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台湾近年来面临内忧外患,台湾电子业不得不积极转型找商机。面临整体市场的质变,电源厂翘楚“台达电”2010年宣布决定从制造跨入品牌,用自动化、LED、电子纸三箭头,来打造全新的“台达电品牌”;而今年再度面临全球化的竞争,将再一次转型,从过去单纯的零组件代工厂商,走向系统整合解决方案,未来将聚焦在绿能和云端整合服务的提供者。 摘要: 台湾近年来面临内忧外患,台湾电子业不得不积极转型找商机。面临整体市场的质变,电源厂翘楚“台达电”2010年宣布决定从制造跨入品牌,用自动化、LED、电子纸三箭头,来打造全新的“台达电品牌”;而今年再度面临全球化的竞争,将再一次转型,从过去单纯的零组件代工厂商,走向系统整合解决方案,未来将聚焦在绿能和云端整合服务的提供者。关键字: 台达电, LED 台湾近年来面临内忧外患,台湾电子业不得不积极转型找商机。面临整体市场的质变,电源厂翘楚“台达电”2010年宣布决定从制造跨入品牌,用自动化、LED、电子纸三箭头,来打造全新的“台达电品牌”;而今年再度面临全球化的竞争,将再一次转型,从过去单纯的零组件代工厂商,走向系统整合解决方案,未来将聚焦在绿能和云端整合服务的提供者。 台达电经营团队今年6月改组后,8月第一次举行法说会,新任的执行长郑平说,2008年金融海啸,台达电已警觉到市场成长力道不如以往,2009年台达电营收衰退,经营团队危机意识升高,当时内部就决议要朝品牌及解决方案转型。 成立40年来都以代工、单纯卖零组件为主的台达电,2010年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以及透过自有品牌来将不同部门产品整合成整体解决方案,对台达电毛利率、竞争力的影响性不容小觑,因此,决定在2010年9月成品牌管理部。 面对全世界市场的变动,台达电这个老字号,不得不找出新的发展商机,2010年就在公司成立满40周年的前夕,宣布台达电将从“制造”的领域跨入“品牌”,并由当时的品牌长、现任的执行长郑平(创办人郑崇华之子)操刀领军;郑平当时说:“电源供应器龙头厂要再次进化,就在这中国世界工厂的转型交会点,台达电要开辟一条新路,就叫做‘品牌’!”因此,2010年台达电宣示推动“品牌元年”! 台达电转型的第一步就是“品牌”,用自动化、LED、电子纸三箭头,来打造全新的台达电工业品牌!另外,拿下国际标案,也是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品牌实力的机会,如台达电挤下众多国际大厂,拿到高雄世运太阳能发电系统,此案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地标。 以LED灯泡来说,台达电今年市占率可望超越亿光,跃居台湾品牌龙头。台达电在台湾以“delta”为品牌,大陆则以中达为品牌。 已卸任的台达电前董事长郑崇华强调,台达电将再一次转型,从过去单纯的零组件代工厂商,走向系统整合解决方案,未来将聚焦在绿能和云端整合服务的提供者。而业绩面也亮眼,第2季毛利率以23%创2003年以来高点,税后获利39.97亿元,创2010年第4季来新高,EPS 1.66元,上半年EPS为3.18元。面对未来,董事长海英俊表示,总经环境欠佳,不过第3季旺季可期,毛利率也有机会维持在第2季水准,新经营团队仍以达成股东权益报酬率25%为目标。
【导读】无锡尚德,赛维LDK,太阳能光伏 摘要: 无锡尚德,赛维LDK,太阳能光伏关键字: 2005年,无锡尚德(NYSE:STP)赴美上市造就财富传奇早已成了明日黄花,8月22日,一则关于“大全新能源遭纽交所退市警告”的消息再一次将人们的视线聚焦在国内惨淡的太阳能光伏业。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全新能源,NYSE: DQ)不是唯一一个带着魔咒生存的企业,无锡尚德、赛维LDK(NYSE:LDK)无不面对相同的难题。 光伏套上“1美元魔咒” “收到退市警告或许将不止大全一家” 这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血路。 或许那些在冰与火的焦灼中煎熬的光伏业大佬们,看着狂泻的股价正一步步将自己的公司逼进退市边缘时,只能用不能回头来告诫自己。 2005年,无锡尚德(NYSE:STP)赴美上市造就财富传奇早已成了明日黄花,8月22日,一则关于“大全新能源遭纽交所退市警告”的消息再一次将人们的视线聚焦在国内惨淡的太阳能光伏业。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全新能源,NYSE: DQ)不是唯一一个带着魔咒生存的企业,无锡尚德、赛维LDK(NYSE:LDK)无不面对相同的难题。 来自资本市场的警告 近日,中国太阳能级多晶硅、光伏组件生产商宣布收到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警告,截至2012年7月24日,由于该公司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已不满足纽交所上市准则。纽交所相关规定显示,若上市公司的股票连续30个交易日收盘价格低于1美元,将被视为低于标准。根据纽交所规则,公司在收到通知后6个月内,任意1个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高于1美元,且前溯连续30个交易日收盘价超过1美元,则可以继续留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这意味着大全新能源必须在6个月内将股价恢复到高于1美元的水平,否则将面临退市。 8月23日,在谈及面临的退市风险时,大全新能源投资者关系部何姓负责人对《华夏时报》笔者表示,公司认为目前股价被低估,所以正在执行计划中的股票回购方案。 早在7月9日,大全新能源便宣布,董事会批准一项回购计划,在2012年12月31日前,在公开市池购总价值不超过500万美元的普通股。 公开资料显示,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多晶硅、硅片和组件的研发、制造与销售。2010年10月7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11年多晶硅年产能达4300吨,2012年多晶硅产能有望达到7300吨。 市场有声音称,目前,投资者对中概股整体存在不信任感,使得很多公司股价被低估。因此,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公司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从美国市场退市。 对于这种说法,前述负责人表示,目前整个产业正处于不景气的状态,股价低迷也在所难免,但是大全新能源还是希望通过回购等动作留在美股市场,没有主动退市的想法。 [#page#] 光伏大佬集体危机 大全新能源现今的处境,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勇闯海外资本市场的光伏企业痛苦挣扎的真实写照。 “目前整个行业都面临很大的挑战,虽然大全新能源是第一个公布收到纽交所退市警告的企业,但其他同行实际上也面临与大全新能源相似的境遇,收到退市警告或许将不止大全一家。”前述何姓负责人坦言。 那些曾给投资者带来无限亢奋的光伏概念股,目前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正面临着“1美元魔咒”。 8月23日,无锡尚德收于每股1.02美元,与2008年无锡尚德巅峰时期的90美元股价相比,已跌得惨不忍睹,这距离8月15日施正荣卸任无锡尚德CEO已经过去了一周。显然施正荣退居二线的行为早已不能挽救“飞流直下”的股价。此前的8月1日,无锡尚德报收于每股1.01美元,盘中曾一度跌至0.81美元,这是该公司在纽交所上市以来股价首度跌破1美元大关。 另一个光伏巨头赛维LDK也未能免于魔咒压力。 8月23日,赛维LDK股价收于每股1.45美元,与2007年9月27日其飙至每股76.75美元的历史最高股价相比,目前的股价连彼时的零头都不如。 不光是这两个在成立之初被资本热捧的光伏大佬们面临着退市魔咒,大部分在美上市的光伏企业也面临相同的境遇。8月23日,中电光伏 (NASDAQ:CSUN) 收于每股1.7美元,晶澳太阳能(NASDAQ:JASO)收于每股1.05美元…… 1美元退市魔咒成了悬在光伏企业和投资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一位从事私募行业的人士对笔者表示,退市将使企业失去未来。退市以后,企业失去重要的资金造血功能,无法从二级市场进行融资,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扩大再生产,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并且退市以后,企业的对外形象也会受到不利影响。 “特别是对于受当地政府扶持的上市企业,一旦退市以后,利用上市公司招牌和地方政府谈条件受到很大削弱,将很有可能无法从地方政府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上述私募行业人士强调。 “离底部不远了” “现在即使不是市场的底部,但离底部也不远了。”前述何姓负责人向笔者表示,“目前我们的工厂仍满产运转,在整个产业状况不明朗的形势下,企业只有努力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才能确保渡过这个难关。” 大全新能源面临的困境只是一个缩影。 8月22日,笔者前往无锡尚德,在尚德路碰到一位提着行李的员工,她告诉本报笔者,自己刚刚从尚德辞职。笔者走访后了解到,位于无锡新区的尚德四个生产基地,只有一个仍处于开工状态,其他三个都已经停产。 一位负责技术安全的尚德工作人员向笔者表示,公司现在HR最忙,自己的工号本来是一万号,现在都到了6万多号,人事变动很大。 从去年开始蔓延的光伏危机已渗透到整个行业,在市场急剧萎缩和产能严重过剩的双重挤压下,光伏大佬们被押上了十字架,此时的光伏业已然血流成河。 美国投资机构Maxim Group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的债务累计已高达175亿美元,约合1110亿元人民币,国内整个光伏产业已接近破产边缘。[!--empirenews.page--] 目前,光伏企业的困境已成为当地政府的一大难题,对于笔者关于大全新能源是否会寻求政府帮助的疑问,该负责人并没有否认,直言当地政府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毕竟政府资源有限,企业作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还是应该自己寻找出路。 在资本市场对光伏行业发出警告信号后,地方政府的救赎也正在进行着。此前有无锡方面的知情人士向媒体表示,尚德是无锡新区少有的大型光伏企业,除带动就业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尚德是无锡的形象,政府不会坐视不管。” 但不管是江西财政为赛维LDK兜底,还是多地给予光伏企业财政补贴及资金支持,种种迹象都让市场发问,这样的救赎是否真能是那剂解毒的良药。
【导读】2012年上半年受国内整体经济增长放缓,原有家电推动政策退出,持续房产调控及海外经济复苏缓慢,欧债危机未有效改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整个家电市场出现下滑趋势,美的集团审时度势,迅速做出相应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及组织运行机制。 摘要: 2012年上半年受国内整体经济增长放缓,原有家电推动政策退出,持续房产调控及海外经济复苏缓慢,欧债危机未有效改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整个家电市场出现下滑趋势,美的集团审时度势,迅速做出相应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及组织运行机制。关键字: 家电,政策,美的 2012年上半年受国内整体经济增长放缓,原有家电推动政策退出,持续房产调控及海外经济复苏缓慢,欧债危机未有效改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整个家电市场出现下滑趋势,美的集团审时度势,迅速做出相应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及组织运行机制。 如今,改革带来的疼痛感仍未完全消失。 据美的公司8月24日公布的2012年半年度报告显示,1-6月份,美的电器实现营收389.90亿元,同比下降37.15%,而同期格力电器营收为483.03亿元,同比增长20.04%, 美的主营业务中,空调及零部件实现营收309.77亿元,同比下滑27%,冰箱及零配件营收为28.55亿元,同比下降65%,洗衣机及零配件营业收入为28.25亿元,同比下降52%。通过加大技术投入,深化技术驱动,提升产品力,积极进行产品结构的优化与改善,清晰经营定位,优化组织运行机制,提升业务、管理与资产效率,美的电器中期实现净利为20.89亿元,同比增长5.73%,但相比2011年增幅仍下降了近八个百分点,而格力同期实现净利28.71亿元,同比增长30.06%。 主营业务营收下滑源于营销结构调整 美的电器主营业务的下滑显示了其盈利上暂时的不稳定性,但美的表示,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2011 年上半年收入高基数、整体行业环境下滑以及公司推动战略转型及营销结构调整。 上半年,美的电器为提升运营效率,将其冰洗业务从区域销售公司独立出来,回归产品事业部,合并整合区域销售公司,扁平组织机构,全面导入产品管理,减少开发项目,提高产品企划的命中率,产品型号明显减少,“产品型号由去年的2.2万个,精简到5月的1.5万个”,美的电器董事长方洪波称,“一些市场也已经战略性的放弃了,比如以往低价促销的洗衣机、空调产品,现在已基本不做。” 政策升级及消费观念升级将增加需求 虽然家电行业在连续多年的高增长之后出现下滑趋势,但美的表示,长远来看,未来整个行业的增长仍值得期望。 一方面,货币政策逐步趋向宽松,国家新一轮家电补贴政策已经启动,一二线城市积压的房产刚性需求持续释放,国家保障房建设继续推动,农村家电保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等因素,将带来有效的新增需求。 另一方面,按照白电约有10年的使用寿命,白电性能与品质的提升及在变频技术、新冷媒应用、新材料替代、智能化、网络化及工业设计等方面的突破,迎合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品味的提升消费观念的转变,将推动家电更新需求的有效释放。而中国家电因所具有的规模优势,产品集群及产业化配套优势,仍将保持全球竞争力,在国际化生产与自有品牌销售上仍有较大的拓展潜力。(记者 王德祥)
【导读】精功科技今日公告,鉴于当前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公司与江苏协鑫2011年4月签订的4.9亿元大单将推迟交货,双方均不因此产生任何违约责任。这是该笔原定于2011年年末交付的订单的再次延迟。 摘要: 精功科技今日公告,鉴于当前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公司与江苏协鑫2011年4月签订的4.9亿元大单将推迟交货,双方均不因此产生任何违约责任。这是该笔原定于2011年年末交付的订单的再次延迟。 关键字: 光伏,精功科技,太阳能,多晶硅 精功科技今日公告,鉴于当前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公司与江苏协鑫2011年4月签订的4.9亿元大单将推迟交货,双方均不因此产生任何违约责任。这是该笔原定于2011年年末交付的订单的再次延迟。 公告称,公司和江苏协鑫硅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2011年4月签署《江苏协鑫切片项目工程多晶铸锭炉采购合同》,约定公司向江苏协鑫提供金额为4.9亿元的太阳能多晶硅铸锭炉,目前已交付其中的2.1亿元,尚余2.8亿元未交付。鉴于光伏行业不景气的现状,双方协商同意将上述尚未交货的多晶硅铸锭炉交货时间向后推迟。
【导读】在中国新能源车投资热潮逐渐高涨的当口,中国民营企业万向集团收购世界著名电池制造商美国A123公司一事,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摘要: 在中国新能源车投资热潮逐渐高涨的当口,中国民营企业万向集团收购世界著名电池制造商美国A123公司一事,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关键字: 电动汽车,电池,万向集团,A123 在中国新能源车投资热潮逐渐高涨的当口,中国民营企业万向集团收购世界著名电池制造商美国A123公司一事,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不久前,美国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A123公司宣布,已与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万向集团达成协议,后者将向其注资4.5亿美元(约合28.6亿元人民币),以收购A123公司80%的股权。而日前A123公司再次宣布,两家公司已签署最终协议,万向的收购资金提升至4.65亿美元(约合29.6亿元人民币),同时,A123 公司也已获得万向集团前期提供的2500万美元初始信用额度。 在很多行业人士看来,万向集团此次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巧妙:收购A123 公司不仅能让其将领先的锂电池核心技术收入囊下,而且能借由全球知名企业品牌优势在中国的电动市场占据优势。但也有人认为,在当前国内外新能源车市场发展普遍受困的情况下,万向集团能否快速、有效地实现其对电动车产业的发展远景,仍然充满未知。 只待审批 据了解,在万向集团和A123公司签署的最终协议中显示,万向集团总投资额约为4.65亿美元,将持有A123公司80%的股权。万向的收购资金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作为高级担保过渡贷款,万向集团将向A123公司提供7500万美元的初始债务融资(这笔资金中,2500万美元为初始信用额度,之后,万向集团将再次提供5000万美元的贷款);随后,在满足某些条件之后,万向将再购买A123公司总计2亿美元的优先担保可转股票据;此外,万向集团将持有A123公司1.9亿美元的期权认股权证。 目前,2500万美元的初始信用额度已由万向提供给A123公司,而按照中、美相关收购条款的规定,接下来过渡贷款中的5000万美元资金的注入,必须获得美国境外投资委员会以及中国相关政府部门的批准。同时,可转换票据及相关认股权证的发行,也必须满足很多的条件,其中包括A123公司股东的批准,以及现有2013年到期的6%可转换票据及相关认股权证的兑换或赎回,此外还包括现有的2016年到期的3.75%的可转换次级本票中至少90%被收购或兑现等。 尽管万向集团和A123公司目前都希望这次收购行为在今年年底之前能完成,但种种迹象显示,政府审批环节将是此次交易成行前的最高门槛。 日前,据英国路透社报道称,自A123公司宣布与万向达成协议后,很多支持奥巴马政府对绿色企业投资的人开始质疑此次交易。美国两名参议员甚至致函美国能源部长,表示万向集团与A123公司的交易会将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泄露,这等于美国政府变相地将资助资金交付于中国的科技事业当中。 不过,对于这一现象,万向方面却显得信心十足。万向集团新闻发言人莫晓平表示,美国A123公司既然能跟万向签署最终收购协议,足以说明美国政府方面的态度没有外界想象得那么极端,“美国政府部分议员的反对并不足以构成对这项交易的威胁。我们收购A123公司的事推进顺利,目前只是在等待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 [#page#] 各取所需 对于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走向海外市场的万向集团而言,这并不是其第一次进行海外收购,在其万向北美公司成立(1994年)之后,万向集团就先后将Universal Automotive Industries(通用汽车工业公司)、洛克福特公司及美国环球控制系统公司等近30家国外知名汽车零部件公司招至麾下,而此次交易案中的美国A123公司更是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新能源车电池龙头企业。 据了解,创立于2001年的美国A123公司,是全球著名的电池系统领域技术领先企业,是一家研究、生产及销售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的高科技公司,目前,通用汽车、宝马汽车等很多国际汽车巨头都跟A123公司有采购协议。2009年,A123公司还与上汽集团成立了上海捷新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专注开发、组装和销售动力电池产品,并在今年再次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以进一步深化在电池电芯业务方面的合作。 但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09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以来,A123公司没有一个季度完成既定业务目标,不过由于美国政府对电动汽车产业的重视,A123 公司曾获得过美国政府2.4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亿元)的资助。 但短期支持显然并不能扭转这家公司的颓势,受美国以及全球电动车市场化进程缓慢的影响,A123 公司的财务困境日渐加剧:该公司今年5月份宣布,其第一季度亏损1.25亿美元,第二季度净亏损从去年同期的5540万美元扩大至8290万美元。该公司预计今年剩余时间还将持续亏损,并称如果不能获得更多融资,可能无法维持运营。 A123公司要“卖身自救”,而对于万向集团而言,其认为自己也找到了借助收购A123公司来解决自身电动车业务发展困境的捷径。 据了解,在万向集团涉足电动车领域的十余年时间里,其在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机及控制器、液锂技术等关键电动车零部件方面均下过工夫,但最终并未能取得好的效果。“在发展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七八年后,万向逐渐发现进展过于缓慢了,由于起步晚、缺少高端技术研发人员等因素,万向的电动车零部件核心技术先进程度还远远落后于很多外国公司。”据万向集团的一名内部员工表示,“目前,中国的电动车政策环境正在逐渐成熟,市场也在逐渐启动,万向希望借收购A123公司来快速树立自己在行业内的地位。” “与当前国内很多汽车零部件公司一样,万向这些年在零部件技术升级方面并没有很大起色,不少核心技术问题也难以突破,其整体电动汽车技术水平发展得很一般。”一直关注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盖世汽车网CEO陈文凯表示,这也是万向集团急于通过收购成熟公司获得核心技术的直接原因。 整合诉求[!--empirenews.page--] 据了解,在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看来,收购A123公司是一次双赢的交易:通过收购A123公司,万向集团能获得更多先进电池和新能源技术,并能借此扩大万向集团在美国市场的销售份额;而A123公司则能通过万向集团的进驻,增加其进入日渐增长的中国电动车和电网能源储存市场的机会。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对接手A123公司拓展电动车领域发展的万向集团,未来同样背负着巨大的风险。 “刚听到这则新闻时,我与很多行业人士的第一反应一样,认为万向集团很有可能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汽车业知名评论员田永秋直言道。他认为,即使美国A123公司在汽车电气化和能量存储系统方面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水平,但仍然难以支撑庞大的研发成本,而且在面对欧美以及世界范围内的电动车市场进展缓慢的问题时,A123公司也显得办法不多,“因此,即便万向集团能抓住当前机遇,以一个较低的价格完成对美国A123公司的收购,但交易成功之后,如何有效地获得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并最大化地挖掘中、美新能源车市场潜力等,都是万向集团需要面对的问题。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无法让万向集团在几年内获得效益。 尽管近几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鼓励发展电动汽车产业,但中国的电动车消费市场仍然迟迟没有打开。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国内共销售电动车3000多辆,而2011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也仅为8000多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电动车的销量有95%以上来自于政府采购,主要用于公共交通领域,而真正属于私人购买的数量寥寥无几。即使在国家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后,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较长、电动车续航里程及安全性仍有待提高,业界对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发展前景依旧充满担忧。 对此,陈文凯表示,抛开万向集团在电动车技术领域的诉求来说,他更希望看到万向与A123公司能实现真正的产业整合。“产业的有效整合主要由产品、技术以及管理等因素组成。民营企业在经营上总是离不开‘短平快’的思想,而忽略了长期的融合与成长,因此我希望看到中国的零部件企业能在技术和管理上得到真正的提升,这样才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实现有效发展。”陈文凯说。
【导读】根据路线图,2013年,佛山LED产业产值将达275亿,2014年达390亿,到2015年,LED产业的产值将比现在翻三倍,达到600亿,其中下游LED应用方面就达315亿。 摘要: 根据路线图,2013年,佛山LED产业产值将达275亿,2014年达390亿,到2015年,LED产业的产值将比现在翻三倍,达到600亿,其中下游LED应用方面就达315亿。关键字: 佛山LED, 下游LED应用, 根据路线图,2013年,佛山LED产业产值将达275亿,2014年达390亿,到2015年,LED产业的产值将比现在翻三倍,达到600亿,其中下游LED应用方面就达315亿。 上周五,佛山市第二届LED照明产业交流大会召开,会上发布了《佛山市LED产业技术路线图》,提出全省“争一保二”的目标和“培优外延芯片、做强封装、做大应用”的方针,表示力争到2015年LED产业产值达到600亿。 目前,佛山市在传统照明领域的产值为200亿,但产业主要集中在中游封装和下游应用环节,新发布的佛山市LED产业技术路线图提出了“培优外延芯片、做强封装、做大应用”的方针,并提出在全省“争一保二”的目标,计划将佛山打造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配套产业基地。 据悉,目前,佛山共有15家企业得到了广东省的照明标杆体系认证,而全省通过认证的企业也只有50余家。“虽然进入了标杆体系,但我们也没有得到一些很大的工程,目前我们也就只是获得了市福利院的项目,学校、医院、公路等大项目没有我们的份。”该企业家表示,“欧盟今年提高了产品的标准,加上整个欧盟经济不景气,我们的外贸订单也至少下滑30%以上,日子真的不好过啊。”
【导读】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旗下研究部门EnergyTrend的访察显示,近期太阳能组件厂商的接单状况持续黯淡,对于九月份接单状况普遍并不乐观,原本预期的小反弹恐将落空。另一方面,终端市场持续调降补助,影响太阳能系統的投资报酬率,相关厂商为了维持基本投资报酬率,对于成本要求更加积极,除了原本的模组产品外,現在更把目标转往原本价格相对较为抗跌的BOS(balance-of-system) 摘要: 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旗下研究部门EnergyTrend的访察显示,近期太阳能组件厂商的接单状况持续黯淡,对于九月份接单状况普遍并不乐观,原本预期的小反弹恐将落空。另一方面,终端市场持续调降补助,影响太阳能系統的投资报酬率,相关厂商为了维持基本投资报酬率,对于成本要求更加积极,除了原本的模组产品外,現在更把目标转往原本价格相对较为抗跌的BOS(balance-of-system)周边领域。 关键字: 太阳能组件厂商, 接单状况 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旗下研究部门EnergyTrend的访察显示,近期太阳能组件厂商的接单状况持续黯淡,对于九月份接单状况普遍并不乐观,原本预期的小反弹恐将落空。另一方面,终端市场持续调降补助,影响太阳能系統的投资报酬率,相关厂商为了维持基本投资报酬率,对于成本要求更加积极,除了原本的模组产品外,現在更把目标转往原本价格相对较为抗跌的BOS(balance-of-system)周边领域。 由于模组价格已降至变动成本的底限,除非厂商不计成本的抛货,跌幅其实有限,因此厂商开始求BOS相关厂商共体时艰,适度反应价格。同时,太阳能厂商的垂直整合也向下跨入投资、系统整合(EPC)及BOS领域。例如品牌大厂近年来积极布局,今年积极投入标案市场下,便获得不错的成效,而近来更利用本业之便,跨入获利颇佳的支撑架市场。 根据EnergyTrend 近期的访察显示,原本价格相对稳定的太阳能逆变器、支撑架、以及EPC等相关领域的价格出现明显松动,由于竞争者不断进入,为求市场占有率,厂商对于议价的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根据资料显示,支撑架平均价格的跌幅达到25%,而在太阳能逆变器方面则在5%~10%左右。 本周的价格趋势来看,由于市场担忧库存水位拉高,加上部分厂商积极出清存货,模组价格在经历上周短暂的观望后,本周出现明显的调整。另一方面,部分厂商策略性的考量下,目前性价比较为优异的非正规品硅晶圆的需求仍然不坠,也是近期市场较为值得观察的地方。 来源:EnergyTrend 本周多晶硅价格仍未止跌,但速度已经趋缓,目前平均价格下滑到$20.475/kg,跌幅为0.4%。在硅晶圆方面,中小型部分厂商已经呈现暂时停工的状况,再加上非正规品市场的兴起,本周多晶市场价格再度下滑,平均价格来到$1.027/piece,跌幅1.15%;在单晶硅晶圆方面,厂商仍积极出清效率在18%至18.3%的产品,再加上与高效多晶产品的竞争,价格走势持续下滑,本周平均价格来到$1.358/piece,跌幅为1.24%。电池与模组方面,电池价格本周小跌,平均价位来到$0.425/Watt,跌幅为0.23%,模组价格受部分厂商运用积极报价策略的影响,平均价格出现明显下滑,本周来到$0.704/Watt,跌幅为4.22%。 另外合约方面,目前买卖双方对于合约价格取得共识,並且按月调整,本月多晶硅合约价格$26.296/kg,跌幅为6.82%,而在硅晶圆方面,厂商多数由现货市场取货,目前合约量持续减少,本月硅晶圆合约价也同步走跌,多晶硅晶圆的价格来到$1.07/piece,跌幅4.21%;而单晶硅晶圆的价格来到$1.48/piece,跌幅为6.27%。
【导读】继朱江洪后,又一位传奇式人物告别了中国家电工业的舞台。8月25日美的集团发布公告称,何享健将卸任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接任董事长一职。同时,何享健继续担任美的集团的控股股东——美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洪波接替何享健担任集团董事长,并担任美的电器董事长和总裁。这标志着国内家电巨头美的正式完成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创始人的交接。 摘要: 继朱江洪后,又一位传奇式人物告别了中国家电工业的舞台。8月25日美的集团发布公告称,何享健将卸任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接任董事长一职。同时,何享健继续担任美的集团的控股股东——美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洪波接替何享健担任集团董事长,并担任美的电器董事长和总裁。这标志着国内家电巨头美的正式完成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创始人的交接。关键字: 何享健,美的,职业经理人,方洪波 继朱江洪后,又一位传奇式人物告别了中国家电工业的舞台。8月25日美的集团发布公告称,何享健将卸任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接任董事长一职。同时,何享健继续担任美的集团的控股股东——美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洪波接替何享健担任集团董事长,并担任美的电器董事长和总裁。这标志着国内家电巨头美的正式完成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创始人的交接。 1980年何享健以电风扇为切入点正式进入家电行业,32载后,何享健成功打造出千亿美的得庞大集团。何享健的贡献不仅只是美的这样一个高度市场化的现代企业,他于中国家电产业的重要贡献在于,将白电综合品类的规模做到全球之最,将传统家电工业带到了新的高度。 资深媒体人士刘荷清接受中国家电网采访时高度评价说,“何享健是整个中国家电工业应该致敬式的人物,继他和朱江洪后,传统白电产业在无这类英雄式、传奇式的人物。” 刘荷清认为,何享健无论是对广东家电业还是中国家电业,亦或者是对地方经济的拉动,都有巨大的贡献。 在外界的印象中,何享健是一位熟悉的陌生人,是美的最醒目的标签,但他极其低调,很少接受采访,很少露面。那么何享健都在做什么? 一位业内知情人士向中国家电网这样描述:他(何享健)每天都在一线跑,看市场做调研,每到年中和年终都要查看每个产品和事业部的情况,很细致很认真。他的这种工作风格这么多年来一直未有改变,他的思维方式做事风格非常传统,他身上没有“大企业病”。 美的内部一位高层向中国家电网这样评价何享健,“他很睿智,看问题的眼光很独到,处理事情的情商很高。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他很稳健、务实。”这位高层回忆,“何享健常常会向一起和他跑一线的美的老总提一些尖锐的问题,而你在回答问题时不管是真心也好、故意也好,他都知道。” 上述美的高层讲述了8月25日晚上60多名高层与何享健一起开的会议,他的发言持续了很长时间,他当时很动情,他在会议上也讲到他用10多年的时间在为美的集团谋划和布局,他说以后不会在参加或出席美的集团任何一个会议。60多名高层也以长时间的掌声向他致敬。 该高层认为,何享健并不是退休,而是华丽的转身,他对美的集团整体布局,二级集团规划、企业内部管控、职业经理人团队管理等方方面面都做好了规划和布局。他今后会从更高的战略层面引领美的得发展。 刘荷清说,何享健如果没有做好美的集团的战略布局、没看清集团未来的发展,他也不会放手。目前美的集团包括房地产、大家电、小家电、机电这几大业务板块构成非常清晰,美的集团在谋求整体上市方面也推进的差不多,美的集团又投建了中国南方智谷美的创业园这样更具前瞻性的业务领域。“这几年包括去年年底内在,美的一直在做调整,其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已经非常成熟,美的也是家电企业中做调整与转型最快的企业,未来它还是能够很好的发展”,刘荷清说。而随着何享健的华丽转身,美的自此将全面进入职业经理人管理运营时代。
【导读】美的集团近日低调完成“交接班”,不同于民企普遍的“子承父业”,70岁的民营企业家何享健将集团董事长的权杖交给了45岁的职业经理人方洪波。 摘要: 美的集团近日低调完成“交接班”,不同于民企普遍的“子承父业”,70岁的民营企业家何享健将集团董事长的权杖交给了45岁的职业经理人方洪波。关键字: 方洪波,何享健,美的 何享健兑现了“坚决不做家族企业”的诺言。 美的集团近日低调完成“交接班”,不同于民企普遍的“子承父业”,70岁的民营企业家何享健将集团董事长的权杖交给了45岁的职业经理人方洪波。 至此,美的集团彻底“去家族化”,何享健只是担任美的集团的控股股东美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美的控股”)的董事长;方洪波接替何享健担任集团董事长,并担任美的电器董事长和总裁。 清一色职业经理人 何享健酝酿交接班已近十年。 2004年美的集团收购华凌(00382.HK,后更名为“威灵控股)以及2009年美的集团收购小天鹅(000418.SZ)时,何享健均没有出任董事长。2009年,他将美的集团旗下最大上市公司美的电器(000527.SZ)的董事长职位让给方洪波,更成为即将“退休”的重要标志。 如今,何享健从集团层面也彻底退出,美的集团搭建了全新的管理班子与架构。方洪波接任美的集团董事长,并担任美的电器董事长和总裁;原日电集团总裁黄健担任美的集团总裁;原机电集团总裁蔡其武担任美的集团高级副总裁;原集团副总裁袁利群、黄晓明分别担任集团高级副总裁,栗建伟担任美的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与此同时,美的集团对旗下二级产业集团进行整合。美的集团高级副总裁黄晓明昨天(26日)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集团旗下原有的制冷家电集团、日用家电集团、机电集团这三个二级产业集团撤销,但这三个产业集团下面的总共15个事业部保持不变。 调整完成后,美的集团董事会将由清一色的职业经理人担任。新一届董事会成员方洪波、黄健、蔡其武、袁利群、黄晓明、栗建伟、李飞德等大多都具有硕士学历,年龄介于35~45岁,大多在上世纪90年代初加入美的集团,平均为公司服务达到15~20年。 新接任的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1992年加入美的,最早只是美的内刊的编辑。何享健慧眼识英才,着力培养。方洪波也不断自我修炼,他从基层做起,逐步成为企业业务骨干,先后担任美的空调事业部内销总经理、空调事业部副总经理和总经理、美的电器副总裁、副董事长、美的电器董事长和总裁等职。 [#page#] 整体上市步伐加快 黄晓明表示,何享健一直致力于将美的集团打造成为一个公司治理结构清晰、由职业经理人管理的现代企业,而非家族企业。 “何老板”选择此时交接班,年龄只是他考虑的一个方面。黄晓明说,何享健目前仍然精力旺盛。美的集团一年多来推进“以利润为导向”的战略转型,初见成效。“集团方向明确,内部意见统一,班子成熟、产业基础好,何老板认为退休的条件已经具备。” 据美的内刊,今年上半年受经济环境及家电行业不景气影响,美的集团整体销售收入出现下降,但在集团战略转型决策的引导下,大多数下属公司盈利持续增长。 8月25日公布的美的电器半年报显示,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90亿,同比下降37.15%;但净利润近21亿,同比增长6%;综合毛利率21.2%,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 据了解,美的集团正酝酿整体上市。一旦完成整体上市,何享健及其家族便可安享大股东的利益,这也使何享健安心地将集团的决策权、经营权交给职业经理人。 据美的电器半年报,美的集团现控股美的电器41.17%,美的控股则控股美的集团59.85%。 去年10月,美的集团引入战略投资者,美的控股将所持美的集团15.30%的股权转让给融睿投资与鼎晖投资。今年,美的控股又把所持美的集团14.85%的股权转让给上述两家投资公司。 这意味着,美的集团整体上市的步伐正在加快。不过,黄晓明对此未作表态。 “利润”高于“规模” 1968年,何享健带领23位顺德北滘居民集资5000元创办了美的。 2010年,美的集团的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成为国内继海尔之后第二家过千亿的家电巨头。不料,2011年下半年来,世界经济因欧债危机恶化而风云突变,国内家电市场也因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而走向疲软,狂飙突进的美的集团只好“急刹车”。 2011年下半年起,何享健大力推动美的集团的战略转型,由“规模导向”转向“利润导向”,美的集团收缩投资、精简组织架构、推进精益生产、实施营销变革。这位以大胆变革、勇于创新而著名的企业家,在退休前,再次调整美的集团的航向,确保它安渡险滩。 去年下半年以来,美的集团中止或暂停重庆、天津、荆州、江门等重大投资项目达20多个,减少投资总额超过60亿元。 方洪波8月23日在美的电器临时股东大会后,向本报表示“会继续推进战略转型,公司业绩已从谷底回升”。记者发现,方洪波过去一年生出不少白发,他身边一位高管说:“方总的压力很大。” 今年上半年,国内家电市场低迷。“五一”前后三周,冰箱销量同比下降6.4%,洗衣机下降4.7%,空调的销量也有所下降。与此同时,人工成本上涨,珠三角出现招工难。美的电器的收入跌幅虽然超过了行业水平,但保持了利润的持续增长。 方洪波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大刀阔斧地推进美的电器的战略转型。为提升盈利能力,今年上半年将产品型号由去年的2.2万个,减少至1.5万个;洗衣机事业部砍掉贡献低及亏损的客户,客户优化率达48%;并投入9亿元推进品质整改;将出口业务的重点由OEM转向本土化经营。 如今,方洪波接过何享健的权杖后,摆在他面前的是推进美的的战略转型。对此,他不愿过多表态。显然,他更愿意像“何老板”那样,做个低调、务实的企业家。
【导读】当加州太阳能计划在2006年启动的时候,就设立了远大的目标:在未来十年中,不仅仅是在加州安装3GW的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容量,而且要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并在计划完成时建立一个自我持续的光伏产业。 摘要: 当加州太阳能计划在2006年启动的时候,就设立了远大的目标:在未来十年中,不仅仅是在加州安装3GW的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容量,而且要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并在计划完成时建立一个自我持续的光伏产业。 关键字: 太阳能, 光伏市场, 政府补贴 当加州太阳能计划在2006年启动的时候,就设立了远大的目标:在未来十年中,不仅仅是在加州安装3GW的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容量,而且要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并在计划完成时建立一个自我持续的光伏产业。 根据最新的NPD Solarbuzz北美光伏市场季度报告,美国光伏市场在2012年将超过3GW,但年度需求增速低于2011年。 美国联邦投资税收抵免政策(ITC,减免额为系统安装成本的30%)和加州太阳能计划(CSI,全国最大的电力用户分摊补贴法案)都计划在2016年到期。在此之前,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将会是:“美国光伏行业能否摆脱对政府补贴的依赖,并走向自我持续?” 在过去几年中,美国光伏市场稳步增长,得益于联邦和各州多元化及创新的政策和法规支持。这使得美国光伏市场对单一的全国性补贴政策依赖度较低,受政策变化影响也较小,从而避免了美国像一些欧洲国家,比如西班牙或者捷克那样,陷入繁荣与萧条交替的光伏需求周期(图一)。 图一:美国光伏需求增长率与意大利、西班牙和捷克对比 美国多个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并没有复制欧洲的上网电价模式,而是致力于创建和实行根据本地条件和要求量身定做的补贴政策,以求在美国光伏行业的增长、电力用户和纳税人的支持(及负担)水平、以及最重要的推动美国光伏行业达到自我持续状态的最终目标之间求得平衡。 在实行加州太阳能计划之前,作为美国光伏安装量最大的州,加州已经操作过一些新能源项目。在2006年,该州的安装量占到了全国市场(140兆瓦)的63%。但这些项目往往是按年度操作,并且预算拨款有限,导致了不受欢迎的”截止-重启需求周期(stop-start)”发生,并使产业发展更不稳定。 当加州太阳能计划在2006年启动的时候,就设立了远大的目标:在未来十年中,不仅仅是在加州安装3GW的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容量,而且要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并在计划完成时建立一个自我持续的光伏产业。 该计划的一个关键部分就是补贴水平基于市场需求规模(确认的预约总容量)分为十个阶段逐步下降。补贴水平将动态调整以适应市场情况的变化:市场需求规模越大,补贴下降越快,以降低市场增长速度。 最重要的是,产业的参与者,从组件厂商到安装商和消费者,都知道预期的补贴削减进度,因此市场需求(预约状态)情况不断更新,变得可以预测并且很稳定。 图二显示了加州太阳能计划中每个季度的平均系统安装成本,平均补贴支付金额,和安装总规模趋势。如最初规划的那样,补贴水平随着市场增长和系统安装成本下降而下降。从2007年第一季度到2012年第二季度,补贴金额和安装规模之间的相关度达到了86%;需求总量越高,补贴额度越少。而系统安装成本和补贴金额之间的相关度达到了93%;系统安成本越低,补贴额度也越低。 图二:加州太阳能计划中每个季度平均系统安装成本,平均补贴额度和安装总规模趋势 来源: California Energy Commission & California Public Utilities Commission, 2012 加州太阳能计划里的平均补贴金额,从2007年第一季度的$2.03/W下降到2012年第二季度的$0.38/W,占系统安装成本的比例则从25%下降到仅6%。 截止2012年第二季度末,加州太阳能计划已经补贴了980兆瓦的安装量,很快将会达到1吉瓦的里程碑。在太平洋天然气与电力公司 (PG&E,加州北部的私有电力公司) 的辖区,住宅和非住宅项目的补贴水平都已经下降到第10阶段,也就是最后一个阶段。在圣地亚哥天然气与电力公司(SDG&E)辖区内的住宅项目也是如此。最后一个阶段提供US$0.20/W的初投资补贴或者为期5年的US$0.025/kWh的上网电价。 虽然加州太阳能计划很有可能在2016年之前结束,但是加州已经在准备应对没有州立补贴时代的到来。 在联邦层面,现金补贴法案已经到期。从2009年项目开始算起,法案共计授予光伏领域补贴超过15亿美金,相当于超过1.5吉瓦的累积安装量。毫无疑问地,现金补贴法案在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上半年为美国光伏市场的成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短期的项目虽然可以创造市场的扩张,随之而来的往往是市场的衰退,因为这类项目的目的就是推动行业的一个短期爆发。 与其他光伏应用的领先国家相比,美国光伏市场在过去几年的增长相对稳定,但仍然经历了两次波折(图三)。联邦30%投资税收抵免政策最初自2006年开始在住宅和商用建筑领域施行两年(2006-2007),但由国会延长至2008年。在2008年光伏行业由于不确定该政策是否会延长而紧张不安,并导致了一轮安装量的激增。在2008年12月,政府宣布将抵免政策延长8年,抵免额上限固定为30%,在那时市场增速开始放缓。 图三:2006至2012美国年度并网安装量及年度增长率 类似地,联邦现金补助法案的到期在2011年底导致一波安装量的激增,以便能取得补贴的合法资格。目前预期在2012年市场的增速会再次放缓。 尽管政府已经做出长期承诺,对光伏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投资税收抵免政策延长8年,这里存在一个潜在的缺陷:无论市场的规模、增速和系统价格的下跌如何,抵免比例直至2016年都是30%。[!--empirenews.page--] 加州太阳能计划的成功则强调,即使在补贴下降的大背景下,只要补贴削减的方式可预期并且透明,市场仍能持续增长。
【导读】奥马电器今日发布2012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1-6月份公司实现营收总额18.2亿,同比增长10.27%。净利润0.81亿,同比增长12%。内销营收为7.4亿,同比增长20.39%;国外市场营收为10.7亿,同比增长为4.11%,奥马电器称,外销增速有所下滑是因为欧债危机影响了欧洲地区的销量,但亚洲及美洲市场都保持了增长。 摘要: 奥马电器今日发布2012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1-6月份公司实现营收总额18.2亿,同比增长10.27%。净利润0.81亿,同比增长12%。内销营收为7.4亿,同比增长20.39%;国外市场营收为10.7亿,同比增长为4.11%,奥马电器称,外销增速有所下滑是因为欧债危机影响了欧洲地区的销量,但亚洲及美洲市场都保持了增长。关键字: 奥马电器, 欧债危机 奥马电器今日发布2012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1-6月份公司实现营收总额18.2亿,同比增长10.27%。净利润0.81亿,同比增长12%。内销营收为7.4亿,同比增长20.39%;国外市场营收为10.7亿,同比增长为4.11%,奥马电器称,外销增速有所下滑是因为欧债危机影响了欧洲地区的销量,但亚洲及美洲市场都保持了增长。
【导读】8月25日,年届70岁的美的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何享健宣布卸任,美的集团全权交棒给以45岁的方洪波为首的职业经理人打理。何享健卸任与之前联想董事长柳传志卸任、万科董事长王石淡出的消息一样引发关注,但三企业交接班模式又各有不同。此外,华为(微博)创始人任正非的交接班计划同样让人非常关注,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信号。 摘要: 8月25日,年届70岁的美的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何享健宣布卸任,美的集团全权交棒给以45岁的方洪波为首的职业经理人打理。何享健卸任与之前联想董事长柳传志卸任、万科董事长王石淡出的消息一样引发关注,但三企业交接班模式又各有不同。此外,华为(微博)创始人任正非的交接班计划同样让人非常关注,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信号。关键字: 何享健,美的,方洪波 8月25日,年届70岁的美的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何享健宣布卸任,美的集团全权交棒给以45岁的方洪波为首的职业经理人打理。何享健卸任与之前联想董事长柳传志卸任、万科董事长王石淡出的消息一样引发关注,但三企业交接班模式又各有不同。此外,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交接班计划同样让人非常关注,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信号。 何享健(前左)被外界评价为,“心胸宽广、善于授权、信任职业经理人”;方洪波(前右)也声誉颇佳,被认为一直恪守着职业经理人的本分 何享健卸任美的集团董事长后,将继续担任美的集团大股东美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并派出儿子何剑锋出任美的集团董事一职。从美的集团的公告表述来看,何剑锋只是履行股东的角色,不参与美的集团管理。 何享健卸任,及美的集团同日宣布的职能整合让人浮想联翩,美的集团整体上市的猜测开始进入公众视野。 美的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000527,美的电器)昨晚宣布,接到控股股东美的集团的通知,正在筹划与美的电器相关的重大事项,从27日起开始停牌。 “坚决不做家族企业” 何享健交权其实已铺垫了多年。早在2009年,何享健便已卸任美的电器董事长一职,交由职业经理人、总裁方洪波担任。何享健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美的坚决不做家族企业。并且,何享健子女都没有在美的集团旗下公司任职,不参与公司运营管理。 一位美的集团员工说,有关何享健卸任美的集团董事长一事,在内部已经传了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因此对结果并不意外,也没有引起员工广泛的讨论。 与很多家族企业雇佣职业经理人会产生诸多矛盾的现象不同,在外界眼中,何享健和方洪波之前一直相处和睦,甚为默契。外界评价何享健“心胸宽广、善于授权、信任职业经理人”。同样的,方洪波也声誉颇佳,被认为一直恪守着职业经理人的本分。 美的集团提供的资料显示,方从1992年加入美的开始,从基层员工开始一步步历练,成为企业业务骨干,先后担任美的空调事业部内销总经理、空调事业部副总经理和总经理,美的电器副总裁、副董事长等职。 在方洪波的带领下,美的空调业务眼下位居全国第二,近年更是通过收购小天鹅、荣事达等企业进入了洗衣机和冰箱领域。2010年,美的集团营收达到千亿元。 为了交班给职业经理人,何享健的子女都没有进入美的集团相关企业工作。何享健之子何剑锋之前单独创业成立了盈峰集团,旗下拥有上市公司上风高科(000967)。 新一届美的集团董事会成员为:方洪波、黄健、蔡其武、袁利群、黄晓明、栗建伟、何剑峰、陈劲松、胡晓玲、李飞德(微博)。十人中,除何剑峰、工银国际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陈劲松、鼎晖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胡晓玲之外,其余七人在上世纪90年代就加入美的,可谓是美的的嫡系经理人团队。 [#page#] 美的系整体上市? 随着何享健卸任,美的集团还宣布,将美的集团总部和二级产业集团部分管理职能进行整合。美的称,此举是为了配合战略转型,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美的集团下辖四个二级公司,分别为统管空调、冰箱、洗衣机业务的大家电公司美的电器,小家电业务为主的美的日电集团,家电核心部件为主的美的机电集团,以及美的地产发展集团。 根据新的人事安排,原日电集团总裁黄健担任美的集团总裁,原机电集团总裁蔡其武担任美的集团高级副总裁,原美的集团副总裁袁利群、黄晓明分别升任美的集团高级副总裁,栗建伟担任美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美的集团二级公司并入集团公司意味着,美的集团将变革为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梳理清楚后可能会启动整体上市。有消息传,美的集团有望在2015年实现整体上市。 不过,美的集团在2010年规模过千亿后现在正面临行业寒冬,尤其是旗舰公司美的电器业绩出现了大幅下滑。美的电器25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该公司上半年实现总营收389.90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减37.15%;实现净利润20.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3%。 方洪波称,除了宏观经济环境不好的因素,收入波动与自身调整也有关,美的去年提出战略转型,不再盲目追求规模,转而追求盈利。“今年上半年,海外一些亏损的订单,我们战略性地放弃。国内市场也在检讨过去的不足之处,调整策略思路。” 公告显示,美的电器之前募资建设的项目进度也与预期有很大差距。
【导读】从8月10日开始,中国家电协会联合部分家电卖场,推出了小家电以及厨卫电器的惠民补贴。然而,补贴商品无论从品牌、种类、价格等方面都没有多大优势,所谓的惠民补贴,很难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实惠。 摘要: 从8月10日开始,中国家电协会联合部分家电卖场,推出了小家电以及厨卫电器的惠民补贴。然而,补贴商品无论从品牌、种类、价格等方面都没有多大优势,所谓的惠民补贴,很难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实惠。关键字: 家电协会联合,小家电以,厨卫电器,惠民补贴 从8月10日开始,中国家电协会联合部分家电卖场,推出了小家电以及厨卫电器的惠民补贴。然而,补贴商品无论从品牌、种类、价格等方面都没有多大优势,所谓的惠民补贴,很难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实惠。 小家电厨卫电器补贴实行半个多月 不少消费者对此并不知情 豆浆机、电磁炉、微波炉这些“零七八碎”的小家电产品已经成为很多普通人生活的好助手。 然而,无论是之前的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还是今年多部委联合推出的家电节能补贴,涉及品类都是大家电产品。为此,厂家和不少普通消费者,一直希望国家能够推出针对小家电及厨卫类家电产品的补贴。8月10日,由中国家电协会联手多家家电卖场推出的小家电和厨卫家电专项惠民补贴就在这种“渴望”中应运而生。 令人遗憾的是,该项补贴已经推出了半个多月,却仍有很多消费者并不知情,一提到针对小家电和厨卫电器的专项惠民补贴,多数消费者都以“摇头”应对。 8月23日,记者在省城一家电卖场遇到正在选购微波炉的市民赵先生。当记者问赵先生购买时是否优先考虑“补贴机型”时,赵先生却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购买小家电还能享受补贴。“补贴不都是针对彩电冰箱的吗?买小家电也有补贴吗?”赵先生一头雾水地问。而同样选购小家电的市民陈女士,虽然知道购买小家电可以享受补贴,但也是在卖场门口看到相关宣传海报后才知道的。“之前真没听说,刚知道现在买还能有补贴。” 补贴金额和补贴品牌都有限 消费者称其是“大鸡肋” 根据本次小家电、厨卫电器专项惠民补贴规定,消费者在指定卖场购买厨卫类、生活类小家电时,符合条件的,可以现金形式领取补贴。然而,由于此次补贴由中国家电协会发起,因此参加的品牌、型号都非常有限,这也使得此次补贴的“惠民”作用大打折扣。 记者在位于泉城路上的一家小家电、厨卫家电惠民补贴指定卖场看到,只有部分品牌的商品参加了此次补贴活动,个别主流品牌都未能涵盖。“我刚刚看中了一个电磁炉,结果一问人家不参加活动。”26日,记者在某家电卖场遇到了正在选购商品的市民韩女士,她表示,由于参加活动的商品有限,因此在选购的时候着实得费一番心思。 不仅如此,由于此次补贴将门槛设定为“500元”,500元以上的小家电可以享受50元补贴,而1000元以上的厨卫电器可以享受100元补贴,这也让很多普通消费者高攀不起。 “像豆浆机、微波炉、电饭煲这些家电,现在很多都是499元,根本享受不到补贴。而抽油烟机灶具这些厨卫电器,往往一套就得三四千元,100元的补贴也不顶用。”最近正在置办新家的万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小家电和厨卫电器的补贴只是“看起来很美”,实际上就是一个“大鸡肋”。 惠民补贴不“惠民” 领了补贴却没少花钱 除了参与品种有限,补贴金额不高以外,小家电、厨卫电器惠民补贴是否真的“惠民”,成为不少消费者“吐槽”的对象。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虽然在补贴指定卖场购买相关产品,可以享受一定金额的补贴,但是这未必意味着少花钱。同样的商品,反倒是一些非补贴卖场更便宜。 以苏泊尔一款900多元的电压力锅为例,享受惠民补贴可以优惠50元,而在另外一家家电卖场,虽然不能享受补贴,却可以打九折,这样算下来,比享受补贴还优惠。而飞利浦的一款售价在千元以上的多功能锅价差更为惊人,补贴卖场售价居然比旁边的非补贴卖场贵300多元,让消费者大呼“坑爹”。 此前,无论是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还是节能补贴,都是由国家相关部委牵头。而此次补贴是由中国家电协会发起,实际是家电卖场和小家电企业联手进行的促销活动。由于缺乏财政保障,时间也只有40天,这就造成了所谓的“惠民补贴”却难以真正“惠民”。 为此,在采访中,不少消费者也表示,希望国家能够尽快推出针对小家电产品的补贴措施。“现在时代不同了,谁家不得买个微波炉、电饭煲这样的小家电?而且,小家电更新换代比大家电还快,所以,国家要是有相应的补贴优惠措施,应该会很受欢迎。”消费者张先生说。
【导读】2012年8月27日晚间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全球领先的硅片与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商昱辉阳光宣布与美国SolarPlanet Power Inc达成4.6MW高效模块供应协议。 摘要: 2012年8月27日晚间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全球领先的硅片与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商昱辉阳光宣布与美国SolarPlanet Power Inc达成4.6MW高效模块供应协议。关键字: 太阳能电池,硅片,昱辉阳光,光伏组件 2012年8月27日晚间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全球领先的硅片与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商昱辉阳光宣布与美国SolarPlanet Power Inc达成4.6MW高效模块供应协议。 根据协议规定昱辉阳光将在2012年三季度供货,并且Solar Planet预计将在本次交割完成6个月内再预定15MW光伏组件。 以下为原文报导: ReneSola Signs 4.6 MW Module Sales Agreement with Solar Planet ReneSola Ltd (“ReneSola” or the “Company”) (NYSE: SOL), a leading global manufacturer of solar modules and wafers, today announced it has agreed to sell 4.6 megawatts (“MW”) of its high-quality, high-efficiency 255 watt (“W”) poly modules to Solar Planet Power Inc. (“Solar Planet”), a U.S. company specializing in photovoltaic (“PV”) system solutions for commercial properties, including system due diligence, financing,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Under the terms of the agreement, ReneSola will ship a total of 4.6 MW of its high-efficiency 255 W poly modules to Solar Planet in the third quarter of 2012. Solar Planet intends to order up to 15 MW of additional solar modules within six months following the initial delivery. Mr. Xianshou Li, ReneSola’s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said, “This contract win reflects our deep commitment to the U.S. market, as well as the recognized quality of our high-efficiency modules. Over the past six months, our Americas sales team has worked hard to establish on-the-ground relationships with key solar power players and prospective custom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well as to raise brand awareness of our products. Our full line of 60-cell and 72-cell multicrystalline and monocrystalline modul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known for their superior technology and performance. We are pleased and proud to deliver these modules to Solar Planet for use in their PV systems. Moreover, we hope to develop a long-term relationship with Solar Planet as we build our business in the Americas and capitalize on the region’s growing solar market.” “This strategic partnership with ReneSola will help us reach our big growth plans much faster and smoother,” said Siyd Tawana, president of Solar Planet. “We are shooting for about $200 million in solar projects at schools and other public and private sites over the next two years. We have contracts to do installations for more than 30 major school districts, more than 20 municipals and many hospitals, airport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state of Ohio. We will later expand to other geographic marke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broad, and we look forward to completing several new projects using ReneSola modules.”
【导读】尽管饱受业绩下滑、股价下滑、裁员等不利消息的困扰,夏普这家日本百年电子企业仍然坚持维护绝对的独立性。上周末,在夏普中国投资公司北京总部,夏普大中华区董事长菅野信行接受了记者的专访,除了对近日坊间的一些传闻进行了澄清,菅野信行也强调夏普不会接受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提高入股比例,也不会接受其他投资方。 摘要: 尽管饱受业绩下滑、股价下滑、裁员等不利消息的困扰,夏普这家日本百年电子企业仍然坚持维护绝对的独立性。上周末,在夏普中国投资公司北京总部,夏普大中华区董事长菅野信行接受了记者的专访,除了对近日坊间的一些传闻进行了澄清,菅野信行也强调夏普不会接受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提高入股比例,也不会接受其他投资方。关键字: 夏普,菅野信行,鸿海集团,郭台铭 尽管饱受业绩下滑、股价下滑、裁员等不利消息的困扰,夏普这家日本百年电子企业仍然坚持维护绝对的独立性。上周末,在夏普中国投资公司北京总部,夏普大中华区董事长菅野信行接受了记者的专访,除了对近日坊间的一些传闻进行了澄清,菅野信行也强调夏普不会接受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提高入股比例,也不会接受其他投资方。 今年3月,夏普和鸿海达成收购协议,鸿海将出资669亿日元收购夏普9.9%的股份,然而近日合作细节被郭台铭推翻。消息称,因股价暴跌,鸿海要求按现行股价进行计算,而且持股比例要由原来的9.9%提升至20%,随着占股比例的增加,郭台铭还会向董事会增派董事。 对此,菅野信行表示,绝不会同意这种要求,“鸿海的最高持股比例就是9.9%,不会再增加,鸿海也不会向夏普派驻董事”。 若按现行股价收购,夏普的募资金额将小于预期的669亿日元,现金流压力无法有效缓解。菅野信行透露,近日夏普社长奥田隆司多次与郭台铭的团队进行谈判,但最终的入股价格和融资规模现在还没有结果,若达不到预期的融资额,并不会再将股份出售给其他投资方。“夏普会通过出售不动产等方式进行融资。”不久前就有消息称,夏普会将部分工厂出售给鸿海。菅野信行表示,现在还没有最终确定出售哪里的工厂,但出售的原则是双方利益最大化。 菅野信行回应三大传闻 传言1:夏普裁员将超万人? 菅野信行:截至2013年3月末,裁员数量总共5000人,未来不会继续裁员,裁员地区主要分布在日本和欧洲,不涉及中国市场。 传言2:夏普将全面退出复印机和空调业务? 菅野信行:夏普很看好这两项业务,只是将现有的业务进行了重组。 传言3:夏普没有OLED、超高清的面板技术? 菅野信行:由于技术不成熟导致新产品成本过高等因素,夏普方面认为大规模投产OLED面板、超高清面板等前沿产品的时机还不成熟,不过夏普一直都有技术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