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一辆新能源汽车,可以一次性得到不超过车价20%的购车补贴,并可免征贷款道路通行费,这样的好事,即将在上海成为现实。根据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已形成的征求意见稿,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用户除能享受上述优惠外,还有可能免经牌照拍卖程序直接上牌注册登记,或可获优惠牌照额度。
在上海,免征本市贷款道路通行费,一年可省1800元,如果车价再节约2万元,那么原来价格就稍微便宜一些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更会直线上升,这无疑将大大激发新能源汽车的买气,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商业化速度。
所谓新能源汽车,在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已有明确说明: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其实,早在1999年我国就先后组织了系列科研攻关和产业化示范项目。2000年开始,科技部成立了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组。经4年努力,研发出了具有我国自主产权的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轿车和客车的实用化样车,并在部分城市开展了示范运行。
2007年,我国正式实施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2009年,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大力实施,新能源汽车被提升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今年1月14日, 国务院原则通过汽车产业振兴规划,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车战略,安排100亿元支持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2月10日,科技部与财政部共同宣布,在北京等全国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6月25日,工信部对外公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明确相关企业和产品准入条件及申请程序。
可以说,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商业化发展,已迫近从酝酿期到发力期的临界点。而上海,作为我国的汽车工业重镇,既有能力,又有义务襄助国家完成这临门的一脚。
据了解,上海市据此制订的目标是,力争到2011年,使新能源汽车占本市汽车产量比例达到5%左右,形成万辆级以上的示范规模和100亿元左右的产业规模,并建立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到2012年,则将使新能源汽车实现10万辆级、产值300亿元的产业规模,并力争形成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自主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
为进一步推动本市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汽集团与上海汽车已共同投资成立上海捷能,自主开发能够逐步替代传统内燃机驱动技术的油电混合和纯电驱动核心产品技术,预计明年会推出综合节油率达20%的荣威750混合动力轿车。未来几年内,上汽集团还将推出节油效果达50%的强混轿车。
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提速发展,也促进了当地一批新能源汽车建设基地的崛起。今年7月,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在嘉定揭牌。今后3年内,这个基地内项目一期投资将达30亿元,规划面积9.5平方公里,基地所在区域已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如上海汽车技术中心、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地面交通风洞中心、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轨道交通实验室等重点科研项目及一批国际著名汽车研发企业,它们将为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持,从而全面推动上海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另外,金桥、临港基地,以及金山区域则会成为新能源乘用车产业基地;闵行、松江、浦东新区等处的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基地也在加快建设中。据上海市最新出台的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到2012年,上海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将达到900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整车重点发展油混动力汽车和高性能纯电动汽车,以及运用磷酸铁锂等动力电池驱动的纯电动汽车等。同时,到2012年,上海市混合动力汽车弱混、中混、强混全系列将实现产业化,充电式混合动力轿车、纯电动轿车批量上市;纯电动商用车形成公交客车、中型客车、环卫车、工程车等产品细分序列;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规模,整车产值达到200亿元左右、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值达到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