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相比有何特色?
答:工程硕士是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主办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工学硕士对应、处于同一层次。工程硕士培养更注重于工程实践与工程应用,主要针对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士(IT领域工程硕士可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的中高层人才。工程硕士毕业后,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获得社会及企事业单位认可。
工程硕士属于职业型学位,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的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的比例已超过整个硕士学位获得者人数的55%。从美国社会来看,很多行业把硕士专业学位看作是进入行业、个人发展提升的重要依据,尤其在工商、工程、教育和护理等领域。
二、关于中科院研究生院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
1、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是一所什么样的学院?
答: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专注于IT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生教育机构。她以创新型的“研究生培养与IT人职业发展”相结合的教育体系,把教育培养与学生职业发展融为一体,以“精技术、懂管理、会做人”目标,为IT人再发展提供动力之源。学生毕业时不仅可以获得代表研究生水平的硕士学位证书,而且达到相应要求的学生还有机会获得国际通行的职业资质证书。
计算与通信工程通过整合中国科学院教育科研资源、引入产业界需求与实践资源、借鉴国外大学创新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价值和持续的教育服务。
2、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管理委员会和专家组组成?
答:美国图灵奖(计算机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Raj Reddy教授担任学院的名誉院长。Raj Reddy教授是国际著名的人工智能专家,卡内基梅隆大学西海岸分校校长、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微软亚洲研究院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Raj Reddy教授为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课程与培养体系建设提出了很多指导性的建。
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教授兼任我院院长。奚国华教授对学院进行战略指导、把握学科方向,为学院学生培养工作整合社会资源、推荐优秀的兼职教师和论文导师。
学院各个领域均设置了学科专家组,负责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审定、学科方向定位的责任,专家组成员由中科院与相关大学的专家、国外专家和业界资深人士构成。
软件工程领域学科专家组组长由李明树教授担任 详细介绍>>
计算机领域学科专家组组长由李国杰院士担任 详细介绍>>
电子与通信领域学科专家组组长由阴和俊研究员担任 详细介绍>>
控制工程领域学科专家组由王飞跃研究员担任 详细介绍>>
集成电路工程领域学科专家组由胡伟武研究员担任 详细介绍>> 3、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课程与培养体系是怎样的?
答:在不断的实践与创新中,学院形成了一套与职业发展相结合的课程与培养体系。在这套体系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进行学习,使其毕业时获得的不仅是代表研究生水平的学位证书,同时提升在职业发展上的竞争力。
课程包括学位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领域选修课,把讨论课、实验课增加到学生的学习中,实现课堂授课与专家讲座的相互补充。课程实践性强、技术与管理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延伸课程学习深度,满足终身学习要求。
4、学院的论文实践阶段工作安排如何?
答:学院以提高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导向严格要求学生论文培养工作。学院根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论文方向,增强与中科院相关研究所导师的合作力度、开拓学生实训基地,为学生论文工作提供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课题选择。
目前计算所、软件所、自动化所、电子所、网络中心、软件工程中心等多家单位导师参与到学生论文指导工作中,中关村国际孵化园、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首都信息发展股份公司等多家单位成为学院实训基地,与微软亚洲研究院、韩国庆北科技园、NOKIA中国研究院、中国网通(集团)北京公司、中关村国际孵化园、北京军区、NTTdata、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等近百家企业开展着共赢合作。
5、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具有怎样的师资?
答:学院授课教师和论文导师由来自国外专家、中科院 IT领域相关研究院所科学家、产业界资深人士构成。学院目前仅专业课授课教师就有91人,其中中科院系统科学家39人, 业界28人,外籍教师24人,院外教师大多业界知名企业总经理、CEO、CIO。 论文导师341人,其中来自于中科院计算所、软件所、软件工程中心、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自动化所以及相关大学的导师198人,来自IBM、摩托罗拉、NEC、诺基亚、中软、联想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业界导师143人
6、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学生情况如何?
答:学院学生包括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在读IT领域工程硕士学生涵盖“软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集成电路”等五个专业领域,同时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软件科技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
学生平均工龄4年,近60%具有中、高级职务/职称,很多同学已经是单位的骨干人才,他们来自于金融、电信、政府部门和IT企业。同学们通过学院这个平台,不仅可以相互交流、共同提高,而且可以开展多种横向合作,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职业发展机会。
7、学生活动开展情况?
答:为使同学间实现经验和资源共享,学院成立了记者团、校友会等挖掘校友资源的组织,开展各类学术活动、文体活动、设计大赛等活动,促进同学们的交流。培养同学们的沟通、协调、组织能力,锻炼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大的职业发展提供锻炼机会。同学们在微软创新杯、中科院 “21世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征文活动、“阿拉神灯杯”软件创意征文大赛获奖、“信息技术与行业应用”、“花旗杯”科技应用大赛、“智能应用移动挑战赛”等活动中屡次获奖,充分展示了学院学生的特色与风采。
学院还开辟了同学间交流的平台——“E支点”杂志,充分分享相互经验。详细介绍>> 作为学生组织的学生会,下设科技部、文体部、宣传部和学习生活部,各班有班委管理日常事务。组织学术沙龙、英语沙龙、网球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等,不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和文体活动。
8、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开展了哪些国际合作办学项目?
答:2003年9月,学院与香港理工大学签署协议,合作培养“软件科技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目前该项目在北京、广州、香港三地已成功开展, 自2004级开始已有三届学生在读。双方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实现学分互认。该硕士学位课程提供给中、港两地软件业人士修读,两地同学可以在网上交流意见及学习心得,了解两地软件业实际情况及建立人脉网络。
2005年8月,学院与美国密苏里—堪萨斯大学签署合作协议,确定未来联合培养“软件体系架构”硕士研究生。学院同时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在课程设置、教学研究、师资互访和学分互认等方面开展着广泛合作。
9、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与产业界的关系如何?
答:学院不断加大与产业界的合作力度。到目前为止,学院与微软亚洲研究院、NEC、IBM中国、中国软件技术服务总公司、联想集团、中国华建集团、神州数码、用友软件、凯思集团、亚信(中国)、华夏银行、国创科技公司、中科软科技等近百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中关村国际孵化园、中关村软件园等软件园区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开展深入合作。越来越多的业界专家和资深人士参与到学院的授课与论文指导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学院的实习基地 。
10、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开展了哪些科研工作?
答:为给学生提供良好科研实践环境,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建成“嵌入式系统教学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实验室”、“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室”、“XBRL技术实验室”、“数据分析实验室”、“宽带与无线网络实验室”、“集成电路实验室”,成立了“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工程计算中心”、“泛在与无线传感网研究中心”,为科研工作和学生培养提供实践平台。
三、有关招生报名的问答 1、 报考IT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具备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的在职人员或应届毕业生,本科所学专业不限。对于报考专业,建议考生报考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专业,如果还没有参加过工作,应预计在这个方向上发展。香港理工大学“软件科技理学硕士”可以招收专科生,但需要具备3年以上计算机相关工作经验。
2、无学士学位者是否可以报考?
答: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有关文件要求,本科毕业但无学士学位者可以报考,但录取时不超过本校当年录取人数的10% 。
3、 招生是否面向全国?往年的录取比例如何?
答:招生面向全国。考生被录取后,学生须到北京进行上课学习。往年录取比例一般为1.5:1左右,录取人数由我院根据考生考试情况调整。
4、GCT考试和专业综合考试的主要侧重点是什么?详细介绍>> 答:“GCT”是全国工程硕士入学联考的英文简称。主要考察考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类似于国外的TOEFL和GRE考试。与考生工作时间长短的相关度不大,即工作时间长并不意味答题能力弱,主要在于自己的积累、反应能力,答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5、专业综合考试包括那些内容?
答:专业综合考试分为专业课考试和专业综合测试。专业课考试采取笔试方式进行,考察考生的相关专业背景知识;综合面试为主,着重考核考生理论基础、工程经验、表达能力及发展潜力,作为录取的参考。具体内容见招生简章。
6、 有关资格审查证书盖章的问答 ?
答:资格审查主要在于审查考生的学历学位证书的真实性,盖章是对考生情况的核实。考生报考时的盖章单位不影响未来的录取。
7、入学考试有没有辅导?辅导课时间定在什么时候?
答:有考前辅导,8月上旬开始(周六、日上课),辅导费和具体时间会于报考结束后在网上公布。详情参见考前辅导安排。
8、 考试或者上课必须到北京吗 ?
答:IT领域工程硕士学生上课须在北京进行。香港理工大学“软件科技理学硕士”上课采取网上学府学习和面授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面授在北京。
9、 报考、考试、入学安排?
答:报考截至到7月底,考试分别在10月中下旬(GCT)和12月初(专业综合考试),录取结果在每年1月初公布,次年2月底左右入学。
10、在学院网站上提交报名信息后,学院有什么反馈?
答:考生在网站上提交个人信息后,学院将把动态信息以邮件和学院通知的形式告知考生。
11、但是户口不在上课所在地,可以就读吗?
答:可以。
12、修满所有学分,学费是多少?
答:软件工程硕士学费4万;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集成电路专业学费均为3.3万。学费可以分两次交纳,第一次为总学费的60%,第二次为总学费的40%。
四、学位授予
1、如何获得学位?
答:入学后,在2~5年内(一般同学在3年左右)完成所规定的课程和论文学分,达到相关要求,既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和结业证书。“软件科技理学硕士”由香港理工大学授予硕士学位。
2、取得学位后,是否可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答:可以继续攻读博士,同时得到企事业单位的承认
五、学制与学习方式 1、学习时间是多长?
答:IT领域工程硕士学制为2~5年,一般课程学习约1~1.5年,毕业设计或论文约1~1.5年。香港理工大学“软件科技理学硕士”学制为2~8年,可以采取修10门课和7门课和1个论文的形式。
2、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答:两种学习方式:在职学习(周六、日上课)与脱产学习。
3、各领域的课程是否可以互选?
答:可以。
六、学生管理 1、 中科院研究生院工程硕士在校学习期间是否有学生证?
答:我院正式录取的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发研究生证、校徽、研究生登记卡和研究生登记表,学生毕业后所有在学校的资料将加入原来档案中,同时学院将保存学生档案。学院为学生办理研究生院图书证、餐卡、帮助同学办理中科院情报资料中心的一卡通。
2、 学习期间是否转户口、个人档案?
答:对于所有工程硕士,学习期间不转个人档案、不迁户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