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单片机 > 单片机
[导读]更为可喜的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结构愈发均衡。从2008年到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经过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三业并举,协调发展的格局。其中设计业增长迅速,产业规模也超过封测业,成为产值占比最大的环节,目前占比38%。

在2018年7月4日的“2018中国(深圳)集成电路创新应用高峰论坛”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魏少军教授做了“IC产业要远离‘吓尿体’”的演讲致辞,呼吁大家要清醒认识中国IC产业发展现状。并在最后总结时表示,“我们不如美国,但好于其他国家。”

那中国集成电路(IC)产业发展现状到底为何呢?赛迪顾问有限公司刘堃在其《集成电路产业现状与思考》中做了详细的说明。

十年发展,成绩显著

在主题演讲中,刘堃认为,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经过最近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近十年来,集成电路产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从2007年到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8%,远远高于全球半导体6.8%的增速。

最近的2018年1~3月销售额为1152.9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设计业同比增长22%,销售额为394.5亿元。制造业同比增长26.2%,销售额为355.9亿元;封装测试业同比增长19.6%,销售额为402.5亿元。

更为可喜的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结构愈发均衡。从2008年到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经过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三业并举,协调发展的格局。其中设计业增长迅速,产业规模也超过封测业,成为产值占比最大的环节,目前占比38%。

 

 

在集成电路的各环节中,中国企业实力也有了显著提升,刘堃拿2007年全球前50大集成电路企业的数量举例说,“2017年,中国大陆地区进入全球前50大设计企业的数量达到了10家。其中,中芯国际位列全球代工企业排名第5,华虹集团位列第7,2017年的销售额分别为31.01亿美元和13.95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6%和18%。长电科技并购星科金朋后成为全球第三大封测企业。”

此外,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再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中设计、封测加快迈向全球第一阵营,制造水平加速发展,部分装备材料弥补空白。

在设计能力方面,智能手机SoC设计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华为海思10nm工艺麒麟芯片成功商用。自主产品市场份额有所提升,国产CPU在党政办公领域已开展部署。

制造工艺水平方面,32/28nm工艺实现规模量产,16/14nm研发取得阶段性进展。

存储器,实现战略布局,32层3D NAND Flash研发成功,长江存储2018年实现量产。

封装测试方面,先进封装测试规模占比提升至30%。装备材料等方面也有所突破。

高端芯片对外依存度依然很高

当然,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不足。刘堃指出,“有些事情依然还没改变,那就是对外依存度高。”

在他看来,我国半导体产业在封装测试和芯片设计方面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力,然而在处理器、存储器等高端芯片、模拟芯片、光器件、配套设备材料和工艺、EDA/IP和软件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依然十分显著。

具体来说,在高端芯片领域,CPU方面,虽然已经解决了有无问题,并在特定领域实现应用,但在民用市场性价比还有待提升;GPU领域国内只有景嘉微公司有所布局,服务特种应用;FPGA方面,国内的高云公司和紫光国芯公司的技术水平还较低;存储方面,国内尚不具备制造能力。

模拟芯片领域,模拟芯片企业产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在高压、高频率、高性能、高可靠性方面与美国的差距非常显著;制造器件方面,国内的紫光展锐等公司初步具备4G功率放大器的研发,但是市场竞争力和器件性能与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电力电子器件方面,国内企业除中车时代电气公司外,整体实力较弱。

光器件领域,国内企业的产品以中低端光器件为主,高端器件95%以上从国外进口,综合国产率不足15%。全球排名前十的光电子企业中,只有烽火集团旗下的光迅科技公司排在第5位,而市场份额只有5%,在100G光电子收发器市场,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为0。

设备材料方面,我国设备仅在部分品种实现了单点突破,等离子刻蚀机、MOCVD、清洗剂等设备已实现国产化,但尚不具备面向先进工艺的成套工艺能力。材料方面,我国目前在8英寸硅片、金属靶材、铜电镀液、CMP研磨液、化学试剂等方面具备一定技术实力,但在面向先进工艺的12英寸硅片、特种气体、高纯化学试剂等材料方面技术实力依然薄弱。

工艺,国内尚处于28nm量产阶段,16/14nm还在研发中,与Intel公司差距至少为3代。

EDA/IP方面,国内基本所有设计企业都需要依赖进口企业提供的设计工具。

软件方面,中国基础软件差距较大,使得软硬件结合优势不能有效发挥,成为阻碍国内企业进入的重要壁垒。

中国IC企业该如何追赶呢?

谈了现状,了解了差距,那国内IC企业该如何追赶呢?

刘堃认为,中国IC企业目前还是有很多机会追赶上国际IC企业的。

首先,摩尔定律开始放缓,因为正常来说全球集成电路制造技术是按照摩尔定律一直在演进中,但最近几年由于工艺精度、量产良率等原因造成了摩尔定律演进趋缓,英特尔将之前的“Tick-Tock”战略改为“工艺-架构-优化(PAO)”三步走战略,原计划2015年推出的10nm工艺,延迟到2017年才推出,而且就算到目前,英特尔也依然存在着一些良率优化的问题。

“这虽然不会直接拉近我们跟先进国家的距离,但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缩短差距,提供了机会。”刘堃在演讲中表示。

其次,集成电路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从美国、韩国等的产业发展历程来看,都是长期高投入的过程。我国这几年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提升,特别是大基金的设立,从2014年大基金成立到2017年,加上地方政府设立的集成电路投资基金目标规模超过了3000亿元,同时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活跃。

还有就是超越摩尔成为重要发展方向。超越摩尔有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多元化的技术,这包括新型MEMS工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器件、二维材料、碳基电子、脑认知与神经计算、量子信息器件等等。

超越摩尔定律具有投资分散、产品类型丰富、应用类型更加多的特点,总体来看,未来在超越摩尔的技术路线上,中国IC企业还是由很大的机会的。

市场机会在哪里?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制造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国,更是全球最重要的PC基地,家电制造基地。这些都是优势,但是抛开这些传统的优势,新兴的热点对半导体有哪些机会?

刘堃认为,新兴应用领域将成为半导体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未来科技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以物联网为核心的,ICT融合带来的产业变革,以及产业服务模式和生态的重构。”

由于新兴应用领域的出现,包括人工智能、5G通信、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超高清视频、云计算、大数据等等,都会促使芯片产业的发展和变革。

他拿人工智能举例说,人工智能发展将带来近百亿美元芯片市场需求。近期人工智能有望在智能手机、安防监控、智能金融、智能驾驶、智能医疗等领域迎来首轮爆发。2016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93亿美元,并保持42%高复合年均增长率,到2020年将达到1200亿美元规模。而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包括GPU、FPGA、ASIC等)市场规模在2016年约为23.8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50亿美元。

在5G方面,刘堃认为5G将会成为带动产业新一轮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动力。未来终端、基站、物联网、核心网和传输网都会对基带和射频等芯片提出更高的需求。

由于工业控制芯片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未来这块的市场也会有一个大的需求,预计2020年工业控制市场规模会突破千亿美元,同时工控芯片市场规模也会有百亿美元左右。

智能网联汽是传统汽车制造业与科技产业融合的产物,它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突破的重要机遇。近年来汽车电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到了1435.4亿美元,同比增长9.5%,预计未来5年还会保持8.2%的年复合增长速度。而汽车电子的增长直接带动了汽车电子半导体市场规模的增长,2017年全球汽车电子半导体市场规模超过360亿美元,近年来都保持在9%左右的增长速度。

而超高清视频成为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新动能。特别是4K、8K视频,对芯片提出了特殊需求,包括控制方式、转码速度,功耗和成本等等。国内的华大、海思、集创北方、瑞芯微等都针对这些超高清视频应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国内IC企业如何突破?

到底怎么做才能实现产业跨越发展目标呢?刘堃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战略定力,二是另辟蹊径。

他解释说,“虽然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思路,其实它们存在着互补协调的关系。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需要国家的长期战略支持,和坚定不移的决心。而另辟蹊径呢,建议通过创新的方式来实现弯道超车,这里的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也包括方式创新、模式创新。”

最后他还建议,“首先,国内系统应用厂商应该尝试跟国内芯片企业合作。此外,资本方应成为芯片企业和应用企业的一个桥梁,能够推动双方的合作,让新型应用市场成为IC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最终创建资本、芯片和应用企业三方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