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指导,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等单位联合主办的 “2012中国LED展”将于4月10日-12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再度隆重登场。 在去年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今年的中国LED展将以“健康发展,协同共赢”为主题
LED产业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在短短几年之间便吸引了上千亿资本。到目前为止,与LED相关的上市公司就已经超过30家,如浙江阳光、德豪润达、清华同方、雷士照明、佛山照明、国星光电、雷曼光电、鸿利光电、洲明科技、
LED产业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在短短几年之间便吸引了上千亿资本。到目前为止,与LED相关的上市公司就已经超过30家,如浙江阳光、德豪润达、清华同方、雷士照明、佛山照明、国星光电、雷曼光电、鸿利光电、洲明科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指导,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等单位联合主办的 “2012中国LED展”将于4月10日-12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再度隆重登场。 在去年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今年的中国LED展将以“健康发展,协同共赢”
随着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储量不断减少,人们的能源危机意识增强,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能源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另外,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资源充分利用和节能技术逐渐受到重视。
近期背景资讯: 2月1日,证监会官方网站公布《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报企业基本资讯情况表》,该资讯截止日期为1月31日。 这也是证监会首次披露拟上市企业的详细基本情况。证监会表示,申报企业情况将每周更新
正当LED照明产业迎来春潮般迅猛发展时,不少关于其出现投资过热的争议涌现出来。甚至有人认为在国内市场尚未真正启动下,狂热的发展将透支未来的产能和市场。是前景无限还是举步维艰?中国LED照明产业究竟面临哪些机遇
2012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令人惊艳,其最大的亮点在于半导体照明(LED)技术的应用,LED灯在舞台上升降,组合成绚烂唯美的画面。实际上,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LED就“一亮成名”。之后,无论是在200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
2012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令人惊艳,其最大的亮点在于半导体照明(LED)技术的应用,LED灯在舞台上升降,组合成绚烂唯美的画面。实际上,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LED就“一亮
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体基调,围绕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等5项主要任务,
经过2011年的LED行业的重新认识,LED显示应用企业加快了上市的步伐,并购重组等资本与市场的结合,将推动LED显示应用行业格局的重大调整。未来几年LED产业可能会沿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国际LED照明巨头加速
一、走过艰辛历程的中国蓝宝石衬底产业开始复苏 由于技术与市场方面的制约,相对于外延、芯片和封装环节,中国LED衬底产业发展一直比较滞后,产品主要以制备红光、绿光用的GaAs/InP/GaP衬底材料为主,蓝宝石衬底产业
LED(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行业已经列入国家及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展潜力无限。但中国LED行业的现实是行业规模虽大却分散,而且在产品应用及市场推广方面缺乏一个现代化、国际化、多功能及大型的展贸平台
21ic讯 第一届中国 LED 知识产权峰会将于2月20日在广州琶洲展览馆召开。该峰会是由UBM集团主办,与全球规模最大的第八届广州国际 LED 展同期举办,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打造LED产业知识产权第一盛
目前国内LED产业,面临类似前些时候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动荡:曾经风光一时但产能严重过剩,国际市场的萎缩导致产业瞬间进入寒冬。这两年全国有过百城市把LED列为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珠三角多数地区也在大力发展,并着
正当LED照明产业迎来春潮般迅猛发展时,不少关于其出现投资过热的争议涌现出来。甚至有人认为在国内市场尚未真正启动下,狂热的发展将透支未来的产能和市场。是前景无限还是
随着产能的进一步加大与市场并未完全打开,2012年会上演更加剧烈的行业竞争,而竞争更多体现在各个大厂之间的层面上。2012年LED行业战场升级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具体表现出来
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体基调,围绕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等5项主要任务,
2011年三季度以来的老板“跑路潮”,目前蔓延到了深圳LED行业。这是由于LED产能严重过剩,加之国内外经济形势恶化,使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所致。 但这并没有影响LED企业扩大产能的热情。 2011年12月20日,发审委又将审核
面对2012年,LED企业依旧戒慎恐惧,虽然大部分厂商认为最坏的一年已落在2011年,但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加上供过于求的问题仍待化解,2012年只能说“各凭本事”。大体而言,上游外延芯片厂商面临的“供需失衡”问题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