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联通(澳门)有限公司(简称“澳门联通”)副总经理陈武正式宣布澳门联通本地营业的开始,由联创科技承建的澳门联通本地电信业务支撑系统正式投入运行。 联创科技本次开发的BSS系统融合了包括CRM、终端销
在11月15日召开的3G在中国2006全球峰会上,中国联通技术部总经理张智江指出:ATM、IP两大主流技术,将在其网络里面都有应用和体现。中国联通是我国唯一的全网运营商,粗略分有五张长途网络,2张移动网,3张固定网,还
近日,中国联通再次扩充了其CDMA/GSM双网双待机阵容。记者获悉,在中国联通此次采购的8款双模双待机中,三星W579是最后一款在北京上市的手机。它的上市,标志着中国联通集采的7大品牌8款双网双待机进入了全面上市阶段
一份名为《互联网交换中心网间结算办法的文件》被起草人士提升到“打破互联网领域垄断”的战略高度 10月底,当一份名为《互联网交换中心网间结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文件悄悄出现在信息产业部网站的
联通8款双网双待手机全部上市 推广宣传如火如荼 本报讯 (记者 ) 就在3G开始测试,即将商用的前景一片明朗之际,联通一下子把它手中的7大品牌8款双网双待手机全部都推到了消费者面前。昨日,中国联通在京发布新
新浪科技讯 美国东部时间11月10日7:00(北京时间11月10日20:00)消息,亚信(Nasdaq: ASIA)今天宣布,该公司近日同中国联通山西分公司和湖北分公司达成协议,将致力于增强后者的业务支持系统。根据协议,亚信将承建山
摘要:天极Chinabyte记者获悉,目前国资委和信息产业部在关于运营商重组的问题上又有了新的版本:将中国联通CDMA和GSM网络拆分,中国联通携GSM网络与中国网通组建新联通公司,并极有可能承建TD-SCDMA网络,同时也有望
据外电报道,中国联通已向政府申请手机电视牌照,目前正等候批准。该报道称联通可能成立一家符合资质的广播公司,合作提供手机电视服务。
中国联通A股上市公司近日公布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财报称,今年前三季度,联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3.1亿元,实现净利润2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3%;第三季度的利润比上季度大幅增加19%.之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
王建宙称,这只是他们全球扩张战略的一次尝试,公司将关注新兴市场,对美国和欧洲市场不感兴趣,主要是进军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市场 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市场里,中国移动无疑是垄断的运营商,并已经明确表
加利弗尼亚寇斯特麦瑟市,2006年10月31日(PRIMEZONE)¡ªCDMA发展集团(CDG,www.cdg.org)欣然宣布,中国联通在澳门获得首批中国3G频谱牌照。中国联通将在这一人口稠密的地区部署CDMA2000(r)1xEV-DO技术,从
11月1日,联通增值业务部总经理童晓渝向搜狐IT透露,联通WiMAX实验基地昨日已经在上海悄然落成,并称联通已经拥有相应的技术。 童晓渝表示,联通具有的CDMA和WiMAX网络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但童晓渝也表示联通
中国联通昨天发布了其今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至此,包括中移动、中国电信以及中国网通在内的国内四大电信运营商今年三季度相关财务数据已经纷纷出炉。数据显示,四大电信运营商前三季度总收入高达4650亿元,而信产部
中标运营商首期总投资近9亿澳门币 在澳门首批三张3G牌照落定之后,澳门特别行政区电信管理局昨日详细阐述了3G牌照发放安排。 电管局称,在收到了中国联通(澳门)有限公司、和记电话(澳门)有限公司、澳
昨天下午5时,澳门特别行政区电信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外界公布第三代移动通信的评标结果,中国联通(澳门)有限公司、澳门电讯有限公司、和记电话(澳门)有限公司等3家电信运营商正式获发在澳门地区建设并
一直以来,一谈到Wimax这种有4G标准之称的技术都“遮遮掩掩”的运营商,如今对Wimax的态度日渐明朗。 除了对Wimax表现出浓厚兴趣之外,还纷纷正式表态承认在进行相关技术试验,不过有关“用Wimax替代3G”的论
10月23日消息,据媒体报道,韩国移动运营商SK电讯同中国联通合作,推出中韩两国间的韩语手机短信服务。中国国内的约120万名韩国留学生、常驻人员或在韩国有亲戚的朝鲜族等可以收发韩语短信。 目前中国联通C
10月23日,据国外媒体报道,SK电讯推出中韩两国间韩语手机短信服务,韩国用户可以同中国国内手机用户互发韩语短信。但是,此次推出的服务仅限于中国联通CDMA用户。 SK电讯在韩国国内率先实现与中国联通CDMA用户之
虽然不及中国移动抢眼和强势,身陷拆分传闻的中国联通(0762.HK)亦在9月创下今年来最佳业绩。 公司日前发布的业务数据显示出强劲的增长,今年前9月GSM用户净增804.5万户,用户总数达到10311.7万户;同时,CDMA
浙江、上海、河南等多个省市早已实现不改号变更资费套餐,专家称运营商实施该政策并无技术障碍 在本报昨天关于《手机用户将可不改号变更资费套餐》的报道见报后,业界人士和读者对此指出,在全国其他一些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