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测 > “史上最强NUCLEO”——NUCLEO-F767ZI评测

“史上最强NUCLEO”——NUCLEO-F767ZI评测

ST   NUCLEO144   F767ZI   M7   
  • 作者:刘昆磊
  • 来源:21ic
  • [导读]
  • ST推出144pin的F767ZI,刷新Nucleo板性能标杆。

目前为止,意法半导体ST公司共推出STM32F7系列微控制器58款,可分为4类:STM327x5、STM32F7x6、STM32F7x7和STM32F7x8/STM32F7x9,他们之间的区别可见下图,可以看到STM32F767和去年出的STM32F746相比,性能有不少的提升,比如一级缓存(L1 cache)由原来的4K+4K的升级为16K+16K,FPU浮点数运算单元也由单精度的升级为双精度的,FLASH和RAM也有所升级,更添加了JPEG硬件解码和用于Σ-Δ调制器的数字滤波器(DFSDM)等等,这些都为STM32F767微控制器在图形应用和音频媒体方面能够远超同类其它微控制器!

19.jpg

图2-6 STM32F7系列MCU

目前STM32F7x7系列MCU的产品线可分为下面几种。

20.jpg

图2-7 STM32F7x7系列MCU

在这里还有一点之特注意的是,新的STM32F7系列MCU虽然在性能上比之前的STM32F4系列有非常大的提升,但是Cortex-M7向不但下兼容Cortex-M4指令集,而且STM32F7系列与STM32F4系列引脚兼容,这样可以很方便用户的应用从STM32F4升级至STM32F7,从而获得更优异的用户体验!

3、接口

(1)NUCLEO-F767ZI开发板在很多设计方面都秉承了原来的Nucle-64的思路,大家可以很方便的使用。比如:

• 板载了ST-LINK/V2-1编程调试器,通过SWD接口与目标MCU直接连接,可对目标MCU进行编程和调试功能,同时可实现USB接口虚拟串口、USB接口存储器和USB电源管理等功能。ST-LINK/V2-1编程调试器不但能对板载的STM32F767ZI进行编程和调试,而且预留了外接的SWD接口,可以对其它STM32系列单片机进行编程调试。

• NUCLEO-F767ZI开发板提供两种类型的扩展接口,ST Zio(同时提供兼容Arduino™ Uno Revision 3接口)和ST morpho(全扩展接口,将所有I/O引脚全部引出),以最大程度的完全兼容现有STM32开发生态系统,包括专用的应用扩展板,这就意味开发人员能够将之前为NUCLEO-64开发板设计的扩展板直接应用在NUCLEO-F767ZI开发板上。

(2)与NUCLEO-64开发板相似的部分,估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也可以参看之前的评测《NUCLEO 64又添新丁——NUCLEO-F410RB评测》除此之外,NUCLEO-F767ZI开发板提供还提供了比NUCLEO-64系列开发板更加丰富的板载外设接口:USB和以太网接口!

• NUCLEO-F767ZI开发板上带有一个用户USB接口CN13,通过Mirco USB-AB型连接器可以实现计算机与板载的STM32F767ZI微控制器实现USB OTG和device的全速通信。

大家在使用时需要注意NUCLEO-F767ZI开发板虽然有两个USB接口(一个是ST-LINK的USB接口,一个是这个USB-OTG接口),但是对开发板供电仅有ST-LINK部分的USB接口实现,用户的Micro–AB型USB不提供向开发板供电的功能,主要是预防损坏主控制器的I/O口。

在USB接口电路上有两个LED指示灯,一个是绿色LED(LD8),当NUCLEO-F767ZI开发板在作为USB主机时,电源开关U12被打开时被点亮,或者在作为USB设备时,VUSB线上被主机接通电源时被点亮;另一个是红色LED(LD7),低昂作为USB主机时,在VUSB上出现过流时被点亮。

21.jpg

图2-8 用户USB接口

22.jpg

图2-9 用户USB接口电路

关于USB接口部分与STM32F767ZI微控制器的连接引脚定义可见下表:

表2-1 USB接口引脚配置

56.jpg

• 在NUCLEO-F767ZI开发板上还为用户提供了一个10M/100M的以太网接口,在以太网应用中,媒体访问控制层(MAC)有STM32F767ZI内部实现,在使用时需要外接物理层(PHY)电路即可,而在NUCLEO-F767ZI开发板上的LAN8742A-CZ-TR芯片 (U9)和RJ45接口(CN14)即实现了这个物理层。而且STM32F767ZI使用RMII接口与物理层连接,具体电路见下图。

23.jpg

图2-10 以太网接口

24.jpg

图2-11 以太网电路

表2-2 以太网接口引脚配置

57.jpg

  • 本文系21ic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