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的DSP可用于实现各种现有的编解码器和将来的编解码标准。目前的趋势是每两年就会发布新的编解码标准,每个新标准会需要更多的DSP周期。因此,选择具有兼容性发展蓝图的DSP平台(如ZSP)非常重要,这样通过系统升级而不是重新设计即可满足未来的系统要求。
对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系统而言,优化功耗是一项重要但往往难以实现的设计目标。现在,基于DSP的设备常常把以往各自独立的多个应用结合起来,每一个应用都可能有多个工作模式。要得到这样一个设备的功率分布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更遑论整个复杂的系统。设计人员需要获知尽可能多的最佳信息,以及能够帮助他们优化特定应用之功耗的技术和工具。
在研究现有LED显示屏电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IAP单片机传送8位串行显示数据的LED显示控制系统。给出与基于该控制系统的数据组织方法相应的硬件电路。
本文详细描述了在TI (Texas Instruments) C55x系列DSP平台上集成实时实现0.3kbps至16kbps多种速率语音编解码算法的方法,及在现有C语言源代码基础上优化汇编指令的技巧。
CCS(Code Composer Studio)是TI公司的DSP集成开发环境。它提供了环境配置、源文件编辑、程序调试、跟踪和分析等工具,帮助用户在一个软件环境下完成编辑、编译链接、调试和数据分析等工作。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3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日趋数字化、小型化和集成化,嵌入式芯片逐渐成为设计开发人员的首选。DSP作为嵌入式芯片的典型代表之一,在信息产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介绍用C8051F015微控制器控制硬盘进行HDTV码流存取的高清码流回放机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该系统作为解码器的前端,可以实现HDTV码流的适时回放。
本设计是一个由C8051F005单片机控制的接口电路,采用PWM技术对比例电磁铁进行控制;简单实用,能满足自动控制系统中执行器的控制精度高、响应快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对TMS320C6000系列DSP的几种启动加载方案中的EMIF加我方式进行较详细的分析。然后以TMS320C6713 DSP为例,提出一种在主程序中直接烧写Flash的办法,并与常用的FlashBurn工具进行比较。
本文介绍了TI公司开发的类/微驱动模型和改进后DM64z的视频类/微驱动模型。实践表明,DM642的视频类/微驱动模型降低了系统中软硬件之间的耦合性,提高了驱动程序的可重用性和可移植性,简化了视频驱动程序的开发。
介绍了应用在RIGOL DS1000系列数字示波器上的用户图形界面的实现,重点分析了用户图形界面(GUI)的设计思路,并简单介绍了软件设计结构和流程
本文分析了目前8位微控制器的更新和设计趋势,主要讨论其RISC体系架构的产品设计,并重点从体系架构的角度出发,就高性能、低功耗两方面对在设计中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
融合单片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优化数据包的格式和控制方式以及引入帧检测序列,设计基于AT89S52的单片机网络的单片机多机通信协议;系统网络拓扑结构采用总线型
目前,对高速通信与超快计算的需求正与日俱增。有线和无线通信标准的应用随处可见,数据处理架构每天都在扩展。较为普遍的有线通信方式是以太网(LAN、WAN和MAN网络)。手机通信是最为常见的无线通信方式,由应用了DSP的架构实现。电话作为语音连接的主要工具,目前正在不断满足日益增强的语音、视频和数据要求。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是专门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运算而设计的微处理器芯片。本文在介绍DSP算法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DSP的基本结构组成以及当前主流DSP的两种典型体系结构,分析了这两种结构各自的优缺点,最后根据DSP应用领域的新情况以及微处理器体系结构的发展,对DSP结构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