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不断追求高效、智能和互联的背景下,兆易创新凭借其一系列先进芯片解决方案树立了新的行业标杆。为了加速EtherCAT®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兆易创新推出的两款芯片——GDSCN832系列EtherCAT®从站控制器产品以及GD32H75E系列超高性能工业互联MCU产品,集成了先进的控制算法与硬件技术,显著提升了系统的实时性、灵活性与成本效益,尤其适用于对高精度同步和多轴协调要求严苛的机器人领域。借助其高带宽、低延迟的通信特性,可广泛服务于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及自动化产线中的运动控制系统,为机器人智能化与柔性制造提供强有力的底层支撑。
为多种无线标准提供高集成、低功耗和业经市场验证的解决方案
广大用户可通过J-Link调试器和Flasher编程器自动识别G32R50x系列实时控制MCU,零门槛启用专业级调试功能,轻松实现高效精准的下载、调试与固件烧录,从而助力工程师降低开发时间成本,加快产品上市进程。
在当前国产芯片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航顺HK32MCU作为行业内的重要力量,一直致力于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进步。关于工程师发烧友对航顺HK32MCU近期建议和疑问,我们特地从专业角度出发,统一回复:
随着全球“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汽车充电桩作为配套产业,其需求也随之增加。根据IFIND数据预测,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4513万辆。根据国家2025年实现车桩比2∶1的规划,预计届时充电桩数量将达到2257万台。
2025年9月15日,国际公认的第三方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SGS与珠海极海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海”)联合举办颁证仪式,正式为极海G32R501D系列实时控制MCU 授予SGS-TÜV SAAR IEC 61508功能安全产品认证证书。SGS中国区功能安全产品线总监郑峥、商用产品线南区经理姚朗贤、产品与互联功能安全技术经理李昌取、商用产品线南区BD经理李亚锦,以及极海副总经理曾豪、实时控制MCU产品线负责人卢鹏升、市场部负责人张瀚月、产品认证负责人赵丰等双方代表共同出席本次仪式。
中国北京(2025年9月10日)—— 业界领先的半导体器件供应商兆易创新GigaDevice(股票代码 603986)亮相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展位号:12C12),全面展示GD25 SPI NOR Flash、GD32 MCU等产品组合在光模块领域的创新应用方案,集中体现公司在高速光通信行业的技术优势。
中国北京(2025年9月2日)—— 业界领先的半导体器件供应商兆易创新GigaDevice(股票代码 603986)受邀出席2025智能汽车基础软件生态大会暨第四届中国汽车芯片大会,并与国内领先的AUTOSAR车用操作系统提供商普华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华基础软件”)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围绕兆易创新车规级MCU芯片与普华车用基础软件展开深度协同,共同打造可靠、安全的软硬件底层解决方案,赋能国产汽车电子创新发展。
聚焦工业4.0及能源管理应用对主控MCU的高性能需求,极海正式发布APM32F425/427系列高性能拓展型MCU,集合运算性能、ADC性能、Flash控制器性能与通信接口四大维度革新,进一步增强了EMC性能,重新定义Cortex-M4F内核在复杂工业场景下的性能表现,该系列可广泛应用于伺服驱动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光伏储能、能源电力、无人机、机器人等工业领域。
当前,国内家电行业正处于智能化与能效升级的关键转型期,随着新国标能效标准的深化落地与全屋智能互联需求的爆发,传统家电控制技术正面临从单一功能驱动向全场景智能协同的迭代挑战。在这一技术跃迁进程中,MCU作为变频驱动系统的核心控制枢纽,正以其算力升级与算法创新能力,成为破解家电能效优化、精准控制与场景联动等技术痛点的核心引擎。
在近日举办的MemoryS 2025上,得瑞领新展示了其最新一代高性能企业级固态硬盘PCIe 5.0 D8000系列,以创新技术赋能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及高性能计算场景,成为峰会现场焦点。
在本土存储行业,得瑞领新是当中一个不得不提的重要玩家。得益于过去多年在企业级市场的坚持和持之以恒的投入,得瑞领新成功打造覆盖高性能NVMe SSD的全产品线,为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等客户提供高可靠性的存储方案支持。
近日,“绿色智能计算系列标准启动暨绿色算力工作组成立会议” 成功召开,得瑞领新受邀出席,与产学研50余家单位共同启动绿色智能计算领域标准化建设工作,为算力产业低碳化、智能化转型提供核心支撑。
近日,得瑞领新参与《智能计算 科学计算平台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启动会,携手60余家产学研及产业链单位共探标准制定,以企业级存储技术积累赋能科研智能化生态构建与行业规范化发展。
复旦大学与复旦微电子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校企双方在科研协同、技术转化、机制共建等关键领域迈入深层次合作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