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refox系统手机增加三国市场 含ZTE Open手机

    西班牙电信(Telefonica)近日将几款搭载Firefox移动操作系统的手机推向了墨西哥、乌拉圭和秘鲁等三个拉美国家的市场,此举也标志着Mozilla的移动操作系统在全球市场覆盖了更多的范围,这也是该系统在全球增长的表现。西班牙电信此次将中兴通讯的ZTE Open和阿尔卡特One Touch Fire推向了墨西哥;在秘鲁市场,西班牙电信推出了ZTE Open;在乌拉圭市场,西班牙电信则推出了阿尔卡特One Touch Fire。这些手机都搭载了Firefox移动操作系统。在此之前,已经有搭载Firefox移动操作系统的手机进入了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等市场。除了这些市场之外,西班牙电信也一直忙于推广搭载Firefox系统的LG Fireweb手机,此款手机于上个月在巴西推出。事实上,让搭载Firefox系统的手机进入更多的市场也一直是Mozilla公司的主要战略。除了拉美地区之外,Firefox操作系统的手机也进入了波兰、希腊、匈牙利和德国等欧洲市场。Mozilla硬件业务主管李功(Li Gong)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在印度,多数地区都没有Wi-Fi或无线网络功能,甚至没有电力供应,但是多数地区的家庭都拥有手机,这些家庭可以坐作一团,用手机打电话或观看视频。在北美市场,用户对智能设备使用的理念似乎与众不同。我们的目标并不仅仅瞄准高端市场,同时也瞄准那些服务不全面的低端市场。”为此,Mozilla公司一直致力于推广全球所有市场都消费得起的知道能手机,并为首次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提供更加简易的智能手机。

    半导体 FIREFOX TE PEN

  • 朝鲜平板电脑“三池渊”超详细评测

    之前有朝鲜自主设计平板电脑,但仍无法联网的消息,最近华尔街报道,三池渊平板电脑其实功能还不错。一位拥有iPad 4和Nexus7的Frank先生把玩了朝鲜三池渊平板给予了不错的评价,并撰写了非常详细的评测(16页PDF)。其中有些有趣的细节,比如这个安卓平板预装了超多应用,统计有488个,包括愤怒的小鸟等游戏、全功能MS Office应用包(对此微软未作评论)、PDF阅读器、音乐播放器、语音识别、词典、百科全书、电子书(包含金日成著作当然也有狄更斯、雨果、巴尔扎克等名著)。总之Frank评价说这个平板对朝鲜人来说,是个“极为有用”和“相当了不起”的设备。不过它还是不能连接到互联网,据说能连上朝鲜内部网。对此The Verge总结道:朝鲜是以过分的压迫性政治和滑稽无能的太空计划出名,但新的报道指出这个国家有能力生产出让人吃惊的平板电脑。一个叫做三池渊的成品已经在亚洲贸易展上展出一年,吸引了纽约时代杂志和华尔街日报的关注。这款平板电脑的配置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差,值得注意的是它也有像愤怒的小鸟这样的应用,但是会有一些滞后。总的来说,它还是可以运行的。朝鲜的平板特殊在,它还有一个模拟的电视信号接收器并且预先装载了一部革命史,这让评论家认为是非常有用的搜索工具。当然,这款平板电脑还有许多缺点。由于朝鲜的十分严格的网络审查制度使得这款平板电脑无法连接到因特网——依赖于国家自己控制的局域网,这个局域网提供很少的信息并且评论者很难在上面进行评论。至少现在,三星不用担心它北部邻居的竞争了。[via WSJ & The Verge]

    半导体 平板电脑 局域网 GE AN

  • Soraa公司获得美国能源部拨款推进GaN基底研究

    Soraa公司10月23日宣布已获得美国能源部先进能源研究计划署(ARPA-E)数额几百万美元的拨款,以推进与将大尺寸GaN基底用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相关的两个项目。该公司目前已参与ARPA-E的SWITCHES项目,负责执行项目第一阶段的研究,内容有关大尺寸、低成本、高质量GaN基底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到高级电源开关上,该阶段为期4年,共耗资320万美元。Soraa公司还曾获得ARPA-E475万美元的拨款,用于研究采用氨热法生长大尺寸GaN基底,此类基底可用于LED、垂直电源设备及新一代电力电子技术。Soraa公司首席技术官MikeKrames介绍说:“低成本、高质量、大尺寸的GaN基底的研发是电力电子技术进步的一个重大技术难点。”本次最新获得拨款的两个项目的负责人MarkD'Evelyn则表示公司很高兴能够将大尺寸GaN基底技术拓展应用到这一重要领域。

    半导体 LED 电力电子技术 GAN MARK

  • 欧司朗Multi CHIPLED 成就高质量裸视3D LED显示器

    要将裸视3D显示器应用于公共区域,显示器的尺寸和质量都尤为关键。得益于欧司朗光电半导体的尖端技术,位于韩国的AtechKorea公司最近推出了尺寸最大达到500英寸的裸视3D显示器。这视讯显示墙对比度为4000:1,屏幕亮度为4,500cd/m2,视距最远达30公尺,将主要应用在商场、展览馆等室内公共区域。裸视3D显示器已经推出一年多,但在大尺寸应用中的采用率却不尽人意。这主要由于现时的显示器实际上是配备了背光LED或侧光式LED的液晶显示器。采用这种背光或侧光式技术,液晶面板的尺寸就限制了显示器的尺寸。然而,Atech现时努力的成果是使用了欧司朗的MultiCHIPLED生产而成的真正3DLED显示器,由LED直接发光,可解决了尺寸问题;并采用Atech研发的‘柱状透镜’作为单独像素运行,能够产生高清(HD)3D图像。AtechKorea公司总裁金石华先生指出:“我们之所以选择欧司朗的MultiCHIPLEDLED,是因为这些LED中的RGB芯片能够单独驱动,从而混合生成需要的各种色彩,因此能够生成极其精确的像素颜色,实现色彩鲜明的图像;此外,这款产品采用扩散型树脂的黑色表面,能够让我们的屏幕达到最高对比度度;再者,它们封装小巧,封装尺寸仅1.6×1.6×0.9mm,能够实现小至2mm的像素间距。实际上,不到10m²的区域内可以容纳数百万的像素点,因此足以在分辨率1980x1080的高清电视上显示色彩明亮、对比度出色的画面。”欧司朗光电半导体亚洲有限公司亚太区资深市场总监钟介聪先生表示:“我们的MultiCHIPLED系列采用几乎不反射任何环境光的超黑封装,即便在非常明亮的环境中也能保持高图像质量。此外,在100˚的全视角中,色彩效果保持不变。因此可以说,MultiCHIPLEDLED是商场、展览馆等公共场所中显示器应用和真正LED电视的理想光源。”在公共场所,公共视讯显示器大多播放信息娱乐信息,没有人会愿意戴上眼镜进行观看。因此,免戴眼镜一定会开启3D的潜力。Atech研发出了一种不用佩戴眼镜即可实现3D图像效果的‘柱状透镜’,这种‘柱状透镜’还能将3D图像转换为2D图像,具体取决于显示器要求。通过采用欧司朗的MultiCHIPLED,这些显示器更是实现了高分辨率、良好画质和高亮度。它们一定会吸引众多眼球,成为公共场所的焦点。

    半导体 欧司朗 LED显示器 CHIP MULTI

  • 科技业揭秘:乔布斯为什么瞧不起比尔•盖茨?

    从乔布斯与盖茨的交往历史来看,盖茨对苹果和乔布斯,总还是有一些情感在里面的,尽管在商业社会,这样的情感是否足够支撑这么巨大的一个决定——微软投资苹果也就意味着培养了一个对手——是存疑的。很多人都强化了乔布斯对盖茨的厌恶,或者鄙视。但事实上,二人的关系在历史上要复杂得多。举例而言,我们都知道乔布斯和盖茨关于谁才是小偷的经典吵架。那是1983年11月,盖茨宣布微软即将推出Windows1.0,乔布斯得知后大发雷霆,差人将盖茨叫到了库比蒂诺的苹果总部,当着十来个麦金塔团队成员的面,呵斥盖茨“你在盗用我们的东西!”接着,盖茨便平静地说出了后来成为硅谷经典反驳台词的那句话——“我们都有个有钱的邻居,叫施乐,我闯进他们家准备偷电视机的时候,发现你已经把它盗走了。”关于Windows盗用了麦金塔的图形界面的争端,的确是乔布斯多年来不爽盖茨的最大一件事情。但事实上,乔布斯因此便和盖茨划清界限、不共戴天了吗?不是的!接着看乔布斯的传记——盖茨这次来库比蒂诺,是知道乔布斯要找他什么麻烦的,但他仍然单刀赴约,并且在库比蒂诺待了整整两天。乔布斯和他当众吵完之后,盖茨等乔布斯情绪平息下来,把乔布斯单独叫开,私下给老乔演示了Windows的demo版,老乔说这简直是坨屎,盖茨也半示弱、半坚定地回说,是坨好屎。接着,乔布斯又情绪起伏一阵之后,提议两人出去走走,两人在库比蒂诺的街道上走了很久,然后一起吃了饭,然后又边走边聊了好一会儿,于是乔布斯对盖茨说:“好吧,好吧,只是你们别搞得太像我们做的东西了。”接下来呢?两人仍然没有真正闹僵。因为麦金塔需要微软的软件!乔布斯很清楚,在个人电脑还是很贵的那个时候,漂亮好用的办公软件,仍然是商业用户购买麦金塔的重要原因,而当时的微软正在着手给麦金塔开发一系列优质软件,包括Multiplan、File、Chart,还有BASIC。1984年1月,微软与新问世的麦金塔同步推出了MicrosoftBASIC和MicrosoftMultiplan;同时,麦金塔的宣传小册上,也有盖茨和莲花软件的卡普尔等合作伙伴公司的CEO的照片。1985年,微软Word和Excel——今日微软的第二大现金奶牛业务——也是首先在麦金塔平台上发布,几年之后,微软才分别推出了它们的第一个Windows版本。到了1985年,微软发布麦金塔版Excel1.0时,乔布斯还愉快地和盖茨一起出席了在纽约绿苑酒廊餐厅的发布仪式。需要强调的是,Excel是制表软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完全重新定义了制表软件的行业标准,这一软件也是极大提升了麦金塔销量的引擎之一,而专门为Windows——麦金塔的竞争者——开发的Excel直到1987年才发布。同样需要注意的是,1985年,麦金塔版Excel1.0发布,是在微软Windows当年1月面世之后的事情。 123 责任编辑:Flora来源:互联网 分享到:

    半导体 软件 乔布斯 盖茨 MDASH

  • 未来五年电源管理收入将增长6.6%

    【导读】据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电源管理半导体营业收入达到328亿美元,比2011年的319亿美元小增2.8%。尽管与2009和2010年的强劲增长相比,增幅不大,但全年营业收入至少有所增长。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电源管理半导体营业收入达到328亿美元,比2011年的319亿美元小增2.8%。尽管与2009和2010年的强劲增长相比,增幅不大,但全年营业收入至少有所增长。 电源管理市场每年第四季度通常下滑,这是正常的季节性趋势。但是,2011年第四季度的降幅突显该市场非常疲弱。电源管理半导体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被用于多种电子产品之中,可以帮助产品散热、减轻重量和缩小尺寸。 有几个情况导致2011年第四季度市场下滑,包括日本3月地震和海啸导致一些厂商的生产中断,以及泰国10月发生严重洪灾。全球消费者支出放缓,许多政府项目收缩,也导致情况进一步恶化。结果去年底几乎所有电源管理半导体市场的增长速度都下降。 但有迹象显示,该市场正在恢复元气。虽然因2011年底环比大幅下降,今年第一季度增长微弱,但第二季度和未来消费需求增强,将推动电源管理产业增长。在向来比较强劲另一个领域,电源管理半导体也将继续增长,即工业电子和风能、太阳能及地热等替代能源市场。 在消费领域,领先的电源管理产品将是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模组,它在许多现代电器中用于开关电源。在消费领域,电源管理集成电路将是推动其增长的最重要产品。 预测显示,未来五年电源管理半导体营业收入将增长6.6%,总体增长前景良好。 在预测期内,电源管理半导体在苹果iPad等媒体平板领域的增长将最为强劲,2011-2016年的复合年度增长率预计高达30.7%。 未来五年将推动电源管理产业增长的其它市场包括:数字机顶盒,复合年度增长率(CAGR)预计为15.3%;大楼与住宅控制,CAGR预计为13.3%;企业语音网络,CAGR预计为13.1%;手机,CAGR预计为12.3%;移动基础设施,CAGR预计为11.8%;网络交换机,预计为10.0%。 与在工业市场一样,IGBT模组是上述各市场的主要增长领域,其次是低压及高压MOSFET。驱动IGBT模组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汽车与工业领域的替代能源市场,比如汽车安全与控制和能源生产。 本文由收集整理

    半导体 苹果 电源管理 控制 IGBT

  • 震撼弹!Intel带枪投靠安谋阵营,恐分食台积电订单

    正所谓打不过敌人,就加入对手阵营。英特尔(Intel)在智慧型手机与平板电脑处理器效能拚不过安谋(ARM),但眼看PC市场已如昨日黄花,因此现在决定带枪投奔敌营,为客户代工生产ARM架构处理器。英特尔夥伴Altera30日在安谋开发商大会上宣布惊人消息,英特尔将以最先进的14奈米制程为该公司代工生产64位元安谋Cortex-A53高性能四核心处理器,且时间就在2014年。由于Altera之前是台积电(2330)大客户,今年初才转投英特尔怀抱,因此不少分析师认为,英特尔也开始代工生产安谋处理的消息,将使台积电与另一位更重要客户苹果的关系动摇,英特尔恐分食部分苹果A系列处理器(也是由安谋所设计)订单。据科技部落格Appleinsider报导,A系列处理器包含iPhone5s以及即将上市的iPadAir所采用的64位元A7处理器,目前均委由三星生产,至于下一代A8处理器订单传将由台积电与三星共享。CNET.com报导,英特尔发言人ChuckMulloy表示,该公司对代工生产对手阵营所设计晶片采开放态度,且会依照个案做审慎评估。

    半导体 Intel Altera 英特尔 台积电

  • 盖茨欲增加在微软工作时间 将跟新任CEO“长时间”共事

    我们都知道,微软联合创始人兼主席比尔·盖茨现在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这一慈善项目上。而就在近日接受《金融时报(FT)》的采访时,这位慈善家称,自己将会花更多的时间在微软这家公司上。早前,盖茨曾许诺每周选出一天时间呆在公司,参加工作。现在,盖茨在FT的采访中表示,未来除了一周一天的工作时间之外,他还将会参加公司一些产品部门的工作例会。虽然现任CEO史蒂夫·鲍尔默于今年8月公开宣布将于一年内退休,但这仍未动摇盖茨增加其在公司上所花费的时间。另外,盖茨在采访时再次强调,自己将不会接替鲍尔默的职位,不过他会利用"相当多的时间"跟新任CEO共事。

    半导体 微软 创始人 盖茨 CE

  • 传感器+MCU成重要发展趋势

    【导读】随着移动智能、物联网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精度、智能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使客户能够更快、更便捷地完成系统开发,一些传感器厂商开始提供更加先进的模块化开发平台,即MCU+传感器,以使其具有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这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技术趋势。 随着移动智能、物联网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精度、智能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使客户能够更快、更便捷地完成系统开发,一些传感器厂商开始提供更加先进的模块化开发平台,即MCU+传感器,以使其具有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这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技术趋势。但是MCU+传感器需要更加复杂的数模混合制造工艺,未来这一发展趋势到底能走到哪一步,中国企业如何顺应这个走势,均需要仔细观察。 传感器与MCU走向融合 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结合、具有各种功能的单片集成化智能传感器,是传感器的主要发展方向。 传感器作为电子产品的“感知中枢”,在消费电子、工业、医疗、汽车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YoleDeveloppement分析师LaurentRobin预期,2013年~2018年之间,全球MEMS传感器市场将有18.5%的年复合增长率,2018年市场规模可望达到64亿美元。由于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安防等领域,传感器在基本功能之外,开始越来越多地承担自动调零、自校准、自标定功能,同时具备逻辑判断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对被测量信号进行信号调理或信号处理,这就需要其拥有越来越强的智能处理能力,也即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物联网将成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又一个新兴产业。物联网的基本要求是物物相连,每一个需要识别和管理的物体上都需要安装与之对应的传感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步,要求传感器不仅具备基础的信息收集功能,智能化的信息处理能力也成为判断其性能高低的重要依据。因为不可能将所有运算都放到云端完成,网络的各个节点也要完成各自的运算任务。因此,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结合、具有各种功能的单片集成化智能传感器成为主要发展方向。 智能化传感器是微处理器和传感器相结合的成果。它兼有检测、判断与信息处理的功能。智能化传感器与传统传感器相比,具有很多鲜明的特点,比如有自诊断和自校准功能,有判断和信息处理功能,可以对测量值进行修正、误差补偿,从而提高测量精度,还可以实现多传感器多参数测量。 工艺制造成最大挑战 MCU与传感器的工艺技术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实现整合比较困难,相关厂商在密切观察是否能在下一个工艺节点上(比如28nm)实现两者的融合。 不过,整合传感器与MCU在技术上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在工艺制造上。MCU和传感器需要使用不同的工艺,MCU的数字电路多一些,会用到90nm的CMOS工艺;传感器的模拟电路更多。把两种不同工艺的产品整合在一个平台,是有难度、有挑战的。意法半导体MEMS技术营销经理郁正德则表示,整合MCU的智能传感器其成本势必也会较高,是否能受到OEM厂商青睐也是业界关注的问题。 不过,由于目前MCU与MEMS的产能都在逐年快速成长,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导致价格一路下滑,因此未来高整合度MEMS在价格上的竞争力并不会输给传统单颗的设计,且可减少印刷电路板的占用空间,预期将非常具有市场潜力。 现在传感技术的确发展很快,集成度越来越高。不过,MCU与传感器的工艺技术有很多不同之处,目前实现整合比较困难。我们在密切观察是否能在下一个工艺节点上,比如28nm实现两者工艺的融合;现在则更加关注一些新的封装技术,比如CSD封装、MCP封装等,在封装层级把传感器与MCU结合在一起。 FABLESS模式将成为主流 MEMS传感器生产制造的商业模式十分重要,长期看FABLESS模式将成为主流,但中期看一定会有FABLITE这个阶段存在。 中国传感器的市场近几年一直持续增长,增幅超过15%。2012年中国传感器应用四大领域为工业及汽车电子产品、通信电子产品、消费电子产品专用设备,其中工业和汽车电子产品占市场份额的42%左右,市场规模达到160亿元,传感器整体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但是,目前国内传感器产品还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一些MEMS传感器、汽车用传感器以及专用配套传感器等仍然主要依赖进口。在智能传感器成为发展趋势之后,制造环节也将成为考验国内传感器行业的重要因素。目前行业内IDM模式和FABLITE(轻晶圆制造)模式、FABLESS模式并存。从长期来看,FABLESS模式将成为主流,但从中期来看,一定会有FABLITE这个阶段存在。因为在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产业链处于形成期,并不是所有产品的所有生产过程都会有产业链的支持。有些产业链解决不了,只能由企业自己解决。另外,大批量产品可以外包;对于一些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外包很困难,也是由企业自己完成制造的。 本文由收集整理

    半导体 传感器 MCU 信息处理 FAB

  • 索尼Q2亏损扩大 全财年净利预期大幅下调40%

    10月31日消息,索尼今天公布了第二财季财务报告。索尼该季度净亏损扩大,原因是电影业务表现糟糕。它还将本财年的净利润预期大幅下调了40%。该公司在截至9月30日的财季里净亏损193亿日元(约合1.96亿美元),亏损较去年同期的155亿日元扩大,同时也不及汤森路透所调查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20.8亿日元。索尼第二财季实现运营利润148亿日元,较去年同期的303亿日元下降51%;营收1.78万亿日元(约合181.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6万亿日元增长11%。索尼该季度的业绩很可能将引发投资者的担忧,市场一直都在密切关注该公司的状况,看看是否有复苏迹象。在截至今年3月的上一财年里,索尼录得了五年来的首次盈利,不过其电视业务依然处于亏损,智能手机业务也远远落后于苹果和三星电子。索尼将第二财季的亏损归咎于电影业务,该业务季度运营亏损178亿日元,去年则是实现运营利润79亿日元。索尼称,其部分电影票房表现令人失望。索尼将截至明年3月的本财年净利润预期从7月预测的500亿日元大幅下调40%至300亿日元。它还将运营利润预期从2300亿日元下调至1700亿日元,营收预期从7.9万亿日元下调至7.7万亿日元。虽然电影业务表现低迷,索尼称其智能手机销售强劲,帮助公司取得营收增长。在第二财季,索尼包括智能手机的移动产品与通讯部门运营亏损9亿日元,较去年同期的231亿日元显著收窄;该部门的营收也取得了39%的增长。

    半导体 移动 索尼 智能手机 三星电子

  • 飞利浦发布2013年第三季度财报 LED业务增长33%

    销售额达56亿欧元,同比增长3%;运营业绩增长33%,达6.34亿欧元•成长型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10%•息税摊销前利润为5.62亿欧元,占销售额的10.0%,高于2012年第三季度的6.3%•去除重组和其他开支的息税摊销前利润增加至6.34亿欧元,占销售额的11.3%•净收入增加至2.81亿欧元,高于2012年第三季度的1.05亿欧元•自由现金流达1.17亿欧元•新一轮15亿欧元的股票回购计划于10月21日启动首席执行官万豪敦先生表示:“在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飞利浦在本季度再度实现了稳健的业绩增长。我很高兴地看到公司的运营业绩取得了33%的增长,充分体现了‘加速成长’计划带来的持续效果。医疗保健业务销售业绩持平,订单量下降了2%,但息税摊销前利润取得了增长。由于我们专注于本地化的产品,优质生活事业部继续保持强劲的业务增长,销售额同比增长9%。照明事业部的LED业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3%,带动了整个照明业务实现了3%的业务增长。我们的‘加速成长’计划继续取得卓有成效的进展。迄今为止,在降低间接成本方面,我们共计节省成本8.56亿欧元,其中2013年第三季度达1.83亿欧元。‘端到端’项目的实施成果卓著。精益化的供应链使库存量得以降低。卓越设计项目(DfX)正在构建一个强大的‘漏斗’=,使我们能在未来几年里获得诸多降低产品成本的机会。‘端到端’使我们能更快速地为客户带来更多的本地化创新成果。我们看到广大员工正在积极参与到‘端到端’的变革中,这使我们成为一个更灵活、更具创业精神的组织。我们将战略重心置于能带来价值增值的创新和新业务模式,并且在各个市场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功。影像介入干预疗法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作为该领域的领导者,飞利浦率先在莫斯科的一家顶级医疗研究机构建立了一个先进的混合手术室(advancedhybridoperatingroom),为其他俄罗斯医院提供了示范。凭借我们在数字化领域的创新,我们近期还推出了一系列高价值的互联消费类产品,如:智能化的空气净化器、婴儿监视器和数字化的理容指南。此外,作为全球节能照明领域的领导者,我们还成功赢得了迪拜市政所属楼宇的智能化LED照明改造项目。飞利浦的照明解决方案能有效节电50%,将推动迪拜实现建设全球最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愿景。虽然全球经济环境依然严峻,将继续影响我们未来几个季度的业绩增长,但我们依然承诺实现我们之前设定的2013年财务目标。”第三季度财务数据:三大事业部运营业绩均获得显著提升。去除汇率变动的影响,第三季度医疗保健设备订单量同比减少了2%,其中病人监护和临床医疗信息业务订单量减少,但影像系统的订单量略有增加。客户服务、家庭医疗保健、病人监护和临床信息业务的增长被影像系统业务的下滑所抵消,使得医疗保健业务的整体销售额同比持平。在中国、中欧、东欧和拉丁美洲市场强劲增长的带动下,成长型市场实现3%的同比业务增长。去除重组和收购相关开支的息税摊销前利润达14.6%,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个百分点。优质生活事业部的同比业绩增长达9%,各业务分支,如健康护理、家居护理及厨房电器和个人护理业务,均取得了强劲的增长。成长型市场的销售额同比更是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去除重组和收购相关开支的息税摊销前利润增长至11.1%,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3个百分点。在Lumileds、汽车照明和光源与电子业务的带动下,第三季度照明事业部的整体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3%的增长,但专业照明和家居照明业务在本季度出现了下滑。LED业务的增长达33%,已占到整体照明业务的30%。成长型市场实现了两位数的同比业绩增长。去除重组和收购相关开支的息税摊销前利润达10.2%,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9个百分点。新一轮15亿欧元的股票回购计划于10月21日启动。

    半导体 飞利浦 LED 数字化 影像

  • 德国光伏迎来涅槃良机

    不久前,光伏产业还是德国制造业中少年老成的明星。当欧元区遭遇危机时,德国的光伏业却一枝独秀,装机容量从2006年的1.9兆瓦提升到2012年的32.6兆瓦,其中绝大部分设备零配件产自德国本土。德国的一批新兴光伏企业,诸如SolarWorld,Q-Cells,Solan,AleoSolar和Conenergy一度支配着欧洲市场,并将产自德国的硬件和技术出口至全世界。但现在,局势有所变化,太平盛世结束了。来自中国的价格竞争、被蚕食的市场和欧盟对待贸易的消极态度等多重因素将众多德国企业推向生死边缘。因为新能源补贴政策存在变数,德国太阳能装机需求已经下跌,连续数年的增长态势终止。大约每2个月就有一家德国光伏企业破产或被外国竞争者收购。2011年,德国光伏制造商拥有雇员12万人,截至2012年底,这个数字已降至8.7万。两年间,德国光伏企业营业额从119亿欧元跌至73.4欧元。西门子(Siemens)和博世(Bosch)这两大“超级公司”也必须依靠削减业务才能存活下来,损失均达到十亿欧元左右。近期,中国光伏电池、镜片和模块在欧盟被“解禁”,导致德国光伏制造商收复丢失市场份额的希望更加渺茫。面对如此境况,行业改革在所难免。问题在于,德国目前仅存的光伏产业能否自我重塑,通过改革回到市场领袖的位置。尽管德国光伏业有很多亮点,但观察家们仍质疑,德国太阳能制造业已奄奄一息,企业很难在这个充满活力的领域迅速找到突破办法。有学者表示,大量生产模块和电池的硬件生产商离开了德国,仍然留在德国市场中的企业大多正在进行重组。比如,此前破产被收购的SolarWorld目前正准备重回市场。但批评家认为,SolarWorld的重组与其说是新的开始,不如说是在压缩规模向市场妥协。而SolarWorld强调,公司正在关注国际市场,并打算放弃德国市场。SolarWorld并不非行业中唯一看向国际市场的,毕竟全球光伏硬件市场正在经历繁荣,预计2013年装机将达到6.6吉瓦。来自美国、拉丁美洲、南非和亚洲的企业纷纷将眼光投向国际市场,德国光伏企业的出口比例也从2010年的50%提升到了2012年的60%,并且有趋势表明,这个比例还将继续上升。包括光伏逆变器在内的一些德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仍然保持原有竞争力。很多德国光伏企业即使在本国挣扎于破产边缘,但在国际市场却发展良好。PhoenixSolar和S.A.G.Solarstrom是两家巴伐利亚州的太阳能系统供应商,2012年上半年,它们分别转向国际市场并成功盈利。但亦有观察家怀疑,德国公司对于海外市场的依赖能否持久。德国的太阳能研究人员认为,德企做出的改变不应是适应海外市场,而应是重新定位。德国企业必须站在智能电网的角度思考,找到与电网重合的新市场定位,客户应该是分布式生产商、行业消费者以及愈加精打细算的居民。德国太阳能协会表示,关于技术的竞争仍在继续,发展前沿创新技术能够帮助德企在全球光伏市场保持领先。此外,德国太阳能协会的DavidWedepohl认为,越来越多的居民和企业希望使用自家屋顶太阳能设备生产的电力,同时,自产型太阳能的成本越来越低,使得这一太阳能设备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今年5月,德国投资2500万欧元,使得光伏储能系统的小规模生产商能够合法获得低息贷款和折扣。但即使拥有折扣,储能设施的生产成本仍然高昂。一个4.5千瓦时的储能系统成本为7000欧元,10千瓦时的成本则为1.15万欧元。在贷款项目开始实施的前3个月,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共收到940份贷款申请,需求之大可见一斑。尽管KfW认为低息贷款能够起到刺激行业发展的作用,但若想复兴德国光伏行业,这远远不够。除了贷款规模外,申请贷款和折扣的文书处理工作异常繁琐,对行业发展的推进力度不够。对于储能设备生产商来说,形势严峻依然。柏林的太阳能研究中心表示,与太阳能模块生产商所面临的情况截然不同,德国在储能设备生产方面并没有明显优势。同时,20余家外国电池生产商已做好进入德国市场的准备,中国企业同样具备生产储能设备的能力。德国行业专家对本国太阳能行业发展充满信心,认为德国有着优秀的硬件制造背景,有能力在光伏高科技解决方案领域获取利润。最大的问题在于德国公司能否在“大浪淘沙”中存活下来。

    半导体 光伏 光伏企业 SOLAR WORLD

  • 索尼复苏成疑 消费电子业务堪忧

    华尔街日报近日发布文章称,7月索尼录得季度财报一片向好,让人看到复苏希望,而短短3个月后它却落得亏损,并将全财年盈利预期大幅下调40%,从而给自己的复苏打上了大大的问号。分析师和投资者均对该公司的消费电子业务的黯淡前景感到担忧。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巨大反差丸三证券(Marusan Securities)分析师Hidekazu Miyahara还记得索尼7月末的东京财报通报会的欢喜气氛。当时该公司刚刚公布在截至6月30日的季度实现了盈利,分析师们看到了索尼在进行涉及裁员1万人的重组后的复苏迹象。有一分析师在问答环节上告知索尼高层他很兴奋它的电视业务终于实现盈利。而本周四,在看到索尼发出利润预警,在截至9月30日的财季录得亏损之后,Hidekazu Miyahara感到非常震惊。“它的前景尤其令人失望,因为它已经采取了很多的成本削减行动。”Hidekazu Miyahara说道,“剩下的再大幅削减固定成本的空间可能很小了。”他还指出,他正重新评估其对索尼股票的“买入”评级。在索尼周四宣布将全年净利润预期大幅下调40%后的第二天,该公司股价大跌11%,报收1668日元,市值蒸发掉逾20亿美元。消费电子业务堪忧索尼的季度亏损主要是因为电影业务表现糟糕,但真正让分析师和投资者担忧的是其消费电子业务的黯淡前景。其电视业务再次出现亏损,索尼还下调了对电视、PC和相机的销售额预期。最大的隐忧是,该盈利预警并非严峻经济环境引起的暂时性结果,而是整个复苏战略可能行不通的征兆。在去年上任的平井一夫(Kazuo Hirai)领导下,索尼制定了为期三年的复苏路线图。上一财年,得益于资产出售该公司才勉强实现盈利。而本财年平井一夫承诺要让电子部门恢复盈利。该部门包括近十年未曾取得收支平衡的电视业务。索尼接下来的赌注是Xperia智能手机和PlayStation 4游戏主机,不过分析师们指出,那些产品的前景还不好说,因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的喜好变幻无常。“索尼需要在未来的产品组合上做一些艰难的抉择,”惠誉评级公司高级总监史蒂夫·杜罗瑟(Steve Durose)说道。他称,索尼应当考虑撤出消费者电子市场,转而像松下那样将重心更多地放在面向企业客户的工业产品上。索尼高级副总裁Shiro Kambe表示,预计公司的销售将会在PlayStation 4于11月15日上市后显着复苏。该公司对PlayStation 4的目标是在截至明年3月的财年里卖出500万部。索尼最具竞争力的业务之一是用于智能手机的摄像头传感器供应,该业务的服务对象包括苹果iPhone。不过智能手机摄像头传感器的强劲需求正被同样采用索尼传感器的传统相机需求下降所抵消。

    半导体 索尼 消费电子 IDE HID

  • 如何在ARM Cortex-M3处理器上进行μCOS-II移植

    Cortex-M3是ARM公司最新推出的基于ARMv7-M架构的低功耗处理器。在深入了解μCOS-II工作原理和Cortex-M3特性的基础上,给出了在STWl32F103ZE处理器上的详细移植过程。将移植后的μC/OS-Ⅱ操作系统应用于移动多媒体直放站CMMB项目中,验证了移植的成功。这对于管理硬件资源,缩短开发周期和提高系统稳定性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0 引言嵌入式系统已经广泛渗透到了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嵌入式处理器已占分散处理器市场份额的94%,其中ARM的应用最为广泛。基于ARM内核的处理器以其诸多优异性能而成为各类产品中选用较多的处理器之一。当系统越来越大,应用越来越多时,就出现了如何管理众多的硬件资源,以及如何满足系统的实时控制要求和如何提高系统软件开发效率等不可回避的问题。这时,使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很有必要。操作系统的主要作用有:统一管理系统资源;为用户提供访问硬件的接口;调度多个应用程序和管理文件系统等。1 概述μC/OS-II是著名的、源码公开的实时内核,是专为嵌入式应用设计的,可用于各类8位、16位和32位处理器。μC/OS-II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包括诸多领域,如手机、飞行器、医疗设备及工业控制等。实际上,μC/OS-II已经通过了非常严格的测试,并且得到了美国航空管理局的认证,可以用在飞行器上。这说明μC/OS-II是稳定可靠的。Cortex-M3是一款低功耗处理器,具有门数目少,中断延迟短,调试成本低的特点,是为要求有快速中断响应能力的深度嵌入式应用而设计的。该处理器采用最新的ARMv7-M架构。还具有如下特性:(1)采用Thumb-2指令集。在Thumb-2中,16位指令首次与32位指令并存,代码密度得到很大改善。(2)Cortex-M3处理器可配置为具有SW-DP或JTAG-DP调试端口。(3)使用可选的MPU对处理器提供存储器保护。(4)具有嵌套向量中断控制器(NVIC),低延迟的异常处理。本论文采用的是意法半导体ST公司生产的基于Cortex-M3内核的STM32F103ZE处理器,详细论述了μC/OS-Ⅱ的移植过程。编译环境采用的是RVMDKV3.7。2 移植工作所谓移植,就是使一个实时内核能在指定的微处理器上运行。为了方便移植,大部分μC/OS-II的代码都是用C语言编写的,但是仍需要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写一些与处理器硬件相关的代码。μC/OS-II是第一个支持Cortex的RTOS,图1显示应用程序、μC/OS-II、port和BSP四者之间的关系。具体移植工作主要涉及到头文件OS_CPU.H、C语言文件OS_CPU_C.C以及汇编格式文件OS_CPU_A.ASM。2. 1 OS_CPU.HOS_CPU.H包含处理器需要的用#defines语句定义的、与处理嘉相关的常数、宏以及类型。因为不同的处理器有不同的字长,μC/OS-II的移植包括了一系列的数据类型定义,以确保其可移植性。μC/OS-II内核代码不使用C语言中的short、int及long等数据类型,因为它们是编译器相关的,是不可移植的。Cortex-M3是32位处理器,同时参照RVMDK编译器文档,对μC/OS-II内核中的数据类型作如下定义:…typedef unsigned int OS_STK;typedef unsigned int OS_CPU_SR;OS_STK定义的是32位宽的堆栈入口地址数据类型,OS_CPU_SR定义的是32位宽的Cortex-M3处理器状态寄存器数据类型。和所有的实时内核一样,μC/OS-II为了访问临界区的代码需要关闭中断,访问完,重新使能中断。为了增加可移植性,μC/OS-II定义了两个宏分别关闭和使能中断一OS_ENTER_CRITICAL()、OS_EXIT_CRITICAL()。μC/OS-II定义了三种关闭和使能中断方法,只需要使用其中一个。多数情况下,推荐使用OS_CRITICAL_METHOD#3。OS_CRITICAL_METHOD#3通过写一个保存CPU状态寄存器在一个临时变量里的函数,实现OS_ENTER_CRITICAL()。OS_EXIT_CRITICAL()调用另一个函数从临时变量恢复CPU状态寄存器。绝大多数微处理器和控制器的堆栈是从上往下递减的,但是也有些处理器使用的是相反的方式。μC/OS-II对两种都可以处理,只要配置常数OS_STK_GROWTH指定堆栈的方向就可以了。ARM Cortex-M3的堆栈增长是从高内存地址往低内存地址,因此,OS_STK_GROWTH应该设置为l。2. 2 OS_CPU_C.C移植μC/OS-Ⅱ要求编写10个简单的C语言函数,但唯一必要的函数是OSTaskStkInit(),其他9个函数必须申明,但并不一定要包含任何代码,允许用户在必要时添加扩展OS功能的代码。OSTaskCreate()和OSTaskCreateExt()通过调用OSTaskStklnit(),初始化任务堆栈。因此,堆栈看起来像中断刚发生过一样,所有寄存器都保存在堆栈中。多数CPU寄存器的初始值并不重要,但是为了方便调试和检查堆栈,用寄存器序号去初始化它们。寄存器的顺序是重要的,应该和ARM Cortex-M3在发生异常时的堆栈顺序一样。2. 3 OS_CPU_A.ASM移植μC/OS-II要求编写5个简单的汇编语言函数。OS_CPU_SR_Save()OS_CPU_SR_Restore()OSStartHighRdy()OSCtxSw()OSIntCtxSw()OS_CPU_SR_Save()按照OS_CRITICAL_METHOD#3的方式,首先保存中断屏蔽寄存器,接着关闭中断。这个函数被宏OS_ENTER_CRITICAL()调用。当这个函数返回时,RO包含关闭中断前的中断屏蔽寄存器的状态。OS_CPU_SR_Restore()恢复在调用OS_ENTER_CRITICAL()之前中断屏蔽寄存器的原值。也就是说,若在调用OS_ENTER_CKJTICAL()之前中断是关闭的,调用之后仍是关闭的。OSStart()调用OSStartHighRdy()来运行在调用OSStart()之前创建的最高优先级任务。OSStart()设置OSTCBHighRdy指向最高优先级任务的OS_TCB。当一个任务放弃对CPU的控制时,OS_TASK_SW()宏被调用,实际最终调用的是OSCtxSw()函数。通常,OSCtxSw()应该实现任务上下文切换,但是在ARM Cortex-M3中,所有的上下文切换由pendSV句柄来完成。OSCtxSw()仅仅触发PendSV句柄,再返回到调用处。[!--empirenews.page--]ISR完成后,调用OSIntExit()查看是否有比中断任务更重要的任务需要去执行。若确实如此,OSIntExit()调用OSIntCtxSw()决定下一步将要运行哪一个任务。然而,和OSCtxSw()一样,仅仅触发PendSV句柄,再返回到调用处。限于篇幅,不详细列出5个函数的源代码。2.4 PendSV句柄及系统滴答PendSV句柄函数为μC/OS-Ⅱ实现所有的上下文切换。这是ARM Cortex-M3推荐的上下文切换方法。这是因为ARM Cortex-M3发生任何异常时,自动保存多个寄存器,异常返回时自动恢复这些寄存器。PendSV仅仅需要保存R4-Rll和调整堆栈指针。不管是任务的初始化还是中断或异常引发的PendSV异常都是采用同样的方法实现保存和恢复上下文。μC/OS-Ⅱ要求用户提供一个周期性的时钟源来实现时间的延时和超时功能。Cortex-M3的系统滴答定时器是专门为RTOS设计的。可以在OSStart()运行后,μC/OS-II启动运行的第一个任务中调用OS_CPU_SysTickInit()初始化系统滴答定时器并使能中断。需要注意的是:在系统启动代码中,初始化中断向量时,向量14和15应放置PendSV和SysTick对应的句柄。3 测试移植代码至此,基本完成移植源代码的编写和修改,紧接着的工作就是验证移植的μC/OS-Ⅱ是否正常工作,而这可能是移植中最复杂的一步。应该首先不加任何应用代码来测试移植好的μC/OS-Ⅱ,也就是说测试内核自身的运行情况。若有些部分没有正常工作,可以明白是移植本身的问题,而不是应用代码产生的问题。若将基本的任务和时钟节拍运行起来,接下来添加应用任务将是非常简单的。首先在RVMDK中建立新工程,添加STM32F103ZE的启动代码,确保C编译器、汇编器和链接器能正常工作。将μC/OS-II移植代码添加到工程中,使用源代码调试器逐一验证移植函数。工程管理窗口如图所示:4 结语在成功验证移植代码之后,将μC/OS-II应用于移动多媒体直放站CMMB项目中,系统稳定运行,说明本移植是成功的。在CMMB项目采用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提高了研发效率,增强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半导体 ARM 处理器 移植 CORTEX-M3

  • Wintel阵营再出击 Win 8.1抢进二合一装置

    笔电与平板设计将加速融合。英特尔与微软正合力推广二合一智慧行动联网装置设计,以及兼容触控和传统桌面介面的新版Windows 8.1作业系统,同时也积极促进产品降价,在在使笔电和平板的外观、功能性及价格定位愈来愈接近。从今年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可以发现,由于平板市占率最高的苹果(Apple)缺席展出,展场中以Android作业系统产品数量居多。 至于微软(Microsoft)虽展出的多为2012年机种,2013年新上市机种比例低,但该公司在专题演讲中提出Windows 8.1改版计划,可望挹注新的发展动能。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平板业者多采用辉达(NVIDIA)或德州仪器(TI)等国际大厂的应用处理器,但随着新机种在外观及使用介面的变化上差异缩小,加上平板市场逐渐走向低价竞争,预估2013年平板制造商采用联发科或中国大陆IC设计商方案的比重将逐渐增加。 开创混合设计潮流 Wintel力推2-in-12013年Computex中,过去称霸PC时代的微软与英特尔(Intel)均积极表态,意欲使PC类产品触角延伸至平板产品。其中,微软针对2012年下半年推出后市场反应不佳的Windows 8提出改版计划,且近期已正式发布Windows 8.1供用户下载,其将着重动态砖与传统两介面间更流畅的切换,使工作与娱乐取向的不同介面整合运用。 此外,微软也针对具触控功能中小尺寸产品(SST),实施作业系统授权金调降措施,有助提高硬体厂开发Windows平板或变形笔电的意愿。 至于英特尔则力推平板和笔电二合一(2-in-1)的新设计概念,期能重振PC市场,该公司先前也在2013年Computex中透露,已有合作夥伴基于超低电压版本的Haswell处理器,开发无风扇设计的二合一产品,并于2013下半年陆续上市。 Win 8不尽理想 Win 8.1改版势在必行沉闷许久的PC市场亟需新的作业系统解套,微软鉴于Windows 8的买气及市场占有率一直不见起色,遂于2013年10月发布Windows 8.1改良版,进一步提升使用体验。 Windows 8发展不如预期主因在于使用者习惯无法跟上如此大幅度的作业系统改版,尽管Windows 8同时提供桌面与动态砖混合介面,但不习惯者仍只用旧桌面介面,让动态砖介面形同虚设;甚至有些人宁装回Windows 7单纯用桌面介面。 进一步整理Windows 8的负面使用意见,多为新介面没有过去习惯或很容易看到的「开始」按钮,也没有过去常用的「关机」或「重新启动」按钮,新的Modern UI挡在前面,对适合滑鼠控制且工作效率较佳的Desktop UI反而被迫退居二线,这样对还不具触控介面的PC工作用户而言,须经常切换介面而造成不便,因此消费者多有微词。 此外,Windows 8的动态砖介面,似乎只是微软着眼平板市场,硬生出来的新型介面,且急着以它为主轴推向市场,这对已使用PC多年的使用者而言,很容易产生不友善的使用体验,例如开启图片会预设跳到Modern介面,而一般人不易找到选择控制点,在市场上可以看到这类反感的强势批评。 此外,Modern UI介面对利用PC工作或提升生产力的个人或企业用户而言,并无明显意义或带来便利性。据PC管理服务公司Soluto今年5月的调查报告指出,过半Windows 8使用者,仍留连忘返使用传统桌面,因此刺激微软加紧投入Windows 8.1改版作业。 Windows 8.1改版意在延续跨平台OS策略回顾PC作业系统发展历史,应该还有人记得微软成名的视窗作业系统Windows 3.0,以及随后大红大紫且席卷全球市场,甚至成功切入企业用户的Windows 3.1,所以不要小看这「.1」字眼的小差别,Windows 8.1亦可能为微软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这次的Windows 8.1作业系统系睽违多年再度见到微软以小数点表达版本更新,感性上笔者个人认为微软有可能取决于曾经有过「.1」平台的幸运象征,推估该公司在Windows 8上市1年多以来,积极收集意见和释出改版善意是有既定节奏的,希望由新的Windows 8.1版本建立出一次涵盖大中小智慧运算装置的成功作业系统。 理性看待微软使用Windows 8.1名称,则是避免Windows 8成为继Windows Vista之后最短命的作业系统,并延续Windows 8包山包海的支援策略,不仅毋须另取新名,也能换取未来另有大改版的命名空间;再搭上英特尔力推的二合一设计概念百花齐放,更有助Windows 8.1吸引新一波消费者的关注。 Windows 8.1融合桌面与触控介面体验从Windows 8的企业端用户反应来看,多点触控、活泼互动的Modern UI对工作上助益并不明显。许多MIS人员指出,Windows 8虽有助提升企业系统管理效益,但要发挥所有功能,伺服器要同步升级,所有要变动的工程与经费是个考量,且目前Windows 7或先前版本还够用,因此对Windows 8的升级需求「不感急迫」。 相信许多企业对Windows 8的暂时冷感,也是促成微软释出Windows 8.1改革善意的动力,微软更强调该Windoes 8.1将因应企业用户的需求加入新设计。此外,微软也在Windows 8.1中导入丰富的影像支援,并新增Outlook 2013 RT及支援英特尔、高通(Qualcomm)和NVIDIA新一代高阶晶片,改善软硬体整合度。同时还将在动态砖介面中显现开始按键,让原本二个属性大不同的介面切换更加顺畅,提供更多的使用者自订选项,包括改变预设进入的UI,或可自订桌布在二个UI中一致等。虽然这些功能对PC使用者来说,只是小幅开放,仍不足以流畅串接两个介面,但已可见到Windows 8.1广纳市场声音的改变,预估实际上市版本还会有更多修改,包括更细腻的个人化介面、搜寻关连、分割画面、文字输入、图像拼接修图、云端连结、应用程式市集等功能,有助微软强化整体作业系统布局。 Windows 8.x将于2014~2015年起飞相对于iOS及Android等作业系统,Windows 8已落后一大段时间,因此微软希望以首创的跨平台统一作业系统介面弥补这段差距;然而,此一策略带有风险,如今才要在己购买使用行动装置的消费者心中,建立平板和笔电二合一的产品应用概念,施行上本就有其辛苦之处,而消费者也不一定喜欢将功能复杂的PC,当做简易的行动装置使用。 行动装置相对PC只是简便的平台,其应用程式提供使用者的操控点通常不多,不像PC常用的应用程式如Word、Excel或Photoshop等,可进行复杂又细腻的编辑工作,预估未来PC与行动装置仍存有相当大的定位差异,是否需要统一作业系统介面也尚待商议。 [!--empirenews.page--]不过,微软要追赶其他作业系统业者的脚步,也只能利用其在PC领域既有优势,因此即便大小装置统一用复杂完整的Windows 8.x存在市场风险,仍是义无反顾。 2013年下半年,Windows 8.1初次亮相,已明确表达出改版方向,微软将针对企业与个人习惯等问题进行改善,再加上其全球大量PC用户的基础实力,未来民众仍将「被动」升级跟随微软新作业系统,预估2?3年后现有PC达到接近使用年限时,不论企业或个人除非跳槽苹果或Google等其他个人电脑作业系统,否则都会因购入新PC而被动升级新作业系统,所以预测最慢2014?2015年Windows 8.x将席卷广大个人电脑市场。 价格竞争日趋激烈 各厂争相降低平板售价除了Windows 8.x的笔电、平板或二合一产品后势发展看俏外,低价化平板更是自2012下半年开始席卷市场。继亚马逊网路书店(Amazon)、Google相继在去年推出低于200美元的平板机种后,宏碁也于2013年第一季跟进这波风潮,推出低于150美元低价机种抢市,并创下销售佳绩;紧接着,华硕亦于2013年发布新款7寸平板,且将其最低售价订于129美元,预期将更进一步加速带动其他品牌平板终端降价。这些品牌大厂的低价策略相较于定价多在100美元价格带的白牌产品价格差距已大幅度缩小。 平板产品走向低价的趋势下,为使成本能有效降低,已开始影响厂商选用关键零组件态度,除搭载Windows 8作业系统的平板规格要求较高外,部分Android新机种已开始采用低价应用处理器,以因应价格竞争。 观察2013年上半年的发展,台湾品牌宏碁与华硕已于新机种采用联发科解决方案,而二线品牌厂商如蓝天、微星等则导入在白牌市场中奠定良好基础的中国大陆IC厂方案,如瑞芯微、全志等提供的应用处理器。这些主打低价的产品在2013年下半年陆续上市,除代表处理器公板模式也在平板设计领域兴起外,由白牌跨入品牌的中国大陆晶片商市占率亦将逐渐扩大。 随着低价化平板装置成为厂商竞逐市场的重要策略,未来品牌业者产品线势将有所区隔,低价平板产品朝向使用更具成本竞争力的零组件,中国大陆手机市场兴盛的公板模式将转移至大陆白牌平板的制造,品牌厂商的低价机种亦将扩大采用。如此一来,背后的影响将使品厂商转向供应链掌握程度的竞争,如何确保供给端产能及争取整体解决方案的支援将成重要关键。

    半导体 Windows 微软 Intel WIN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