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讯 1月9日下午消息,中国信通院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12月,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2893.1万部,同比下降13.7%,其中5G手机541.4万部。2019年全年,国内智能手机
2019年过去了,这一年小米公司也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在智能手机市场上,他们今年启动了小米、Redmi双品牌战略,分别主打不同定位的市场。今晚小米公司也发了一图看,回顾了小米、Redmi双品牌2019年
如果用九年时间打造一个人人都买得起的手机品牌,你会怎么做? 带着这个问题,一个叫小米的品牌打开了国产智能手机的大门,让高配低价不再只是幻想,也让安卓定制系统走上了快车道。本期极客博物馆,我们就一起来聊
尽管HTC在2019年初的MWC展会上首发了5G Hub产品,但是他们的5G手机要比其他厂商落后多了,指望5G翻身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今天他们公布了2019年的营收,100.1亿新台币(约合23亿人民币
尽管微软、美光两家公司早前宣布获得了美国商务部的许可,不过对华为智能手机业务来说,谷歌的GMS才是关键。现在不能跟谷歌合作,华为将在2020年打造自己的HMS生态系统,取代谷歌GMS,而国内多家公司也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今年加大了国内市场的力度,3个月前发布的Mate 30系列手机据悉出货量超过1200万部了,主要就是靠国内市场。相比华为之前定下的国内50%份额的目标,爆料称2020年华为国内
再过几天,2019年将画上句号,与此同时,2010年代(2000年到2019年)也将走完它的里程。在过去的这十年中,全世界发生了许多巨变,而科技、互联网也成为社会巨变的一个重要源泉。日前,英国权威媒体
小米这两年来在海外市场发展迅猛,尤其是全球第二大人口国家—;—;印度,小米已经超越三星等公司稳坐印度第一。小米副总裁、印度业务负责人表示小米在印度有7个制造中心,未来有可能成为小米的全球制造中心。 根
英国移动产品设计团队向太空发射QORVO载荷产品,深入太空 22 英里后安全回到地面
OPPO将采用最新的Pixelworks视觉处理器和软件为新一代智能手机提供卓越画质
近期,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19 年 12 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2019 年 12 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 3044.4 万部,同比下降 14.7%,其中 2G 手机 146.1 万
近期据巴克莱分析师的最新报告显示,紧随 iPhone 11 和 iPhone 11 Pro 的脚步,首批采用超宽带技术的 Android 智能手机将于 2020 年晚些时候发布。目前尚不清楚哪款 Andro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亮点。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从“人随网走”到“网随人走”的巨大转变,使得互联网真正实现了“无时无处不在”,让人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移动改变生活”,“移动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上网的便利,还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信息和资本的快速流动使得创业变得更加容易。只要有好的创业想法,敢于行动,我们就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来销售产品,宣传品牌,树立口碑,挖掘属于自己的金矿。
2010年是真正意义上的移动互联网元年,“SoLoMo”,即社会化、本地化、移动化成为主流。这一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6月30日,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审议批准,确定了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3月23日凌晨3点,谷歌公司宣布将在中国的搜索服务由内地转至香港。这如同中文互联网世界一场地震, 此事与百度本无直接关系,但8点30分,李彦宏在百度贴吧内说了一句话:“大家说,百度应该进军香港吗?”谷歌与百度的支持者由此引发了一场口水战。几乎每年都有谷歌重回中国的消息,2018年8月,李彦宏因为这个老梗又上了一次热搜,他在朋友圈发言“如果Google决定回到中国,我们非常有信心再PK一次,再赢一次。”但数家平台发起的投票结果显示,几乎一边倒的认为百度很难在这场假想的PK中获胜。
白皮书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手机拍照领域的成熟运用,影像技术已经成为影响手机销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国内手机以及世界手机厂商统计得,据悉,2019 年 12 月,中国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 3044.4 万部,同比下降 14.7%。其中,2G 手机 146.1 万部、4G 手机 2357.0 万部,
按照vivo的规划,未来将通过产业园继续扩大市场,通过对消费者使用习惯的掌握和培养,继续扩大中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而“本分”的企业文化也将继续渗透并贯彻在印度市场,为全球战略继续加码。
近期据相关媒体报道,为了减少对第三方供应商的依赖,像三星和华为这样的领先智能手机制造商已经提高了自有芯片组在产品中的使用率。据 IHS Markit,报告显示,三星和华为在
现今已经出现了许多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手掌几何学识别、虹膜识别、视网膜识别、面部识别、签名识别、声音识别等,但其中一部分技术含量高的生物识别手段还处于实验阶段。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将有越来越多的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Juniper Research 新的研究报告《移动支付认证:2019-2024年生物识别,监管和预测》发现,面部识别硬件(例如iPhone上的Face ID)将成为智能手机生物识别硬件中增长最快的组件,出货量将在 2024 年达到 8 亿多,而 2019 年估计为 9600 万个。
传统的身份鉴定方法包括身份标识物品(如钥匙、证件、ATM卡等)和身份标识知识(如用户名和密码)但由于主要借助体外物,一旦证明身份的标识物品和标识知识被盗或遗忘,其身份就容易被他人冒充或取代。生物识别技术比传统的身份鉴定方法更具安全、保密和方便性。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具不易遗忘、防伪性能好、不易伪造或被盗、随身“携带”和随时随地可用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