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ES 2018开幕主题演讲上,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科再奇(Brian Krzanich)着重阐释了从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到虚拟现实以及其它形式的沉浸式媒体体验,数据正如何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并驱动着下一波伟大的技术创新。
联发科技今天宣布其新一代家庭娱乐平台将支持人工智能,使智能家居设备具备人工智能语音(AI-Voice)及人工智能影像(AI-Vision)功能。伴随该战略性举措,联发科技在2018 CES期间推出4K dongle芯片平台MT8695、MT8516系统模块(SoM)与MT817x智能显示方案。
AI“大神” YannLeCun 给了在这次人工智能浪潮中到处制造话题的索菲亚团队一记暴击。YannLeCun 终于还是没忍住,站了出来,怒喷机器人索菲亚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过去一年,各式各样的AI应用都在不同领域中有所突破,从交通、医疗到娱乐服务。比如:AlphaGo Zero战胜原版AlphaGo,只需要三天就能熟悉第一代AlphaGo所有的围棋知识;Google旗下自驾车计划公司Waymo,撤去人类监督职位,成为全球首次“真”无人车上路测试;中国科大讯飞的一款AI机器人“小易”,通过了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评测,成为全球第一位通过医疗执照考试的机器人;甚至在阿拉伯联合大公国,出现了全球首位获得公民权的AI机器人索非亚(Sophia)
Nuance通讯公司今日宣布为其DragonDrive(声龙驾驶)汽车平台推出全新人工智能(AI)功能。如今,DragonDrive(声龙驾驶)可将对话式人工智能与视线识别等非语言模式紧密集成在一起,让驾驶员只需看一眼便可以获得关于车外地方的信息,并与之进行互动;增强了与其他助手(包括智能家居、虚拟私人助手和机器人)的互操作性;以及JustTalk,这一功能能够在不用按下按钮或使用唤醒词的情况下便可启用汽车助手。
华夏芯通用处理器有限公司日前发布了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中国首款64位高端嵌入式“长城”系列CPU/DSP统一处理器IP和“松江”芯G60系列嵌入式人工智能专用处理器IP,以及基于上述全自主IP的多核SoC芯片平台——北极星。
“华夏芯国产自主高端处理器和AI芯片发布会暨G60(松江区)洞泾人工智能产业基地项目签约仪式”昨天在松江区举行,华夏芯(北京)通用处理器有限公司对外发布中国首款64位高端嵌入式“长城”系列CPU/DSP统一处理器IP和“松江”系列嵌入式人工智能专用处理器IP,以及基于上述全自主IP的多核SoC芯片平台——北极星。据悉,这是国内首次发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平台型芯片,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还初步实现产业化,为建设和完善我国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添上了重要一笔。
由于真正的人工智能技术还未成熟,人类对自主智慧的风险预想大多集中在较可情境想象的“强人工智能”如拥有高度智能的机器人上;随着物联网/AI世代来临,“弱人工智能”已先渗入人类生活,这些由具自主思考之机器所产生的不确定性也已开始在人类社会中发酵,我们不得不更早审视所有可能影响的人工智能范畴与其所产生的风险。
但你最近和Siri或者Alexa对话过吗?如果有,那么你就会知道,撇开这些炒作,以及踌躇满志的亿万富翁们,还有很多事情人工智能仍然不能做也不能理解。以下是五个棘手的问题,专家们将在明年为它们绞尽脑汁。
虽然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取得了很多进展,但它们对建筑和采矿业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回顾过去,从 1956 年的达特茅斯会议到今天,人工智能已经走过了 60 多年的历史。在这 60 多年中,人工智能经历过高峰,也曾跌落到低谷,但从来没有哪一次像今天这样,成为街头巷尾无人不谈的话题。
有很多人忽略了深度学习之外的其它人工智能技术,对人工智能各种技术分类及基础概念、技术的历史进程和发展方向都缺乏成体系化的了解,导致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整体发展趋势及「可用性」缺少宏观认识,并在试图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产业革新时走了很多弯路。
不要担心未来超级人工智能会抢走所有的工作岗位。大家有这种想法,只不过是被计算机日益发展带来的问题干扰罢了。
科技的进步,生物识别技术的革新是近年来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并已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也令人类瞠目结舌,那么,人工智能与生物识别碰撞会擦出怎样神奇的火花呢?
安创成长营第四期DemoDay在杭州城中香格里拉拉开帷幕。在本次展示日上,16家人工智能及物联网领域创新创业团队,向业界展示了他们各自的创新成果及技术实力。
日前,美国知名科技媒体Android Authority主笔Gary Sims对麒麟970进行了深度解读,讲述了麒麟970的人工智能NPU的工作原理,对芯片设计的深远影响,以及为用户使用场景带来的跨越式体验。
智能硬件领域方面,伴随着人工智能AI的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此前,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曾是厂商聚焦的热点。而在今年,智能音箱成为新的主角,一场围绕着智能音箱市场的争夺战已经拉开帷幕。
人类对自主智慧的风险预想,大多集中在较可情境想象的“强人工智能”,如拥有高度智能的机器人上;随物联网/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弱人工智能”已先渗入人类生活,各界不得不更早审视所有可能影响人工智能范畴,及其所产生风险。
物联网是一个端到端的系统,强调边缘计算,并非否定云计算的巨大作用和价值。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是两种不同特点的数据处理方式,边缘计算处理的是局部数据,对数据形成完整洞察还需要在云端对各种在不同的边缘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因此两者互倚互补。
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战争越来越激烈,除了技术层面的突破,还要拼谁能抢占更多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