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机构IHS Markit报告指出,真正较成熟的屏下指纹识别解决方案,恐怕要等到2019年才能推出。
小编是以高性价比起家,不过近年来小米手机的性价比优势已经不那么明显了。国内不少厂家的手机都在走高性价比策略。不过小米也不会去走像苹果的高价路线,如果那么高的定价的话,用户肯定直接选苹果啦。
今天,安兔兔再次发布了2018年8月份安卓手机的性能排行榜,这个月的榜单还是有着不小的变化。不过上榜的手机依旧是骁龙845霸榜。其中的新面孔多了一个魅族,首次上榜便夺走了第二名。
苹果保持了其在可穿戴产品市场领先的地位,LTE(即第四代移动网络)版智能手表的市场持续增长,成为全球许多电信频道的补充,大受欢迎。苹果公司已经发布了watchOS 5,也已经开始设定潜在的更换周期,因为最新版本的苹果智能手表平台只能与系列1和以后的版本兼容。
从刘海屏到复古的滑盖屏,是进步还是倒退不好说,不过手机的发展本来就是充满想象力和多元化的,刘海屏能成为主流,滑盖屏也不是没有可能,小编好奇的是,手比较小的用户使用的话,滑盖操作是不是得用双手?
短短3个多月时间,发生了两起滴滴顺风车司机杀害乘客的事件,遇到意外情况,我们如何才能保护自己的安全呢?为何她们都没有报警,手机是不是应该增加一些更为方便的呼救功能呢?
最近华为公布荣耀Magic 2采用滑盖式全面屏,而小米也紧接着公布小米MiX 3也是滑盖式,撞脸Magic 2。滑盖式全面屏是要是新的黑科技,还是这些商家为追求市场响应,技术向商业妥协呢?
据韩媒报道,日前,三星Display已经将可折叠屏幕样品提供给OPPO和小米,并且将在2019年推出自家可折叠屏幕手机之后,将柔性OLED屏幕提供给OPPO和小米使用。
前几天,小米在印度发布了旗下面向海外的子品牌POCO手机,它的首款手机为Poco F1,同样是一款主打超高性价比的手机。该机一经发布,就引起了不少国内用户的热议。
前不久,马云发表演讲说,未来三十年的经济发展主题是智能化。AI人才将成为企业争夺的重点,小米对AI也是非常重视,小米的语音助手功能相当好用,这离不开小米的AI实验室。
8月23日消息,小米于8月22日下午公布了IPO之后首份财报,财报数据显示,2018第二季度小米总输入达到了452.36亿元,同比去年增长幅度达到68.3%。有趣的是,在财报会议上小米CFO表示小米第二季度行政支出104.57亿,同比去年增长4470.32%,如此恐怖的涨幅原因在于IPO上市之前支付给小米CEO雷军的薪酬约为99亿元,99亿元的薪酬也刷新了CEO薪酬世界纪录。
小米要进军欧洲市场的消息已经传了很久了,现在看来他们的首款产品终于要来了。小米将会在欧洲启用一个新品牌,而这个品牌的首款产品就是传闻已久的POCOPHONE F1。这款手机是一款高性价比的旗舰机,搭载骁龙845处理器,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现在终于完全展现了出来。
汇顶科技1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方案已成功商用于知名品牌华为、vivo、小米的高端旗舰机型,包括vivoX21UD、华为MateRS保时捷设计、小米8探索版、vivoNEX旗舰版等。
二季度各个市调机构给出的数据有所不同,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出现了小米和三星谁是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第一之争,竞争如此激烈的背后是小米和三星谁都承受不起在印度市场的失败。
可以对比一下技术研发投入,2017年亚马逊投入的技术研发费用是226亿美元,市场费用是101亿美元。2017年小米收入是1146亿元,投入的技术研发费用是31.5亿元,市场营销方面的支出是52.3亿元。2017年,华为收入6036亿元,研发费用支出897亿元。是市场技术驱动还是市场营销驱动,从费用支出看一目了然,小米的研发占收入的比为2.74%,亚马逊为12.7%,华为是14.9%。
小米公司周一时称其零部件供应商合力泰科技(Holitech Technology)将在未来三年在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印度投资约2亿美元。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小米似乎是高通高端芯片首发的有力争夺者。虽然今年三星拿下了骁龙845的首发,但是小米也迅速拿下了国内骁龙845的首发权。但是至于骁龙855的首发权,小米会如此顺利的拿下吗?
8月2日消息,有传闻称小米CFO周受资即将离职,原因是由于雷军将此次小米IPO上市定义为不成功,据悉小米在IPO上市过程中的市场估值一而再再而三的下降,从最初预期的1000亿美元到正式上市时的543亿美元几乎打了一般的“折扣”。对于传言,小米官方也走出了回应:这是一条假得离谱的新闻。而当事人小米CFO也在微博上发表回应:小米中期报告会上见!
7月30日晚,小米手机官方微博预告:“本怪兽即将登陆上海,各位请注意保暖”,从宣传海报不难看出,官方暗指小米游戏本拥有出色的散热表现。
小米目前已和中国移动签署了5G相关备忘录和战略合作协议。在4G时代就合作紧密的双方将会在5G时代再次联手,在手机通信、智慧家庭和新零售等领域展开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