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OLED显示面板成为显示器业界的热门话题,主因还是在苹果(Apple)带来的中小型面板议题。但2017年的Panasonic、Sony、与东芝(Toshiba)都在日本推出OLED电视,让OLED显示器话题,从中小型面板延伸到大型面板。
据报道,三星7条生产线将火力全开,为苹果iPhone 8生产OLED显示屏。
据悉,LG Display(LGD)为扩大OLED面板生产能力而进行的投资计划将对OLED面板在全球电视市场的供应产生深远的影响。
韩国显示面板巨头LG Display(LGD)最近公布了约900亿元人民币的OLED投资计划,将在韩国投资10.5代和6代OLED面板生产线各一条,并在广州上马8.5代OLED面板生产线。随着上游投资增加,OLED电视阵营迎来利好,OLED电视面板供应不足、成本过高的局面将得到改善。
据报道,本月早些时候有媒体报道称,苹果即将与LG达成协议,对后者的OLED显示屏生产线投入巨资,换取后者只为iPhone生产显示屏。《韩国经济日报》今天刊文称,苹果对LG投资了27亿韩元,占这一OLED生产线35亿美元投资的绝大部分。这一交易有助于LG增加小尺寸OLED显示屏产量,同时保证苹果能采购到充足的OLED显示屏。
近日,正如我们过去报道的那样,三星似乎是iPhone 8的唯一供应商,但据凯基证券(KGI Securities)苹果分析师郭明錤(Ming-Chi Kuo)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LG将很快加入这场竞争,向苹果供应面板。
近年来,黑牛食品一直专注于战略转型,努力集中多方优质资源强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公司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优化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OLED和量子点,你选择站在哪一边?有趣的是:所有日系彩电企业均选择站在OLED一边。于是问题来了:如果量子点电视果如它宣传的那么好,为何日资彩电企业无一家选择站在量子点一边?这显然不是一句“日系企业战略失明”能解释的。
每当提到OLED照明时,总会给人们冠上一种“高科技”“特神秘”“价格高”等莫名其妙的“殊荣”,特别是近两年来,国内外大型灯展OLED照明闪亮登场,以轻薄、无眩光、显指高、款式新等特点,受到行业专家和投资人的青睐,结果却是围观者众,追捧者寡的局面。
在经历了Note7爆炸、掌门人入狱、手机销量下滑等一系列坏消息后,三星电子(SSNLF.OO)凭借其在储存芯片、显示面板业务的优异表现摆脱了长达一年的混乱局面。
据报道,乐金显示公司(LG Display)周二(25 日)表示,将準备在董事会上提案扩大投资OLED生产线7.8 兆韩元(约合 70 亿美元),以进一步冲刺 OLED产能,主要进攻OLED小型尺寸面板为主的手机需求。
商界没有永恒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即便自己想树立一个永恒的敌人,时代的趋势和金钱的诱惑也会把他们逼成朋友…
近日消息,据韩媒报道,苹果已经购买生产设备,将在中国台湾建立OLED面板生产线,自主研发相关技术和产品。此举将降低苹果对三星OLED面板供应的依赖..
OLED电视和QLED电视谁能领衔彩电行业的趋势,谁能成为新一代彩电显示技术的霸主,目前已成为彩电行业的最大看点。三星电子日前宣布将为量子点电视推十年不灼屏保障,这一举措也被业界看作QLED电视阵营对OLED电视的新反击。业界专家认为,随着QLED对OLED市场份额的不断蚕食,这场争论的答案也逐渐清晰。
传闻中苹果iPhone 8手机是第一台配备了OLED屏幕的苹果手机,并且三星已经拿到了苹果7000万片屏幕的订单,不过新消息显示,情况似乎没有那么乐观。
据报道,苹果已经从韩国Sunic公司获得了OLED蒸镀设备,将在台湾建立起2.5G OLED面板生产线,以便研发相关技术和产品。该报道称,苹果公司正热切地想要研发自己的OLED技术,为的是能减少对三星OLED面板供应的依赖。
今年上半年国内彩电市场表现低迷,市场销量同比出现下滑。与此同时,在消费升级趋势下,高端市场成为行业竞相争夺的热点,特别是OLED与QLED为主导的量子点显示技术之争进入白热化。业内人士认为,彩电行业一直由技术推动前行,在“后液晶时代”,究竟OLED还是QLED成为市场的胜利者,关键还要看消费者的最终选择。
昨天,据业内人士 @手机晶片达人 透露,micro-LED的panel样品已经在苹果龙潭基地测试!并且,他表示,最晚到2019年,苹果将在Apple Watch上率先使用micro-LED显示屏,iPhone随后。
虽然Micro LED技术技术仍在开发中,有些专家认为该技术最初将应用于中小尺寸显示器;而另一些认为最初的应用将是大尺寸显示器、大尺寸应用、特别是电视机,这些应用将使得Micro LED技术更有可能与OLED竞争。
鸿海 (2317-TW) 董事长郭台铭争取苹果 (AAPL-US)iPhone 面板梦醒? 法人圈传出,鸿海转投资的面板厂夏普 (6753-JP) 认为自身技术与三星技术差异太大,无法确定能够获利,因此有意减缓对于 OLED 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