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称,研究人员说,得益于附加装置和应用软件把无处不在的、小小的手机屏幕变成医疗设备,智能手机正在彻底改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式。
“中国医疗电子产业规模近年来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产品在不断追求降低成本的同时,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安全性、可靠性、易用性等人性化要求。”正如英蓓特研发总监章建铿指出的:”本土医疗电子正呈现两大研发趋势和发展方向:第一,诊断精度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由于诊断精度将直接影响设备诊断结果,这必然是未来产品设计的关注重点,第二,呈现“集成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如集诊断、监测、图像、通信等各功能于一体的监护设备等。”
运用多种最新微功耗、高精度IC芯片,可以设计出一款功能更加齐全的低功耗心率监护仪(HRM)。本文旨在讨论这些芯片和功能。
受益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消费升级、医疗改革的推动和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目前体外诊断产业(In Vitro Diagnosis ,简写为 IVD)因其巨大的未来发展空间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伴随医疗信息化、移动化、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居民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持续加强,全球医疗电子产业近年来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速成像技术是太赫兹(THz)技术应用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它在材料分析、高能物理过程分析、生物医学成像、人体安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低温匹配读出电路的缺乏,使得快速响应光子型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的设计十分困难,进而造成THz高速与实时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缓慢。
随着3D打印技术的日渐成熟,在医疗市场方面3D打印也发挥着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作用。近日,山西省人民医院成功完成一例微创通道胸12-骶2椎管内硬膜下先天性肿瘤切除术手术。本次手术由吉宏明、贾贵军教授以及他的团队共同完成。由西安鑫威泰科技自主研发的傲视虚拟现实数字医疗系统进行手术指导,利用3D打印模型指导手术规划,制定手术方案,对本次手术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本大阪大学研究人员最新发明一种电子人工视网膜,临床试验中给因视网膜色素变性而失明的患者植入这种人工视网膜后,患者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首台3D血管打印机诞生在四川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世界首创3D生物打印血管就在这里诞生。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统计,全国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超八百万,其中因医疗事故致死的约有四十万人(包括因药物致死)。这其中,疲劳失神、病情误判、操作失误等人为原因造成的案例占到绝大部分。
飞利浦与高通于近日宣布,将在综合管理各种医疗设备收集到的数据、以便在家里实施疾病预防和管理的“互联健康”(Connected Health)领域展开合作。
蓝牙无线通讯技术的工作频段在在全球通用的2.4GHz ISM(即科学、医学、工业)。早期的蓝牙数据速率1Mb/s.跳频技术是把频带分成若干个跳频信道,在一次完整的连接中,无线电收发器按照一定的伪随机码不断地从一个信道传到另一个通信信道,蓝牙无线技术系统内的收发双方数据是按这个规律进行通信的,而其他无线电设备便不可能按照同样的规律进行工作。所以蓝牙无线技术在从很大程度上抑止了无线电。
XP Power 正式宣布推出需要输入至输出绝缘,适合医疗设备应用的超小尺寸2 W DC-DC 转换器IML02 & ISM02系列。这两款产品提供4000 VAC加强绝缘,300VAC工作电压下一级MOPP(IML02模块为250VAC),可适用于与病人接触的设备,漏电流为很低的2μA。
疾病的早期筛查已经成为了控制疾病发展的重要手段,而这一情况对于肿瘤疾病领域来说更是一个普遍共识。
近日,以色列生物技术公司Neuronix公布了其针对阿兹海默病的治疗系统neuroAD在关键性临床试验中的积极结果,在中度阿兹海默病患者中,neuroAD治疗仪显著地改善了患者的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