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瑞仕半导体株式会社(日本东京都中央区 董事总经理:芝宫 孝司 第二东京证券交易所:6616)开始批量生产对应工作电压下限2.5V为止、上限温度105℃为止的线圈整体型“micro DC/DC”转换器、XCL223/XCL224系列产品。
据业内人士透露,台工业技术研究院(ITRI)下属的电子与光电子系统研究实验室(EOSRL)日前正在与PlayNitride、LED驱动器IC设计公司Macroblock以及PCB制造商Unimicron Technology合作开发超小间距Micro LED面板。
集邦咨询LED研究中心最新报告《 4Q17 Micro LED 次世代显示技术 - Micro/Mini LED应用于车用显示器市场研究分析》表示,2017年乘用车显示器总量约2.41亿之整机数量,预估2025年乘用车全球车用面板总量约成长至6.24亿之整机数量,2017~2025年复合成长率 (CAGR)13%,成长的动力来自于智慧车联网、新能源车及自动驾驶车的普及率提升,大幅增加车内显示器使用量。
很多人对于.NET可能知之甚少,此框架由微软搭建,后来不少芯片厂商都推出了对应协议的开发板。不过微软搞得东西,一直都不温不火,.net也是一样。。。
虽然Micro LED技术技术仍在开发中,有些专家认为该技术最初将应用于中小尺寸显示器;而另一些认为最初的应用将是大尺寸显示器、大尺寸应用、特别是电视机,这些应用将使得Micro LED技术更有可能与OLED竞争。
现今大众消费级显示设备市场中,各种显示技术早已斗得不亦乐乎,无论是产业链供应、显示技术与成本压制都早已非常成熟的LCD液晶电视机,或是产能与良率大幅度提升且价格开始下降的OLED电视机,皆纷纷迅速占领各个价格区间,各种数不清的新品也让消费者目不暇接,而且还有刚刚从幕后反串而起的QLED量子点电视机。
虽然Micro LED技术技术仍在开发中,有些专家认为该技术最初将应用于中小尺寸显示器;而另一些认为最初的应用将是大尺寸显示器、大尺寸应用、特别是电视机,这些应用将使得Micro LED技术更有可能与OLED竞争。
台系厂商积极抢搭Micro LED(微发光二极体)未来商用热潮,业界看好,包含关键零组件PCB及早投入研发与相关专利布局加速,有助于催生智慧家庭8K新创应用。
Micro LED Display越来越热,近百位产业界人士集结,认为Micro LED Display目前的研发有三大挑战,分别是巨量转移技、电流控制以及与现有LCD和产业链的兼容性问题。
LED产业今年缺乏新题材,但在鸿海携手荣创、群创以及夏普收购eLux股权之下,Micro LED被捧上天。 实际上,不仅巨量转移、检测设备卡关等技术问题有待解决;此外,目前面板厂、LED厂各自努力,将来供应链的整合也是一大问题。 一般认为,Micro LED真的量产问世,恐怕至少还要3~5年的时间。
台湾电子设备协会理事长王作京表示:Micro LED议题在苹果的专研实验室成立,鸿海大举收购eLux力拚Micro LED商业化,技术讨论已正式进入白热化时代。希望藉由电子设备协会平台,开放式讨论相关议题,期能激荡出更多解决想法,让Micro LED Display的未来发展能够让台湾厂商有进一步的先机来发展。
苹果iPhone未来有无可能数天不用充电? 外媒报导,若Micro LED和可弯曲燃料电池技术成熟,加上5奈米制程若到位,未来行动装置数天免充电,有可能实现。
夏普指出Micro LED制造技术,可将是下一代显示技术之一,因此在推动Micro LED走向商业化此目标的同时,大该可以猜想到对于AMOLED的产能或是投资。
小间距LED的进化极限是什么?也许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要出来了。近日,台湾媒体报道,可能被三星电子收购的台湾初创公司Play Nitride,预计将在2017年下半年安装micro LED产品试产生产线。而micro LED的像素间距渴望比肩目前的手机液晶显示屏。
次世代显示技术Micro LED正蓄势待发,尽管业界对于Micro LED应用需求及成本看法分歧,但业界预估若Micro LED技术应用于大尺寸室内显示屏,在良率持续提升之后,Micro LED相较于现有小间距显示屏成本将便宜30~40%,至于在智慧型手机应用市场,Micro LED初期导入手机成本仍高,但相较于目前旗舰级AMOLED机种的价差有机会缩减至3成。
小间距LED的进化极限是什么?也许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要出来了。近日,台湾媒体报道,可能被三星电子收购的台湾初创公司Play Nitride,预计将在2017年下半年安装micro LED产品试产生产线。而micro LED的像素间距渴望比肩目前的手机液晶显示屏。
Micro LED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的关注度持续升温,除了苹果(Apple)及Sony之外,近期如三星、鸿海等大厂也相继展开布局,据指出,近来参与 Micro LED 相关厂商及单位已高达近百家。
当LED超越所有照明与背光之后,除了有人将视觉放到OLED,也有人在重点关注着Micro LED技术。那么问题来了——如今的Micro LED扮演什么角色?有哪些企业或者机构在研究这个技术?LED厂投入研发Micro LED技术,
特瑞仕半导体研发了线圈与控制IC一体化的升压型“micro DC/DC”转换器XCL102/XCL103系列,将为节省基板面积的空间和缩短研发工期做出贡献。
在OLED、QLED、印刷显示成为未来行业公认路线的背景下,台湾Micro-LED联盟的努力更多显示的是“弱者”的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