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德国对美国的危机感和极高的竞争意识。CPU、操作系统、软件以及云计算等网络平台几乎都由美国掌控霸权。
制造业持续数据管理系统来评估和测试生产,工业物联网(IIoT)可以使用M2M(machine to machine)来追踪和管理工厂环境,这样的分析能力意味着更高程度的数据智能。
制造商所追求的目标很简单,无非是降低成本、提升质量、提高可用率和提升产出量,因此必须淘汰、更新老旧生产设备和传统技术。
工业4.0(Industry 4.0)将为制造业生产带来变革,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能提高效率,但伴随着诸多好处而来的是一些挑战,有待制造业者克服。
工业4.0的概念源自德国政府2011年的计划,鼓励德国制造商数字化制造流程,以提高在全球的竞争力。2015年中国亦不落人后推出“中国制造2025”,也是为了提高竞争力而推动制造升级。美国智能制造则集结各种新兴科技,以数字通讯和高性能计算机处理为主,关键在于软件。
工业4.0(Industry 4.0)将为制造业生产带来变革,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能提高效率,但伴随着诸多好处而来的是一些挑战,有待制造业者克服。
5G可望提供高速低延迟、高可靠性的网络传输,将有助车联网和物联网(IoT)发展,吸引官产学界投入相关研发工作。
尽管在我们生活中,智能手机已经十分普及,智能家居迈开了脚步,网络社交、电子商务、互联网娱乐、在线教育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制造业领域,这一场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工业革命似乎没有那么腥风血雨。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座谈会,双方签署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战略合作协议》。
无论是工业4.0(Industry 4.0)抑或是工厂所需的智慧应用,工业物联网(IIoT)都将是这些概念未来发展的主体架构。研调机构CB Insights指出,诸如制造、物流、石油与矿采集、公共事业,以及农业等资产密集型的产业,皆须利用工业物联网以提升工作效率与成效。
当前,实现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促进经济强劲、可持续增长,已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挑战。在日前举行的技能人才与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指出,近年来,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智能制造是实现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有机结合的最佳途径。下一步,将深入实施智能制造专项,持续推进试点示范,加快标准制修订和推广应用,积极培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深化国际合作,完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提升制造业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中国制造新优势。
过往,制造商专注于生产实体产品,并且透过销售交易的过程,将产品所有权移转给消费者(需求者),以获取商业利益或价值。而制造商在生产的过程中,除需要负责保养设备及其它维护成本之外,亦须承担停工及其它可能发生的损坏与故障风险。
工业4.0的概念应用在农业上,简称“农业4.0”,无人飞机在整个农业4.0的推动上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2017年9月20日,正值通威35周年之际,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与嘉宾共同启动了世界首条工业4.0高效电池生产线投产亮灯仪式。这条以“智能制造新引擎,绿色发展中国梦”为主题的生产线的投产标志着通威集团由此开启了属于通威的“光伏+工业4.0”新时代。
物流产业向来不是IT创新的先驱,却可能从高阶技术获益良多。据IT Pro Portal报导,第四波工业革命将改变产品制造和运输的方式。
为了响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今天,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 IFX / OTCQX: IFNNY)与金邦达(股票代码:HK03315)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达成共识,英飞凌通过分享德国工业4.0的经验与知识,协助金邦达从架构上改进现有多系统的集成,进一步提升金邦达智能运营水平。
从18世纪的第1次工业革命到现在,人类有可能进入第4次工业革命吗?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4.0,就展现了这样的雄心,工业4.0是企图连结物联网、互联网和大数据,在未来可能掀起一番生产线的重要变革。
物联网(IoT)将成为工业4.0、也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相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煤,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石油,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硅,第四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矿产则为数据。
德国开始喊出工业4.0(industry 4.0)后,当地铁路公司日前开始对外征求可提升乘客服务质量与轨道管理的科技解决方案。有评论认为,未来铁路与运输将因科技之助,而提升其整体经营与乘客服务效率。
微机电(MEMS)传感器目前仍以消费性电子产品为主要应用市场。 然而,在工业4.0转型的路上,MEMS传感器的妥善使用也相当重要。 博世集团(Bosch)凭借着自身于电子产业的经验成立了顾问团队,协助台湾各产业工厂实现产线智能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