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通信技术 > 通信技术
[导读]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表面贴装技术日益普及,其生产线已经从当初的十几条发展到了现在的数千条,我国也由此一跃成为了世界SMT第一应用大国。目前国防科研生产领域所拥有的表面贴装生产线已达几百条,但是在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表面贴装技术日益普及,其生产线已经从当初的十几条发展到了现在的数千条,我国也由此一跃成为了世界SMT第一应用大国。目前国防科研生产领域所拥有的表面贴装生产线已达几百条,但是在表面贴装技术领域中MES技术的应用却还很少,极大地制约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表面贴装技术水平的提高。虽然目前国外存在一些MES,如日本松下公司、JUKI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等开发研制的,适用于自己贴片机等SMT设备的MES,,但这些系统存在着仅适用于自己厂家的表面贴装设备等缺点。

由于MES的关键是数据采集技术的实现,因此,针对以上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RS 232接口标准的SMT数据采集技术。本文首先介绍了RS 232接口的基本内容,其次给出了SMT中基于RS 232接口标准的数据采集流程,最后采用VC++为开发平台对该采集技术进行实验验证。

1 RS 232接口标准

目前RS 232是PC与通信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串行接口,RS代表推荐标准,232是标识号。RS 232采取不平衡传输方式,即单端通信。一个完整的RS 232接口有22根线,采用标准的25芯插头座。除此之外,目前广泛应用的还有一种9芯的RS 232接口。它们的外观都是一个D形,对接的两个接口又分为针式和孔式两种。

RS 232标准中定义了逻辑1和逻辑0电压级数,以及标准的传输速率和连接器类型。信号大小在正的和负的3~15 V之间。RS 232规定接近0的电平是无效的,逻辑1规定为负电平,有效负电平的信号状态称为传号(Marking),它的功能意义为OFF;逻辑0规定为正电平,有效正电平的信号状态称为空号(Spacing),它的功能意义为ON。

在RS 232标准中规定的设备可以分为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信设备(DCE)两类,这种分类定义了不同的线路用来发送和接收信号。一般来说,计算机和终端设备有DTE连接器,调制解调器和打印机有DCE连接器。

本文采用被广泛使用的9芯RS 232接口进行数据采集。

表l所示为在PC机、调制解调器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中使用的9芯RS 232接口的信号和管脚分配。


2 数据采集的实现

为了实现对装配印制板的实时监控,掌握每块印制板的装配质量,需要对设备的实时数据进行采集,为SMT车间中能够实现MES解决方案提供了指导思想。

2.1 实现原理

本文提出的数据采集技术,根据9芯RS 232接口标准来实现SMT车间中计算机与设备的通信。通过从SMT车间现场自动化设备中采集实时生产信息,并传输到监控终端,分解成用户所需要的界面形式显示。同时,根据用户需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输出等二次处理,并按照报警条件输出报警信息。

针对SMT车间需要采集数据的特点和RS 232口的通讯原理,本文实现数据采集时用到的主要函数如下:



2.2 主要流程

数据采集的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主机与设备通信之前,主机先检查是否连接成功,若已连接,则主机调用InitPort函数进行端口初始化,包括对传输速度,传输的数据位数等参数的初始化。接着主机(SetTimer函数)定时向设备发送命令,并根据不同情况向主机发送(使用WriteToPort函数)相应的命令,要求接收数据。设备响应命令发送其参数,若响应超时,则主机再要求重发。当主机接收到设备参数时,调用OnCommunication对数据处理,并判定是否结束。同时将已接收到的数据存人数据库中,并在屏幕显示数据。

3 实验验证

本文采用VC++为开发平台,使用面向对象语言C++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以西门子80F4、HS50贴片机为例,对数据采集技术进行模拟、验证。用多台计算机模拟主机和设备,将从生产线上采集到的数据存人数据库中。如图2,图3所示。




4 结  语

虽然目前大多数设备都具备采集参数的能力,但可靠性低,扩展性弱,且仍然需要人工逐个查看各设备参数或磁盘备份等。本文应用RS 232接口标准的特点,研究了基于RS 232接口标准的数据采集技术,并详细地列出了该技术的数据采集流程。实验证明,该技术通过RS 232口实现了主机与设备之间通讯,且该方法方便、快捷、简单,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人工采集数据的实时性差、工作效率低、准确率不能保障等缺点,且本文的数据采集流程还适用于其他设备,扩充性良好。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构建了机载电源特性测试系统 , 包括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硬件平台用于产生电源特性测试所需激励信号 , 软件 平台实现电源特性测试架构的 自动切换和电源特性的数据采集;硬件平台由APS15000线性功放 、LVA2500线...

关键字: 电源特性测试 测试切换 数据采集 自动控制

在电子制造领域,SMT(表面贴装技术)因其高效、精准的特性被广泛应用。然而,SMT生产过程中的“错漏反”问题(即加错料、漏装料、物料反向)仍是制约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本文将从错漏反预防策略与换线(接换料)标准规...

关键字: SMT 表面贴装技术

在电子制造领域,SMT(表面贴装技术)的物料管理直接决定生产效率与产品良率。从元器件的精密存储到辅料的高效周转,科学的管理体系需贯穿仓储、领用、使用全流程。本文基于行业实践,解析SMT物料管理的核心规范,为企业构建高效、...

关键字: SMT 物料管理

在智能手机精密制造领域,SMT(表面贴装技术)作为核心工艺环节,其质量稳定性直接决定产品良率与可靠性。IPQC(制程巡检)作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守门员”,通过标准化巡检流程与关键控制点管理,构建起手机制程的零缺陷防线。本...

关键字: SMT IPQC巡检

在电子制造领域,SMT(表面贴装技术)与PCBA(印刷电路板组装)的可靠性直接决定了终端产品的性能与寿命。随着电子产品向高密度、高集成度、高可靠性方向发展,PCBA可靠性测试已成为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本文将从测试标准、关...

关键字: SMT PCBA 可靠性测试

在电子制造领域,SMT(表面贴装技术)已成为高密度、高可靠性电路板组装的核心工艺。随着环保法规的升级,无铅制程逐渐成为主流,但受制于成本、设备兼容性等因素,有铅/无铅混合制程仍广泛存在于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这种混合...

关键字: SMT IPQC

在5G通信、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高密度电子设备制造中,表面组装技术(SMT)的可靠性直接依赖于胶粘剂的性能。作为电子行业核心标准,SJ/T 11187-2023《表面组装用胶粘剂通用规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微电子封装...

关键字: 表面组装技术 SMT

在电子制造领域,表面贴装技术(SMT)凭借其高密度、高效率的特点,已成为主流的组装工艺。然而,SMT生产过程中仍存在多种不良现象,直接影响产品的可靠性与良率。本文结合行业实践与技术创新,系统解析SMT常见缺陷及其预防措施...

关键字: SMT 表面贴装技术

在SMT(表面贴装技术)生产中,顶针作为支撑PCB板的关键部件,直接影响印刷质量、贴装精度及焊接可靠性。某5G基站PCB因顶针位置偏差导致30%产品出现桥接缺陷,这一案例揭示了顶针管理的核心价值。本文基于行业实践与技术创...

关键字: SMT 顶针管理

在表面贴装技术(SMT)制造领域,检验标准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石。其中,自动光学检测(AOI)技术与IPC J-STD-001GA标准的协同应用,构成了现代电子组装质量管控的核心框架。本文将聚焦AOI检测规范与IPC J-...

关键字: SMT AOI AOI检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