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进大家对6G技术的认识,本文将对6G的概念以及6G技术将为生活带来的影响予以介绍。如果你对6G具有兴趣,不妨继续往下阅读哦。
一本书为你揭开LoRa的神秘面纱!
C-Power 自主无人海上电力系统有望通过高效能源传输及远程高带宽通信技术,开启新的海上应用
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5G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演进升级的重要方向,二者都是实现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作为满足工业智能化发展需求,具有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特点的关键网络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兴业态与应用模式,也被看作5G时代具备大爆发潜质的领域之一。5G作为下一个网络时代的移动基础服务,是各国必须要参与建设的。“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在 5G时代万物互联的场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将被彻底改变。而 5G 时代的到来,也将为我们开启一个全移动、万物互联、充满想象的智慧社会。
以太网作为通信技术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以太网根据传输速度,能够分为100BASE-T以太网、千兆位以太网等等。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英语: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5G)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是实现人机物互联的网络基础设施。
韩国网速稳居第一其实和韩国通信技术无关,核心因素只和韩国国土面积,人口数量以及聚集地相关,剩下就是韩国的大力推动,韩国国土面积也就是10.02万平方公里,仅和江苏省面积相当,在这样一个省级地区建设宽带网络其难度要小的多。
2021年6月25日-专注于引入新品推动行业创新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宣布将于6月30日下午14:00-15:30举办主题为“Bourns 新一代气体放电管和可恢复保险丝的发展趋势”在线研讨会。
近日,纵行科技与大有半导体宣布共推LPWAN芯片ZETag云标签,致力于打造行业极低成本芯片方案。目前,双方已完成合作研发,预计样片将于2022年初上市。
本来今晚想写如何搞动态加载和动态补丁的,但很不幸,翻遍了硬盘,也没找到以前的代码,连网盘里都没备份。这时候,才焕然大悟--半年前我换上现在的笔记本,淘汰了那台老掉牙的台式机。所幸硬盘没丢,不过一时时也没法读里面的数据了。等过些日子,读出里面的数据再谈动态加载和动态补丁技术。今天说些简单的,能在软件设计中立即用得上的,模块间通信技术--统一消息。
NFC技术由Philips、Nokia和Sony主推的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FCIP-1),是一种短距离非接触式的通信方式,通常有效通讯距离为4厘米以内。RFID原理为阅读器与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数据通信,达到识别目标的目的。
dB是通信中最基本的一个概念。我们常说:“传播损耗是xx dB”、“发射功率是xx dBm”、“天线增益是xx dBi”…… 这些乱七八糟的dB,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物联网智库3月16日,华为在《创新和知识产权白皮书2020》发布会上表示,持续的创新投入使得华为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企业之一,其将从2021年开始收取5G专利费用。价格方面,将提供适用于5G手机售价的合理百分比费率,单台许可费上限2.5美元。截至2020年底,华为全球共持有有效...
智东西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经在57个国家和地区商用了142张5G网络,全球5G终端连接数达到2.3亿。其中中国5G的发展尤其令人瞩目,2020年中国累计建成5G基站将近72万座,实现了重点区域的连续覆盖,5G终端连接规模全球占比超过了85%。在这些数字的背后,5G在行业市场的...
万物都会遵循一定规律,电子芯片这些也不列外。
在当今的许多细分市场,交错式模数转换器(ADC)在许多应用中都具有多项优势。在通信基础设施中,存在着一种推动因素,使ADC的采样速率不断提高,以便支持多频段、多载波无线电,除此之外满足DPD(数字预失真)等线性化技术中更宽的带宽要求。在军事和航空航天领域,采样速率更高的ADC可让多功能系统用于通信、电子监控和雷达等多种应用中——此处仅举数例。工业仪器仪表应用中始终需要采样速率更高的ADC,以便充分精确地测量速度更高的信号。
徐文伟表示:“5.5G是无线通信行业的下一步愿景,以满足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的需求”,并呼吁坚持学术多样性和开放性,继续开放升级、科研升级、合作升级,产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持续共同协作,推动基础技术的发明和基础理论的突破。
鸳鸯线、插花、补盲、吊死、脑裂、下电、回退……你知道都是什么意思吗?
2020年11月19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正式宣布阿雷西沃射电望远镜(Arecibo Radio Telescope)退役。直到2016年7月FAST建成之前,阿雷西沃数十年一直独揽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桂冠,为射电天文学、大气科学等研究领域提供了海量的研究数据。如今,这座天文观测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传奇天文台,最终在建成后的第57年迎来了谢幕。
上周六,东南大学联合人民邮电出版社,在北京共同主办了一场“通信原理”课程研讨会。该研讨会邀请了包括北邮、国防科大、成电、西电在内的国内众多高校通信原理课程一线教师,共同参与教学内容研讨、教学经验交流。作为通信知识服务领域的创业者,我有幸受主办方邀请,全程参加了本次会议,获益颇多。今天这篇文章,我主要想分享一下参会感悟,与大家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