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说自己做了两年单片机相关的工作,最后发现不喜欢硬件,想转到互联网软件,有没有可能?单片机也分为软件和硬件,只不过在小公司,软件、硬件都是一个人在做,不会细分的很细。
8*8点阵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显示器件,像户外的显示屏、点阵屏都是由点阵拼接而成。而点阵其实是发光二极管LED的矩阵。 在驱动点阵时,虽然具有专用的点阵驱动芯片,如MAX7219,但是该芯片价格比较高,所以应用并没有很普遍。而74HC595和74HC138的组合来驱动点阵应用却非常广泛。
单片机的GPIO口驱动能力有限,不能直接驱动较大功率的负载,如果负载的功率较大必须要考虑采用驱动功率器件的方式,比如说三极管、MOS管以及其他的专用驱动芯片。下面结合几个典型的例子来介绍一下如何提高单片机的驱动能力。
单片机和嵌入式,其实没有什么标准的定义来区分他们,对于进行过单片机和嵌入式开发的开发者来说,都有他们自己的定义,接下来,就谈谈这两个概念的深入理解。
算法(Algorithm)指计算机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步骤。算法的描述是对要解决一个问题或要完成一项任务所采取的方法和步骤的描述,包括需要什么数据(输入什么数据、输出什么结果)、采用什么结构、使用什么语句以及如何安排这些语句等。通常使用自然语言、结构化流程图、伪代码等来描述算法。
很久之前就听说st出了一个新版本的库,用于代替原来的标准库,非常好奇,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去体验。这次借着做毕设的机会,尝试着切换到新库。官网介绍说,hal是一层硬件的抽象,看到这里,我非常激动,看来st终于意识到原来标准库的问题了,原来的标准库非常依赖于具体硬件细节,很难体现出使用库的优势,而且很难移植。同时我也非常好奇,st到底是如何把不同系列mcu的操作给封装起来的,是不是足够抽象,方便移植。
今天和客户谈技术需求的时候,谈到了数据的有效性,客户要求任何写参数的数据都必须进行校验,校验算法可以自定义、也可以遵循常用的算法。校验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误操作时刻保证数据的有效性。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几种常用的校验算法。
单片机是一种可编程器件,单片机的出现使硬件设计变得更为简单,产品的功能也更强大,而程序就是单片机的灵魂。 目前功能稍微复杂一点的电子产品,都是以单片机为核心,再加以不通的外设电路实现不通的功能需求。 单片机的编程可以通过汇编语言和C语言来实现。
单片机是可编程器件,在使用时需要编写满足需求的程序。其C语言程序在各个端口、配置初始化完成后,会进入一个死循环,一般用while(1){;}的形式。初始化完成后,单片机就在死循环内一遍又一遍的执行程序逻辑。复位后,就从头开始,初始化完成后,再次进入死循环。
应某位朋友的要求,讲解一下单片机中断的知识,那今天就以51单片机的外部中断0为例,来简单讲解一下单片机中断的用法。
在学习单片机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功能都是通过中断来实现的。之前也举过烧水的例子来阐述中断,今天就讲解一下定时器赋初值的方法。8位的定时器最大可计数2的8次方为256,16位的定时器最大可计数2的16次方为65536。
今天分享一个朋友的文章,关于DOS、汇编的内容,以及雷军的故事。这是一段古董代码了,因为在1994年,当时我的一个老师也是做汇编项目,他跟我聊过的故事是,当时是他跟一个前辈一起去现场给客户看故障,调试,用的ARM汇编,当时前辈是赚了2w,他赚到了6k的样子。
SWO串行线输出是单引脚、异步串行通信,可在Cortex-M3/M4/M7上使用,并由主调试器探测支持,它是利用Cortex内核中ITM模块来实现此功能。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主从项目实战的角度在众多的idea插件中挑选了10款开发必备的神器,帮助大家在日常编码中提升开发效率。
什么Mysql的事务?事务的四大特性?事务带来的什么问题?你详细了解过MVCC吗?它是怎么工作的?
并发编程学什么? 针对小伙伴们的疑问,今天,我就将并发编程需要学习的知识汇总成下图所示,希望能够为小伙伴们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特别推荐一个分享架构+算法的优质内容,还没关注的小伙伴,可以长按关注一下: 长按订阅更多精彩▼ 如有收获,点个在看,诚
这里,我将在平时工作过程中总结的内存溢出的情况,以代码案例的形式直观的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为小伙伴们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我们知道手动管理内存意味着自由、精细化地掌控,但是却极度依赖于开发人员的水平和细心程度。如果使用完了忘记释放内存空间就会发生内存泄露,再如释放错了内存空间或者使用了悬垂指针则会发生无法预知的问题。这时候Java带着GC来了,将内存的管理交给GC来做,减轻了程序员编程的负担,提升了开发效率。
分布式系统为什么需要链路追踪? 随着互联网业务快速扩展,软件架构也日益变得复杂,为了适应海量用户高并发请求,系统中越来越多的组件开始走向分布式化,如单体架构拆分为微服务、服务内缓存变为分布式缓存、服务组件通信变为分布式消息,这些组件共同构成了繁杂的分布式网络。
前面的话 本文介绍如何在matlab的simulink中嵌入C语言进行多输入多输出的仿真;这样暂时脱离硬件平台的问题,快速验证算法的可行性,从而提高效率,总体来说,simulink挺香的,不过由于不可抗拒因素,在一些高校强行被ban,非常可惜,但是我相信我们最终会拥有比matlab更强大的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