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爆发,各行各业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和影响。然而,压力的到来有时也意味着新的机遇。尤其在5G全球普及的互联网时代,疫情甚至催生了一波依托互联网而生的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互联网医疗便是其中之一。互联网医疗企业利用技术与模式创新,发起抗击疫情的“空中战役”,利用互联网的远程、便捷等优势,减少患者去医院就诊产生的交叉感染风险,帮助医院实现患者分流、轻症筛查。互联网医疗也因特殊、不可替代的属性逆势增长,热度迅速蹿升。
民生幸福离不开医疗保障,完善的医疗体系建设、分级诊疗、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互联网+”才是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虽然我国很早就开始进行医疗电子化,但近几年在5G技术及移动智能设备的发展及推动下,才真正地让“互联网+医疗”融合和发展起来。
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对医疗的渗透、新产品开发的加快和企业经营实力与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将向纵深方向以及移动医疗领域发展。
医疗产业关系国计民生,互联网医疗的迅速发展伴随新的法律问题的产生,也将带来新的法律服务需求。互联网医疗是医疗行业向互联网端延伸,是以互联网传输和数据应用为基础,开展医疗相关服务的医疗产业新模式,涵盖通过互联网的在线诊断、远程会诊、电子处方、远程治疗和康复,以及基于互联网的相关健康教育、医疗信息分析、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服务。医疗产业关系国计民生,互联网医疗的迅速发展伴随新的法律问题的产生,也将带来新的法律服务需求。本文梳理了我国当前互联网医疗相关法律问题,探讨目前行业法律规制和监管面临的法律问题和解决思路,以期加强大成医养大健康专业律师对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关注和研究服务水平。
医疗是一个极其特别的行业,它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关乎国计民生,它更显学术与严谨,是伴随人类从一颗受精卵到一把灰的特殊行业,因此医疗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
医疗信息化是指通过计算机科学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及数据库技术,为各医院之间以及医院所属各部门之间提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提供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医疗服务。
发展“互联网 医疗健康”、加快建设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是解决近14亿人口大国“看病难”问题的重要一招。互联网医疗代表了医疗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有助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更方便人们看病就医,可望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我国互联网医疗经过前几年快速的发展,目前已经整合了移动医疗服务商、医疗设备制造商、IT巨头、风险资本、移动运营商、应用开发商、数据公司和保险企业等众多参与者,形成了以在线医疗和可穿戴设备为主的产业格局。
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其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开具电子处方、远程问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
在疫情冲击带来的重大变局中,在政策、行业与用户形成三重动力的当下,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充分抓住客观发展机遇,通过集聚服务资源、优化服务效率、提升用户体验、推进健康治理,发挥出破除资源约束、降本增效、方便快捷等价值效能,以及积极响应人民需求的社会责任价值,逐步形成聚焦“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行业价值共识。
在疫情的催化下,互联网医疗得以飞速发展。部分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平台诊疗咨询量同比增长20多倍,处方量增长近10倍。但互联网医院的潜力依然没有被充分挖掘。全国超过1.3万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中,建成互联网医院的约有1700家;另外,由医院独立自建的互联网医院,最后基本上都沦为了挂号工具。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其中,互联网+医疗一直是其中重要方面。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互联网医疗作为线下医疗的有力后援,优势凸显,迎来新的机遇;随着新兴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渗透,科技赋能整个医疗健康产业也方兴未艾。在现代制造业升级换代,科技创新特别是关键技术需要突破这样一个大的背景,脱虚向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必要的。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对互联网发展不同的声音,甚至非议。
互联网医疗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新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为手段,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形成的一种以分级诊疗为基础的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业态。现阶段,互联网医疗无论产业发展上还是基层推广上均遭遇了困境。
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带来了巨大的医疗需求,但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在线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对缓解我国公共医疗系统压力、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医疗服务涵盖范围较广,互联网医疗即互联网相关技术与传统医疗服务结合形成的新型服务。基于此背景,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智能设备等技术的支持和政府政策的引导下,除诊疗外的大部分医疗场景都出现了企业的参与,与传统医疗机构展开合作,探索医疗服务新模式,打造医疗健康服务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