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系统从技术架构上涉及:投放平台、投放设置用户交互模块(setup UI)、报表(Report)、算法引擎等等模块。算法引擎模块主要是大数据及算法的机器学习大量采用分布式技术(例如hadoop),对用户日志、人群数据进行建模及机器智能处理。
刚入手一块STM32F429Discovery。手痒痒的,准备写个程序进去。一不小心,把MCU的调试接口SW、JTAG全部给禁用了。这下可坏了,写不进去程序,擦不掉数据。愁的某家一头大汗。突然想起了当年玩F1的时候有个IAP功能,F4应该也有着功能的。
苏轼在《赤壁赋》中说到“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耳朵和眼睛是人类获取“世间美好景色”的采集仪,而在产品研发生产中也
和采用了2009年VESA标准的连接器相比,I-PEX Connectors爱沛电子CABLINE系列的VS II极细同轴线连接器是CABLINE系列产品的延伸。高速接触设计,高达20Gbps 数据传输率,支持最新Thunderbolt 3和IoT的应用。
传统电信通讯适合长距离的覆盖,但其功耗极大,且覆盖能力受到基地台建置密度影响,对于物联网时代大量低数据传输需求应用情境,让低功耗广域网(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LPWAN)有异军突起的机会,现今已广泛应用在智能工厂、城市、农渔牧业等领域。
在思考你的事业有什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实际应用时,很容易会以为,需要很大量的数据数据才能开始进行。人工智能是由数据驱动的,所以,你手上的数据愈多,你的人工智能就愈聪明。是吗?不一定。
家居环境是指家庭团聚、休息、学习和家务劳动的环境。家居环境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城市居民每天在室内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时间占全天时间的90%左右,因此,居室环境与人类健康和儿童生长发育的关系极为密切。
“被汽车收集的个人数据,究竟用于何处?”这是慢腾腾的纽约时报上个月的一则头条文章。该头条文章回应了英特尔CEO科再奇及巴克莱银行Brain Johnson关于车载数据的言论,科再奇表示,一辆无人驾驶汽使用的数据量达到4000GB每天,Brain Johnson则断言,一辆无人驾驶汽车每分钟收集的数据量达到100GB。
真正能给用户带来价值的技术,才会有真正持久的影响力。7月5日,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在百度举办的首届AI开发者大会上公开表示,“这次人工智能革命,它的本质是一场知识的革命,可以快速自动地获取知识。”
智能手机的未来植根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进步。通过人工智能,你的手机将能够跟踪、解读、回应那些它认为是“可取的”或者是“必要的”模式和趋势。它每一天都在组织、匹配、学习关于你是谁、你是怎么操作的各种信息。这听起来可能很惊人,但这将变成现实。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五到十年当中,科技界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不断出现的新科技不仅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简单便捷,智能设备的频繁使用也使得我们的智商不断提高。“这种智商的提高不同于以往的教育所带来的提高,不是贵族化的提高,而是平民化的、普遍的智商提高。”
目前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其实就是一个软件和大数据问题。特斯拉在该领域的绝大多数对手都正在扩大自己的测试车队规模,从而收集更多的数据。通用汽车日前正式宣布,其为自己
数据中心架构的一个重点就是提高效率,以便获得最佳资本回报并在有限的空间和电力下最大程度提高数据中心的输出。
从通过电信巨头和无线广播公司获取集中信息,到有线电话和有线电视的问世,早在30年前,人们与数据交互的方式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如今,高压电源的发展正遵循着相似的发展轨迹。
5G移动通讯网络即将到来,功能与可用性将会超过4G技术,以其超高速、巨量、灵活弹性等潜力改变现移动讯技术的能耐。从过去历史来看,第一代无线通信技术(1G)主要以模拟语音为主,但因通话质量不佳才推出第二代数字化技术(2G)。
2017年,工业物联网产业将发生根本性转变。根据我们2016年的全球物联网调查,38%的企业已经开始了物联网进程,57%的企业目前正在计划之中。
物联网(IoT)在概念上很简单,就是把所有带传感器或控制器的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以及/或者设备彼此相连)。
数据可以从任何地方测量、分析和评估,将是零售商扩大业务并吸引更多顾客的差异化因素。迄今为止,只有网店才可以获得详细的顾客数据。英特尔认为,零售商将日益划分为两个阵营:拥有数据并利用数据扩大业务和提升购物体验的零售商,以及没有数据而是根据“经验”和主观观察制定决策的零售商。
工业4.0讲求智能化制造,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提升生产力,涉及生产硬件以至全套生产模式的配合,关键词就是“数据运用”。工总代表、精美汽车工业CEO陈伟聪说:“你不运用数据,别人就拿去用,继而淘汰你。”而大企早在10多年前已开始透过数据协助生产,中小企输在起跑线将更难生存。
11月份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万国数据,不出意外应该是今年在美IPO的最大科技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