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通信技术 > 通信技术
[导读]国际上TD-LTE的商业部署大多采用了与原有TDD系统共站的建设方式。国内近期开展的TD-LTE规模测试也选择了基于TD-SCDMA组网的方式。但是,面对TD-LTE即将开始的扩大规模试验,TD-SCDMA站点资源不足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国际上TD-LTE的商业部署大多采用了与原有TDD系统共站的建设方式。国内近期开展的TD-LTE规模测试也选择了基于TD-SCDMA组网的方式。但是,面对TD-LTE即将开始的扩大规模试验,TD-SCDMA站点资源不足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介绍了爱立信近期提出的TD-LTE/GSM共站建设方案,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和分析。主要通过系统仿真分析了系统覆盖和容量,并对共享双频天线方案提出了建议。最后分析了TD-LTE/GSM共存的射频隔离度要求,和引入低差损, 高抑制合路器的解决方案。通过现网单站的概念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案保证了GSM1800性能稳定,同时TD-LTE的性能没有明显损失。

1 概述

随着TD-LTE规模技术试验第二阶段的结束,TD-LTE产业链日臻成熟。扩大规模的TD-LTE网络部署成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在6城市规模技术试验中,主要验证了基于TD-SCDMA站址在城区部署TD-LTE的连续组网能力,包括2天线和8天线两种技术方案。测试的结果显示,TD-LTE无论是2天线还是8天线方案均可实现连续覆盖和同频组网。这一尝试与国际上大多运营商在LTE商用部署过程中选择基于原有系统共站部署LTE系统的思路异曲同工。现阶段国外TD-LTE的商用经验也大多采取了基于原有系统站址的方案,例如,已有的PHS和WiMax网络。这些方案能够有效地降低网络部署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并且有利于运营商前期投资保护。但是,这一思路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较为典型的问题包括:

由于系统间技术上的差异,天线形态不同带来的覆盖和干扰的问题;

由于多系统共享部分网元(例如天线和射频单元),造成系统间耦合过紧,带来的系统性能下降,和无法独立优化的问题。

在国内,基于TD-SCDMA建设TD-LTE网络还面临着站址资源有限和网络密度不足的问题。相对于TD-SCDMA网络,GSM网络经过十几年的建设,规模优势明显,尤其在站址贮备上明显好于其他系统。如果可以利用GSM站点建设TD-LTE网络,将为TD-LTE在中国的商用部署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国际上传统的FDD运营商部署TD-LTE在技术上铺平了道路,将极大地拓展TD-LTE的国际市场空间。

鉴于此,本文探讨了基于GSM网络部署TD-LTE的若干技术问题,包括系统覆盖和容量分析,天线解决方案 和多系统共存的隔离问题。

2 TD-LTE/GSM共站的覆盖和容量分析

首先,TD-LTE/GSM共站建设的覆盖问题是基于现有GSM网络(站间距)可否满足TD-LTE对连续覆盖和小区边缘速率的要求问题。下面仿真结果是基于某城市GSM现网中的部分站址和实际站高,采用2发2收天线配置的覆盖效果,小区RSRP值好与-110dBm的概率为95%以上,满足基本连续覆盖要求。 如下图:

图1 典型城区基于GSM网络的TD-LTE覆盖

实际网络中GSM站址数量比仿真所用基站还要多约20%-30%。所以,共用GSM现网站址对满足TD-LTE网络的覆盖是完全可行的,并且可支持网络进一步提高性能和扩容时所需更密站址的要求。

另外,如果现网TD-S设备升级到TD-L,由于受宽频功放捆绑限制,特定子帧需选用(3:9:2),下行理论峰值速率/有效容量与理想配置相比降低25%,网络容量和性能损失明显。而采用与GSM共站2天线建设的方案时,可不必与现有设备共用功放,因此可灵活选择最优的时隙/子帧配置,有效利用频谱资源,从而达到更好的网络性能和容量。实际网络中,如果考虑话务负荷造成的干扰因素,上述GSM共站方案在实际速率及小区容量方面表现更优。

由上面分析可以看出,TD-LTE与GSM共站方案,不仅在覆盖上满足中国移动在部署TD-LTE时的覆盖需求,在性能和容量方面也有很大优势。

3 TD-LTE/GSM天线方案

从保证TD-LTE网络性能的角度出发,依托GSM站址为TD-LTE新建天线应当是首选的方案。从目前国际上其它运营商的部署情况来看, 多数采用共站址,独立天线的方案。这种方案,便于系统间独立优化,减少系统间的相互影响和束缚,如:日常运维,网络扩容等等。

但是,在工程实践中,往往由于天面有限需要多系统共用天线。本章重点介绍的是TD-LTE和GSM共用天线的解决方案。

TD-LTE/GSM共站天线的选择主要是考虑TD-LTE/GSM频率的组合问题。假设TD-LTE室外应用频段为1.9GHz和2.6GHz。现网中,GSM系统使用的频点为900MHz和1.8GHz。由于无线电传播特性和网络承载的因素,建议TD-LTE和GSM1800共站建设。

尽管TD-LTE具有2和8两种不同的天线配置,基于GSM1800部署TD-LTE,并且要求共用天线时,2天线方案显然更为合理可行。在欧洲部署的FDD-LTE网络就应用了2天线与GSM1800共用天线的解决方案。

天线共享方案中,除了满足所需多频要求外,对天线本身的技术指标没有特殊的要求,但是为了降低系统间耦合度,建议尽量满足各系统独立电调的设计。目前国内外的天线厂商均可提供此类双极化、多频段、独立电调的天线,并且已经商用。假设目前GSM900和GSM1800均使用独立天线系统。TD-LTE和GSM1800共站建设方案如下:

可选用双极化双频段双电调的商用天线,这种天线有2对(4个)天线端口,两组天线端口的信号可以独立手动或远程调整电下倾角,从而可以做到两个系统相对独立优化。市场上这类天线包括双频天线1710-2170MHz/2300-2690MHz和宽频天线1710-2690MHz/1710-2690MHz两类。均可实现独立电调。

其中1.9GHz TD-LTE与GSM1800频率和覆盖能力也相近,可以通过合路器共用一对天线端口。2.6GHz TD-LTE可使用另一对端口。这样,TD-LTE在两个频段的覆盖可以通过两组独立电调进行优化,同时,兼顾GSM1800网络覆盖的要求。

这一方案仅需更换原有GSM1800天线即可,不增加现有天面天线数量。其他若干系统间和频段间的组合,结合不同的天线及部署策略,本文不再详述。

4 TD-LTE/GSM共存射频分析

目前中国移动GSM1800,TD-SCDMA大多与GSM900共站建设,无论从TD-SCDMA还是从GSM演进支持F频段TD-LTE,都需要考虑与GSM共站时的隔离问题。下面是两系统间的隔离理论分析:

TD-LTE对GSM1800的干扰

杂散干扰:根据3GPP规范,TD-LTE落在GSM1800接收频段内的杂散为:-98dBm/100kHz; 考虑GSM接收机灵敏度为-110dBm,要求两系统间的隔离较小

阻塞干扰:根据3GPP规范,考虑GSM对接收频段以外的阻塞指标为0dBm,则所需的隔离度要求较小

考虑GSM1800对TD-LTE的干扰

杂散干扰:3GPP规范中未规定共站时GSM系统在TD-LTE频率范围内(1880~ 1920MHz)的杂散发射要求。如果没有特别考虑共站支持,一般GSM产品能够满足-30dBm /MHz的杂散指标要求。 则在满足TD-LTE接收机性能没有明显降低的情况下,所需的隔离要求较严。

阻塞干扰:根据3GPP规范,LTE与GSM共站时的阻塞指标为+16dBm; 假设GSM最大发射功率为49dBm, 则所需的隔离度较小。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认为GSM与LTE系统间干扰的主要问题是GSM下行链路发射杂散对TD-LTE上行接收的干扰,网络部署时无论考虑采用空间隔离还是滤波器耦合衰落,所需的隔离要求较严。按此要求,对于采用天线空间隔离达到要求,则所需的天线间水平空间隔离或垂直隔离距离较远;这一要求从工程实施来看,实现较难。因此建议采用满足隔离度的合路器方案。

将GSM1800和F频段TD-LTE合路后与D频段共用天面,可以实现一个天面支持两种制式,3个频段,无需考虑工程实施时天线隔离的问题,同时可以实现对1.8G和2.6G独立电调,各自独立优化。

5 TD-LTE/GSM共站实测结果

基于上述方案的单站TD-LTE/GSM共站实测结果如下图2,3所示。其中eNB在图中红圈位置,小区指向蓝色箭头方向。站高大约30米。从图2可以看出GSM1800的覆盖在共站前后保持稳定。图3给出了TD-LTE的性能指标,例如在小区边缘方向拉远达到800米时,下行速率仍大于10Mbps (RSRP>-110dBm)。上述指标完全符合预期结果。

图2 GSM1800共站前(左图)后(右图)覆盖对比

图3 基于GSM1800共站的TD-LTE性能(左图为RSRP,右图为下行速率)

总结

本文针对国内TD-LTE扩大规模部署中,站点资源不足的问题,提出了TD-LTE/GSM共站建设方案,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和分析。可以看出基于GSM1800的建设方式较其他共站建设有性能优势。在站点解决方案中,介绍了与GSM1800共用天线的方案,由于采用了双频双电调的天线GSM1800和TD-LTE可以实现独立优化电下倾角。在TD-LTE/GSM共存方面,为满足系统间隔离要求,建议采用合路器的解决方案。单站的验证显示,该方案保证了GSM1800系统稳定,同时TD-LTE的性能没有明显损失。下一阶段我们将针对该方案进行进一步组网验证。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天线的核心原理是将电信号与电磁波相互转换,并通过特定结构设计实现高效辐射和接收。‌ 其工作过程主要分为发射和接收两大模式,本质上是基于电磁场与导行波的相互作用。

关键字: 天线 电磁波

在斯图加特举办的EMV 2025展会上,罗德与施瓦茨(以下简称“R&S”)首次推出了其高性能的R&S HF1444G14高增益EMI微波天线。这款天线覆盖了14.9 GHz至44 GHz的频率范围,完全符合CISPR 1...

关键字: EMI测量 天线 工业电子

相控阵天线通过对多个天线单元的发射或接收信号进行相位和幅度控制,实现波束的灵活扫描和指向。这种电子扫描方式摒弃了传统机械扫描的局限性,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相控阵天线在雷达、通信、电子战等领域广泛应用,为目...

关键字: 相控阵 天线 电子扫描

上海 2025年4月29日 /美通社/ -- 在2025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期间,移远通信正式推出全新车载蜂窝天线补偿器,该产品基于双向动态补偿、微秒级频段切换、混频电路...

关键字: 天线 蜂窝 移远通信 频段

上海2025年4月24日 /美通社/ -- 2025年4月23日至5月2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盛大启幕。作为车载智能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军企业...

关键字: 移远通信 全栈 5G 天线

当蓝牙信道探测被纳入蓝牙核心规范6.0的一部分时,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IG)提出了在大多数场景下实现0.5米目标测距与定位精度的要求。这一精度目标带来了一个挑战,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不使用多个天线,要...

关键字: 蓝牙 天线 开发板

天线测量解决方案领导者Microwave Vision Group(MVG)宣布在2025年IDEX国际防务展上正式推出其全新解决方案 SpeedProbe DL,该展会汇聚了来自超过65个国家的参展商和国际代表团。MV...

关键字: 天线 单探头系统

罗德与施瓦茨(以下简称“R&S”)与无线通信工程专家 IMST GmbH 合作开发了天线数字孪生解决方案专利,有效应对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商在优化汽车连接性能方面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并为他们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该解决方案将天线...

关键字: 天线 数字孪生 Wi-Fi

上海2025年2月26日 /美通社/ -- 在5G、AI等前沿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下,终端网络连接对高容量的需求日益增长,促使天线产品在部署数量、材料工艺及尺寸等方面均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然而,这与终端厂商对设备隐蔽性...

关键字: 天线 移远通信 5G 智慧农业

影响范围和性能,天线选择和放置是关键的设计考虑因素,在物联网设备制造商。本文综述了最广泛使用的多用途天线,并讨论了其应用特定的功能。它还强调了最佳设计和放置战略,为每种天线类型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方针。

关键字: 天线 物联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