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厂商动态 > 厂商动态
[导读]作为AMOLED屏幕蒸镀环节的“像素模具”,高精密金属掩膜版(FMM)的精度与厚度直接决定屏幕分辨率、良率及寿命。然而,全球90%以上高精密FMM市场被日本DNP独家垄断,20μm超薄规格FMM更被对华禁售,这使得国内面板厂虽然产能增长,有着超6000亿元规模,但因核心治具长期受限,难以突破高端技术,只能被动陷入同质化价格竞争。

作为AMOLED屏幕蒸镀环节的“像素模具”,高精密金属掩膜版(FMM)的精度与厚度直接决定屏幕分辨率、良率及寿命。然而,全球90%以上高精密FMM市场被日本DNP独家垄断,20μm超薄规格FMM更被对华禁售,这使得国内面板厂虽然产能增长,有着超6000亿元规模,但因核心治具长期受限,难以突破高端技术,只能被动陷入同质化价格竞争。

近日,浙江众凌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众凌科技")正式官宣完成超4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作为国内唯一同时掌握“20μmFMM量产+100%国产因瓦合金材料+G8.6代技术落地”三大核心能力的企业,众凌科技已直接建起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FMM生产线,年产能15-20万条,占全球总产能的1/3。此次融资不仅创下国内FMM行业单笔融资纪录,更标志着国产FMM从技术突围迈入全面替代的关键阶段。


全链条突围,从材料到高世代破解垄断困局

“要打破垄断,得先掐住‘根脉’”,众凌科技总经理徐华伟介绍,因瓦合金的低膨胀系数是FMM稳定工作的核心,过去全球只有日本日立金属能生产符合要求的超薄带材,且只独家供给DNP,国内企业只能退而求其次采购德国材料,不仅成本高,还因材料厚度(40μm)和性能不足限制产品上限。对此,众凌科技联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钢企“死磕”四年,终于啃下国产因瓦合金这块硬骨头——核心膨胀系数≤1.5×10⁻⁶/℃,比德国材料更稳定,量产厚度做到30-35μm,比德材薄了近10%,且未来 1-2 年就能实现超薄规格量产。

材料打通后便是突破技术。FMM“在20um金属薄带上进行微米级双面曝光+化学蚀刻”的工艺,曾让国产企业望而却步,行业良率普遍卡在20%-30%,无法规模化。众凌科技另辟蹊径,从下游面板厂的需求、终端产品的性能反向拆解,把半导体行业的工艺拆解逻辑嫁接到FMM生产里,独创“材料筛选-金属改性-精准刻蚀”的全流程体系,实现良率冲到40%以上,最高批次甚至能到7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更关键的是,这一突破让DNP对华禁售的20μm超薄FMM实现量产,直接支撑了全球首款Real RGB OLED 高PPI 手机(小米 17 Pro Max)落地。

“过去国内企业即便做出产品,也因顾忌DNP的垄断限制,让客户却步,国产若不能全方位对日本产品进行替代和规模供给,很难撬动市场。”徐华伟介绍,众凌科技已直接建起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FMM生产线,年产能15-20万条,占全球总产能的1/3,把交期从3个月压缩到1个月。京东方、维信诺、华星光电、天马等国内所有主流AMOLED面板厂,众凌都已通过了其严苛验证并批量采购,产品最终应用于华为、小米等品牌的手机里,也被装载在奔驰、极氪的车载屏中,覆盖30多个头部品牌。

“在国内中小尺寸FMM市场站稳脚跟后,我们开始进入新的赛道——中大尺寸OLED。随着平板、笔电、车载大屏的需求爆发,G8.6代线成了行业新战场。2025年,众凌完成国内首台G8.6代FMM专用曝光机的装机调试,成为全球唯二能规模量产高世代FMM的企业,既能适配15.6英寸笔电屏,也能满足36英寸车载大屏/桌面显示其的需求,等于为国产面板厂进军中大尺寸高端市场,扫清了最后一道核心治具障碍。”徐华伟说。


融资加码加速扩张,从破局者到行业引领者

据悉,众凌科技营收从2022年百万元级跃升至2024年破亿元,年均增速近600%,2025年第二季度正式扭亏为盈,成为国内FMM行业首个实现“技术落地+盈利兑现”的企业。此次融资由深创投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材料基金(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特定投资载体)领投,建投投资、毅达资本、中科创星、粤科金融、中风投、苏州创元等机构跟投。对于本轮融资的用途,企业明确规划50%投入研发,30%用于G8.6代产能扩充及海外市场拓展,20%储备IPO与流动资金。

谈及未来,徐华伟表示:“我们将以‘众凌定律’(每1-1.5年FMM厚度减薄1-3μm、像素间隙缩小1-2μm)主导技术迭代,2026年量产18μm超薄FMM(全球最高规格)。二期产线年底释放后产能将翻倍,同时攻坚三星、LG等国际面板厂供应链。还将依托核心技术向光伏、半导体领域延伸,其中光伏材料可大幅节省银浆用量、提升光电转换效率,2026-2027年逐步量产。”

深创投项目负责人袁博表示:“FMM是OLED产业链安全的‘命门’,众凌是国内唯一实现‘材料-工艺-产品’全链条自主的企业。其20μm FMM量产不仅打破日本对华禁售,更支撑全球首款Real RGB OLED终端的落地,这种‘技术突破+商业闭环’的能力,正是国产高端制造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我们坚定二次押注的关键。”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