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双方已签订意向书,冠捷将可获得飞利浦中国电视销售业务和飞利浦商标的独家许可权。 曾经无限风光的国际高端品牌飞利浦电视,不久后或将会改头换面成为地道的中国品牌。这意味着,在中国电视市场上的最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面板业明年景气由空转多机率大增,友达明年下半年因有新的第二座8.5代厂、产能5万片玻璃基板投产,奇美电第一座8.5代厂也有2.4万片下半年加入量产,将成为受惠最大个股。设备商昨日表示,全球面
友达(2409)昨(7)日公布2009年12月合并营收371.04亿元,较去年11月小幅下滑3.4%,这与过去淡季下滑幅度至少10%以上,明显不同,充份显示出淡季不淡。 值得一提的是,友达去年第四季大尺寸面板出货2,737万片,较
8月19日早间消息,友达光电昨日宣布,针对中国市场正式率先量产65英寸3D超立体液晶电视屏。该屏使用偏光式技术,需要搭配偏光3D眼镜,是目前全球商品化最大的3D液晶电视屏。 友达光电全球业务执行副总经理彭双浪表
8月18日消息,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国内彩电企业创维今日已赴台湾向奇美电、LGD、友达三大面板厂下单采购。 据悉,创维此次面板采购采取“21”策略,即以奇美电、LGD加上友达为三大供应链,并已与奇美电签定明
商报讯(记者 孙聪颖)距离国内九大彩电企业集体赴台采购刚刚一个月,昨日创维再度豪掷6亿美元从台湾面板巨头奇美方面拿货,除此以外,创维还与友达、韩国LGD签订了购买合同,预计总额将近15亿美元。业内人士透露
新浪科技讯 2010年8月18日下午消息,友达光电今日宣布,针对中国市场率先量产65寸3D超立体液晶电视屏。此产品采用目前领先的偏光式技术,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人性化绿色环保设计。 友达光电全球业务执行副总经理彭双
友达与大陆最大家电集团海尔合资设面板后段模块(LCM)厂的脚步近了,市场并传出,友达旗下液晶电视代工厂景智已获得海尔电视组装订单,将使友达在大陆电视面板市占率,更上一层楼。 友达旗下背光模块厂达运精密将
国内彩电品牌上下游同时遭遇价格竞争近日来,有关国内平板彩电市场国内品牌库存积压和犹豫液晶面板价格下降导致严重损失的报道不绝于耳。据有关数据表明,国内彩电企业库存已经超过60万台,其中不包括一些原料屏幕库
京东方与Vestel日前在上海签署双方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MOU),就2010年第4季度及2011全年共5个季度的15.6-55寸液晶电视用面板产品达成合作意向。 这一合作将为京东方10月份即将量产的6代线面板产品提供坚实的销售
如果国产电视企业无法通过新技术和服务的增值来实现差异化,那么在经历了各种概念泡沫后,国产电视将不得不重返价格战的红海。 当谷歌和英特尔高调亮出“智能电视”的概念后,仅仅不到100天,中国的TCL也宣称研
近几年液晶电视已成为消费者购买彩电的首选,CRT电视在家电连锁卖场已经难觅踪迹,等离子电视也乏人问津。液晶电视的流行,靠的是外观轻薄时尚、色彩表现丰富、而且更节能省电。如果有一种新的产品拥有所有传统CCFL
全球面板产业竞争已逐渐走出产能扩张与市占率之争,这个趋势大家都知道,反正台湾与韩国面板业者互相对杠已经超过10年,到头来还是没办法赢过这些韩国对手,不过从苹果 iPad蔚为风潮之后,其实有些技术上的变化与市场
翘首以盼的平板电视行业标准终于有了时间表。昨日记者获悉,《平板电视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将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实施。根据这一标准,平板能效分为三级,三级以下高能耗电视不符合此标准,将会强制退市。据透露,目
京东方与Vestel日前在上海签署双方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MOU),就2010年第4季度及2011全年共5个季度的15.6-55寸液晶电视用面板产品达成合作意向。 这一合作将为京东方10月份即将量产的6代线面板产品提供坚实的销售
(乔红康)8月13日消息,据TCL集团公布的2010年7月份主要产品销量数据显示,其液晶电视销售42.9万台,比去年同期减少35.3%,从其4至7月汇总的销量数据来看,其液晶电视销量已是连续4个月同比下滑,并且6、7两个月
面板大厂友达光电(2409-TW)6月份合并营收达436.25亿元,仅较5月减少0.4%,但较去年同期增加43.5%;累计第2季合并营收为1285.71亿元,较第1季增加15.2%,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55.9%。 出货方面,友达指出,6月份桌
“换块液晶屏价格本来就贵,可新换的屏保修期只有30天。”市民黄女士家的液晶电视过保后不幸“中招”——屏幕坏了,花了3000多元换块屏幕却只有30天保修期。对此黄女士很不解,她说,今年央视3·15
液晶面板的工作原理是由半导体晶体管控制施加在液晶晶体的电压,来让液晶分子排列的状态发生变化,实现每个像素点的明暗变化。而当控制液晶分子旋转的晶体管失效后,就出现坏点。 (一)、坏点的类型 坏点:
打造全产业链模式,是中国家电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在三网融合大势所趋不可改变的形势下,“屏时代”的脚步过于急促,离我们越来越近。如果不能在“屏”上掌握主动权与话语权,中国的电视机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