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台湾海域地震引发的断网事故,经各方努力抢修,网络拥堵及通话不畅等问题已经有所缓解。中国电信表示,预计到1月15日左右,受此次故障影响的所有国际通信业务(包括国际互联网)将完全恢复正常。 中国电信
随着元旦短信、语音业务消费高峰的到来,为了避免用户误入形形色色的电信陷阱,在2006年的最后一天,信产部连发两个电信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部分SP发送的定制诱惑短信和谨防长途电话“优惠缩水”。 陷阱
又是传言!这是2006年所有关心电信业发展的人最熟悉也是最不希望看到的字眼。 回首这一年,只要是电信业即将迎来一个重要日子、重大会议或是即将发生一个重大事件,各种传言就会如期而至,充斥报端。电信市场
2006年12月29日上午,一位与国家电信管理局关系密切的知情人士向硅谷动力记者透露称,业内期盼已久的3G牌照将于2007年1月正式发放,而首张TD-SCDMA牌照“花落网通”的可能性最大。 “大家都相信2007年会发放
在南海海域强烈地震发生后,中国电信第一时间启动了海缆故障应急处理预案,多方组织其他国际海、陆缆资源,全力疏通因地震受阻的国际港澳台通信业务。抢修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经过积极抢修,截至到12月28
12月28日下午,在信息产业部召开的年度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信产部部长王旭东称,要以启动3G发展为契机,优化电信市场竞争结构。 这句话的含义目前还不清楚。但是,此前,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在出席19
以解决深层的体制问题为前提,中国电信业的重组不但具有迫切性,而且会带来中国电信业革命式的创新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正如“万木萧瑟一挂红”一样,冬日里的红果正在预示希望 解析电信业发展问题
近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中国电信均发布了11月新增用户数据。数据显示,中国移动11月份新增用户467万,超过10月份新增的459万。 相比之下,中国联通11月份新增用户仅130万;中国电信的用户数增长则持续走
在我国电信业进入重大转型期的同时,2006年我国通信产业监管呈现了哪些特点? 06信息产业监管呈三大走势 岁末重新审视即将过去的2006年,总体而言,中国电信业的发展在这一年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移动入股凤凰卫视、韩国SKT参股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欧洲公司伦敦挂牌成立……出击国际市场的同时引进外资,即将结束的2006年成为了中国电信运营商忙碌的1年,积极参与3G测试则成为了它们寻找未来业务增长点的保障
长话费将大幅下调 在元旦、春节两大主要节日即将来临之际,信产部对外公布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国内长途通话资费的全新促销方案。据悉,这一新的方案目前已经获得信产部的批准备案,并在获得各地主管部门备案
乐观和悲观因素同在 2007年脚步俏然走近,即将翻开新的一页。对中国电信业而言,这可能是发生重要转变的一年:悬而未决的3G牌照,电信业重组等都将随着2007年的到来,揭晓其答案。不过,2007年又可能是中国电
昨天,在港上市的内地三大运营商先后公布了各自11月的新增用户数量,其中,中国移动11月份新增用户467万、中国电信新增用户69万户、中国联通11月份新增GSM用户93万。在普通消费者看来,这些枯燥的数字与己无关,但未
2006年,中国电信业一直沉浸在“3G即将水落石出”的错觉中。多个版本的传言、几种重组可能、一轮TD-SCDMA友好用户测试、官方几乎不变的表态。 直到12月,官方首开金口,3G牌照终于进入读秒阶段,2007年3G将正
11月底,中国电信的软交换长途骨干网工程(DC1)完成最终验收,此举标志着目前全球覆盖节点数量最多、用户规模最大的固定网软交换长途骨干网的诞生,这也是中国电信实施战略转型计划,向NGN进行网络转型、业务转型的关
尽管中国电信的2007工作会议只邀请了几家中央级媒体,但是,信息产业部奚国华副部长在该会议上的一番讲话却一下子在业界掀起了波澜。3G牌照的发放,政府对TD-SCDMA的态度以及单向收费的问题都牵动着我们敏感的神经。
“我的e家”客户品牌,针对现代家庭话音、互联网、视频等综合信息应用需求,以固话为核心,融合捆绑宽带、小灵通等终端,向综合信息应用延伸,为百姓家庭提供整体综合信息应用解决方案 中国亿万家庭电话用户终
12月21日消息,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在出席19日的中国电信集团工作会议时强调,必须支持TD-SCDMA。奚国华透露,目前,TD-SCDMA规模网络应用试验取得了实破性进展,让人振奋。这一成绩与国内运营业包括中国电信的支
12月21日消息,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在出席19日的中国电信集团年度工作会议时表示,目前中国电信市场面临严重的竞争格局失衡问题。中国移动一家独大,一枝独秀,今年电信运营业新增业务收入和利润中,中国移动占了
副部长奚国华表态支持手机单向收费,但需等中国电信、中国网通获得移动牌照 一直没有获得政策层面直接支持的手机单向收费问题最近突然热了起来。先是有传闻说,明年将实行手机单向收费,后立刻又有信产部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