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腾讯出行棋局 谁胜谁负,一切尚未可知

    6月12日,哈啰出行、宁德时代、蚂蚁金服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正式进入二轮电动车市场,首期投入10亿元用来造换电站。可以看出,阿里对出行是有执念的。 这份执念从最初的打车大战绵延至今。出行市场如此冷清的2019年,阿里巴巴却还在加码,足见其执着。 阿里巴巴重视出行,且已经绘制了一张“0公里停车场”、“1公里共享单车”、“3公里公交”、“5公里网约车”、“7公里地铁”、“城际火车”以及海外的出行版图。在底层,阿里巴巴(含蚂蚁金服)则集合了信用能力、云计算、地图等多种能力于一身。 这不仅因为高频的出行业务是支付宝的应用场景、阿里核心业务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出行更像一个独立的第三极,在这个第三极上可能诞生市值超过腾讯和阿里的公司,而阿里巴巴必须以某种方式参与其中。 这篇文章,我们试图拆解阿里巴巴的出行版图。 01 两种路线,三种方式 2014年4月,阿里巴巴集团投资部悄然间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变化:原架构上隶属于全称为“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投资和发展部”的“阿里资本”被取消,自此阿里资本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场变革标志着在投资领域摸爬滚打了6年后,阿里彻底放弃了财务投资,之后,强调业务耦合的战略投资路线再也没有改变,且对所投企业股份占比逐渐从20%提高到了30%甚至以上。 阿里在大出行的赛道频繁出手也大多在其投资全部转为战略投资之后。对于出行,阿里内部是重视的,尤其在败北打车大战之后。据悉,整个阿里出行生态有超过20个BU,涵盖高德、阿里云、阿里汽车,以及大搜车、哈啰单车等诸多被投公司。 总体而言,阿里(含蚂蚁金服)在出行领域的布局有以下三种方式: 1、投资/并购。从2013年开始,阿里系(包括蚂蚁金服)在大出行领域共投资/并购了31家企业,出资50笔,其中超过一半为领投或独投。投资范围涉及出行平台、基础设施、工具服务等多个领域。 2、与企业合作。方式有两种,成立合资公司投资相关领域企业;或与车企合作研发车载智能操作系统。 3、竞标。通过竞标,阿里已经拿下广深铁路、长三甲地铁互联互通、香港地铁等项目。阿里最初以支付宝渗入公共交通,而后再深度合作。 这三种方式以两种路线为核心:其一是技术与平台生态路线,比如与车企合作和投资基础设施;其二是高频与支付路线,比如通过支付宝不断渗入到地铁、公交等场景。 借此,阿里形成了一张“0公里停车场”、“1公里共享单车”、“3公里公交”、“5公里网约车”、“7公里地铁”、“城际火车”以及海外的出行版图。在底层能力上,阿里巴巴(含蚂蚁金服)则集合了双离线技术、信用能力、云计算、地图等多种能力于一身。   制图 / 燃财经  能完成这样的布局,一个重要功臣则是蚂蚁金服。在戴威意志的主导下,阿里巴巴“败北”单车市场,几乎同时,由蚂蚁金服投资部主导的哈啰单车迅速补位了ofo的空缺,并在后来的单车大战中打了漂亮的翻身仗。 但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的出行布局也存在一定的区别。蚂蚁金服涉猎的场景更多和支付相关,而阿里巴巴则进行了全产业链的布局,涉及交通工具和底层基础设施,比如10.45亿美元收购高德和35.95亿元入资以智慧交通体系研发为主营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千方科技。   备注:该统计信息不计算代表马云个人、由虞锋主管的山南基金,以及代表谢世煌本人意志并由其掌管的湖畔南山资本。制图 / 燃财经 从轮次上来看,蚂蚁金服对于早期投资比较克制,更侧重成熟期的战略投资。阿里巴巴似乎并没有明确的轮次限制。从时间上来看,2016年也是蚂蚁金服投资策略的重要转折点,过去主要围绕自身的金融场景进行布局,这一年之后蚂蚁开始关注综合场景,先后投出了大搜车、哈啰出行等项目,这些项目虽不是金融场景,但也和支付相关。 02 出行为何重要 企业的战略布局从侧面反映了企业的思考和未来的想象空间。 前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兼阿里资本董事总经理张鸿平曾表示,我们并不把快的和滴滴这样的公司简单看作是一个打车软件,它们更像是未来出行互联网化的入口。 6年前,腾讯和阿里因为投资滴滴和快的两个入口,迅速扩大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用户量,移动支付得以快速发展,并深刻影响最近几年的商业格局。5年前,整合了支付宝、阿里小贷等一系列业务的蚂蚁金服正式独立。 但高频的出行业务已经不仅仅是支付宝/微信的应用场景、阿里/腾讯核心业务的组成部分,它更像一个独立的第三极。在这个第三极上诞生了最高估值曾达800亿美元的,被称为小三巨头之一的滴滴,而这也仅仅是改变了一种出行方式。   未来移动出行领域的四层商业机会 来源 / 2019年1月麦肯锡报告  但出行市场的想象空间不止于网约车。 首先,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因为缺乏数据、与乘客缺乏连接而导致体验不好,通过联网,可以更好的收集数据,进行线网优化,合理配置出行资源。 其次,传统车企需要从2B转向2C,从产品制造商转向服务提供商,车企急需联网,车和车、人和车之间都需要互动互联,而车企也可以借此采集出行大数据,反推上游制造。 再者,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或许成为未来出行的主流,这背后既需要一整套技术支持,也需要完成诸如快速充电基础设施以及专用无人驾驶公交通道的建设。 机会不止于此。2018年1月29日出席了小鹏汽车B轮融资发布会的阿里巴巴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说,“智慧出行有望成为未来增长速度最快,也最具想象空间的产业领域。”作为阿里集团对外投资的总负责人,蔡崇信的表态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阿里对出行未来的看法,也代表了阿里未来布局出行的方向。 阿里的布局早就不仅仅停留在寻找一个支付入口。2018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升级汽车战略:由车向路延展,利用车路协同技术打造全新的“智能高速公路”。这一战略将由AliOS联合阿里云、达摩院、高德、支付宝、千寻位置、斑马网络等共同完成,旨在探索未来二十年的路。 “未来的出行公司将是一个大的生态,也一定会出现比目前的阿里巴巴、腾讯的体量还要大的公司。”立刻出行创始人王杨曾公开表示。 这就要求,在聚变前夜,阿里巴巴(含蚂蚁金服)必须以某种恰当的方式参与其中。 03 强势的另一面:深度赋能者 阿里首先需要找到合作伙伴。 阿里巴巴CEO张勇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阿里选择合作伙伴不是因为对方体量大和强,而是有意愿且具备转变的主动性。 阿里并不想在一条赛道上投很多人,让他们竞争赛马。“说白了,收购是一种担当,如果你不担当,只投钱就行了,投五个一样的,其中有一个行,就赚了。第二种不负责任的投资策略是我先投一匹马,那匹马跑得不好,跑瘸了,那我再投另外一匹。我们不这么干。大家心意相通,你把你的马交给我,那它就是我们共同的马,我得把它跑好。”张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阿里更希望的是选择理念契合,且愿意一起打仗的公司,如果理念不合,跟阿里很难长久走下去。而出行作为整个阿里的一个战略方向,其风格处处体现着整个阿里集团的意志。 何为理念契合?2018年1月,共享单车行业粗放的模式已经暴露出了严重的问题,押金模式存在极大风险。彼时,一位业内人士表示,ofo若要得到阿里的资金,必须免押金,有计划、有控制地对现有运营计划做调整。 2017年12月,蚂蚁金服入股哈啰单车。2018年3月13日,哈啰在全国范围内宣布免押金,并且贯彻到底。但ofo在押金这个事情上有颇多犹豫,推广过一段时间后,便取消了免押金。 外界更多的认为,哈啰宣布免押金那一刻,便是这场战争的转折点,实际情况是,全国免押金3个月后,哈啰订单量逆转了摩拜,从老三成了老大。而自此以后,ofo得到阿里的支持则越来越少,算是在某种程度上佐证了上述人士的看法。 强势阿里的另一面,是的确能够做到给足资源。根据阿里巴巴战投部谢鹰介绍,一方面,阿里一般都会由业务部门主管而非投资部门到被投企业担任董事,促进合作与协同。另一方面,不论投资占股比多少,只要是战略投资都会签订业务合作协议,“就算只占5个点也会给业务资源”。 这就意味着一旦找到合适的合伙伙伴,阿里扮演的角色则是深度赋能者。 “很多人说我们投资哈啰是购买他们的线下流量,其实不是。”支付宝共享单车业务负责人徐哲告诉燃财经,“合作第一天我们就把营销接口打通了,只要接入这个界面,用支付宝扫码骑哈啰单车的用户,哈啰就可以看到他们的情况,他们可以很好的去运营这些用户。我们也在不断优化体验,用户在支付宝扫码零点几秒就能打开。”不仅如此,当单车单量上来的时候,系统需要具备高并发能力,“我们也会输出整套技术给哈啰”。   图 / 视觉中国  阿里想要的是双方拧成一股绳,共同赢得战争的胜利。“开城的时候,大家都在北上广深开,但我们需要去二三线城市开,因为城市小,用户增长数缓慢,我们想的不是他们向我们求援,而是我们直接派了一个小组飞到下面的城市去看,两边一起总结了很多经验,形成一整套教材或者方法论传授给城市经理的。我们的市场运营和他们的市场运营是一起作战的。“徐哲告诉燃财经。 对于有些创业者来说,他们更希望独立发展,不希望过多干涉。比如滴滴就搭建起了史上最豪华、最复杂的董事会结构,程维的计划是,在巨头相互牵制的夹缝里长成一棵大树。 而对于阿里的“深度赋能”,外界更多的认为创始人会因此失去自主权。但如果不改变,那等待创始人的只有被“换掉”的命运,过去的口碑网创始人李治国、万网创始人张向东、高德CEO成从武和COO张勤命运皆是如此。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一旦被阿里投资,只能“遵从”阿里的意志。 而想要成为“深度赋能者”,仅仅依靠蚂蚁金服显然不够。 04 赋能的基础:多样生态和深度融合 多样化的生态也是深度赋能的基础。 以杭州公交为例,以前每天一半的票款金额都是硬币、零钱,有一支200人的团队,专门负责清点零钱。而接入支付宝之后,零钱的使用率已经下降了20%多,运营效率提升了50%。 但对于公共交通而言,最紧要的问题是如何进行线路优化,解决亏损问题,这就需要高德地图来支持。 与此同时,在关键时刻,整个阿里大出行生态的其他伙伴作用不容小觑。 长三角地铁互联互通,支付宝最终能成为唯一的合作伙伴,离不开阿里云的帮助。西安地铁能够率先选用支付宝则是因为盒马鲜生的神助攻。西安地铁的打算是,在地铁站上盖物业引进盒马,与商业充分融合,保证其运营成功。 如此来看,以支付切入出行领域仅仅是一小步,阿里想要的是整个出行领域基础设施的提供者,既然是提供基础设施,就要保证设施的多样性和高质量,这就要求,阿里必须打造一个健康的生态体系。   图 / 视觉中国  但仅仅具备能力是不够的,关键是用好。不难发现,这四个核心能力分布在阿里巴巴不同的部门,在关键时刻能不能快速协调,发挥其作用成为制胜的关键。 一个细节是,在去年11月香港地铁投标上,阿里接到之后,马上建立了包含高德、阿里云等和出行相关部门的业务群,不到2个礼拜出了方案,而微信因为这一项目没有在上一年被立项,因此无法短时间调动更大资源支持港铁而败北。 港铁的成功中标给了阿里启示。未来两到三年,独立5年的蚂蚁金服将和阿里巴巴深度融合,而这种融合在某种程度上还包括被投企业。 阿里希望的是,在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打破部门墙,提高整个集团军的执行力和效率,成为坚实的基础设施提供者,以期在出行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而另外一方面,去年年底,腾讯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组织架构调整,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汤道生把CSIG这个重组事业群的构架设计为“插着蜡烛的蛋糕”。蛋糕有四层,分别是云计算、AI、安全、LBS和地图等基础能力,上面插着的蜡烛是面向泛互联网、泛行业、泛政府的三大部门,而这三大部门里有针对12个垂直行业的12朵云。 在这个独立的第三极上,阿里和腾讯均有过失意,也有过得意。目前来看,阿里有四个核心竞争力:路线规划的基础:高精度地图;具备超大算力的和超大存储空间的云计算;支付宝的实名信用能力;ALiOS:锁定IOT(物联网)领域,重点布局汽车产业。 毫无疑问,腾讯正在觉醒,2B正成为腾讯接下来的主战场,而CSIG的基础能力每一项都在对标阿里。但腾讯的力量依旧不容小觑。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近年来在公交、地铁频繁竞争,从月活来看,支付宝的月活为6亿左右,微信月活依然超过10亿,双方相差悬殊。而未来他们势必会有更多的较量,只是谁胜谁负,一切尚未可知。

    产业新闻 腾讯 阿里

  • Moxa&威努特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上海圆满举行

    上海2019年6月21日 /美通社/ -- 2019年6月18日,摩莎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Moxa)与北京威努特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努特)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上海隆重举行。Moxa中国区总经理蔡中兴、中国区产品总监戴晓静、中国区行销总监谢文韵、中国区工业网络解决方案产品总监张恒、中国区产品经理张杰以及威努特董事长兼CEO龙国东、轨道交通行业高级销售总监石岩、产品与解决方案总监杨璐以及运营总监赵艳出席签约现场,双方进行了深入、务实的会谈,并共同见证双方合作协议的成功签署暨授牌仪式。 Moxa与威努特战略合作签署仪式 Moxa中国区总经理蔡中兴在致辞中着重指出:“Moxa 自2016 年开始就非常重视网络安全,我们依循工业安全标准IEC 62443 ,在提升我们产品和方案的网络安全属性同时,通过与客户的深度交流,我们发现了工业安全目前面临两个主要挑战:一是,做安全的厂家不熟悉工业应用,市面上有很多专业做传统网络安全的公司,在商用应用领域有非常成熟和完整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但由于工业应用其特殊性,照搬商用的网络安全方案可能会对于工业应用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做工业的网络安全必须要熟悉工业的应用。二是,做安全相关的厂家各执一词,客户不清楚如何实施,网络安全的方案有很多面向,比如有擅长做杀毒的,擅长做漏洞扫描的,有擅长做网络的,每一家做方案推荐的时候都会以自我为中心去论述方案,这样可能的结果是实施困难,方案重叠,资源浪费,各自为站,各家的安全方案也不互通;因此,客户需要有专家能够告诉给出工业安全一站式解决方案。 Moxa希望帮助客户解决以上的两个痛点,因此,Moxa主动去寻找工业系统级的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将Moxa 的工业内网安全方案与工业系统级安全方案结合,给客户提供一站式工业安全解决方案,威努特是Moxa多方面市场调研评估下来最合适的合作伙伴,因为威努特很早就一直专注在工控安全领域,有着国内工控安全优秀的技术团队以及深度结合工控系统特性自主研发的全线工控安全产品,并且有很多成功案例,在工控安全领域拥有很好客户口碑。所以Moxa很高兴能与之结缘成为非常契合的合作伙伴,致力于共同解决客户的痛点,满足客户的需求。 Moxa中国区总经理蔡中兴 威努特董事长兼CEO龙国东在接下来的致辞中表示:“非常感谢蔡总对威努特的肯定,也非常荣幸能与Moxa缔结为战略合作伙伴。截止目前,其实我们双方已经经历了一年半之久的磨合,在产品和技术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测试和升级,Moxa作为工业级设备联网领军者,拥有超过30年的行业经验,并且在工厂自动化、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石油天然气等领域拥有深厚的积累。基于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工业网络会越来越多地融合信息化,安全威胁也会进一步的凸显出来,所以专注基础工业技术网络的Moxa和专注工控安全的威努特有了更多的结合的机会。相信在后续不断的合作过程中,双方从产品到方案,以及到行业的匹配度越来越多,越来越高,逐渐建立了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工业安全新蓝图,加速在各个行业的深入应用,为顾客提供适用于工业控制系统更便捷、可安全的一站式工业安全方案。” 威努特董事长兼CEO龙国东 签约仪式后,威努特一行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参观了Moxa上海办公室,并随后接受了腾讯、中国工控网、e-works数字化企业网、IT168等众多媒体的采访。 采访期间,中国区工业网络解决方案产品总监张恒表示:“Moxa 和威努特提供的解决方案有两个核心,第一,是适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确保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第二,是一站式工业解决方案,我们所提供的是内网+系统边界的联合方案,一次性解决客户的整体安全需求。等保2.0 把单独把工业控制系统扩展安全作为扩展项,由此可以看出政府监管部门对于工业安全的重视,而如何在确保可靠性和可用性的同时,提升内网安全,这是Moxa 擅长和一直在做的事情。” 中国区产品经理张杰也指出:“目前工业网络很多威胁是从外部进入内网,保护系统的边界对于工业安全至关重要,这个部分我们的合作伙伴威努特所提供的的高性能共用防火墙,安全审计等全方位的系统解决方案,可以为工业控制系统构建一层坚固的防护外衣。用户可以通过我们共同的一站式工业安全方案,可同时解决等保合规性和满足工业系统性安全可用性和实用性要求。” 随后,威努特产品与解决方案总监杨璐在采访中也补充道:“基于《中国网络安全法》中的“三同步”原则,等保2.0再次强调此要求,从网络建设之初就考虑安全问题,为客户提供最周全的保障,是我们双方结合的基础。威努特和Moxa双方的技术团队已经在方案合规整合上、产品实施结合上乃至技术融合上都做了很多前期工作。举个例子,在Moxa的环境里面,我们可以做到工业网络拓扑自动发现、智能编排、关联告警。还有关键一点,当前不少网安厂商在提供安全方案时会受制于基础设施的限制,导致安全方案存在缺口,当前我们与Moxa的方案在这个方向上发力,使得安全和网络基础设施联动,解决短板问题。” Moxa作为工业通信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威努特则是工控安全领军企业,此次战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Moxa与威努特正式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强强联合创造工控与安全两架马车并驾齐驱的新型合作模式,是为用户提供完整契合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开始。相信双方今后会优势互补、携手并肩,共同加快两家公司的合作步伐! 在采访结束后,威努特表示将受邀出席7月2日Moxa以“连接为本,互通为王”为主题的2019 Solution Day全国巡演武汉站,双方将详细介绍联合方案,以及会在现场与客户交流,敬请期待!相关链接 :http://www.Moxa.com.cn

    产业新闻

  • Ruff 南潮科技正式推出智慧工地解决方案 帮助工地实现智能化管理

    南京2019年6月21日 /美通社/ -- 截止到2018年,我国已经批准了290多个智慧城市试点项目,智慧工地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经慢慢成为物联网技术的常见应用场景。加之政府对于工地的环保、人员安全等问题的重视和关注,工地的智能化管理已经逐渐成为施工单位、政府监管的核心诉求。 作为专注于物联网技术产业化的Ruff南潮科技,一直致力于帮助企业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实现业务升级和增值,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农业、智慧交通,南潮科技先后推出了多个领域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 此次针对智慧工地场景,南潮科技以环境保护作为切入点,推出了完整智慧工地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工地建设方更加科学有效的实现工地透明化、可视化管理,同时帮助相关政府部门通过统一的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对全地区建设工程工地实施精细化、差别化管理。 Ruff南潮科技智慧工地系统图 Ruff 南潮科技智慧工地解决方案主要包含环保监控和安全管理两个部分,环保监控部分由环境监测系统、车辆未冲洗抓拍系统以及视频监控系统组成。安全管理部分由人脸识别实名制考勤系统、塔吊安全监控系统、车辆进出管理系统以及安全帽定位系统组成。 本方案的核心是利用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建设工程工地的实时监测、可视化管理、联动控制、实名管理,多个子系统既能统一部署相互协作,也能单独部署独立运用,真正满足工地的个性化需求和监管单位的精细化监管。 环保监控:实现工地与监管部门协同管理 环保监控包含:扬尘噪声监测和降尘联动、车辆未冲洗抓拍、视频监控 环保监控系统可以实现24小时监控工地现场的扬尘、噪音等指标,同时可以将现场的环保数据实时展现给相关监管部门,从而实现工地方和监管部门协同管理,一旦出现扬尘指标超标,现场的雾炮机、塔吊喷淋以及围挡喷淋可以立即启动,进行有效降尘。 Ruff南潮科技冲洗台抓拍 同时工地的车辆未冲洗自动抓拍系统可以对每辆工程车辆的冲洗实现智能识别和违规判定,一旦出现车辆冲洗不达标,系统将自动进行抓拍和录像,上报给智慧工地监管平台,从而确保车辆离开工地前有效冲洗,防止工程车将泥土带入街道,造成城市环境污染。 安全管理:实现工地人员安全作业管理 安全管理包含:实名制考勤、塔吊安全监控、车辆进出管理以及安全帽定位 通过人脸识别实名制考勤,严格管理施工区域人员活动,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提升工地管理效率。同时利用智能化手段监控塔吊重型设备的各项作业安全指标,从而防范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 此外,在现场的车辆进出及人员定位方面,采取全方位视频远程监控及现场抓拍技术,实时监测工人安全帽佩戴情况和活动定位,例如当工人进入工地佩戴安全帽之后,系统开始监测安全帽状态,当工人脱帽5分钟以上时,系统将自动上报告警信息给工地监管人员。 南京智慧工地云平台架构 目前,Ruff南潮科技的智慧工地产品已经在南京上百个建设工程工地落地应用,为全市统一“智慧工地监管平台”提供全面监测数据,帮助工地管理方及政府机构实现工地远程监控、环保联动以及统一标准化管理,实现“提高空气质量,守护南京蓝天”的总目标。

    产业新闻

  • 2019SINOCES拥抱5G 助力企业拓展新业态

    青岛2019年6月21日 /美通社/ -- 近年来,全球5G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与传统2G、3G和4G相比,5G网络具有高速率、低延时、大容量等特征,能够实现传输更快、延迟更低、连接更多设备的科技新体验。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时代。 顺应全球5G发展潮流和我国5G正式商用趋势,2019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以下简称SINOCES)将于7月19-22日再度与大家相聚青岛。届时,华为、海尔等知名5G领先企业将带来其最新产品和技术。 2019SINOCES拥抱5G 助力企业拓展新业态 汇聚技术领先企业 共话产业新蓝图 作为5G技术的领导者,华为率先推出业界首个5G商用芯片及5G商用客户终端设备,成为提供端到端商用解决方案的唯一厂商,技术成熟度比同行至少领先12个月到18个月。截止目前,华为在全球拥有50多个商用合作伙伴,已经拿下46份5G订单,累计发往全球各个国家十万台基站设备。在本届展会上,华为将展示其旗下先进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为现场观众打造一场惊艳的感官盛宴。 除华为外,本届SINOCES展会还将汇聚大疆、歌尔、海信等在5G领域的领先企业,并为其搭建技术交流平台,推动企业以开放共赢的姿态共同探索未来发展新蓝图。 搭建场景体验平台 共创智慧新生活 5G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仅使传输速度更快、网络延迟更低,更为家居智能产品实现互联互通创造了可能。海尔近期联合华为、中国移动等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了全球首个物联网5G应用联合实验室,以共创共赢战略在物联网智慧家庭领域创造了领先的技术解决方案。相信在本届展会上,海尔会为大家带来全新的智慧生活体验方案。 此外,本届SINOCES上,还特设首届QINGJOY游戏展及第二届硬创未来生活展区、虚拟现实及人工智能展区以及绿动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产品体验区等互动展区,以沉浸式体验带大家提前感受未来智慧新生活。 作为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唯一的消费电子专业国际性博览会,历届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持续聚焦智慧家庭、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领域发展趋势,并紧随时代发展潮流,关注时下先进技术。展会坚持以平台化优势推动产业生态企业资源对接,助力企业深挖消费需求和社会需求,并不断拓展其技术应用场景,加速企业实现自身价值,并为社会创造价值。

    产业新闻

  • 新思科技与Arm合作促进最新高级移动处理器早期采用者流片

    新思科技设计和验证平台以及DesignWare接口IP使PPA得到优化,并使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其他移动设备更快地进入市场 加州山景城2019年6月20日 /美通社/ -- 重点: 新思科技Fusion Design Platform为Arm处理器提供了优化的PPA,促进了更快的设计实现 采用了Arm Artisan物理IP和POP IP的QuickStart设计实现套件(QIK)(包括脚本和参考指南)已可从新思科技获取,用于最新7nm工艺技术Arm Cortex-A77处理器 Arm Cortex-A77 CPU和Mali-G77 GPU早期采用者成功流片 新思科技Verification Continuum平台加速了基于Arm设计的验证收敛并保证了质量 DesignWare接口IP,包括用于USB、DDR、PCI Express、MIPI和移动存储的控制器和PHY,使基于Arm的移动SoC得以快速发展 新思科技(Synopsys, In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SNPS) 近日宣布与Arm合作促进最新高级移动处理器(包含Arm Cortex-A77 CPU和Mali-G77 GPU)早期采用者流片。新思科技解决方案支持使用了Arm最新处理器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其他移动设备、5G、增强现实(AR)和机器学习(ML)产品的优化设计,该解决方案包括新思科技Fusion Design Platform™、Verification Continuum™平台和DesignWare®接口IP。此外,新思科技Cortex-A77和Cortex-A55 QuickStart设计实现套件(QIK)也已上市,适用于7nm工艺技术,采用了Arm Artisan®物理IP和POP™ IP,来加速上市时间,实现最佳功耗、性能和面积(PPA)。 Arm客户业务线部门营销副总裁Ian Smythe表示:“在超过25年的时间里,我们与新思科技的合作使设计师能够快速将创新产品推向市场,同时满足功耗、性能和面积目标。在Cortex-A76和Neoverse N1平台之前的成功基础上,我们与新思科技在新IP套件上的早期合作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来支持下一代基于Arm的移动设备。” 面向Cortex-A77和Cortex-A55的QIK利用了以往的协作,该协作曾让使用上一代Arm高级移动处理器IP的早期采用者成功实现流片。这些QIK包含实现脚本和参考指南,利用新的融合技术提供增强的PPA和更快的周转。QIK采用的是Arm POP技术,针对这些7nm工艺技术下基于Arm的移动处理器进行了优化。为了帮助设计师快速自信地实现他们的目标,新思科技提供基于丰富经验的Arm处理器IP核硬化设计服务;可用的服务范围涵盖QuickStart实现、交钥匙IP核硬化,等等。 新思科技Fusion Design Platform已被用来优化实现新的移动内核: 采用Fusion Compiler™ 设计、Design Compiler® Graphical综合和IC Compiler™ II布局布线系统的7nm及以下工艺的设计实现 自动密度控制和时序驱动布局带来更高性能 采用全流程时钟数据同步优化技术(CCD)获得更低的功耗 Signoff收敛采用PrimeTime® 基于PBA的ECO,支持功耗收复和穷尽的PBA以及StarRC™多工艺角同时提取 使用IC Compiler II中的RedHawk™ Analysis Fusion signoff驱动流程,在早期加速电源完整性和可靠性设计优化 Arm最新高级移动平台的早期采用者广泛使用新思科技Verification Continuum解决方案: 新思科技面向Arm处理器的Virtualizer™ 开发套件(VDK)系列带有面向Cortex-A77和Cortex-A55的Arm快速模型,以及新思科技HAPS® 基于FPGA的原型 新思科技VCS® 仿真,使用面向Arm Cortex-A处理器的细粒度并行技术 新思科技行业第一的面向最新Arm AMBA®互联的验证IP和测试套件 新思科技ZeBu® 硬件仿真 新思科技高质量DesignWare接口IP,使基于Arm的移动SoC快速发展。面向移动市场的DesignWare IP包括用于USB、DDR、PCI Express®、MIPI和移动存储接口的控制器和PHY,目前已出货数十亿份。 新思科技芯片设计事业部联席总经理Deirdre Hanford 表示:“Arm最新包括Cortex-A77 CPU和Mali-G77 GPU在内的高端移动平台IP的早期采用者,得益于我们与Arm的早期深入合作,共同优化我们的设计、验证和接口IP解决方案。基于我们与Arm在前几代高级移动IP上的合作,特别是Cortex-A76,新思科技Fusion Design Platform、Verification Continuum平台和DesignWare接口IP的结合为基于Arm的产品提供了卓越的功耗、性能和面积,同时加速了产品的上市时间,促进了早期采用者的流片成功。” 面市 最新Cortex-A77、Cortex-A55和其他关键Arm处理器的QuickStart设计实现套件现可在https://www.synopsys.com/arm-opto上找到。 有关新思科技设计基于Arm的产品所用解决方案的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synopsys.com/Arm。您可以登录https://solvnet.synopsys.com/retrieve/3063262.html,观看2019年Arm/新思科技在硅谷SNUG上联合发布的关于“实现最新Arm处理器的最佳实践”的视频,其中包括Cortex-A77。 新思科技简介 新思科技(Synopsys, Inc. , 纳斯达克股票代码:SNPS)是众多创新型公司的 Silicon to Software™(“芯片到软件”)合作伙伴,这些公司致力于开发我们日常所依赖的电子产品和软件应用。作为全球第 15 大软件公司,新思科技长期以来一直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和半导体IP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并且在软件安全和质量解决方案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领导作用。无论您是创建高级半导体的片上系统(SoC)设计人员,还是编写需要最高安全性和质量的应用程序的软件开发人员,新思科技都能够提供您所需要的解决方案,帮助您推出创新性的、高质量的、安全的产品。有关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synopsys.com。 编辑联系人: Camille Xu新思科技wexu@synopsys.com James Watts新思科技jwatts@synopsys.com相关链接 :http://www.synopsys.comhttps://www.synopsys.com

    产业新闻

  • 泰雷兹助力实时识别及追踪无人机,确保航空领域的安全

    - 泰雷兹与金雅拓强强联手,为全球监管机构与执法部门开发针对无人机系统 (UAS) 的远程识别与追踪系统。 巴黎2019年6月19日 /美通社/ -- 民用无人机市场以其巨大的商业潜力为特点,预计未来20年内将有数百万架新无人机进入天空 -- 世界将从拥有数万架飞行器,变为拥有数以百万计的飞行器,且大部分的飞行器将在低空飞行。 PARIS AIR SHOW 17-21 juin 2019 激增的低空飞行器数量使航空生态系统更为复杂,对航空领域的安全也提出了全新挑战。基于这种情况,民用航空局将对无人机系统 (UAS) 的注册和识别采取更加严格的要求。而监管框架的调整将影响运营商如何计划飞行任务、获得飞行许可以及安全识别和追踪无人机。 为此,泰雷兹与金雅拓强强联手,为全球监管机构与执法部门开发针对无人机系统 (UAS) 的远程识别与追踪系统。泰雷兹开发了航空管理系统,对在管制空域内具有飞行权限的低空目标进行空中交通管制,助力客户解决此类复杂问题。这是一个基于实时数据共享的数字云平台。在过去三年中,已被用于连接航空各机构并优化运营。通过现在对无人机交通管理系统 (UTM) 的整合,这一平台将在监管机构与运营方之间创建自动的任务交付与飞行授权。 金雅拓拥有具网络保护的身份追踪技术,加入泰雷兹现有的无人机交通管理系统 (UTM) 平台后,将为民航管理机构提供更有力的方案。该平台可提供“经认证的无人机身份卡”,使管理者可以核实无人机的注册号,识别其飞行员并对飞行许可进行确认,这一切都能在几秒钟之内完成。而金雅拓的UTM追踪器同样建立在泰雷兹UTM平台的现有空域与监管合规能力的基础上。 这些能力已于近期的试验中得到了验证,泰雷兹与美国奥尼达县和东北无人机空域集成研究联盟 (NUAIR) 进行合作,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马市格里菲斯国际机场的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无人机系统试验场进行了成功的技术试验,演示了如何将安全的远程识别和追踪技术集成到泰雷兹的UTM解决方案中。 “目前的航空生态系统设计无法满足未来几十年的增长模式。我们的行业目标是保持最高水平的安全标准的同时,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在这个市场上,民用航空和无人机系统可以共存。而数据的安全和保护以及进入空域的平等权利,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Jean Ferre 泰雷兹空中交通管理业务副总裁 UTM如何运行? UTM追踪器通过移动网络或其他通信技术,使用安全模块和加密系统,由泰雷兹UTM系统连接并进行安全认证。 该追踪器内嵌GPS用于获取实时位置信息,并携带防干扰功能,可安全存储UTM平台与操作员之间相互认证过程中涉及的所有信息和加密功能。由此,远程识别信号可进行数字签名认证,对飞行控制员与地面控制站之间的指挥与控制通信进行完全加密。 当无人机的证书通过认证,泰雷兹的UTM平台将接收到任务信息并加以确认。接下来,UTM平台将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对无人机进行追踪,以确保其符合操作员提出并经当局验证过的任务要求。如果期间情况有误,系统将发送“不符合”的警报。

    产业新闻

  • 赛多利斯与西门子全球战略合作落地中国

    赛多利斯与西门子在2019西门子制药行业峰会上宣布全球战略合作落地中国 西门子成为其自动化解决方案的首选供应商 赛多利斯将在未来推出面向全球的、基于模块化、自动化平台的产品组合 上海2019年6月18日 /美通社/ -- 2019年6月17日,2019西门子制药行业峰会在成都成功举办,会议期间,国际领先的生物制药行业供应商赛多利斯(Sartorius Stedim Biotech)与西门子现场宣布了双方在自动化、模块化领域的全球战略合作落地中国。 赛多利斯和西门子全球战略合作中国区正式启动 去年6月,西门子和赛多利斯已在自动化领域达成长期合作共识。根据双方协议规定,赛多利斯将首选西门子自动化、数字化相关技术及产品,包括PCS 7-1500、TIA博途以及Simatic WinCC OA(Open Achitecture)等。赛多利斯为其客户提供的多款产品和生物工艺解决方案均将采用西门子硬件及软件,而这些设备方案将应用于疫苗或单克隆抗体等生物药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过去,赛多利斯已将西门子过程控制自动化解决方案应用于大型生物反应器和过滤系统中。为了进一步标准化产品组合,赛多利斯决定引入新型、模块化自动化系统。根据达成的协议,双方的合作范畴将进一步扩展到赛多利斯更多的产品系列,包括一次性生物反应器BIOSTAT® STR系列、各种过滤系统和FlexAct®系统。FlexAct®系统是一种灵活的模块,用于控制生物制药生产中许多不同的工艺步骤。这些产品会在未来几个月内相继配备西门子自动化解决方案,无缝地和西门子Simatic PCS 7、Simatic Batch等过程控制系统进行集成。 赛多利斯生物工艺部门中国区技术支持负责人Floris De Smet 赛多利斯生物工艺部门中国区技术支持负责人Floris De Smet表示:“通过引进新的自动化平台以及进一步实现产品标准化,我们的客户可以便捷地将其系统整合进更高端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中,如SCADA、MES或ERP,不仅增强了合规性,同时可以降低风险、优化资源。与此同时,我们能帮助他们更轻松地实现从实验室规模到商业规模的工艺放大。” Floris还补充说:“西门子作为自动化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是我们理想的合作伙伴。通过双方的合作,生物制药行业的用户将受益颇多,他们将获得更高的效率、更好的药品质量以及更大的灵活性,加速药品的上市时间。” 西门子股份公司数字化工业集团市场拓展副总裁、制药行业管理部总经理Bart Moors 西门子股份公司数字化工业集团市场拓展副总裁、制药行业管理部总经理Bart Moors表示:“西门子是全球生物技术领域自动化和数字化的领导者。如今,生物技术正飞速发展,如何帮助生物药企快速完成产线建设、让药品尽早推向市场成为赢得未来的关键。西门子和赛多利斯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合力为生物制药用户提供模块化生产解决方案,在合规的前提下让新线建设更快速、生产更灵活。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生物制药的热点,相信本次赛多利斯-西门子全球战略合作落地中国,必将助力中国的生物技术企业更上一层楼。” 会议期间,赛多利斯集团生物工艺自动化系统管理负责人Burkchard Joksch博士带来了关于“模块化:聚焦一次性生物工艺”的主题演讲,展示了赛多利斯模块化一次性工艺为生物制药领域带来的诸多便利,实现真正的灵活生产。而赛多利斯一次性生物工艺完整性解决方案与西门子创新的自动化产品和系统的紧密结合,更将助力生物制药企业实现模块化、自动化生产,为生物制药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相关链接 :http://www.sartorius.com

    产业新闻

  • 地平线赋能SK电讯众包高精地图更新方案,将于年内大规模部署

    北京2019年6月17日 /美通社/ -- 6月11日至6月13日,在2019 CES ASIA展会上,聚焦于边缘计算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地平线对外展出了地平线AI芯片与软件算法赋能的SK电讯众包高精地图更新方案,并透露该方案将于今年年内在韩国大规模部署。 高精地图更新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SK电讯是韩国最大的电信服务提供商之一,凭借其高质量的独家技术和创新的集成服务,在韩国乃至全球市场拥有领先的数据和基础设施。在自动驾驶领域,目前SK电讯的合作伙伴包括现代汽车、宝马、首尔国立大学等。 SK电讯为处理实时道路目标检测、分类与定位,采用了地平线专门为智能驾驶所打造的征程处理器,以及 NavNet 众包高精建图与定位方案。同时,地平线也为SK电讯提供专用的AI算法进行加速计算。作为韩国最大的电信服务提供商之一的SK电讯,为何选择与地平线进行合作?SK电讯方表示,合作的基础源自于地平线能够以较小的功耗提供高性能计算的能力,并同时支持SK电讯使用其专有算法和开放灵活的工具链。这两点,对于加快和扩大SK众包高精地图更新解决方案的部署至关重要。 SK电讯众包高精地图更新 “具备高度精确性,并支持高精地图的及时和高频率的更新对于汽车行业的先进应用十分重要。不仅如此,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它们也影响着对未来交通基础设施的管理与规划。”SK电讯高精地图更新项目负责人Kooyong Pak坦言,“我们很高兴能与地平线合作,引领边缘计算高精地图的开发。我们不断推进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技术,结合地平线的专业边缘AI SoC,通过高性能的AI算法,以极低的功耗,展现更细致的高精地图。” “网络运营商能够拥有部署先进解决方案的远见和决心,这是高精地图和自动驾驶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地平线很荣幸能与SK电讯合作开发这一解决方案。” 地平线副总裁&智能驾驶产品线总经理张玉峰表示。 地平线与SK电讯的合作始于2018年9月,地平线受邀参加韩国规模最大的物联网国际展 -- 2018物联网韩国展 (IoT Korea Exhibition 2018)。在此期间,地平线和SK电讯达成首次合作,两家公司共同展示了智慧零售领域的解决方案。随后的2019年初,地平线和SK电讯在美国CES展会上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将在高精度地图更新和自动驾驶领域开展合作。随着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地平线和SK电讯快速推进L4以上高级别自动驾驶方面的合作,联手开发ADAS设备与高精地图更新解决方案,进展迅速。 此次CES Asia上,地平线和SK电讯联合展出的众包高精地图更新方案将于今年下半年在韩国进行大规模部署。此外,双方还将联合推动该方案在亚洲乃至全球市场的应用部署,并持续推进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业务合作。

    产业新闻

  • “北上深”新政限制数据中心建设 不符“绿色计算”企业恐被洗牌

    近日,上海市经信委印发《上海市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导则(2019)》用来规范上海市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而除上海外,深圳、北京等城市也相继出台了“数据中心”建设规则,以控制数据中心的规模与能耗。 中国数据中心发展到了怎样的阶段?数据中心的节能减排面临哪些挑战?就此,我们采访多位行业专家。 北京、上海不在核心区建“数据中心” 深圳重改造数据中心 6月11日,上海市经信委印发《上海市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导则(2019)》,提出“严禁上海市中环以内区域新建IDC(数据中心)”,“单项目规模应控制在3000至5000个机架,平均机架设计功率不低于6kW,机架设计总功率不小于18000kW。”等标准。 2019年4月,深圳印发了《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数据中心节能审查有关事项的通知》。相比其他城市限制为主,深圳市更侧重于改造现有数据中心,对出于不同PUE(能源使用效率评价值,数值越低越说明“数据中心”用于计算的能源使用率越高)阶段的数据中心,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例如对PUE值为1.3-1.35(含1.3)的数据中心,新增能源消费可给予实际替代量20%及以下的支持;对PUE值低于1.25的数据中心,新增能源消费可给予实际替代量40%以上的支持。 而早在2018年9月,北京市政府便公布了《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8年版),其中要求全市层面禁止新建和扩建互联网数据服务、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中的数据中心(PUE值在1.4以下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除外),中心城区全面禁止新建和扩建数据中心。 各超大型城市限制“数据中心”动作频频,但对PUE值低于1.4的数据中心却都有优惠政策。核心原因是随着产业发展,市场对“数据中心”仍有需求。IDC 中国企业级研究部研究经理索引表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2018年至2025年,中国数据圈将以30%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领先全球,比全球高3%。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据圈将增长至48.6ZB,占全球数据圈的27.8%,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圈,而海量的数据大部分都将储存在“云端”—数据中心内。 与此对应的,中国“数据中心”的建设也进入高峰期,索引介绍,2018年中国“数据中心”产业规模已达到1228亿。预计到2020年将超2000亿。其中除了消费互联网和传统的互联网业务以外,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也将引起IDC的基建热潮。 数据中心耗电量已超三峡 互联网企业或面临“碳排放”税压力 虽然数据中心的建设进入了高峰期,但“数据中心”的高能耗却让担负节能减排任务的超大型城市有点“吃不消”。数据中心的能耗有多高?2017年,北京节能环保中心专家吕天文曾向媒体透露,2016年中国数据中心总耗电量超过1200亿千瓦时,这个数字超过了三峡大坝2016年全年的总发电量(约1000亿千瓦时)。 而为控制不断投建的数据中心能耗,从2013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便发布了多个指导意见。2019年2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能源局三部门就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高耗能设备淘汰,建立健全绿色数据中心标准评价体系和能源资源监管体系,并明确到2022年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电能使用效率值达到1.4以下,基本淘汰高能耗老旧设备。 虽然“绿色计算”正成为数据中心的建设主流,但由于数据中心建设使用有一定的周期性,要实现2020年的目标,目前看还有一定的挑战。“行业内在用的很多数据中心使用效率值都超过1.5,即使勉强达到1.4,整体耗电量依然不低,如果规模上来了能源消耗仍将十分惊人。”索引说。 “其实不仅是互联网企业,整个社会如果不降低对云端等数据访问需求量,那就必须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否则必然面临行政方面压力,例如美国‘碳排放税’是所有企业都要承担的税种,但目前在我国来看,这类税还主要针对传统高能耗企业。”索引表示,不符“绿色计算”趋势的互联网以及数据中心建设企业,今后有被洗牌的可能。 PUE值降到低于1.4有多难?曙光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继盛告诉记者,传统数据中心超过一半的耗能都用在冷却方面。因此降低冷却耗能即降低PUE值是关键,而冷却设备的耗能主要在于风扇、冷冻机、压缩机上。 “目前行业内最先进的低功耗冷却技术是‘浸没式相变液冷技术’,通过该技术我们可以把计算主板上的发热量100%由相变冷媒带走,机箱可实现无风扇设计。由于液冷系统采用中温水冷源设计,故可全年自然冷却(不用冷冻机或者压缩机制冷),整体系统PUE可降至1.05以下。”但曙光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继盛告诉记者,由于“数据中心”建设的周期性,以及使用企业的需求不同,相关技术快速普及还需要一定时间。

    产业新闻 互联网数据中心 pue 曙光科技

  • 车联网频率三年免费 自动驾驶产业化提速

    为鼓励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对5905-5925MHz频段车联网直连通信系统频率占用费标准实行“头三年免收”优惠政策,即自频率使用许可证发放之日起,第一至第三年免收无线电频率占用费,第四年及以后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频率占用费。业内人士认为,车联网频率三年免费可以看作是为无人驾驶发展提供便利政策,有利于降低未来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化落地的门槛。 作为与自动驾驶密切相关的技术,车联网被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称为“走向自动驾驶的必然道路”。受此次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推出车联网相关优惠政策影响,临近午盘,无人驾驶概念股走强,其中路畅科技直接涨停。 事实上,不仅是国家层面,各地也在为自动驾驶的产业化落地创造条件。就在车联网相关优惠政策落地同一天,广汽集团、小马智行、文远知行、景骐科技、裹动智驾(AutoX)、深兰科技6家企业共24辆车正式获得广州市首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此次广州市发放牌照数量也创国内单次发放最高纪录。 获得自动驾驶路测牌照,意味着企业可以进行实车测试。文远知行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此次文远知行共获得“01”号在内的共20张牌照,占广州总牌照数量超80%。随着广州走向开放性路测,文远知行将得以更有效的积累路测里程,进一步提升技术迭代能力和系统稳定性,深化商业模式验证。 在测试成果方面,以北京为例,北京市自动驾驶测试管理联席工作小组发布的《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2018年度工作报告》显示,2018年百度、上海蔚来、北汽新能源、小马智行、戴姆勒、腾讯大地通途、滴滴旅行、奥迪共计8家企业的56辆自动驾驶车辆在北京市内的自动驾驶道路上累计安全行驶15.36万公里。 作为汽车产业转型方向之一,近年来众多传统车企和互联网企业涉足自动驾驶领域。其中,百度Apollo和小鹏汽车计划在2020年推出L3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奇瑞争取在2019年底和2020年完成功能开发,实现L3级自动驾驶汽车量产;长安汽车计划到2020年将CS55车型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量产,2025年将实现L4级自动驾驶量产。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各家企业的技术正快速成熟,但自动驾驶要想迅速实现产业化落地仍面临众多挑战。目前,L3级别以上自动驾驶车辆在国内现行法律框架下只能在道路上测试,而且,自动驾驶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突破有关机动车保险的规定,使得自动驾驶领域存在未来“无险可投”的风险。 截至2019年4月,国内16座城市已颁发109张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其中北京59张的牌照颁发数量远超其他城市,排名全国第一;其次为重庆,数量为12张。此外,长春、无锡、杭州、长沙、平潭、常州等二三线城市都已出台自动驾驶路测细则并发放牌照。

    产业新闻 车联网 产业化

  • 2019世界VR产业大会10月在南昌举行

     VR让世界更精彩——VR+5G 开启感知新时代 6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北京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9世界VR产业大会有关情况及筹备工作进展。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经国务院批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世界VR产业大会将于10月19日—21日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本次大会主题是“VR让世界更精彩——VR+5G 开启感知新时代”。 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吴晓军、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吴胜武、南昌市人民政府市长刘建洋、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亦斌介绍2019世界VR产业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敏主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18世界VR产业大会的贺信中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发展,虚拟现实技术逐步走向成熟,拓展了人类感知能力,改变了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中国正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在各领域广泛应用。中国愿加强虚拟现实等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共享发展机遇,共享创新成果,努力开创人类社会更加智慧、更加美好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趋势,彰显了中国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广泛应用、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表达了加强虚拟现实等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更好造福各国人民的良好愿景,为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9世界VR产业大会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南昌市人民政府、虚拟现实产业联盟共同承办。大会包括开幕式及主旨演讲、主论坛、18场平行论坛、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大赛、发布VR/AR年度创新大奖、VR国际电影节、发布VR50强企业、VR电竞大赛,以及多场报告发布、产业对接、项目签约、参观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 大会主旨演讲和主论坛将围绕虚拟现实发展的核心技术、创新应用、未来趋势等议题进行讨论;平行论坛将围绕标准、产业生态、投资、人才、双G+云VR、产业应用、教育培训、文化旅游、游戏动漫等虚拟现实产业热点进行探讨。 同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南昌市人民政府还将举办VR/AR产品和应用展览会,集中展出国内外虚拟现实领域的前沿技术与最新成果。 在2018世界VR产业大会的基础上,本届大会呈现出四个亮点。一是会议主题更加鲜明。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及视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当前5G赋能VR产业发展的特点紧密结合,牢牢把握5G商用元年的重大历史机遇,着重探讨5G新时代如何赋予VR更稳定的技术支撑、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更丰富的体验效果。二是国际元素更加彰显。除邀请一大批全球VR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重量级嘉宾参会以外,还将举办XR国际论坛、VR国际电影节等“国际范”十足的活动,届时还将通过VR全球网络直播,与世界各地的观众共享这一国际性盛会。三是产业对接更加务实。一方面,通过举办VR项目集中开工、VR小镇奠基等系列活动,重点展示一年来推进VR产业发展取得的最新成果。另一方面,一大批应邀参会的国内外VR龙头企业、科研院所、产业联盟和基金公司,将充分利用大会搭建的平台,围绕VR产业重大项目开展精准对接,务实推动项目落地、产业集聚。四是活动形式更加新颖。新增了VR50强评选、VR电竞大赛、高校VR课件设计与制作大赛等“新花样”,以及游戏娱乐和VR电影专区,设立了十大VR应用场景,新颖多样的形式将使大会更有参与感、更富吸引力。 近年来,我国虚拟现实产业逐步走向成熟,消费市场和行业应用市场不断打开,产业链条更加完善。5G商用将大大提升虚拟现实体验,为虚拟现实技术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开辟新天地。我国在硬件制造、内容应用开发以及业务体验推广等产业链各环节快速发展,正在成为全球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创业活力最强、市场接受度最高、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 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去年年底,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并在全国各地举办了多场宣贯活动。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地方政府作用、推进示范应用推广、促进行业组织发展、推动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推进《指导意见》的贯彻和落实,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合作,推动各地加大支持力度,突破虚拟现实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瓶颈问题,引导和支持虚拟现实技术产品在相关行业领域的应用,推动建设虚拟现实标准和评价体系,为虚拟现实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大会举办地江西,更是以举办世界VR产业大会为契机,推动做大做强虚拟现实产业。江西省在《2019年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工作要点》中指出,重点建设1~2个虚拟现实产业基地,2-3个虚拟现实应用示范基地、虚拟现实创新孵化基地,力争全年虚拟现实相关产业产值达100亿元、招商引资达300亿元,打造虚拟现实产业集群高地、虚拟现实技术创新高地、虚拟现实应用示范高地、虚拟现实人才集聚高地、虚拟现实政策环境高地和虚拟现实开放合作高地等“六大高地”。今年以来,南昌市启动了中国V谷——南昌VR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成立了首个VR院士工作站,正在全力创建国家VR制造业创新中心,高标准打造华为VR+5G展示馆。80余家VR企业落户南昌,微软、华为、联想、阿里巴巴、HTC、海康威视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集中入驻,一批VR+制造、教育、医疗、文旅等试点应用快速推广,VR创新、资本、人才、标准等支撑平台全面融合,软件、内容、制造、应用等产业生态逐步完善。 世界VR产业大会已经成为全球虚拟现实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会议活动。2018世界VR产业大会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5000名虚拟现实领域的政府官员、行业领袖、专家学者,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参加,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乔治·斯穆特,华为、微软、高通、HTC等虚拟现实行业领军企业的领军人物及170多位演讲嘉宾围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5G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主题演讲或对话。华为、联想等158家VR/AR领域的龙头企业参展,参观人数超过20万人次。157个VR产业项目和协议达成合作意向,总投资超过600亿元。

    产业新闻 5G 南昌 世界vr产业大会

  • Holmusk与杨森(中国)研发中心签署谅解备忘录

    携手开发针对中国的数字精神健康战略 北京2019年6月19日 /美通社/ -- 领先的数字健康和数据分析公司Holmusk与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分部杨森(中国)研发中心(以下简称“杨森”)签署谅解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携手探索开发针对中国的数字精神健康战略。备忘录将杨森开发改善精神健康的治疗方案的60多年丰富经验及其中国神经科学产品组合,与Holmusk的数字精神健康平台和治疗设计专长相结合,强强联手开发帮助抑郁症及其他精神健康疾病患者的综合解决方案。 在中国,逾5,400万人饱受抑郁症折磨,占总人口4.2%。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并没有得到适当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在服务设施落后的地区,10名患者中不到2名患者寻求医疗帮助或服用药物。精神健康疾病被视作非常耻辱的疾病,导致许多患者羞于寻求治疗,中国每100,000人中仅1.7人为精神科医生。尽管抑郁症在损失工作日、医疗开支和丧葬费用方面导致中国一年损失78亿美元,仍缺乏有关发病率和治疗方法的可靠数据。i 备忘录指出,Holmusk和杨森计划专注于从关于抑郁症和其他精神健康疾病的真实世界数据中获取独到见解,以开发创新、可扩展的解决方案,缓解中国日益加剧的疾病负担。双方还将确定需求未被满足的领域,这些领域可通过数字平台加强,并根据杨森在中国的神经科学产品组合,定义辅助性的优先功能。Holmusk的数字治疗和深度分析将用于在中国开发和实施具竞争力的综合精神健康解决方案,起初的重点是抑郁症。 Holmusk将与杨森合作制定一项战略,借力Holmusk的数字治疗实力和深度精神健康分析专长,以利用大数据和真实世界数据来应对广泛的精神健康问题。Holmusk的精神健康平台与杨森的专业知识和网络的结合,将为健康导向型消费者以及精神健康患者的针对性管理提供宝贵资讯。 Holmusk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Nawal Roy表示:“我们非常高兴能与备受患者和客户信赖的杨森合作,开发迫切需要的解决方案,造福与精神健康疾病做斗争的患者。我们的合作伙伴杨森一直致力于改变中国精神健康的管理方式。我们相信,此次合作可以让数据成为治疗精神健康疾病的核心实用工具,并为护理和研究新治疗方法的跨越式变革提供助力。” Holmusk是一家数据科学和数字健康公司,致力于构建世界上最大的神经科学真实世界数据平台。Holmusk与杨森签署的谅解备忘录,正是与其与领先创新者分享主题专业知识,以改善中国内地精神健康的众多举措之一。 i http://www.wpro.who.int/china/topics/mental_health/1703mentalhealthfactsheet.pdf  

    产业新闻

  • “芯”事重重——《中国企业家》专访裕太车通董事长

    “芯片行业投资,几个亿很正常,碰上正在风口概念的项目,能投入几十个亿。”裕太车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史清有点担忧,他希望资本和市场一定要冷静。 裕太车通主营以太网芯片的设计与销售,成立于2017年1月。同年7月,裕太车通第一次融资便有十多家机构和投资人前来洽谈,一个月内拿到千万级融资,在业内属于不错的成果。 2018年“中兴被美国断供”事件发生之后,行业掀起一波小热潮,彼时正逢裕太车通进行第二轮融资,前来咨询、洽谈的投资人和机构数量翻倍,前后花了近两个月时间,最终新一轮融资金额上亿元人民币。 不过,对于眼下资本的疯狂,史清并没有太乐观。他告诉《中国企业家》:“很多投资人并不了解行业,真正能够坐下来谈合作的只有十来个人;有一些企业的技术和业务不怎么样,但不缺投资人。” 但是,专业门槛也阻挡不了资本热情。 年初,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相对宽松的盈利要求让不少芯片企业跃跃欲试。5月24日,芯片代工企业中芯国际宣布从纽交所退市,外界猜测其目标是回国登上科创板;同期,紫光集团旗下手机芯片设计企业紫光展锐宣布开始为科创板上市做准备,年内完成整体改制和融资,计划2020年申请上市。 5月27日,科创板上市第一批名单公布,三家企业中就有主营芯片化学材料的安集微电子科技。安集成立于2004年,是上海张江芯片创业潮的产物,由美国知名材料化学专家王淑敏回国创办。 大量资金流入,可能诱发企业之间的价格战,从而拉高行业成本。史清最担心的,莫过于本来可以盈利的行业,可能最终会变成泡沫,像近年互联网的种种迷幻故事一样。“等到泡沫破碎,行业要再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几年的光阴就浪费了。”他强调。 上海咨询公司ICWise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向《中国企业家》分析,行业发展过热时,更要避免非理性、盲目的态势。在国际,要完善并购审批制度,避免“哄抬物价”和无效并购等负面影响;在国内,要规范重资产项目的上马,避免无序竞争。 谁都希望,当潮水过去,留下的不是一地鸡毛。 未知终点的马拉松 芯片是一个周期很长的行业,从研发、产品落地,到量产、投入市场,短则3年、5年,长则可达10年以上。 无论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909工程”,还是2000年之后上海张江的集成电路产业爆发,每一代芯片人都身负理想、踌躇满志,然而时至今日,中国芯片行业的道路依然漫长。 芯片行业主要分为三种运作模式:IDM、Fabless和Foundry。IDM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和测试等多个产业链环节于一身;Fabless只负责芯片的电路设计与销售;Foundry只负责制造、封装或测试其中一个环节。 在芯片产业链中,CPU、GPU和DSP等处理器芯片处于“大脑”位置,由于底层基础架构缺失,处理器国产化道路艰难,主要依赖进口;中国大陆企业扎堆的环节在芯片设计,这是最轻资产的Fabless一环,也是最容易赶上世界前列水平的领域,亚洲最大的芯片设计厂商是联发科,华为在该领域也位居前列。 芯片制造领域的追赶计划,则需要从长计议。目前台积电是全球最大芯片代工制造商,占据全球约50%市场份额,台积电的7nm制造工艺已经开始量产,华为、苹果都是其客户,5nm、3nm工艺的量产计划已经有了具体时间节点,2nm的工艺研发也正式启动。 相比之下,大陆的中芯国际刚刚于2018年1月实现14nm工艺量产,中间相差几代技术代差。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中美芯片差距,芯片设计赶上最容易,其次是芯片“生态”建设,最难的便是芯片制造,时间规划以10年起步都不奇怪。 史清从2000年开始关注行业,那时候,人才短缺是行业最直接的难题。 “我2005年博士毕业时,国内想找一个经验老到的工程师都很难,当时很多创业者从硅谷回来,刚刚创业时,团队都是新人,一边教一边做,像带学生一样。”史清直言,“做集成电路,有10年以上资历的工程师才算可靠,在硅谷,很多50~60岁的工程师还奋斗在一线。” 十多年过去,中国芯片领域的人才积累有了一定基础,但史清依然认为,虽然当前人才储备足以应对市场上80%的芯片,但是在高精尖领域,人才还远远不够。 全球芯片产业转型 资本热的背后,是行业对于国产“芯”需求的迫切。 不少从事芯片行业的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这是一个逐步生长的趋势,即便没有中兴、华为事件,全球芯片产业链也在逐步向中国转移。 近十年,芯片行业科技人士陆陆续续从美国归来创业,已经颇具规模,起步较晚的中国芯片行业,更离不开全球产业链和生态,但如果闭门造车,那么,再高技术和再多金钱投入也难以成功。 固有的行业格局在松动,背后是中国芯片企业的机遇。不过,互联网行业的泡沫是前车之鉴,国内低端芯片领域已有此趋势。 在不同技术层面的芯片领域,发展与竞争形势完全不同。芯片种类五花八门,低端芯片的特点是白菜价,且量大,国内初创公司在这个领域早早扎堆,做出了一个比较成熟的产业链,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 最高端的是手机AI芯片,在大小、功耗上有着极高要求,苹果、华为海思、联发科和高通等主要厂商都发布了AI芯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白皮书》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手机AI芯片市场规模为3.7亿美元,预计在2022年达到38亿美元,未来五年有接近十倍的增长。 面对资本的一拥而上,史清保持着距离,“不了解芯片企业的投资人,他的期望和我们最后实际的结果不一样,这样对双方都不好。”对于突然爆发的AI芯片厂商,史清认为,行业肯定会经历洗牌。 一名经历创业再回归传统芯片公司的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商业模式可靠、团队有大牛背书的创业者更受资本青睐,他们有足够大的选择余地,与资本互利,以保证资金良性循环,但选择不多的创业团队则会接受各路资金,这让一些原本实力不足的企业,也能在行业暂时生存。长远看,这对于芯片行业的发展是一种损害。 另辟蹊径的入局者 全球芯片行业已经形成巨头,但在中国,新的入局者依然在等待时机。 按照发展规律,每个行业细分不同的领域,每一条跑道做了5到10年,市场就会集中在头部的一两家,此时新人再去撬动份额非常困难。如果新创公司想要拥有一席之地,必须在没人涉足的新领域趁机入场。 华米科技创始人、CEO黄汪。摄影:史小兵 关于夹缝求生,华米科技创始人、CEO黄汪向《中国企业家》举出了英国处理器IP供应商ARM的例子。 早期,英特尔的X86架构与windows构成wintel联盟,垄断了PC领域,苦于生存的ARM抓住了手机领域的机遇,成为移动端CPU巨头,乘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近年积累足够实力的ARM开始找切口反攻PC端。 不过,华米的芯片之路更像顺势而为。 2015年,小米手环销量破1000万,2016年初,华米希望下一代产品能有一个计算能力更好、更符合医疗健康需求的芯片。华米的需求是,芯片加入医疗功能,用心率数据、心电图数据等大数据,做AI训练,得出一个神经网络再放入芯片。 黄汪带着团队在市场上找了一圈,却没有收获,合作伙伴高通也表示无奈。“我们发现,终端厂商的需求超前于上游的芯片厂商所能提供的东西。我们跑得太快了,上游根本还没有这种新型的芯片。” 黄汪决定自己造芯。 可穿戴设备是一个细分市场,华米在智能可穿戴领域是一个小巨头,可以包揽自己的上下游业务,甚至核心芯片。与上游芯片公司不同,终端公司拥有大量用户和数据,他们做细分领域芯片,只需要解决技术问题,相对更加容易。 黄汪也提及另一层顾虑,如果在AI芯片上依赖上游芯片公司,那么他们的竞争对手,会在第一时间知道华米的新动向。那么在自身实力能够触达的情况下,华米自研芯片,既能够保密,也能够建立竞争门槛。 “一枚IoT可穿戴芯片,有1000万设备量的基础,就能收回成本。”黄汪直言。根据小米公开数据,截止到2018年9月,小米手环全球累计出货量超过5000万。 今年6月11日,华米新品AMAZFIT米动健康手表和AMAZFIT智能手表均搭载了自研AI芯片黄山1号,但当天发布的小米手环4尚未搭载该芯片。黄汪表示,未来除了用于自家产品,黄山一号或将开放合作。 终端厂商可以在芯片细分领域搭建护城河,上游厂商也可以在细分行业找到突破口。 裕太车通找到的突破口是以太网。以太网在2000年左右成为主流,5年后无线Wi-Fi取而代之,以太网的主要战场转向了投影仪、安防监控、保密性电脑接口,以及对传输质量要求很高的数据中心,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服务器,需要大量以太网芯片。 “这块领域有技术门槛,所以国内市场一直没有玩家加入,利润空间还不错。”史清告诉《中国企业家》,2017年之后,万物互联时代来临,以太网有了新的应用场景——车载,车载产品对于带宽要求更高,也成为以太网芯片的新机遇。 追随者的焦虑和机遇 5G、物联网的到来,被各个行业视为新风口。国内芯片行业开始出现一种焦虑,布局多年的芯片企业,希望抓住这个风口,以缩短与巨头的差距。 焦虑背后,是不断进行的行业并购。 6月2日晚间,紫光国微向紫光集团下属公司及其他投资人发行新股,收购紫光旗下芯片连接器厂商Linxens。若资产重组顺利进行,紫光集团旗下芯片产业部署基本成型,6年的频繁并购之后,紫光集团麾下拥有紫光国微、紫光展锐、长江存储和新华三集团。 调研机构Gartner的数据显示,2018年,在芯片领域,三星、Intel、SK海力士的全年营收居全球前三,韩国企业占两席;全球芯片营收总额为4767亿美元,其中内存芯片收入占比最高,达总营收的34.8%。 韩国芯片产业能够从零出发成为量产芯片产业的领导者,绝不仅仅是一蹴而就,而是一部由企业主导、政府支持、市场联动的三部曲。中国芯片产业也正在经历这样的时刻,多年的补贴和投入下,中国芯片企业依然存在亏损,长跑还在继续。 一名存储芯片从业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全球存储芯片最强的是三星、海力士,三星的64层3D NAND芯片技术已经实现量产,而国内企业的32层3D NAND芯片技术尚不稳定;另外,国内企业在芯片设计软件上依然存在软肋,比如翻译芯片设计语言的EDA工具软件,或许会成为下一个“卡脖子”技术。 史清分析:“中国很多企业都是市场的跟随者,即便‘前面的吃肉,后面的喝汤’,但也要一直跟着,5到10年,总会有多出来的市场,有朝一日,我们可以打成平手,甚至反超对手。” 芯片产品需要在大量的使用中发现问题,更新迭代,客户购买给予企业资源和资金更新产品、提升技术。对于中芯国际这样在高端工艺目前尚缺乏竞争力的芯片制造商来说,可以静下心打磨某个阶段的工艺,待技术成熟、服务到位之后,就能够保证不错的营收,也会有更多的资源投入高端工艺开发。 作为芯片出口大国,美国屡发禁令,给国际上下游企业敲响了警钟:待一切平息,需将更多技术资源分散,扶持后面的跟随者,而不是死盯芯片巨头。 史清对此深有体会,过去说服一家企业使用创业公司的新品芯片,要事先到客户的工程师部门实验室试用,达到要求后,再说服对方产品部门将芯片列入量产名单,随后才能备货,整个流程非常漫长。现在,大客户会主动接触新创公司的产品,通道更加宽敞。 “这时候看着很艰难,甚至在亏钱,但一定要顶住。”史清在为自己打气,也在为整个中国芯片产业打气。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梁睿瑶 编辑|李薇  

    产业新闻 华为 物联网 5G 华米科技 裕太车通

  • Visa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成功防范约250亿美元的年欺诈交易损失

    “Visa高级授权”服务率先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支付领域,推动商业发展,增强消费者信心 上海2019年6月18日 /美通社/ -- Visa公司(NYSE:V)今日发布的最新分析数据显示,“Visa高级授权”服务(Visa Advanced Authorization, VAA)通过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帮助金融机构一年内防范约250亿美元的欺诈损失,从而使全球支付生态系统变得更加安全,得以更好地保护零售商和消费者的利益。[1]作为全方位的风险管理工具,“Visa高级授权”服务可对Visa全球支付网络VisaNet上的交易授权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帮助金融机构及时识别并应对新兴的欺诈模式及趋势。去年,Visa在其支付网络VisaNet上处理了超过1270亿笔商户和金融机构间的交易,并利用AI技术对所有交易进行分析(每笔交易处理时间约千分之一秒),从而帮助金融机构在批准正常交易授权的同时快速识别和防御欺诈交易。  “当前支付行业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是如何在不影响流畅的支付体验的情况下将账户持有人发起的正常交易与犯罪分子企图发起的欺诈交易区分开来。”Visa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全球数据、风险和身份识别产品及解决方案负责人Melissa McSherry说道,“Visa是首个利用AI技术的支付网络。早在1993年便开始采用基于神经网络的AI技术对交易风险进行实时分析,应对欺诈行为。随着AI技术在更多潜在的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在专业技术人员与创新技术之间找到平衡的方式,我们将不断提升支付安全方面的应对能力。”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支付过程中的摩擦体验可能导致消费者放弃交易。策略研究机构Javelin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51%)都曾因交易过程中授权被错误识别使交易被拒绝,从而不得不选择其他支付卡完成支付,导致他们将竞争对手的支付卡作为首选支付方式。[2]然而,消除支付摩擦并不能以放弃身份识别和防御欺诈为代价。美国零售联合会和调研机构Forrester的一项联合报告中指出, 有55%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商户面临的最大挑战仍然是欺诈。[3] “Visa高级授权”服务作为反欺诈技术中的重要一环,能够有效降低金融机构及零售商的支付风险,并帮助支付账户持有人减少因交易被拒而造成的支付摩擦。目前,在全球的129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家金融机构均已采用了“Visa高级授权”服务。 极速应对支付欺诈行为 Visa率先使用以人脑为模型的神经网络为其AI平台赋能,以识别可能的欺诈行为。这一技术通过发掘此前未知的关联,更加快速深入地识别并防御欺诈行为的发生。通过“Visa高级授权”服务,零售商和金融机构将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机器学习模型可在大约千分之一秒内完成每笔交易欺诈指标的实时监测,包括支付活动、模式和超过500种风险属性; Visa会与账户持有人的金融机构分享风险评测结果,以协助其对是否批准交易、或对可疑交易拒绝授权、或对有风险的交易对账户持有人给予提醒和跟进; 对包括新顾客或非经常性在内的正常交易进行精准识别,进一步减少因识别错误而导致被拒绝授权的交易。 通过集成的全球预测分析系统进行实时认证,快速识别并有效防御支付欺诈行为。 Visa通过在人类智能和科技领域(如AI技术)的持续投入,将其全球交易的欺诈率稳定在低于0.1%的历史最低水平,为消费者和客户提供工具、资源及控制权以进行支付风险管理,同时制定和优化反欺诈管理流程,以帮助企业和监管机构快速反应。[4]  “消费者认为,与其它任何提供金融和支付服务的公司相比,Visa是最值得信赖的。我们相信,这与Visa在消除欺诈行为,保障支付生态系统方面所作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McSherry女士说道。[5] 其他采用了AI技术的风险解决方案 Visa始终以安全为先,维护支付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并提供一系列风险产品和服务,帮助消费者、合作商户和金融机构更好地防御欺诈。这些解决方案包括Visa风险管理(VRM)、Visa消费者身份验证服务(VCAS)以及CyberSource Decision Manager等。更多有关Visa风险解决方案组合的信息,敬请访问Visa Security。 其他资源 点击“视频”,了解Visa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助力支付授权认证 在Visa 新闻中心和Visa博客了解更多有关Visa支付安全的信息 在LinkedIn, Twitter和Youtube平台及时关注Visa支付安全的最新消息 [1] 截止到2019年4月30日前的12个月[2] “Addressing the Threat of False Positive Declines” by Kyle Marchini and Al Pascual, Javelin Strategy & Research, October 17, 2018[3] “The State of Retail Payments Report -- Outlook for 2019” by Brendan Miller, principal analyst, Forrester, November 2018[4] Visa全球欺诈数据报告,2019年4月[5] “Omnichannel and Branch: The Current U.S. Consumer Banking Environment,” by Peter Reville, Director of Primary Data, Mercator Advisory Group, March 2019 关于Visa Visa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V)是全球领先的数字支付公司。我们的使命是通过最创新、可靠和安全的支付网络连接世界,促使个人、企业和经济活动蓬勃发展。我们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支付处理网络VisaNet,确保世界各地的支付交易全可靠。VisaNet每秒可处理超过65,000笔的交易。Visa对创新的坚持不懈是万物互联时代商业发展的催化剂,亦是每个人及每个市场实现无现金未来梦想的重要推动力。当世界由模拟向数字时代演变之际,Visa正运用我们的品牌、产品、人才、网络和规模,重新塑造商业的未来。如欲查询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visa.com.cn。

    产业新闻

  • 高通完整5G解决方案支持行业伙伴 推动5G手机普及

     5G商用牌照的正式发放,标志着中国5G这艘巨轮扬帆起航,中国5G商用元年正式开启。在推动中国5G商用、助力中国厂商引领全球5G潮流的过程中,高通作了很多努力。早在2016年,高通便推出了全球首个5G解决方案,也就是5G基带骁龙X50,旨在帮助手机厂商率先部署自己的5G手机,并协助运营商开展早期5G试验。高通5G基带骁龙X50就是致力于为全球用户尽早带来非凡的5G体验。  开放合作是5G产业发展的主旋律,高通在中国5G发展进程中承担着赋能和桥梁的重要作用。2018年年初,高通联合OPPO、vivo、小米、中兴、联想等多家国内领先的终端厂商共同推出“5G领航计划”,助力中国厂商成为5G时代的先行者。高通骁龙855配合骁龙X50 5G基带和高通射频前端的完整5G解决方案,已成为今年首批推出的大多数5G手机的标配。通过与高通的紧密合作,凭借高通领先的5G解决方案支持,很多中国手机厂商已经率先发布了自家的5G手机,甚至还成功地进入了国外运营商5G部署的首发序列。包括小米MIX 3 5G版、中兴Axon 10 Pro、一加7 Pro 5G版等在内的多款国产5G手机已经登录全球多个市场,让消费者的5G初体验有了更多选择。之所以中国的5G手机市场能呈现如此“百花齐放”的局面,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认为,“协同合作”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高通通过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与广泛的生态伙伴一起积极拥抱5G机遇,通过全面先进的5G解决方案,加速全球、加速中国的5G商用部署。 作为加速全球5G商用部署的“扛鼎之作”,高通5G基带骁龙X50采用先进的10nm工艺打造,是专门为首批5G手机而打造的全球首款5G基带产品。骁龙X50支持千兆级速率和28GHz毫米波频段上的数据连接,实现了连接速度的跨越式增长。为了更好的帮助手机厂商率先打造自己的5G手机,高通在发布骁龙X50解决方案的同时,还推出了一款5G手机的参考设计,为5G手机提供了一个最初的模型,帮助厂商在第一时间进行5G终端的研发,争取率先成为第一波5G手机的生产厂商。 在基于高通骁龙X50 5G基带的5G终端设备如火如荼、纷纷亮相的节点,高通又推出了第二代5G解决方案——骁龙X55 5G基带。是骁龙X50 5G基带的升级版,也是高通首款7nm的5G基带,单芯片支持从5G到2G多模,最高下载速度可达到7Gbps。骁龙X55 5G基带还能够和高通第二代射频前端(RFFE)解决方案搭配,支持6GHz以下频段和毫米波频段,为高性能5G移动终端提供从基带到天线的完整系统支持。 不仅如此,在5G基带骁龙X50和骁龙X55的基础之上,2019年2月,高通又公布了其第三代5G商用解决方案的一些情况。据了解,这将是业界首款5G集成式移动平台。这款5G解决方案将5G多模基带和应用处理技术集成至单一SoC,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可支持5G在不同地区和产品层级获得更广泛普及。预计基于这款集成式5G SoC产品的5G商用终端将于2020年上半年上市。 现阶段,全球已有超过75款采用高通5G解决方案的5G终端已经发布或者正在设计当中,中国还有很多领先的模组厂家正基于高通5G基带骁龙X55 进行模组的开发,其中一部分产品现在也已经推出。众所周知,移动通信不同于其他立竿见影的科技,它需要厚积而薄发。十多年来,高通在5G基础科技研发、技术验证、原型测试、产品化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包括骁龙X50、骁龙X55、5G射频前端、骁龙5G平台等一系列的高通完整5G解决方案对行业伙伴和5G终端设备的技术支持,高通还持续为5G标准化进程做出重要的贡献,推动全球统一的5G标准制定和商用加速。5G时代的提前到来,高通功不可没。 中国5G产业已经当仁不让的进入了全球5G发展的第一梯队,高通公司此前表示,非常有幸能够参与中国5G大时代,而且非常乐意看到中国的5G产业快速向前发展。在不同场合,高通的发言人多次公开表达对中国5G产业的鼓励和支持。随着中国5G商用牌照的正式发放,中国5G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高通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以创新的5G解决方案全力支持中国5G商用部署,一如既往地与中国的行业合作伙伴携手共进,共同推动5G终端的快速普及,推动5G技术赋能更多行业。

    产业新闻 中兴 小米 5G 一加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