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大新闻频频爆出,先是上汽切入动力电池板块,与国内第二大、全球第三大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联姻,成立动力电池系统公司;随后有消息称比亚迪将分拆动
综合各国的电动汽车研究情况,可以发现共同存在的一个现象,即电池是整个电动汽车研究中出问题最多的部件。在电池生产的过程中,电池必须要经过化成检测工序,即在电池生产
摘要针对NMCL系列实验电路与教科书存在较大差异,实验数据、波形与理想值存在较大偏差,学生难以理解其中内涵等问题,参考实验教学电路,深入分析电路结构,考虑到主控回路共用电
传感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的高新技术之一。新型传感器不仅追求高精度、大量程、高可靠、低功耗和微型化,并且向着集成化、多功能、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
采用电能替代化石燃料作为动力,是未来交通的唯一长远解决方案。动力电池系统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只有对其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实现电动汽车的顺利推广。本文从国内外电动
微型电动轿车这几年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与车载充电机相关的就有一些,大家都知道车载充电机基本功能,具体到如何使用与维护大家可能还有些不太
前言:气体传感器是一种将气体的成份、浓度等信息转换成可以被人员、仪器仪表、计算机等利用的信息的装置!气体传感器一般被归为化学传感器的一类,尽管这种归类不一定科学。
光电传感器的接线原理传感器DC二线直流 传感器DC二线原理图 1、接线电压:10-30VDC(10-65VDC)2、常开触点(NO)或者常闭触点3、不分NPN和PNP4、具备短路保护5、漏电流小于等
在任何装置中使用IGBT 都会遇到IGBT 的选择及热设计问题。当电压应力和电流应力这2 个直观参数确定之后, 最终需要根据IGBT 在应用条件下的损耗及热循环能力来选定IGBT。通常由于使用条件不同, 通过IGBT 数据手册给出的参数不能确切得出应用条件下IGBT 的损耗。比较好的方法是通过测量行业确定IGBT 数据手册中参数的测量条件与实际应用环境的差别, 并介绍IGBT 的损耗的简单测量方法。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电源”的样子。我妈以为电源就是家里的电灯泡。有的人以为电源是手机上的电池板。工程师朋友们心中的电源可能就是AC/DC变换器。
众所周知,电子系统芯片中的晶体管会随着时间而逐渐老化。它们会慢慢变旧,反应变得迟缓,毛病越来越多,甚至突然崩溃死机。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虽然晶体管老化对电子产品
气体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气体测量仪器,可以将某种气体体积分数转化成对应电信号的转换器,具有性能稳定、使用灵活、可靠性高、维护简便等优点。气体传感器有哪些类型呢?下面
1 电源、地线的处理既使在整个PCB板中的布线完成得都很好,但由于电源、 地线的考虑不周到而引起的干扰,会使产品的性能下降,有时甚至影响到产品的成功率。所以对电、 地线
霍尔电流传感器基于磁平衡式霍尔原理,根据霍尔效应原理,从霍尔元件的控制电流端通入电流Ic,并在霍尔 元件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施加磁场 强度为B的磁场,那么在垂直于 电流和
随着社会和现代技术发展,物联网超然而至,得到了很多国家和人民的关注。物联网是基于现有的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它除了融合网络、RFID技术、信息技术之外,还引入了无线传感
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测量加速度的传感器。通常由质量块、阻尼器、弹性元件、敏感元件和适调电路等部分组成。传感器在加速过程中,通过对质量块所受惯性力的测量,利用牛
小间距LED的进化极限是什么?也许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要出来了。近日,台湾媒体报道,可能被三星电子收购的台湾初创公司Play Nitride,预计将在2017年下半年安装micro LED产品试产生产线。而micro LED的像素间距渴望比肩目前的手机液晶显示屏。
说起LED显示屏,通常我们的概念仅仅是一块较为厚重的大屏幕,挂在墙上或嵌入广告机内,用于播放视频、广告。但随着创意、个性观念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今LED显示屏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要渗入人们日常生活的苗头。这种以"黑科技"的姿态出现的"小众"显示需求,是否会成为日后的常态呢?而"生活化"的应用,是否能够成长为LED显示屏行业新的增长点和成熟的细分领域?
5月21日-5月26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显示领域专业盛会,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2017显示周(2017 Display Week )活动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本届SID显示周正值OLED产业发展30周年。自1987年美籍华裔教授邓青云教授发现OLED材料开始,OLED显示技术发展迅速。在国内,创维是最早布局OLED电视的品牌,2013年推出中国首台OLED电视,并不断通过技术升级推动OLED电视产业的发展。
效率是公司今年企业发展的三大驱动力之一,其中如何提高管理效率,显得尤其重要。许多管理者都想变得有成效,但付出努力后,效果却不如预期。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忽视了管理的有效性。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就指出管理者如何才能做到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