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陆面板厂满载大尺寸市占率持续提升

    近年来,大陆显示器面板厂商持续在产品组合、制程能力、研发新技术等方面进行强化,目前大陆面板厂多维持满载状态,大尺寸面板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以产品别来看,大陆面板厂所生产的平板电脑产品全球市占率已达2成,面板产线产能调整亦更趋弹性,由于大陆面板业者仍持续扩产,后续各类产品市占率仍有望攀升。在需求的带动下,近期全球显示器产业呈现淡季不淡的表现,以大陆来说,在外销市场的带动下,除2月受到岁修影响外,大陆面板厂产能基本上维持满载情况。根据群智咨询(?intell)数据显示,第1季大陆大尺寸面板出货量达916万片,年增率达37.3%,全球市场占有率提高至15.6%、年增3.8%。大陆面板厂持续在产品组合、制程能力、研发新技术等方面进行强化,市场占有率也持续提升中。符世旻摄其中,平板电脑用面板出货量年增率达225.6%,全球市占率达20.1%;监视器面板出货量年增23.7%,全球市占率达到18.7%;电视面板市场占有率维持16.5 %;笔记型电脑面板出货量年减19.6%,全球市占率下降2个百分点。根据大陆面板厂京东方和华星光电公告显示,京东方2013年营收达人民币337.7亿元,全年盈利23.5亿元,年增811%;华星光电2013年营收为155.3亿元,全年盈利22.6亿元,年增646%。事实上,2014年第1季,南韩面板厂转亏,台厂虽然勉强维持获利,但友达与群创均仅在损益两平边缘打转,而大陆面板厂却有较为优异的表现,其中京东方实现盈利6.9亿元,华星光电则实现电盈利4.1亿元。从产品结构来看,京东方和华星光电逐步完善产品线,陆续增加28吋HD、48吋FHD、55吋FHD以及49吋UHD、55吋UHD面板的生产,京东方相对降低了32吋HD的生产比重。此外,大陆面板厂同时也积极研发GOA、WRGB高穿透率以及曲面UHD等产品,在超大尺寸方面,大陆面板厂也陆续布局65吋、98吋以及110吋等产品,借此应对客户对超大尺寸面板的需求。事实上,京东方已逐步在8.5代面板生产线导入中小尺寸产品,生产平板电脑以及NB??产品,群智咨询指出,京东方第1季的电视面板生产比重已降至50%左右的比重;至于6代线的生产配置方面,京东方则降低了IT面板的生产,增加了智能型手机面板的生产比重;至于龙腾光电5代线以及中电熊猫6代线,同样也做出了类似的调整。显见大陆面板厂藉由产能分配的调整,增加面板产线的生产弹性,借此提升各世代面板线的盈利能力。中小尺寸方面,京东方及龙腾光电导入的IPS技术日趋成熟,包含广视角、窄边框、高穿透、超薄等高规格手机及平板电脑面板制造能力也跟着提升;此外,天马、龙腾和京东方也逐步开拓车载、工控等高附加价值面板市场,并取得一定成果;在触控技术研发上,京东方合肥6代线OGS生产线量产,京东方成都4.5代线以及龙腾光电也将在今年量产On Cell Touch产品。这一系列新技术的研发,有望带动大陆面板厂中小尺寸产品结构往高阶方向发展,并可望提高业者的获利能力。在新技术的研发上,低温多晶矽(LTPS)制程??技术方面,天马厦门5.5代线LTPS产品已于??第1季正式量产出货,京东方鄂尔多斯5.5代LTPS正在试产中,维信诺昆山5.5代LTPS试验线则计划在今年第3季投产。氧化物(Oxide TFT)制程方面,大陆面板厂的进度较为缓慢,但包括华星光电,京东方,龙腾在内的业者,皆有实验线试产或已打算投入Oxide TFT新技术的布建,其中,京东方重庆8.5代、熊猫8.5代以及华星光电三期6代等新产线,皆有规划不同比重的氧化物和OLED制程产能。从中期规划来看,京东方合肥8.5代线已于在2014年3月量产,重庆8.5代线也将于2015年第1季量产,至于合肥10代线则在筹建中;而华星光电第二条8.5代线也计划于2015年第1季度量产,武汉6代LTPS生产线则在筹建中;此外,中电熊猫的8.5代线预计在2015年第2季量产。由于大陆面板厂持续扩厂,群智咨询预估,到2015年底时,大陆面板厂5代线(含)以上产能面积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将由2014年第1季的12.6%提高到17.9%,此为不含在大陆设厂的国外面板厂之估算。

    半导体 面板厂 HD 华星光电 LTPS

  • 三星与大陆IT业者携手强化大陆市场布局

    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与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等大陆IT业界霸主合作,进行关系强化,借此扩大在大陆这个素有世界最大智能型手机市场的市占率,聚集力量进行全球IT市场攻略。根据韩媒edaily的报导,日前三星电子决定在大陆版的Galaxy S5,以应用程式(App)的形态,搭载大陆移动地图业者高德软件(AutoNavi)的4G架构导航服务,计划提供地图查找功能、自定义搜寻、车辆管理等高阶导航服务。 2013年底高德地图使用人数已达3亿,并且刚在4月以15亿美元,被大陆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收购为子公司。三星与大陆百度、阿里巴巴等IT业者携手强化大陆市场布局,图为阿里巴巴的车体广告。法新社另外稍早4月,三星也与被称为「大陆谷歌」的最大IT企业百度,签订游戏事业合作契约,主要内容是在三星移动装置上搭载「百度游戏三星版」的游戏App。由百度负责内容升级与App营运;三星则负责打造驱动游戏的最佳硬体环境。三星与大陆IT企业的合作,是基于双方合作将产生综效的判断。三星2013年以19.7%的市占率,站上大陆智能型手机市场的龙头宝座,但是与联想(Lenovo)、华为(Huawei)、小米等当地业者的差距正在缩小。为了扩大市占率,三星需要与使用者规模巨大的当地IT强者加强合作,另外百度与阿里巴巴,除了能以三星移动装置使用者为对象,谋求新的事业机会外,光是与三星联手就可望让品牌的认知度上升。此外,三星与大陆IT业者,也进一步在全球构筑共同战线。百度执行长李彦宏2013年5月直接到访三星,并与三星媒体解决方案中心(MSC)社长洪元杓等人,讨论软体领域的合作方案,更在2014年2月,宣布加入三星主导的开放原始码(OS)作业系统Tizen,成为合作伙伴。阿里巴巴执行长马云,也在2013年底的访韩之行,与三星电子「IT暨移动通讯事业部」(IT & Mobile Communications;IM)社长申宗均进行商务会议。日前在美国的首次公开招股(IPO),筹资规模高达200亿美元,更让阿里巴巴集全球IT业者焦点于一身。而在三星方面,基于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对大陆事业的特别热爱,三星与大陆IT企业的合作关系,很可能持续扩大。业界人士表示,三星为守住市场龙头地位,势必要抓住急速扩张的大陆IT市场。而和谷歌一样在推动硬体事业的百度与阿里巴巴,若想超越谷歌成为全球性企业,也有必要跟三星维持友好关系。老杳吧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想阅读更多老杳文章,请订阅老杳吧微信,资讯内容:手机、集成电路、面板、专利、老杳独家视点及手机概念股相关业务进展等;微信平台使用帮助发送“help”。关注办法:微信关注‘集微网’、‘jiweinet’或扫描以下二维码:

    半导体 三星 三星电子 阿里巴巴 微信

  • 日厂不玩了Sony、Panasonic有意淡出大尺寸OLED

    韩系平面显示器业者先前炒热的OLED TV话题,由于成本高昂、市场反应不如预期,至今渐被主流的液晶面板取代,目前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已经暂先停止推出OLED TV新品,仅剩乐金电子(LG Electronics)以及少数大陆品牌将跟韩厂采购OLED TV面板,预计下半年推出产品。而开发较早的日系大厂如Sony、Panasonic等,业界传出日厂将淡出大尺寸OLED领域。事实上,自从OLED TV被提出后,平面显示器业者最看好OLED面板在TV上的应用,主因系OLED自发光特性不需背光模组,光的折损率极低,因为对比度相当高,色彩也非常鲜艳,呈现黑画面时,辉度可几近于零,特别适用于娱乐为主的电视机产品,反而商用、专业用监视器机种未必能够彰显OLED的特色。OLED TV今年恐仅剩乐金、少数大陆TV品牌推出,三星、日系大厂纷纷暂缓研发脚步。李建梁摄尽管如此,如同电浆电视(PDP TV)与液晶电视的竞争,好技术未必能够成为主流,何况是良率更不稳定的大尺寸OLED。事实上,目前真正能够称上能够商业应用的OLED面板,仍仅限在手机用的小尺寸,以三星显示器(Samsung Display)拿下90%左右市占率。尽管友达、群创、Japan Display、夏普(Sharp)等台日面板大厂有研发能力,但真正达到可以大量生产的厂商并不多,不过据显示器业界传出,中小尺寸才是目前OLED有较好应用机会的市场,据日本媒体报导,JDI将与Sony、Panasonic的OLED部门合作,锁定的是手机、穿戴式装置市场。大尺寸OLED的研发一直是众面板厂努力的方向,不管是传统RGB蒸镀制程、白光搭配彩色滤光片制程、或是印刷制程,目前仍未有一个稳定的制程可以让大尺寸OLED进入量产,观察终端品牌厂所推出的OLED电视,目前也仅剩LGE还在行销其W-OLED TV,基本上面对4Kx2K(解析度3,840x2,160)加上色彩优化的高阶液晶电视,OLED TV难有竞争力,在成本、售价上,4K UHD液晶电视已经成为TV市场高阶产品主流,短时间内,面板大厂也不会更动其策略。据日经新闻报导,日本官民基金产业革新机构INCJ,将在2014年6月整合日系中小尺寸面板厂JDI与Sony、Panasonic的OLED部门,产业革新机构可能将持股35%,成为最大股东,JDI持有20%~30%,Sony、Panasonic各占10%。观察台系面板厂部分,目前研发中小尺寸OLED进度最快的是友达光电,先前已经展出5吋,画素密度高达443ppi产品,大尺寸OLED则采用氧化物半导体Oxide TFT制程,也已经有试作品,群创部分,则锁定在中小尺寸的W-OLED面板。不过相较于中小尺寸,台系业者先前也曾表示,短时间内大尺寸OLED很难普及,台厂对于OLED的研发投资,相对保守许多。而日本业者虽然强调不会退出大尺寸OLED研发,不过就实际的市场面来看,4K液晶电视的价格与画质表现已经打开了接受度,韩厂的大幅度策略转向,也证实了短期内大尺寸OLED TV仍未能普及。360°:OLED TV 2Q发展概况观察2014年TV市场,三星电子已经没有推出OLED TV新品,乐金电子则保有数款OLED TV新机进入市场。而大陆TV厂商部分,新品主轴将锁定4K UHD液晶电视与连网电视,但市场传出,为了宣示其技术力,大陆品牌预计将在十一长假推出55吋的FullHD OLED TV,面板由韩系厂商提供。据供应链业者表示,继CES大展展示后,大陆彩电品牌如创维、海信等预计在2014年的10月左右力拱55吋OLED TV上市,不过,部分业者认为,由于4K UHD液晶电视在成本与价格上具有优势,大陆品牌厂推出OLED TV的目的可能仍是以技术宣示为主,产品主轴仍是锁定在市场接受度较高的4K UHD TV与连网电视等。老杳吧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想阅读更多老杳文章,请订阅老杳吧微信,资讯内容:手机、集成电路、面板、专利、老杳独家视点及手机概念股相关业务进展等;微信平台使用帮助发送“help”。关注办法:微信关注‘集微网’、‘jiweinet’或扫描以下二维码:

    半导体 OLED TV SONY PANASONIC

  • Sony社长:经营4K电视更胜OLED电视

    全球消费性电子大厂??Sony社长平井一夫接受访谈,针对出售OLED事业,以及接受产业革新机构整合,与日本面板大厂Japan Display(JDI)、日本电子大厂Panasonic一同出资设立研发公司。互相提供技术人员与专利技术,尝试确立能以低成本量产OLED面板的技术。日本媒体日刊工业新闻报导,Panasonic干部透露,此桩整合案是由4家企业讨论是否能整合研发技术开始。但平井对此拒绝表示意见。关系人士表示,Panasonic有意将OLED事业直接出售给JDI,最快将于6月达成共识。 Sony也和JDI进行协商中,但亦可能留存OLED事业,提供医疗领域使用。Sony认为行销4K TV才是最好的策略。符世旻摄对此平井表示,OLED面板事业的技术品质优异,但应用于电视产品的成本过高,会使液晶电视(LCD TV)价格居高不下,因此未来将尝试应用于其他领域。在经营电视事业方面,行销4K TV才是最好的策略。富士SankaiBiz则报导,虽然Sony电视事业已经连续亏损10年,但目前仍然没有任何出售或放弃事业的计划。未来设立子公司后,将继续节约成本支出,设法在2014会计年度(2014/4~2015/3)达成转亏为盈的目标。至于亏损的原因,平井认为是总公司与海外贩售公司的成本规模和事业规模尚未取得平衡;而Sony坚持电视事业,一大主因在于电视产品相当具有宣传品牌的效果。平井对于包含音乐、影音下载的数位内容事业表示前景看好,往后将继续主打PS4,且视数位内容下载服务为主力事业。另一方面,Panasonic同样决定停止布局OLED事业。原本作为OLED事业研发据点的姬路工厂,未来将进行调整,作为液晶面板专用的据点利用,借此强化收益性。OLED在1987年由美国学者Steven A. Van Slyke发明,2012年Sony与Panasonic曾发布共同研发的声明,之后又在2013年结束合作。目前日本电视市场的次世代产品是4K电视,OLED TV产品销量不佳,各厂纷纷决定修正布局方向,不再着手研发。360°:OLED TV 2Q发展概况观察2014年TV市场,三星电子已经没有推出OLED TV新品,乐金电子则保有数款OLED TV新机进入市场。而大陆TV厂商部分,新品主轴将锁定4K UHD液晶电视与连网电视,但市场传出,为了宣示其技术力,大陆品牌预计将在十一长假推出55吋的FullHD OLED TV,面板由韩系厂商提供。据供应链业者表示,继CES大展展示后,大陆彩电品牌如创维、海信等预计在2014年的10月左右力拱55吋OLED TV上市,不过,部分业者认为,由于4K UHD液晶电视在成本与价格上具有优势,大陆品牌厂推出OLED TV的目的可能仍是以技术宣示为主,产品主轴仍是锁定在市场接受度较高的4K UHD TV与连网电视等。

    半导体 TV SONY OLED电视 4K电视

  • 苹果并Beats 意在行销鬼才Iovine?

    苹果(Apple)证实将以30亿美元价格正式收购Beats Music与Beats Electronics,且Beats创办人Jimmy Iovine和Dr. Dre均将加入苹果,业界分析认为,除了线上音乐串流服务的市场潜力之外,苹果真正想要的恐怕是Iovine本人。

    半导体 苹果 IO OV VI

  • 3D打印钛合金假体肩胛骨和锁骨全球首次应用于临床

    郭征在介绍3D打印钛合金骨头假体临床应用情况。新华社记者丁海涛 摄科技日报讯(记者史俊斌)5月28日上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骨科医院会议室内,3名经过该院3D打印技术制备的钛合金假体手术患者集体向为其精心治疗的郭征教授献花,表达内心感激。这三名患者分别是:世界首例3D打印肩胛骨肿瘤假体手术患者杨萍(化名),世界首例3D打印锁骨肿瘤假体患者魏凤(化名),亚洲首例3D骨盆肿瘤假体手术患者党平(化名)。三位患者均曾被诊断为恶性肿瘤,需要进行手术切除。肿瘤切除后会造成骨缺损,而传统标准化假体无法满足患者不同类型缺损的重建要求,常因为假体重建不匹配导致功能障碍。2014年3月底4月初,第四军医大学西京骨科医院裴国献院长、郭征教授等专家经过讨论,并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决定采用3D打印技术为患者实施手术。术前,他们根据患者影像资料,设计出解剖形状、结构与肿瘤切除后骨缺损完全匹配的模型,同时兼顾局部生物力学环境要求完成假体设计,采用最新的选择性激光熔化或电子束熔融3D打印技术直接制造出钛合金假体。通过手术,钛合金假体植入体内,替代了切除的肿瘤骨骼,恢复了肢体的功能和完整性。其中,3D打印肩胛骨钛合金假体和锁骨钛合金假体的临床应用属全球首次,骨盆钛合金假体的临床应用属亚洲首例。郭征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3D打印的钛合金假体具有解剖重建的三维空间精确性和内部构架的可调仿真多样性,有利于骨与软组织贴附与整合,实现术前设计、假体制备与假体植入的有效结合。而将3D打印技术制备的钛合金假体分别植入这3名骨肿瘤患者体内,修复了不同部位的骨骼缺损,解决了复杂部位骨肿瘤切除后骨缺失个体化重建的世界性难题,使骨肿瘤外科治疗率先迈入个体化医疗新阶段。经过2个月的随访,目前三名患者躯体外形和功能得到满意恢复。随着3D打印技术的逐步成熟,将在医疗领域,特别是骨肿瘤个体化重建领域有更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西京骨科医院在该领域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研发工作,前期研究成果在Biomaterials等杂志上发表并获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形成了脊柱椎间融合器、股骨头支撑棒和骨肿瘤个体化假体3D打印系列产品,目前正在进行产品检测和临床验证工作。(作者 史俊斌 来源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编辑:wn101

    半导体 模型 仿真 3D打印技术 3D打印

  • 理化所等提出液态金属神经连接与修复技术

    近期,由刘静研究员带领的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与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小组,首次报道了一种全新原理的液态金属神经连接与修复技术,在国际上引起持续广泛的影响。相应成果自4月底公布于物理学预印本网站以来,已受到数十个国际知名的科学与新闻媒体如New Scientist, MIT Technology Review, IEEE Spectrum, Physics Today, Newsweek, Daily Mail, Discovery, Geek等的专题报道和评介,Reuters, Nature News等也通过电话或邮件方式联络实地拍摄或进一步的报道事宜。众所周知,神经网络遍布于人体全身,因而神经损伤与断裂在医学上极为普遍。据统计,有多达100种以上的因素均可造成神经破损。生理学上,神经再生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有时甚至需要长达数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切断神经末梢的互连。因此,尽管神经损伤一定程度上可通过某种手术或物理方式加以治疗,然而神经纤维一旦被彻底切断或破坏,唯一的希望只能是将这些分隔的末梢尽快连通。这是因为,神经信号一旦持续中断,患者对应的肌肉功能即会随之减退、萎缩,直至造成永久性的功能缺失乃至截瘫。当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金标准”在于自体神经移植,但却受到供区神经来源不足、供区神经功能丧失,以及供区神经结构和尺寸不匹配等限制。因此,寻找合适的神经移植替代物长期以来一直是神经修复领域中的重大挑战。近年来,显微外科和纳米材料学的发展为断裂神经修复带来了新希望,但仍受到诸如导通能力不足,神经功能恢复不畅等制约。迄今,临床医学上逐步得到广泛认同的是,如能将恢复期的肌肉神经信号持续高效地传达至目标,则将大大加速神经的修复过程并促成其保持原有功能。而神经功能主要是通过电信号的传输和响应来实现的。正是出于这一考虑,研究小组基于10余年来在液态金属材料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领域的长期积累和实践,首次提出了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液态金属神经连接与修复技术,旨在迅速建立切断神经之间的信号通路及生长空间,从而提高神经再生效率并降低肌肉功能丧失的风险。在题为Liquid Metal as Connecting or Functional Recovery Channel for the Transected Sciatic Nerve(Jie Zhang, et al.,arXiv:1404.5931)的论文中,研究小组首次证实了以液态金属作为高传导性神经信号通路的可行性。通过建立牛蛙腓肠肌模型,采用液态金属连接剪断的神经组织,借助微弱电刺激试验探明了液态金属神经传导的优势。结果表明,利用液态金属连接的神经模型能很好地传递刺激信号,与剪断前的正常神经组织在信号传导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保真度,显著优于传统的林格氏液。与此同时,由于液态金属在X射线下具有很强的显影性,因而在完成神经修复之后很容易通过注射器取出体外,从而避免了复杂的二次手术。这一方法为神经连接与修复开辟了全新方向。长期以来,理化所低温生物医学实验室与清华大学医学院医学微系统技术实验室合作,致力于推进室温液态金属这一新兴功能材料在电子信息、能源和医疗健康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一批开拓性成果。此项探索正是联合小组密切结合临床医学中的重大需求所提出,刷新了人们对神经连接与修复问题的认识,对于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理化技术研究所)由液态金属构成的神经连接与修复导管示意图借助液态金属或林格氏液连接的切断神经与正常神经的电响应信号对比

    半导体 金属 信号 AI 传导

  • 新疆理化所溴硼酸盐紫外非线性晶体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硼酸盐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作为一类重要的光电功能材料,已在航天、能源、工业制造、医学、科研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光电功能材料团队针对卤素硼酸体系,通过调控结构,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含卤素碱金属/碱土金属硼酸盐非线性光学晶体,如Ba4B11O20F(J. Am. Chem. Soc., 2013, 135, 4215.),Ba3B6O11F2(J. Mater. Chem.,2012, 22, 9665),K3B6O10Br(CrystEngComm, 2011, 13, 2899.)等。其中,K3B6O10Br晶体紫外截止边约为230nm,具有类钙钛矿结构,粉末倍频效应约为3KDP并能实现相位匹配。但是,由于该体系中含有高温下易挥发的溴元素,较难利用高温熔液法生长。近期,该团队科研人员通过调整合适的助熔剂比例,降低晶体生长温度和粘度,在国际上首次采用高温熔液法获得了尺寸为22 mm×22 mm×10 mm的透明K3B6O10Br单晶,晶体生长成品率达到70%。同时,对晶体切割单晶器件,测试了其非线性光学系数,研究了其相位匹配性能。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分析了其电子结构特征,分析了其结构性能关系。研究表明,K3B6O10Br能够实现Nd:YAG激光直接290nm倍频输出,通过和频方式能够实现266nm激光输出,在紫外非线性光学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该研究成果不仅能为含易挥发元素单晶生长提供技术借鉴,也提供了新的非线性光学晶体参与国际竞争。该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J. Phys. Chem. C上。相关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择优支持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等项目资助。KBOB晶体照片及非线性光学效应分析

    半导体 单晶 晶体 非线性光学 非线性晶体

  • 甘肃金川超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因研究获系列进展

    金川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是仅次于俄罗斯Noril’sk-Talnakh矿床、加拿大Sudbury矿床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我国最大的在采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同时也是我国最主要的铂族元素(PGE)资源基地,并且近年来不断有新的硫化物矿体被勘探发现。因此,金川Ni-Cu硫化物矿床的成因受到地质学家的密切关注,并存在较大争论。近年来,在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下,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宋谢炎研究员课题组通过对金川矿床系统的岩相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矿区构造研究,提出金川岩体由东部、西部两个独立的岩体受后期构造活动挤压形成(图1),并且东部和西部岩体的成岩机制和成矿过程存在明显差别。该研究成果以题为Structural,lithological,and geochemical constraints on the dynamic magma plumbing system of the Jinchuan Ni–Cu sulfide deposit, NW China的文章发表在国际矿床学期刊Mineralium Deposita上。图1金川超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构造活动模型示意图此外,宋谢炎课题组通过对金川矿床东部、西部岩体的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进一步得到二者的硫化物熔离成矿过程有所不同:东部岩体中的硫化物矿体是硫化物熔体受到后期构造活动挤压上侵形成(图2),而西部岩体中的矿体是含硫化物熔体+橄榄石斑晶的岩浆(晶粥)上侵流动受重力作用堆积形成。这些研究成果分别以题为Siderophile and chalcophile elemental constraints on the origin of the Jinchuan Ni-Cu-(PGE) sulfide deposit, NW China的文章发表在国际地球化学期刊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和题为Segregation and Fractionation of Magmatic Ni-Cu-PGE Sulfides in the Western Jinchuan Intrusion, Northwestern China: Insights from Platinum Group Element Geochemistry的文章发表在国际矿床学期刊Economic Geology上。图2金川矿床东岩体中硫化物矿体成因模式图上述研究进一步加深了研究人员对金川超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因的理解,并对其他岩浆通道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因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地球化学研究所)

    半导体 NI IDE GE AN

  • 青藏高原所揭示冈底斯山是比喜马拉雅更早的西藏山脉

    5月12日,Nature杂志以《比喜马拉雅更早的西藏山脉》(Tibet mountainous long before Himalayas)为题报道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研究员为首的研究组在国际地学刊物《地球与行星科学通信》(Earth Planet. Sci. Lett.)撰写文章的成果。该项研究指出青藏高原南部的冈底斯山在5500万年时已隆升到4500米,大大早于喜马拉雅达到这一高度的时间。冈底斯藏语意为众山之主,在藏传佛教中,冈底斯山是一座神山,也是苯教、印度教的圣地,其主峰为冈仁波齐峰,海拔6656米(图1)。这一最新的研究成果引起了青藏高原古高度研究的广泛争鸣,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地质系著名地球化学家Jay Quade教授、法国国家科学中心著名地质学家Guillaume Dupont-Nivet教授分别对该结果进行了评论。Jay Quade 教授认为青藏高原大部分新生代盆地氧同位素可能都发生了后期重置,因此利用其来重建古高度必须特别地谨慎。Jay Quade等人的前期研究结果认为,冈底斯山于1500万年才达到目前约4500米的高度,意味着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同时达到这一高度。而Guillaume Dupont-Nivet教授则认为该项研究的关键证据“介形虫化石强有力的支持(lend strong support)冈底斯山在5500万年已达到目前这一高度”,Dupont-Nivet教授认为“这一发现将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亚洲季风的演化”,“如果藏南地区5500万年前是4500米高,那么我们应该能够发现很多较老的季风记录,这对理解、模拟是什么因素驱动亚洲季风的循环和它将来如何变化都是至关重要的”。青藏高原古高度不仅是其深部变形的结果,也是地表环境风化剥蚀的结果,是二者共同作用的产物。传统的观点认为青藏高原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之后,于新近时期约300万年才开始逐渐隆升形成的,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青藏高原不同的块体之间存在着差异隆升。在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群及战略先导专项的支持下,丁林项目组对拉萨北部林周盆地进行了详细研究,该盆地沉积了60-47 Ma年波组和帕那组湖相和河流相地层,并发育古土壤和介形虫化石。他们的研究开创性地利用年波组介形虫壳体Nano-SIMS微区氧同位素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证明年波和帕那组碳酸盐氧同位素并未受到后期成岩作用改变(图2)。在此基础上,利用古土壤氧同位素和氧同位素古高度计重建林周盆地在5500万年前后的古高度为4500米。这一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冈底斯陆缘岩浆弧在碰撞前具有安第斯型山脉的特征。结合羌塘和拉萨地块北部盆地的古高度结果,他们提出了始新世时青藏高原是由北部的羌塘地块和南部冈底斯山脉及夹于其间的尼玛-伦坡拉盆地组成的“两山夹一盆”的地貌格局(图3)。(青藏高原研究所)图1 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峰图2 介形虫化石壳体微区氧同位素变化特征,表明介形虫壳化石氧同位素没有受到后期成岩作用的影响。图3 重建青藏高原羌塘和拉萨地块印度和欧亚大陆碰撞前后隆升模型

    半导体 NI GUI AD FOR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助力北京谱仪Ⅲ实验屡获新发现

    科技日报北京5月29日电(记者付丽丽)近日,北京谱仪Ⅲ实验国际合作组(BESIII合作组)又在进一步的实验中发现了与Zc(3900)性质类似的新结构Zc(4020)/Zc(4025)。2013年3月26日,该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个新的共振结构Zc(3900)。Zc(3900)含有粲夸克和反粲夸克,且带有和电子相同或相反的电荷,提示其中至少含有四个夸克,可能是科学家们长期寻找的一种奇特强子。如果说曾有人对Zc(3900)是否存在还有怀疑的话,那么此次Zc(4020)/Zc(4025)的发现则让人们信服:宇宙中的确存在着我们仍不熟悉的奇特态物质。“我们能够取得这些成果,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期资助密不可分。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院和科技部的资助,我们什么事儿也做不了。”北京谱仪合作组发言人、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沈肖雁研究员说。自2009年—2014年,合作组共得到国家自然基金委5500万元的基金资助,这还不包括创新群体、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优秀青年科学等科学基金人才项目的经费。“在科学基金长期、广泛的资助下,合作组内各高校的粒子物理实验队伍得到了壮大”。该合作组执行委员会委员、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员娄辛丑说。作为合作组的一员,沈肖雁2006年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但谈及体会,她却一改发言人的侃侃而谈,“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们这些人对科学基金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基金的资助为我们取得物理成果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夸克是一种基本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在我们已知的物质世界中,强子(一种亚原子粒子,包括介子和重子)均是由2个或3个夸克组成的——传统夸克模型认为,介子由1个夸克和1个反夸克组成,重子由3个夸克或3个反夸克组成。有没有一种物质是由4个或更多夸克组成的?这是科学家们一直试图揭开的谜题。2013年,合作组发现了四夸克物质Zc(3900)。这一发现被国际物理学顶级学术期刊、美国物理学会主编的《物理》杂志评为当年该领域重要发现,在11个入选项目中位列第一。“Zc(4020)/Zc(4025)在完全不同的过程中被发现,而且具有与Zc(3900)类似的性质。这让我们确认,Zc(3900)并不是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偶然效应,宇宙中确实还存在着奇特态物质。”北京谱仪合作组物理协调人、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苑长征研究员表示。沈肖雁介绍,2014年2月以来,北京谱仪合作组已在4.6GeV和4.42GeV能量采集了大统计量的数据样本。“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数据样本,我们希望能够对已发现的粒子的性质做进一步的研究,并希望有新的发现”。(作者 付丽丽 来源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编辑:wn101

    半导体 物理学 中科院 EV GE

  • 蔡明介将于2014 Computex发表主题演讲

    将分享下一世代物联网、云端2.0与智能家庭创新应用联发科技日前宣布,将于2014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展示一系列前瞻产品与技术,让消费者体验「创造无限可能(Everyday Genius)」的真实应用。联发科技董事长暨执行长蔡明介先生将于展会期间出席6月4日召开的2014台北国际电脑展高峰论坛,发表主题为「系统芯片,创造无限云端可能」的主题演讲 ,阐述他对物联网、云端2.0时代的前瞻观点,以及联发科技在实现创造无限可能(Everyday Genius)品牌主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联发科技今年展出内容将充分体现横跨不同平台与终端产品的技术优势,包括移动终端到智能家庭,以及新一代可穿戴及物联网应用。基于对市场与消费者的深厚了解,联发科技瞄准兴起中的「超级中端市场(Super-mid market)」,与客户紧密合作,开发许多平价且具备高规格的智能手持设备,让超级中端市场中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数百万消费者可以享受到科技所带来的便利性,这也体现了联发科技宽众布局的市场策略与兼容并蓄的企业品牌精神。在2014台北国际电脑展中,联发科技也将首度展示4G LTE解决方案,包括联发科技第一款LTE多模基带芯片MT6290。MT6290已于日前在短于一个月的时间内通过中国移动入库测试。世界首款真八核4G LTE智能手机平台MT6595也将于今年第三季度正式量产,为全球消费者打造全新高端智能手机体验。联发科技丰富且完整的4G LTE系列产品,将推动4G LTE市场快速起飞。除中国市场外,联发科技已与全世界各地的电信运营商及电信设备厂商展开4G LTE紧密合作,包括互动性测试与认证。除了新一代4G LTE解决方案之外,参访者还可率先体验采用联发科技芯片的各式各样科技产品所带来的丰富应用及良好体验。联发科技技术所支持的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位于台北国际会议中心一楼大厅的联发科技产品展示区,将以「A day with MediaTek」为主题,展示一系列在未来将逐一实现的前瞻应用情境。参观联发科技产品展示的观众将可亲身体验:??采用联发科技芯片的智能手表,无缝串联手机实现智能生活??联发科技4G LTE智能手机的强大性能与多媒体应用??全球首款支持多模兼容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MT3188所带来的无「线」便利性??智能家庭的丰富应用与无限潜能??领先的多媒体技术,包括人脸美化、智能视频倍频技术 (ClearMotion)以及新一代的手机传输应用(HotKnot)

    半导体 联发科技 LTE TE COMPUT

  • 工信部出台五大措施支持软件业发展

    苗圩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软件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但产业整体上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缺乏全球领先地位的大企业。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国软件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软件产业正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体系化、融合化方向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型业态层出不穷,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提质增效升级、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对软件产业的支撑保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苗圩表示,下一步我国将加大软件产业相关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下放力度,加快重点软件标准制定,做好软件正版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此外,我国将加快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移动互联网、智能语音、云计算服务、大数据等新兴领域发展,促进信息安全技术和产业发展,鼓励企业间建立以产业链为基础的合作机制和产业联盟。在重点领域开展安全可靠信息系统应用示范,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半导体 移动互联网 软件 工信部 云计算

  • 工信部:五大措施支持软件业发展

    苗圩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软件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但产业整体上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缺乏全球领先地位的大企业。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国软件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软件产业正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体系化、融合化方向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型业态层出不穷,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提质增效升级、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对软件产业的支撑保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苗圩表示,下一步我国将加大软件产业相关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下放力度,加快重点软件标准制定,做好软件正版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此外,我国将加快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移动互联网、智能语音、云计算服务、大数据等新兴领域发展,促进信息安全技术和产业发展,鼓励企业间建立以产业链为基础的合作机制和产业联盟。在重点领域开展安全可靠信息系统应用示范,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半导体 移动互联网 软件 工信部 云计算

  • 2014年国内物联网应用正在全面深化

    随着物联网在中国的不断发展,有效带动整个传感器市场的发展。未来五年,预期国内的传感器市场将会实现符合增长,达到31%左右。食品、物流、汽车、煤矿、安防等领域对传感器的需求出现飞跃。国内物联网应用正在全面深化,工业界也在考虑把物联网引入工业生产中,利用它独有的数据采集等优势,打造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模式。据此,传感器在工业生产中将大有可为。与此同时,随着生产自动化规模不断扩大,利用传统的传感器无法对某些产品质量指标(例如,黏度、硬度、表面光洁度、成分、颜色及味道等)进行快速直接测量并在线控制。而融合智能技术的传感器将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传感器应用非常广泛,工业生产各个组成环节都需要传感器进行监控,并把数据反馈给控制中心,以便对出现异常节点进行及时干预,保证工业生产正常进行。

    半导体 自动化 物联网应用 安防 控制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