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1年6月份初开始,台系及韩系TFT-LCD液晶面板厂商近期都已经开始降低各自的产能利用率,以控制液晶面板输出量。毫无疑问,台系液晶面板厂商和韩系液晶面板厂商齐齐选择降低产能利用率无疑还是为了控制产能并最
由于智能手机、平板终端及车载设备的需求逐渐扩大,中小型面板产能扩大的趋势日益明显。比如,韩国三星移动显示器计划从2011年开始利用第5.5代有机EL面板生产线(玻璃基板尺寸为1300mm×1500mm)进行量产,2012年全产
市场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指出,随着日系面板厂针对中小尺寸面板产能进行转换及整并,未来将以LTPS、IPS、AMOLED等多项先进技术将中小尺寸面板竞争力发挥到极致,加上台湾、韩国、中国厂商也都正积极朝中小尺吋领域
受地震影响,日本日立与东芝等中小尺寸面板厂更倚赖台厂产能支持;至于日本材料如异方性导电胶(ACF)等供应状况,面板厂仍在密切观察其出货状况,希望不要影响面板厂第二季出货。 业内人士说,这次日本强震受创的
市调机构预估,今年奇美电的电视面板在大陆市场占有率高达35%,为大陆最大电视面板供应商,友达计划急起直追至20%,随着友达7.5代面板厂登陆案过关,明年将与奇美电互争大陆电视面板一哥。市调机构DisplaySearch副总
强震和海啸造成工业用瓦斯供应短缺,促使夏普公司(Sharp)决定暂停在日本生产大尺寸液晶面板。 总部在大阪的夏普是液晶电视与面板的主要制造商。 夏普发言人中山美幸(音译)表示,夏普已决定聚焦于制造10寸以
因应韩国面板厂大举在中国大陆布局,经济部长施颜祥昨(30)日表示,经济部全盘检讨国内面板业者登陆政策,将检讨开放国内厂商赴大陆参股、重新检视「N-1」政策。预期此举将有益于友达、奇美电,友达可以再申请参股大
三星(Samsung)、乐金显示(LGD)、友达、京东方、华星光电及龙飞光电7.5或8.5代产线将于2011、2012年导入量产,最快2012年全球面板产能即会爆满。届时,中国大陆面板商若大举抢攻发光二极体背光源液晶电视(LED TV)、
生产规模由缩小转向扩大的中小型液晶厂商 进入6月后,日本的平板面板业界接连传出了两条有关中小型液晶厂商的重大动态消息。其中一条是夏普宣布其龟山工厂将由电视用大型液晶面板转为生产中小型面板。另一条是东芝与
经济部昨日宣布面板登陆投资解禁!包括“N-1”世代限制解除、以及开放参股大陆面板厂,为友达光电和奇美电子解套。并且,台湾和韩国在大陆市场的竞争趋明朗化下,经济部次长黄重球表示,“开放后台湾业者可争取大陆平
触控面板需求夯,设备厂日扬、志圣业绩大好,日扬6月营收月增率可逾四成,上半年每股纯益超过1元,较去年同期倍增,下半年毛利率持续看俏。志圣在手订单逾20亿元,第二季营收季增率可达四成以上,全年每股纯益挑战4元
从2011年1月的大型液晶面板价格来看,笔记本电脑用面板与上月持平(价格无变化)。而显示器用面板则比上月下滑了0~3%,出现了小幅下跌(图1)。另外,电视用面板方面,配备CCFL(冷阴极管)背照灯的面板与配备LED背
有一本书一直停留在2011年台湾地区各大书局的畅销排行榜上。书的封面仅有一个人的头像,此外只有五个大字:零与无限大。这是由奇美集团创办人许文龙口述,历时12年才完成的一本自传。 要介绍许文龙,最简单的方
据台湾行业内部消息人士称,台湾第二大液晶面板生产商友达光电在六月份减少了15%的玻璃订单并计划在7月将产能利用率降到80%,以减小目前的面板库存水平。 台湾第一大面板生产商奇美以及韩国两大巨头三星和LG显示
全球第二大面板厂乐金(LGD)社长权暎寿(Y.S. Kwon)表示,明年LED电视和3D电视都会大幅成长,促使面板产业将从第二季出现供给缺口,在第三季达到高峰,第四季供需才会趋于平衡。权暎寿是目前全球首位对明年面板供需
触控面板需求夯,设备厂日扬、志圣业绩大好,日扬6月营收月增率可逾四成,上半年每股纯益超过1元,较去年同期倍增,下半年毛利率持续看俏。志圣在手订单逾20亿元,第二季营收季增率可达四成以上,全年每股纯益挑战4元
2010年6月份的大尺寸液晶面板价格大体上呈现继续下滑的趋势。虽然在部分部材供应出现紧张的情况下,价格以电视机用LED背照灯面板为中心出现止跌苗头,但需求淡季的降价压力还是很大。笔记本电脑用面板比上月下滑了2~
投射式电容触控面板大厂TPK宸鸿(3673)2010年每股大赚23元,并对今年触控面板市场持续看好,被预期今年EPS将挑战40元,加上Apple的iPad 2即将上市,为台股触控面板族群再施打了一剂强心针。不论规模大小、纪录好坏的
在众人(全球业者)拾柴的热闹场景下,3D这锅汤已经煮得沸沸扬扬,从上游光学膜材料到各面板企业,从整机厂商到普通消费者,从软件开发到内容制作,各环节都忙得不亦乐乎。观战国内电视厂商,更以价格战打得焦头烂额,
一方是京东方宣告投产,而来自第三方的一个报告却给面板产业泼了一盆冷水。来自第三方研究报告称今年第二季国内品牌面板采购量升温,提前备货效应显现。由于国内面板厂陆续投产,第三季面板产量或将过剩,价格将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