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ic观察-正向观察反向思维
扫一扫,关注21ic
关注21ic电子网
关注21ic活动速报

当下世界,可穿戴设备蔚然成风,运动手环、智能手表、虚拟现实设备、科技服装逐渐成为消费电子领域的流行产品。然而,功能较弱,市占率低下,不禁让人怀疑,可穿戴设备还能否活到大结局。本期编辑部将与大家一起探讨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欢迎大家参与讨论和投票。

一场可穿戴设备战役 它正在改造明天

公元20XX年,受政府主导,超小型情报装置《PEACEMAKER》(简称PM)被发放给全国公民。因为《公序良俗健全育成法》的制定,犯罪、不文明行为被全面禁止,同时PM中被引入监视系统。10年后,佩戴PM正式作为国民义务。全社会公序得到飞速提升,犯罪者、恐怖活动大幅度减少......

这一切现在还只存在于想象和荧幕中,不过随着可穿戴设备发展未来将与我们越来越近。

需求转变 可穿戴设备脱颖而出

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PC替代了电视,而手机逐渐替代了PC,然而,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会被可穿戴设备取代么?

伴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需求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信息匮乏的时代,我们对资讯获取的需求和欲望都是非常强烈的,不论是报纸、杂志、电视。但在一个资讯过剩的时代,比如今天的自媒体时代,随着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泛滥",我们对资讯的阅读量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甚至很多用户都想到了逃离。

到了物联网时代,我们生活的整个城市、环境都将成为资讯的载体,我们需要的将不再是简单的资讯或者工具,而是能直接为我们提供解决方案或结果的"助手",一种能够直接承载人"机"沟通、交互、控制的载体。可穿戴设备物联网时代人"机"之间的这种需求,相较于手机而言,智能穿戴设备更符合物联网时代人"机"之间的这种需求。

目前,物联网正在快速发展,可穿戴设备的认知度和市场也在迅速提高。

可穿戴设备市场成长潜力巨大

IC Insights的最新预测报告,201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市场规模将达624亿美元,成长率达29%。IC Insights将物联网市场分为连网汽车、连网家庭、工业因特网、连网城市以及可穿戴设备等五大应用领域,该机构认为其中以可穿戴设备的成长动力最强劲。

根据预估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未来5年的混合年增长率为35%,今年的年出货量将在3300万台左右,预计到2019年的时候将增至1.48亿台。

苹果的第一款智能手表产品Apple Watch在 2015年4月正式开卖,IC Insights表示Apple Watch的发布是其看好可穿戴设备成长潜力的主要原因。

根据Chipworks公布的S1报告,苹果S1芯片的内部结构,设备的运行内存为512MB,使用来自博通的Wi-Fi芯片以及来自意法半导体的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应用处理器(相当于CPU和GPU部分)使用三星生产的APL0779。Chipworks再次对S1芯片进行探究,并公布这款尺寸为26毫米×28毫米的芯片内有30个独立的组件,这绝对称得上"让人惊叹"。其中还包括了NXP的NFC芯片、AMS的NFC信号放大器及Maxin的音频放大器。

Apple Watch内置功能非常丰富,尽管现在有些功能还需要手机来支持,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还有什么功能不能在智能手表上实现呢?

可穿戴设备成熟 还需要这些技术

目前,很多人对于可穿戴设备的认知不足,让可穿戴设备陷入了市场不断提升而消费者却不买账的尴尬境地,这主要是由于可穿戴设备的产业链技术还没有搭建完成的原因引起的。那可穿戴设备还需要哪些产业链技术支持呢?

1、云端计算能力。物联网与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数据运算处理中心由前端向后端转移。也就是说,所谓的物联网就是借助于网络将前端的智能穿戴设备连结在一起,通过云端计算为可穿戴设备提供方案,反馈。

2、虚拟现实技术。物联网时代,屏幕也将由当前的物理屏幕转向可在任意空间显示的虚拟屏幕,这种屏幕可以搭载于任何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上,用户可以通过手势、语音,甚至眼神直接进行触控,而不受屏幕尺寸的限制。而当前的柔性屏幕技术可谓是由直板屏幕向虚拟现实技术过渡的中间技术。

3、无线充电技术。在物联网时代,将出现新的"两网"融合模式,也就是无线充电技术与无线通讯技术的融合。智能穿戴设备本身所搭载的蓄电装置并不承担续航的主要工作,而只是在通讯与无线充电断网的情况下,扮演着设备应急供电的装置,其中包括石墨烯技术的应用;

4、人工智能技术。在物联网的大数据"黑洞"中,要想使这些错综复杂连结在一起的智能穿戴终端设备为用户提供帮助,就需要一种"智慧"能够根据用户需要,对云平台上的大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挖掘、筛选、呈现。由于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凭借着单一算法工具显然是难以满足的,此时就需要人工智能的协助,在听懂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理解用户需求,并以最快的速度在大数据"黑洞"中为找到所需要的结果。

硝烟过后 新主体诞生

伴随着物联网时代的缓缓启幕,我们的商业形态、生活方式都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就像信件被邮件取代,短信被微信取代一样,未来电话通讯功能或许将不再那么重要。我们今天所认知的很多东西,在物联网时代都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呈现,而可穿戴设备作为物联网中的新载体,毫无疑问它将成为下一代半导体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动力。

可能再无一类产品像智能手机这么火,包括可穿戴

从移动互联网的历史来看,iPhone 不是最早的智能手机,但是它的意义在于真正引爆了这个浪潮,在 iPhone 之后蓬勃发展的智能手机潮中,其发展速度可以用爆炸来形容了。

目前智能手机的保有量在47亿左右,到了2019年智能手机的保有量将达到52亿。而根据思科市场分析的预计,四年后,人们正在使用中的可穿戴设备数量只有5.78 亿。

显然,很多人对于可穿戴设备的与过于乐观,以至于产生了取代智能手机的幻想。就算智能手机以后平稳发展,还有以下诸多问题的可穿戴设备也并无机会超越。

可穿戴设备正在偏离开发者的预期

当前Apple Watch系列智能手表起价2588最高126800元;小米运动手环没有液晶屏幕,只能配合小米手机使用;一些谷歌眼镜的粉丝在佩戴谷歌眼镜后出现了剧烈头痛……听了这些,你还愿意去尝试这些新鲜的可穿戴设备吗?

今年1月份开始,一度被市场寄予厚望的谷歌眼镜最近开始遇冷。由于缺乏足够多的用户和设备本身的限制,开发者纷纷离去,包括推特在内的主要支持者宣布将不再为谷歌眼镜开发应用。谷歌眼镜降温的同时,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也渐成鸡肋,在市场中遭遇寒流。

可穿戴设备先别提发展了,刚刚起步就遇冷,可穿戴设备不仅丢失开发者的信心,连消费者都不买账了。

产品参差不齐、鱼龙混杂

智能设备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当智能手机已经基本普及之后,而可穿戴智能设备成为了电子产品消费中的一个新热点。作为智能手机的延生物,可穿戴智能设备开始逐渐进入大众市场。然而,产品的研发和技术上尚未成熟,功能重叠,市场更是鱼龙混杂,让各种可穿戴设备只能作为"高大上"的"玩具"存在。

去年七月份,小米手环正式亮相,它支持计步、睡眠监测等等一系列主流手环所具备的功能。定价79元,转瞬间拉低了这类产品的价格。那么,小米手环的具体做工如何呢?和目前动辄数百上千元的手环相比有区别吗?来看看小米手环的暴力拆解吧。

小米手环内部主板背面集成了41mAh锂聚合物电池和震动模块,由于小米手环并没有配备显示屏幕主要依赖智能手机来显示,加之采用低功耗处理器,因此这块电池容量很小。

小米手环采用Dialog DA14580超低功耗处理器芯片,集成蓝牙4.0连接功能,由于要保证手环的耗电量,相较于计算能力,省电则成为手环选择芯片的第一要务。主板上成了很多ADI传感器芯片,可以帮助小米手环实现各种感应功能,包括查看运动量,监测睡眠质量,智能闹钟唤醒等。

市场上具有类似功能的智能手环很多,但价格参差不齐,从几十元至十几万,消费者谁想当冤大头?当然不排除钱多没处花的,王大少为爱犬配2只Apple Watch,咱老板姓玩不起这么高端的"玩具"......

质量堪忧 寿命普遍很短

虽然目前没有第三方可穿戴设备故障率的数据统计,但国内不少相关论坛都曾做过用户体验调查统计。以JAWBONE等智能手环为例,第一代产品登录美国市场后,就曾因电池问题而回收过,此后该公司一直对产品进行更新。但根据前两代产品的使用情况看,他们网站曾做过用户调查,结果发现,只有10%的智能手环寿命能够超过三个月,用户普遍反映的问题仍集中在"电池无法充电"、"电池故障"等电池续航的问题,而这一问题也是目前大部分可穿戴设备的"硬伤"。产品的设计工艺也成为诟病之一。

而号称充电一次即可续航30天的小米手环,其内部主板背面集成了41mAh锂聚合物电池和震动模块,主要还是由于其没有配备显示屏幕、无需强大计算能力,并借助了集成的Dialog DA14580超低功耗处理器芯片,使省电成为手环选择芯片的第一要务。而没有屏幕的智能手环能继续发展吗,答案是否定的。

虽然小米手环、bong 2以及美国出名的Jawbone UP24都选择了无屏幕设计,但据消费者态度看示需要屏显的。可穿戴的本质是解放双手,而Jawbone UP24和小米手环的无屏幕设计显然增加了人们掏出手机查看数据的次数和负担,降低了体验快感和用户粘性。

安全隐患 可穿戴易留"后遗症"

据外媒CNET去年报道,于2013年6月加入谷歌眼镜探险者项目的巴雷特,首次出现头痛是在佩戴谷歌眼镜的第一个星期,当时他全天无论去哪都戴着谷歌眼镜,不断地使用眼镜拍照片、拍视频,并且搜索各种能想到的东西,之后不久便出现头痛的症状,刚开始他以为是疲劳所致,但四、五个星期之后,他头 痛的状况变得更加严重,于是他断定头痛的症状是由佩戴谷歌眼镜引起的。

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绝大多数产品需要你时时戴在身上,而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所能做的只能是将产品的辐射降到尽可能的小,但绝不会完全没有。毕竟很多可穿戴产品的辐射源并不仅仅包括蓝牙,也使用WiFi。

总结

综合这些方面来看,未来可穿戴设备想要有一席之地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更别提取代智能手机了,能否存活下来都还犹未可知。正如一位业内工程师所说:"以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创新硬件将在信息传输、肢体感知等领域作为智能手机的有益补充,而智能手机将仍是主体,可穿戴设备只是手机的延伸。"

智能手机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了,相对而言,可穿戴设备才刚刚起步没多久。有人说,可穿戴设备将终结智能手机;也有人说,可穿戴设备将会作为智能手机衍生物。那么您站在哪个阵营呢?

投  票
投  票
扫一扫,关注21ic
关注21ic电子网
关注21ic活动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