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单片机 > 单片机
[导读]传感器作为电子产品的“感知中枢”,在消费电子、工业、医疗、汽车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于基本功能之外也开始越来越多承担自动调零、自校准、自标定功能,同时具备逻辑判断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对被测量

传感器作为电子产品的“感知中枢”,在消费电子、工业、医疗、汽车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于基本功能之外也开始越来越多承担自动调零、自校准、自标定功能,同时具备逻辑判断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对被测量信号进行信号调理或信号处理。这就需要其拥有越来越强的智能处理能力,也即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了使客户能够更快、更便捷地完成系统开发,一些传感器厂商开始将MCU与传感器加以整合,提供MCU+传感器的模块化开发平台,逐渐成为一类产品发展趋势。

然而,无论是场景、位置和环境感知,还是基于运动、触摸和手势的交互功能,往往需要传感器的“始终开启”来实现,这与物联网、移动通信终端的低功耗化趋势又有所相悖。MCU往往具有多种工作模式,睡眠模式下只需极低功耗。但“始终开启”对于MCU和传感器的低功耗需求提出巨大挑战。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关系到MCU与传感器的发展路径。为此笔者采访业界主流厂商,探讨技术发展方向。

飞思卡尔高级副总裁兼微控制器部总经理Geoff Lees

MCU+传感器将走向SoC化

毫无疑问,物联网将成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又一个新兴产业,安全性、可扩展性和高能效是驱动未来IoT发展的三要素。物联网的基本要求是物物相连,每一个需要识别和管理的物体上都需要安装与之对应的传感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步,要求传感器不仅具备基础的信息收集功能,智能化的信息处理能力也成为判断其性能高低的重要依据。因为不可能将所有运算都放到云端完成,网络的各个节点也要完成各自的运算任务。因此,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结合、具有各种功能的单片集成化智能传感器成为主要发展方向。现在传感技术和MCU的发展很快,集成度越来越高。尽管MCU与传感器的工艺技术有很多不同之处,目前实现整合比较困难。但是SoC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在密切观察是否能在下一个工艺节点上,比如28nm实现两者工艺的融合。

此外,32位MCU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远超出8位和16位MCU。32位MCU在全球增长速度是15%以上,其中ARM架构的32位MCU的增长速度更达到这一速度的两倍。过去两年里,32位MCU出货量翻一番,以前的规律通常是5年才能达到翻一番。2014年在全球范围内的增长,主要来自IoT和智能互联增长的贡献。基于ARM架构的Kinetis系列是市场上表现最好的MCU产品之一,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我们相信,ARM生态环境将支持我们更好地服务客户,简化他们的设计,使客户将更多精力关注于应用、软件和服务上。

恩智浦微控制器通用市场产品线总经理Ross Bannatyne

以MCU“监听”功能解决传感器高功耗挑战

现今移动设备引入的各种高级功能,例如场景、位置和环境感知,以及基于运动、触摸和手势的交互功能,甚至包括语音激活,都是通过不断增加的“始终开启” 传感器来实现的。在不久的将来,其他行业也将需要类似于智能手机的产品功能来增强他们的客户体验,从而同样取得显著的进步。当前,很多已有MCU传感器处理架构耗能过多,或者无法随着传感器数量的增加来有效地扩展。LPC54100系列仅需3μA的极小电流即可实现持续传感器监听,这对始终开启的应用至关重要。另外,作为传感器应用领域的首创功能,该系列产品的非对称双核架构实现了工作状态下可裁减的功耗/性能,让开发人员能够使用Cortex M0+内核(55μA/MHz的)来处理传感器数据采集、整合和外部通信,从而优化能效,或者使用Cortex M4F内核(100μA/MHz)更快执行复杂数学密集型算法(例如,运动传感器融合),同时节省能源。

该架构带有专为实现高能效而全新设计的一系列模拟和数字接口,包括能够在宽电压范围内(1.62V~3.6V)支持各种规格性能的12bit、4.8Msps/s的ADC,以及低功耗串行接口,这些接口让LPC54100系列能够提供低于其他同类微控制器的能耗。

奥地利微电子高级市场经理Russell Jordan

整合MCU与传感器 SIP是当前主流

作为物联网感知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传感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MCU+传感器所形成的智能传感器越来越成为微电子厂商进行产品开发的一种选择。整合传感器与MCU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业者应顺其自然,比如CO2感应器、湿度传感器、亮度传感器等与MCU整合起来十分困难,目前来看两者分立也没有太大的缺点,厂商可不必强求;但是对于一些相对容易实现整合的传感器类型,比如触摸屏控制器、加速度计、陀螺仪,在市场需求扩大之后,已经有厂商将其SoC化了,厂商应迅速抓住机会。

传感器使用的MEMS工艺和MCU制程有差异,两者的SoC整合在半导体技术上存在一定的挑战。相对而言,SIP的解决方案更加可行。现在,许多MCU已经采用这种方式与传感器相集成。我们会看到更多专为自动采集传感器数据而设计的MCU架构的出现,在为 IoT而优化的超低功耗平台上实现传感器数据汇聚。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舍弗勒首次为中国头部车企大规模生产高压逆变砖 天津工厂一年内完成量产准备,逆变器模块性能参数显著提升 与合作伙伴罗姆半导体共研尖端碳化硅技术,效率更高、性能更优 模块化可扩展设计使逆变砖易于集成,可广泛...

关键字: 逆变 高压 逆变器 集成

中国 上海,2025年9月11日——全球领先的智能传感和发射器解决方案供应商艾迈斯欧司朗(SIX:AMS)今日宣布,在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CIOE 2025)上发布了其最新的直接飞行时间(dToF)传感器TMF8...

关键字: 传感器 无人机 机器人

中国,北京 – 2025年9月10日 – 低功耗无线解决方案创新性领导厂商Silicon Labs(亦称“芯科科技”,NASDAQ:SLAB)今日宣布:其第二代无线开发平台产品组合的最新成员FG23L无线单芯片方案(So...

关键字: 物联网 SoC

德国康佳特亮相上海工博会,展示多款应用就绪的嵌入式解决方案平台

关键字: 嵌入式 传感器 处理器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行业在 AI 与智能制造双轮驱动下活力迸发,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出口、AI 终端创新与国产软硬件生态均呈向好态势。作为感知层核心的传感器,正成为技术变革与产业跃迁的关...

关键字: AI 智能制造 传感器

中国 上海,2025年9月10日——全球领先的光学解决方案供应商艾迈斯欧司朗(SIX:AMS)今日亮相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CIOE 2025),发布其最新的直接飞行时间(dToF)传感器TMF8829。同时,艾...

关键字: 传感器 3D扫描仪 消费电子

中国北京(2025年9月10日)—— 业界领先的半导体器件供应商兆易创新GigaDevice(股票代码 603986)亮相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展位号:12C12),全面展示GD25 SPI...

关键字: 光通信 MCU Flash

重庆2025年9月8日 /美通社/ -- 7月29日,山城重庆迎来一场科技与智慧交融的盛宴。2025慧聪跨业品牌巡展——重庆站在重庆富力艾美酒店隆重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慧聪安防网、慧聪物联网、慧聪音响灯光网、慧聪LED屏...

关键字: 安防 集成 AI 索尼

瑞典乌普萨拉,2025年9月4日 — 全球领先的嵌入式系统开发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IAR宣布,瑞萨最新推出的具备量产条件的RH850/U2A MCAL(微控制器抽象层)软件包,已全面支持IAR的RH850工具链(v2.21...

关键字: MCU ADAS 电动汽车

随着汽车电子设备日益复杂,车企对体积紧凑、高能效、可靠的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长,多输出功率开关在集成度、成本效益、故障诊断和能效方面优势愈发明显。现代汽车工业越来越依赖众多的低功率电子模块,例如,传感器、LED和继电器。...

关键字: 功率开关 电源管理 传感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