对旗下的大尺寸面板驱动IC、中小尺寸面板、非驱动IC事业(包括LCoS、CMOS感测器)以及WLO与阵列式镜头(array lenses)等产品与技术研发仍然深具信心。奇景光电ADR 15日终场劲扬3.56%,收9.32美元。奇景光电ADR昨(14)日甫重挫11.04%、收9美元,创2031年11月8日以来收盘新低。奇景预定要在5月初公布完整的财报、同时也会召开电话投资人会议。谷歌眼镜(Google Glass,见图)才刚在4月11日稍早透过Google+宣布,自太平洋日光时间4月15日上午6点起(GMT-7),谷歌眼镜将开放给美国地区的民众抢购、限时一天,售价为1,500美元(未含税)。谷歌去(2013)年7月决定投资奇景光电子公司立景光电(Himax Display Inc.,HDI)。立景主力产品LCOS晶片可应用于谷歌(Google Inc.)智慧眼镜「Google Glass (见图)」等头戴式显示装置。
根据日本总务省15日公布的人口推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0月1日为止日本总人口(日本人+外国人)为1亿2,729万8,000人,较1年前相比减少了21.7万人,减幅已连续第3年超过20万人。其中,日本人为1亿2,570万4,000人,较1年前减少25.3万人、连续第3年呈现减少;外国人(指在日本居住超过3个月以上时间的外国人)为159万人,较1年前增加3.7万人、5年来首度呈现增长。总务省指出,就年龄别人口(不含外国人)来看,截至2013年10月1日为止,日本生产年龄人口(15-64岁人口)为7,901万人,较1年前大减116.5万人、且为32年来(1950年开始公布数据以来)首度跌破8,000万人大关,占整体人口比重为62.1%;另外,日本高龄人口(65岁以上人口)为3,189万8,000人,较1年前大增110.5万人,占整体人口比重达史上新高的25.1%、等同每4个日本人中就有1人为高龄人口。人口急速老化、生产人口急减,也让日本面临严重的缺工问题,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4月4日举行的经济财政谘询会议暨产业竞争力会议的联合会议上指示,希望开始建构能活用外国人才(外国劳工)的机制,且并计划将该机制编列入6月份的成长战略内,以藉此消解人手不足问题、活络经济。据日经新闻指出,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试算,日本就业人口在今后20年内将缩减3%、或相当于减少167万人。
三星(Samsung)与乐金(LG)相继插旗智慧照明(SmartLighting)市场。三星与LG于日前纷纷发表采用蓝牙(Bluetooth)及无线区域网路(Wi-Fi)做为通讯技术的发光二极体(LED)智慧照明方案,欲藉此与飞利浦(Philips)独占鳌头的Hue方案一较高下。乐金瞄准市场对于传统60瓦(W)白炽灯泡的取代需求,于3月底抢先发布售价32美元、10年保证寿命的10瓦智慧灯泡方案,采用蓝牙及Wi-Fi技术,使用者可利用Android4.3或iOS6以上版本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应用程式(App)以及蓝牙Smart装置轻松控制,且具备与环境音乐或手机通知互动的功能;特别的是,当消费者将手机放在手提袋里而未注意到来电时,已连线的智慧灯泡将以闪烁灯号通知。乐金指出,该公司的智慧灯泡方案同时采用蓝牙与Wi-Fi技术,系以免应用场域中若无支援Wi-Fi通讯的无线路由器或闸道器(Gateway),消费者仍可利用蓝牙装置管理灯泡。至于三星切入智慧照明市场采用的策略则与乐金不同,其智慧灯泡仅支援蓝牙技术而不采用Wi-Fi,因此消费者将毋须安装桥接器(Bridge)或无线接取点(AccessPoint),可以直接利用智慧型手机或平板下载应用程式,并至多控制六十四颗智慧灯泡。三星的智慧灯泡具备调光功能,可以最低调降至10%的亮度,并支援2,700K~6,500K的相对色温(CorrelatedColorTemperature,CCT)调整功能;每颗智慧灯泡寿命长达15,000小时,亦即消费者可享有10年以上的高效率照明应用。除蓝牙方案外,三星针对企业端应用市场亦推出以ZigBee标准控制的智慧照明方案,消费者同样可以利用智慧型手机及平板电脑控制灯泡颜色及开关情形。三星电子在3月30日~4月4日于德国法兰克福(Frankfurt)举办的Light+Building2014展中发布一系列针对企业及消费性市场设计的LED照明方案,除智慧灯泡外,尚包括具备轻薄、高效率特色的抛物面镀铝反射(PAR)灯、装饰用经典设计LED灯及搭载电子控制器(ECG)与传统磁性安定器(CCG)的L型灯管等系列产品。
见习记者 阮润生中国银联日前公布,截至一季度末,全国“闪付”终端数量已接近300万台,可支持金融IC卡和近距离非接触技术(NFC)手机支付受理。银联将对POS机改造进行补贴,以推动移动支付行业发展,而NFC移动支付有望成主导。据分析,相关产业链上国内手机终端的的NFC芯片主要被国外厂商垄断,硕贝德(25.770,-0.56,-2.13%)、信维通信(22.260,-0.14,-0.62%)等公司则在相关产品的天线领域拥有较大机会。产业链机会“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 NFC支付有望成为移动支付主流,其他支付方式也有各自市场。” 银河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莉昨日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产业链来看,目前国内NFC产业链主要分为芯片、天线、SIM和SD卡的制造以及相关的服务运营商。据王莉介绍,国内NFC芯片方面,同方国芯(41.30,-0.20,-0.48%)、大唐电信(15.70,-0.42,-2.61%)、国民技术(24.460,-0.32,-1.29%)都获得了银联卡芯片产品安全认证。不过目前手机终端的NFC芯片主要被国外厂商把控,而硕贝德、信维通信等国内天线龙头,随着4G、可穿戴方面的发展,将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2014年英特尔[微博]信息技术峰会上,顺络电子(16.48,-0.01,-0.06%)还展出了排列NFC天线的磁性片。该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公司与天线厂商硕贝德合作,未来增长有望基于NFC技术的推广应用。“二维码被暂停,对NFC发展也是个机会。”该负责人说。3月13日,央行[微博]下发紧急文件《中国人民银行[微博]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微博]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暂停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而在“3·15”晚会上,央视曝光了恶意二维码存在病毒感染风险。接踵而至的打击使二维码支付推广遇挫,但也为移动支付之一的NFC提供了机遇。据光大证券(8.10,0.01,0.12%)研报分析,NFC在安全性、读取速度和交流方式等方面,都比二维码支付有优势,而且NFC与金融IC卡在受理环境上具有很大兼容性,符合央行相关政策。技术标准之争在近日举行的第83届中国电子展上,获得银联卡芯片产品安全认证的国民技术,展出的是基于2.4GHz的近场短距互联技术(RCC)移动支付技术。而该技术是由以国民技术为代表的一批国内企业制定的,目前在深圳、兰州、青岛等地应用,用户已经达到140万。国民技术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全性上NFC与RCC技术相当,但是NFC支付需要手机配置相关芯片,而RCC只需要用户去电信运营商更换SIM卡,目前在深圳更换是免费的。另外,NFC改造对POS机的物理空间要求比较大,成本也较高。“在芯片国产化情况下,RCC 技术应该更受到重视。”上述负责人称。在今年两会期间, 来自深圳的全国人大代表麦庆泉、孙迎彤等呼吁由国家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国家标准,在国内实行双标准运行,让金融系统的POS机具同时支持NFC和RCC技术,使国内外两种技术以市场实践来决定发展方向。对此,王莉表示NFC的产业链发展更完备,在大众消费线下支付更具优势,而RCC技术未来在行业级别会有市场。据研究机构IMS预测,搭载NFC技术的手机终端在2017年有望增加到12亿部,普及程度达62%。而在今年2月,世界四大智能卡厂商之一法国Morpho公司与西班牙储蓄银行下属的CaixaBank进行合作,联手西班牙两大电信运营商,推广欧洲最大的NFC移动支付服务。我国NFC支付发展较缓慢,分析人士认为这与移动运营商、银联等对未来平台主导权的争夺有关。去年1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了基于13.56MHz移动支付国家标准,并宣布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有望进一步规范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而今年三季度银联和电信运营商将启动NFC支付的大规模推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