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报中,三星电子将显示面板业务的表现不佳,归因于柔性OLED面板的需求放缓,以及LCD电视面板销售量与价格的下滑。
虽然第三季度是传统的销售旺季,但是中国台湾地区的面板厂商除了群创之外,其他厂商的中小尺寸面板出货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不过富士康的投资计划这3个月来也改变了很多,原先计划建设10.5代线面板厂,现在改建为更成熟的6代线,而生产工厂的比例也从之前的75%减少到了10%,工厂生产更依赖自动化。
分析人士认为,上半年受面板价格影响,彩电市场掀起价格战对整体市场进行了一部分的透支,下半年面板价格逐渐回升,市场将渐趋理性。
邱宇彬指出,台厂近来积极耕耘的Mini LED技术,仍属需要搭配LCD面板的增强型技术,相较于OLED这样全新架构的显示技术来说,台厂某种程度上确实在新显示技术的投资布局慢于其他地区的面板厂。
面板厂与电视厂商最新出货预估出炉,根据IHS Markit调查,2019年面板厂出货目标仍然相当积极,整体电视面板出货将首度超过3亿片,相比2018年有8%的成长率。
近日,有韩媒报道,LGD总部出现了一幕高管当着千名员工的面,带着护目镜狂砸LCD面板情景,据称该高管在现场表明其转型OLED工厂的决心。
2018年9月12日,友达宣布跨足两岸长照市场,除了健康照护之外,也同步锁定智能零售等领域。
研调机构群智咨询调查,虽然第3季为电视品牌商备货旺季,但预估全球主要电视品牌的面板采购量较第2季仅增长6%,较去年同期更微幅下降0.8%。
友达董事长彭双浪强调,这些都是延伸在面板产业过去20多年所累积的核心竞争力,除了成立子公司独立运作,同时也将不断找寻策略伙伴,在每个领域打造最强生态系。
预计从2019年起,无开槽全面屏设计的手机产品将逐渐增多,尤其是在高端产品领域将有较为明显的增长。而这将对在高端手机领域占有优势的AMOLED面板形成显著推动作用。根据群智咨询的预测,AMOLED面板中异形屏产品的渗透率在2018年达到峰值后在2019年将出现萎缩,无开槽全面屏及开孔全面屏将逐渐蚕食异形全面屏的市场份额。
目前来看,中国面板厂商都存在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短板,简而言之即面板价格上行,企业盈利提升;面板价格下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而如何提高盈利能力则成了企业关注的重中之重。
来自IHS的数据报告显示60英寸及以上尺寸(超大尺寸:super-large)的电视面板出货量在2018年有望突破2000万片。虽然在每年总出货量2亿片左右的电视面板市场,这个数字只能站到10%,但是它的增速的确快的令人吃惊。
近日,关于Micro LED消息不断,继友达展出12.1英寸主动式全彩Mciro LED面板之后,LG又展示173英寸Micro LED电视。而且三星Mciro LED也有新的进展,三星宣称,已经获得了不少Micro LED电视订单。然而中国大陆面板厂商虽在研发,但几乎没有展出过Micro LED。为何各大面板厂商对Micro LED的热情、进展差异会如此之大呢?
面对中国大陆面板厂商抢先投资10.5/11代线,韩国三星Display和LG Display没有跟投,而是在液晶上选择退守,并将战略重心转向OLED,同时试图引领Micro LED电视发展。
8月电视面板强势反弹,55吋以下的电视面板全月都有2~3美元的涨幅,预期这一波面板价格涨势最强就是落在8、9月。 至于超大尺寸电视面板方面,因为新产能持续开出来,虽然特定品牌追量积极,但是大部分品牌对65吋采购平稳,所以65吋、75吋面板价格8月还是持平。
据日本媒体报道称,住友化学(Sumitomo Chemical)计划在中国四川省成都兴建中小尺寸OLED面板用触控传感器工厂。预计于2019年4-9月期间启用,投资额预估为20-30亿日圆,且该座工厂将是一座生产模块化产品的据点,会将触控传感器、偏光膜和软板组装成模块化产品出货给客户。
中国面板厂商的8.5代及10.5代TFT LCD生产线中大多数都保留了生产铟镓锌氧化物(IGZO)TFT LCD面板的能力,而这些面板仍然具有许多优势。数字化研究报告指出,与a-Si TFT LCD技术相比,IGZO技术通过使用额外的1到2次掩蔽工艺,可以生产分辨率更高的面板,并可进一步升级,从而生产AMOLED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