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美国科技巨头上海AI研究院解散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亚马逊云科技(AWS)上海AI研究院解散的消息,在科技圈引发了不小震动。该研究院首席应用科学家王敏捷在微信朋友圈发文确认了这一变动,并感慨道:“近6年带队时光,赶上了外企研究院的黄金周期。”
作为AWS最后一个海外研究中心,它的关闭标志着美国科技巨头在华研发战略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据官网介绍,AWS上海AI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隶属于亚马逊云科技的机器学习部门,由上海纽约大学计算机教授张峥担任首任院长。该研究院虽然规模不大,却在机器学习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 开发了全球知名的开源框架Deep Graph Library(DGL),广泛应用于图神经网络(GNN)研究,并为亚马逊电商业务创造了近10亿美元的营收;
● 以仅实验室规模的团队,在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100余篇论文,并在AI Agent(智能代理)领域打造了一支顶尖的技术团队;
● 与国内高校、企业合作,推动AI技术在金融、医疗等行业的落地应用。
然而,尽管技术实力强劲,AWS仍在全球战略调整中选择了关闭该研究院。对此,亚马逊云科技回应称:“做出这一决定是非常艰难的,但公司将全力支持员工的顺利过渡。我们做出这些必要的决定,是为了持续投资、优化资源,以便为客户带来更多的创新。”
事实上,AWS的此次调整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亚马逊整体战略收缩的一部分。在业绩方面,尽管AWS是亚马逊最赚钱的业务部门,但根据2025财年首季的财报显示,其收入和营业利润的增速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下滑,创下一年多来最低水平。另外,在市场方面,阿里云、腾讯云等本土厂商凭借政策支持、本地化服务和价格优势,持续挤压AWS的市场空间。不仅如此,面对微软Azure和谷歌云的强势挑战,AWS还面临着AI竞争加剧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AWS上海AI研究院关闭,近年来还有多家美国科技公司缩减在华研发业务。例如,2025年初,微软关闭上海AI实验室,并将数百名中国员工调往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同年3月,IBM中国研发部门正式停运,1800名员工受此影响,研发工作转移至印度等地;同年6月,英特尔传出裁员消息,部分团队面临更大幅度调整。
不过,这些企业的相继撤离,也反映了中国本土科技企业的崛起——华为、阿里等公司在AI、云计算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使得外企的技术优势逐渐减弱。
总的来说,随着中国本土科技企业的迅速崛起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环境日益严峻。这不仅是地缘政治的直接结果,也反映出中国科技行业的强大潜力与活力。在此大背景下,未来的市场格局将更加复杂而多元,中外企业需要从贸易结构优化、技术合作、市场多元化等方面寻求平衡,才能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