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赋能云网端,共铸新生态”为主题的英特尔5G网络峰会正式召开。5G看起来很美好,但现实问题是,运营商已经不想重复4G时代的交学费过程,做“成就别人牺牲自己”的那个角色,英特尔能给运营商开出“良方”么
9月25日英特尔在北京举行5G网络峰会,本次峰会英特尔宣布与百度、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新华三、华为、腾讯、紫光展锐和中兴通讯在内的多个中国企业,进行5G产业链生态系统合作以及相关工作的进展情
9月26日,中兴通讯(00763.HK)披露将转让子公司中兴软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软创”)部分股份给南京溪软企业合伙企业(以下简称“南京溪软”)的进展。约定的南京溪软一次性全额支付调整为分期付款。
意大利TIM与Fastweb携手华为,正式上电开通首个符合3GPP标准的5G基站并投入商用。此基站采用华为端到端5G设备,三方还联手展示了5G十大商用场景。
广受好评的R&S FSW高端信号和频谱分析仪已被用于各种测试应用场景,例如5G和Wi-Fi无线通信设备的测试、汽车、国防与航天领域的雷达分析和卫星系统的测试。信号和频谱分析仪也可用于表征射频部件,如功率放大器。
从2G、3G、4G到未来的5G,紫光展锐依靠技术创新赢得了全球瞩目的成果,在未来阶段,紫光展锐会一如既往配合和落实工信部要求,全面展现5G技术优势,加速5G商用发展的步伐。
9月底,又到了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检阅阶段性成果的时刻。今年1月,5G技术研发试验进入第三阶段——系统组网验证,包含验证基于3GPP标准的非独立组网(NSA)以及独立组网(SA)两方面内容。到今年9月下旬,各家设备商陆续公布5G国测三阶段成果,应该说顺利完成了相关测试目标。
到目前为止,5G标准和组网结构都还没有完全确定,他举例说,“今年年初的时候,客户跟我们谈的5G组网结构方案,跟现在谈论的方案就已经不一样了。”
9月26日,中兴通讯发布公告披露向南京溪软企业合伙企业转让所持控股子公司股份的最新进展。公开资料显示,阿里巴巴是南京溪软的股东,也是南京溪软的三大合伙人之一。
5G、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已经被广泛认为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这些前沿技术的加速融合和强强联手,将为各行各业带来颠覆与创新。一直以来,中国电信与诺基亚贝尔在前沿技术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并积极推动5G、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无人驾驶、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的落地,最终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2018年9月26日,在“2018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PT Expo China18)”上,中国电信与上海诺基亚贝尔共同签署了人工智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双方将基于并融合诺基亚领先的AI/ML技术,以及5G云化、边缘云网络产品和解决方案,为中国电信端到端的智能网络“赋能”,优化5G网络部署、管理和应用效率,借助前沿实践来落实中国电信CTNet2025中长期技术指引和5G技术白皮书战略方向。
按照工信部给出的时间规划,2019年5G网络在国内开始小规模商用,等到完全没有问题的时候,2020年全国铺开大规模商用,而随着5G网络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中国5G网络商用也进入最后的倒计时。
从报道来看,中兴公司已经研发出10nm及7nm工艺的5G核心系统芯片,而且是用于5G终端的,这意味着中兴公司未来在5G手机上有可能应用自家研发的芯片,不再完全依赖外部供应商。
据悉,爱立信、Telia以及爱沙尼亚塔林理工大学(TalTech)已经联手,将于2018年底推出爱沙尼亚首个5G网络。该试点网络将在塔林理工大学校园内运营,届时还将邀请相关企业和初创公司帮助开发未来服务和新的商业模式。
5G时代有可能成为电信市场创造新模式、构建新格局的重要分水岭,谁能更好地洞察和培育5G应用市场,更好地适应和把握运营转型,谁就会获得高质量的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5G热潮的来袭,智能手机对信号传输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外加无线充电等技术在手机市场的加速渗透,使得服务智能手机产业多年的金属外壳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玻璃及陶瓷等非金属材料开始上位。
据了解,最新的100G硅光收发器为满足下一代通信基础设施的带宽要求而优化,同时可承受恶劣的环境条件。
9月25日,百度与Intel共同发起的“5G+AI边缘计算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旨在加速国内边缘计算(MEC)技术研发。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在技术和应用开发领域的优势,共同对人工智能、车联网、5G、边缘计算、搜索、在线翻译、VR/AR、物联网等方面的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进行探索。
研究机构ABI Research近日发布了一份预测报告,称到2027年,一些“变革性”的技术将会在移动领域所普及。虽然智能手机行业的技术演进速度非常之快,长期预测显得似乎不太靠谱,但是就5G和可折叠手机而言,该机构希望消费者能多一点耐心。
研究机构ABI Research近日发布了一份预测报告,称到2027年,一些“变革性”的技术将会在移动领域所普及。虽然智能手机行业的技术演进速度非常之快,长期预测显得似乎不太靠谱,但是就5G和可折叠手机而言,该机构希望消费者能多一点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