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自2月末以来便开始量产能在10秒内检测出PM2.5浓度的小型传感器。该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为,从飘浮于空气中的灰尘里分离出肉眼看不见的PM2.5,并利用搭载红色发光二极管(LED)的传感器来进行检测。这是一款业界最小,耗时最短的检测器,夏普打算借此开拓空调和空气净化器等民生用途。PM2.5指直径在2.5微米(1微米=百万分之一米)以下的细小颗粒物。其直径是导致花粉过敏的杉树花粉的十分之一。因为PM2.5会通过肺泡进入人体,人们担忧孩子和老年人吸入后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夏普的PM2.5传感器主要具备两大特征。其一,它的尺寸在业界最小,能装配到空气净化器等上,用于民用领域。长为53毫米,宽40毫米,高51毫米,已经被压缩到了掌上尺寸。此前的PM2.5传感器开发主要为了气象观测等工业用途,因此体积庞大,很难用到家电制品上。其二,它所需的检测时间在业界最短,仅需短短10秒就可检测出PM2.5的浓度。“实际上只要一启动便能即时得到检测结果”(电子机械事业本部系统装置事业部藤田胜行参事),但为了避免异常值的影响所以选择计算10秒平均值的做法。工业用的传感器虽具备高精度,但据说无法进行实时数据检测。为了实现业界体积最小、耗时最短这一目标,夏普开发出了新型构造的分粒系统。首先启动风扇吸入灰尘,质量大的物质会直接通过分粒系统,而质量小更易飘浮于空气中的PM2.5则会进入装配感应系统的其他回路。运用这一工作原理,传感器便不需要复杂的电路而能实现较小体积,同时也不需进行定期维护。分粒系统通过风扇吸入的PM2.5中,大约90%进入了装配感应系统一侧的回路。虽然要让所有被吸入的PM2.5都流向这一回路十分困难,但传感器“能通过吸入部分与全体的比例来计算出实际浓度”(系统装置事业部羽山太副参事)。传感器使用红色的LED和光电二极管来检测PM2.5。若用红色LED的光照射吸入的PM2.5,会发生散射现象。而散射光又会被光电二极管捕获,并进行浓度值检测。检测的有效浓度范围为每立方米25到500微克,以每25微克为单位进行检测。最近日本各地也纷纷观测到PM2.5的浓度上升。被认为根源就是来自亚洲大陆的跨境污染等。这一情况也成为支持夏普开发传感器的动力,预计今年夏天之前就会出现具体的搭载机器。夏普也在研究将其搭载到本社研发的产品中去。“传感器是夏普的核心技术”,夏普系统装置事业部的片山修一部长说道。要在擅长的领域展示其存在感,夏普能否给人带来“不仅仅擅长液晶”的印象呢?
4月11日,博通公司在深圳会展中心召开新品发布会,推出业界首款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单芯片解决方案(SoC)。会后国际电子商情还对博通公司无线连接集团GPS业务组业务发展总监王堂兴进行了专访,王堂兴详细介绍了该定位芯片的优势和供货情况,并就现在中国的可穿戴设备市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博通此次推出的BCM4771专门用于面向大众市场的低功耗可穿戴设备,新架构的功耗也更低,可以满足可穿戴设备对智能定位和延长电池寿命的要求。配备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单芯片解决方案(SoC)可以让消费者通过精确的活动跟踪与定位数据,更准确地跟踪和管理他们的健康状况。博通公司无线连接集团GPS业务组业务发展总监王堂兴揭开省电的秘密为什么支持的卫星多了,集成的功能多了,功耗反而降低了?因为所有传感器不直接与AP沟通,而是通过类似sensor hub的BCM4771来采集数据。这就不需要像其他定位芯片那样每秒上传卫星,而将位置信息在BCM4771中预先下载好的星地定位资料中(离线)处理,达到一定量后再上传AP处理,让AP在休眠时间中节省电量,我们称之为“BATCH”功能。穿戴式设备的定位功能与汽车导航有很大不同,人们带着运动手环去跑步时有时间性的,最多2、3个小时,并且对于精度的要求也不需要像车载导航那样每秒搜卫星去定位,而是慢跑几分钟后、甚至在使用者有需要时,才与卫星通讯。“不过与其说省电,不如说是延长了设备的电池寿命,”王堂兴表示博通在实验中用BCM4771与竞争对手的类似产品做了对比,“发现同样具有Sensor Hub功能的情况下,4771更能省电,并保护电池。”在搜星算法方面,博通也是全球唯一一家采用混合算法的卫星定位芯片商,别的芯片可能一定要搜到4颗相同的GPS或Glonass卫星才能定位,博通的做法是用搜索到的信号最强的前几颗卫星来定位。可穿戴及室内定位的瓶颈在哪?目前看起来可穿戴设备的应用还是针对小众消费者,比如运动计步类、血压心跳类等,但还没有一个KillerApplication(杀手级应用)能够让所有消费者们都觉得需要。从谷歌Wear操作系统来看,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无线功能需求中,蓝牙(BLE)功能是最必须的,而定位需求占的比重还不到一半,Wifi功能则主要针对较高端的设备,例如智能手表。与室外卫星定位不同,室内定位一般是基于传感器与WiFi或基站的协同合作,WiFi的定位又更精准些。王堂兴表示:“目前全球的WiFi热点数据库是谷歌和苹果采集得最多,因为安卓和iOS会自动上传用户的一些使用数据到云,并且两家巨头都没有开放这些源给到其他做市内定位的企业。其他企业即使有好的定位技术,但只能针对某些特定公共场所WiFi热点进行采集,无法实现完全覆盖。”谈谈中国的可穿戴厂商们中国可穿戴业者目前做的大部分还是做非常简单的东西,比如运动手环式的产品。并且大部分厂商从一开始就以成本为主要考量在做产品,思维还是停留在如何把东西做的更便宜,还没有想要在差异化上下功夫。现在消费性的电子产品的利润普遍不大,从一开始价格就很便宜,消费者一开始会因为价格低而去购买,但是会发觉并不实用,逐渐消费者满意度就会下降。王堂兴表示,这应该只是一个过渡时期,但可穿戴市场要想持续健康的发展,还是不应该单纯从成本来考量,应该多在运用形式、性能方面多下功夫,考虑如何做的更优化。为了满足不同地区客户的要求,BCM4771会推出两个版本,支持全卫星(包括GPS,Glonass,北斗等)的以及更省电的版本(不支持北斗)。因为目前北斗在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相对效果好些,但在欧美地区效果并不如GPS和Glonass好。预计搭载BCM4771的可穿戴终端产品在今年Q3就能与大家见面了。
据DIGITIMESResearch研究报告指出,从中国十二五规划将物联网列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后,中国3大电信业者更全面启动相关布局,2014年持续在技术、统一平台、应用、策略合作等层面政策频出。基于强化物联网关键技术,是成功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关键所在,因此2011年大陆3大电信业者对技术推动都相当积极,此部分可展现在两大方向,一为电信本业的宽频网络技术演进,二是无线射频辨识(RFID)、感测技术等非本业的物联网技术。在宽频网络技术发展上,2014年中国移动重点在加快建置TD-SCDMA行动网络,且全面进行TD-LTE研发;中国联通则于56个城市将其WCDMA网升级为HSPA;而做为大陆固网龙头的中国电信,近年来不断投入研究在IPv6位址技术的发展,2011年已经将IPv6商用化。物联网其它关键技术的布局,因非电信本业,因此,3大业者主要透过策略联盟发展出集成移动宽频网络、RFID或感测技术的设备与产品。应用推动上,3家业者在各领域也都陆续有相关案例出炉,不过,仍相当零星且应用规模小,只有车联网与手机支付已有相当成熟的商业发展,是公共领域的物联网应用之外,大陆目前最具备发展潜力的物联网应用。整体而言,目前大陆3家电信业者物联网发展以中国移动最快,其从2006年即开始推动机器对机器(M2M)的概念,至2014年底物联网相关用户数已近1250万。
投资机构 JP 摩根旗下分析师 Rod Hall 本周四在一份投资者报告中表示,虽然近日关于苹果将自行设计基带芯片的报导时有出现,但是苹果用户想要真正在 iOS 产品上看到苹果自产的 LTE 等模块芯片,至少要等到 2015 年。Hall 指出,以苹果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够在基带芯片的设计上完全做到自给自足。在此之前,博通(Broadcom)已经有两名高级基带硬件工程师跳槽至苹果,他们分别是 Paul Chang 和 Xiping Wang,这也使得苹果计划自己设计和打造基带处理器的传言变得更真实。。据了解,这两名工程师都在博通工作了 10 年以上的时间,在基带芯片架构设计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苹果将放弃使用高通基带芯片模块,从而进一步加强对硬件产品的掌控能力。如果一切进展顺利,2015 年款 iPhone 和 iPad 的处理芯片以及基带芯片都将由苹果自主设计及开发。根据LinkedIn网站资料,博通公司前任首席工程师Paul Chang已经在今年2月加入 Apple ,担任高级项目经理。Chang已经在博通公司服务了11年。在博通工作时,Chang是基带收发器开发的射频硬件主管,这种基带收发器也被广泛应用在 Nokia 和 Samsung 的流动设备中。Chang拥有在复杂流动通信产品开发项目中担任射频芯片主管的经验,这种项目能带来数十亿美元的营收,并需要与不同功能团队的员工进行互相合作。他是博通流动通信CMOS团队的主要人物,拥有从产品开发到交付最终客户的经验。Chang拥有卡内基梅隆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子工程学硕士学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商学院工商管理学士学位。此外,Chang的名字也出现在至少三份博通专利中,这些专利主要讲述了集成电路制造方法。另一位在博通工作10年之久的工程师是Xiping Wang,Wang在今年1月加入苹果。Wang在博通担任设计工程师兼硬件开发经理。在加入博通前,Wang曾经在摩托罗拉公司担任射频工程师,毕业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其实,苹果秘密组建自己的“基带芯片研发制造团队”的消息早已传出。在过去3年中, 苹果一共从博通和高通公司招聘了至少30位中级和高级基带软件和硬件工程师。高通公司正是目前iPhone基带的供应商。此外,苹果官方网站上也在招聘51名射频芯片设计工程师,这意味着苹果还没有完成自家基带的设计。目前, Apple iOS设备搭载的A系列处理器都是公司自行设计和开发的。基带芯片的设计制造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目前,高通是苹果公司基带芯片模块的主供应商。分析人士认为,苹果此举一方面是想提高设备的通话、联网能力,另一方面也不想被高通在这方面完全控制。对于苹果来说,它不希望让任何一个供应商太过壮大,因此它善于使用“平衡之术”。当然,苹果最终目的是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分析师还表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苹果有可能还会继续招入在基带芯片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顶尖人才,高通(Qualcomm)将会是苹果的下一个挖角地。
汇聚全球无线连接技术前沿的2014年蓝牙世界大会于美国时间8-9日两天于圣何塞举办,会议中,IHS发布其连接技术在消费类、移动产品、以及IT市场跟踪装置中的最新预测数据。该报告显示:2014年,蓝牙技术在所有手机的覆盖率将高达90%(不仅限于智能手机),而至2018年将攀升到96%。手机将做为“我的物联网(InternetofMyThings)”的中枢设备,透过蓝牙技术有效连接身边所有的设备,包括支持BluetoothSmart技术的健身、健康、睡眠监测器、近距离感测器乃至牙刷等智能设备。BluetoothSIG首席营销官卓文泰(SukeJawanda)表示:“兼具低功耗与智能的BluetoothSmart技术,对消费类设备连接其周围各种设备的方式,从花瓶到餐叉的任何事物都可向用户转发数据,实现了革命性突破。随着近期我们见证不同设备蓝牙应用的蓬勃发展,消费者也开始对于蓝牙无线连接产生预期与需求。我们同苹果、BlackBerry、Google以及微软进行了密切合作,以确保所有移动操作系统平台都支持BluetoothSmart技术。这也让开发人员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们知道自己开发的BluetoothSmart产品都能与消费者已有的手机、平板电脑或个人电脑无缝协作。对消费者来说,意味着其购买的BluetoothSmart产品都能與其搭载最新操作系统的移動設備顺利通信。”除了对蓝牙技术在手机、笔记本电脑及多媒体平板电脑等领域高渗透的乐观预测外,IHS还预测了蓝牙技术在智能家居的增长,特别是客厅应用增长,如蓝牙连接在液晶电视中的应用,有望从当前的19%增长到2018年的33%。笔记本电脑与台式电脑未来4年也将大幅增长。笔记本电脑的市场渗透将从2013年的56%激增到2018年的75%。台式电脑虽然整体销量有所下滑,但其蓝牙应用预计将从2013年的10%增长到2018年的27%。可作为家庭应用中枢设备的笔记本电脑及台式电脑将推动BluetoothSmart配件在不同应用上的快速增长。卓文泰(SukeJawanda)补充道:“AppleTV与Amazon全新FireTV等电视及固定流媒体盒,将扮演与手机等中枢设备相同的功能,与现今采用BluetoothSmart技术的个人传感器设备进行无线连接与通信。我们已经看到了支持蓝牙功能的门锁、照明系统与温控设备上市,很快消费者将转而使用电视及娱乐控制台,作为家庭自动化的连接中心。”IHS技术负责连接、智能家居与智能城市业务的副总监LisaArrowsmith指出,“蓝牙技术在中枢设备领域的增长,推动了BluetoothSmart技术在各种应用中的增长。看到BluetoothSmart技术针对‘我的物联网(InternetofMyThings)’推进一系列全新广泛解决方案的创建,令人深感振奋。这样的增长还会继续,因为BluetoothSmart技术是低功耗解决方案的首选,这类解决方案需要与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消费类设备进行通信,从而可创建全新类别的‘应用配件’(appcessories)。”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日前在北京召开“ICT深度观察大型报告会”,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信息通信业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这一核心要求,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行业发展,管理安全,贯彻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大力促进信息消费,积极支持新技术、新业务、新业态的发展,稳妥推进行业改革开放,以互联网为核心,加强行业管理,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升网络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当前,通信业正在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大变革、大融合、大发展的趋势。新技术、新业务的快速发展催生出了多种新业态,不同技术和业务之间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通信业的服务对象更广,服务种类更多,服务能力也更强。行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张峰表示,2013年,我国通信业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谋求行业转型升级,不断推动两化深度融合,行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2013年12月,我国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到1.89亿户,使用4兆以上宽带产品的用户占比达到78.8%,光纤接入端口达到1.15亿,我国互联网网民达到6.8亿人,普及率达到45.8%。非话音业务收入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了53.2%,其中移动数据及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迅速,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59.6%。行业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从2012年的51%猛增到75.7%,是当前电信市场增长最快的业务领域。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到10.67万亿,同比增长了33.5%。以移动互联网为平台,新型业务和应用创新速度不断加快,移动支付等应用也开始深刻改变人们生活。互联网化不可逆转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电信业互联网化已经不可逆转,未来所有的企业都会是互联网企业,都会深化互联网的应用,惟有创新才能永立潮头。作为ICT技术应用的代表,电信业有持续一个世纪的辉煌,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创新型企业,但在竞争时代,电信业的创新步伐却跟不上发展的节奏,尤其是创意不足,观念滞后。邬贺铨认为,与互联网企业的轻资产相比,电信业重资产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互联网企业重研发、重人才,而电信业却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重资产、重硬件轻软件、重产品轻数据的倾向。还有专家表示,伴随着互联网理念的普及,那些靠中间环节获取利润空间的企业形态将消失,那些靠长尾、闭环效应实现壁垒或垄断的行业将被颠覆,那些强制性中心制的生产与制造方式将被取代。5G研究全球范围内启动当前,国际电信联盟(ITU)积极推进5G需求、技术和频谱等标准化前期研究,主要国家和企业纷纷启动5G研发与推进工作。我国成立IMT-2020(5G)推进组,全面组织推进国内5G研究,并已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无线与移动研究领域副主席李珊表示,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现在是面向2020年及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最主要驱动力,面对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业务发展需求,5G系统需要在低成本、低功耗以及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解决包括传输速率提升10-100倍、时延毫秒量级、流量密度提升1000倍等问题。李珊表示,5G研究进展目前还不够明显,可能的技术演进路线主要有三条:一是在现有的lte/LTE-A上继续演进。二是基于WLAN的演进。由于WLAN具有良好的产业和用户基础,下一代WLAN将进一步提升运营商业务支撑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演进方向。三是由于传统的移动通信技术演进都是革命性技术为标志,需要研究有可能出现新的革命性技术路线。ICT深度观察大型报告会还同时发布了“2013年ICT十大关键词”和“2014年ICT十大趋势”两项研究成果。其中,2014年ICT十大趋势是:宽带城市加速发展,宽带用户向4M以上迈进;中国有望跃升为全球4G第二大市场,3G用户数将突破5亿;互联网服务收入接近信息通信服务业的半壁江山;互联网全面变革传统产业,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速推进;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加速竞合;全球泛智能终端快速发展,平板电脑出货量超过PC;智能终端芯片加速向多模多频多核发展,64位处理芯片成为热点;云计算垂直行业应用成重点,大数据向传统领域扩散;物联网加速向行业应用和公众应用扩展;网络信息安全重要性空前上升,成为各国安全的战略焦点。
日前,三星先进技术研究院与韩国成均馆大学联合宣布,它们已经合成一种能在更大尺度内保持导电性的石墨烯晶体。三星表示,这是一种可以用在柔性显示屏和可穿戴设备上的屏幕显示技术。使得可穿戴设备这类产品的屏幕问题或可解决。近两年,曲面屏或者柔性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曲面屏已经被三星和LG用在了智能手机和电视屏幕上。尽管是曲面屏,但是跟业内期待的柔性屏技术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仅仅是为了弯曲而弯曲。石墨烯原子结构而此次三星宣布其在石墨烯显示技术上的突破,不仅可以解决很多手机屏幕上的技术难题,同时还可以让智能穿戴设备的屏幕获得满足。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纳米材料,是最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电子科技领域革命的材料。是目前世界上最薄却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比钻石还坚硬,其强度比世界上最好的钢铁还要高上100倍,它的透光率极好,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石墨烯最大的特性是其中电子的运动速度达到了光速的1/300,远超电子在一般导体中的运动速度;是世界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导热系数高达5300 W/m·K,常温下其电子迁移率超过15000 cm2/V·s,而电阻率只约10-6 Ω·cm;石墨烯结构非常稳定,各碳原子之间的连接非常柔韧,当施加外部机械力时,碳原子面就弯曲变形,从而使碳原子不必重新排列来适应外力,也就保持了结构稳定,使碳原子具有优秀的导电性。前发布的品类最多的可穿戴设备无意识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这类设备十分爱慕我们的手腕,这也对它们的外观设计提出了要求,就是此类可穿戴设备的屏幕也需要是弯曲的,而目前市面上很多智能穿戴设备的屏幕依然是平面型的,和我们的手腕不能很好贴合。石墨烯的机械强度和柔韧性都比常用材料氧化铟锡优良,氧化铟锡脆度较高,比较容易损毁。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可以制成大面积、连续、透明、高电导率的少层石墨烯薄膜,并得到高达1.71%能量转换效率;与用氧化铟锡材料制成的元件相比,大约为其能量转换效率的55.2%,这无疑是可穿戴设备屏显技术最佳选择。另外,石墨烯材料不仅具有很好的柔韧性、比钻石还硬的特质,并具备超高透光率和电子迁移率,这可以让它既适用于手腕上的触控,同时又增强了屏幕的抗损能力。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石墨烯显示技术目前还不适用于大屏幕的情况下,让它关注2英寸以下屏幕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而目前巨大多数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屏幕都在2英寸以下。同时,石墨烯屏幕的成本并不高。从去年推出的曲面屏智能手机到目前推出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电池作为其中的“大件儿”,续航能力且先不说,却非要表现出掰不弯的直男形象,这是硬伤。石墨烯不仅可以用力在屏幕上,还可以用在电池技术方面,借此,柔性电池技术的发展或就此突破,走上一条弯弯的康庄大道。
工业物联网通过支持设备之间的交互与互联,来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无线网络芯片在工业物联网中起着杠杆支点的作用,对响应时间、抗干扰和可靠性要求极高,普通的民用芯片无法满足这一需求。2006年,重庆邮电大学(以下简称重邮)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与台湾达盛电子公司联合,开始研发能够支持目前由美国、欧洲、中国等三大国家和地区设定的全球工业物联网国际标准的芯片。通过不断试验、调适其稳定性和可抗干扰性,目前诞生的渝“芯”一号,是全球首款唯一可支持三大国际标准的工业物联网芯片。“这款芯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工业无线网络的情况下,将过去很多由软件实现的功能,由硬件来直接支持。”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王平介绍,如今在很多自动化生产线上,企业大都采用工业有线网络的方式,但布线成本很高,占整个自动化系统安装维护成本的60%以上。因此,不少企业都希望通过工业无线网络的操控方式来代替。如今,渝“芯”一号通过在四联、重钢等集团试用,可在功能同等的条件下,用该芯片实现温度控制、实时监控等功能支持,并且比软件的处理速度提高50%左右,资源消耗下降一半左右。王平透露,预计年内渝“芯”一号即可实现量产和应用,预计售价每块仅在20-30元左右,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业价值。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华为存储发货量、数据中心交换机销售套数、视讯国内新增市场份额、eLTE新增合同数、光网络全球份额均名列第一,企业路由器市场占有率、服务器发货量第二,园区交换机发货量第三。过去一年中,华为公司在全球为客户建设了330多个数据中心,其存储解决方案和服务器产品服务于100多个国家,成为沃达丰集团、美国UCSC大学、瑞士CSS保险、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的存储合作伙伴。2013年华为的研发投入达到307亿元,同比增长3.1%,占全年销售收入的12.8%,尤其加大了面向政企市场的产品解决方案研发。阿明点评:华为的转型之初,当时的很多人都在怀疑,作为一个在通信运营商领域的牛叉公司,如何玩得转IT?但是,华为确实走过来了,并且还在企业业务领域风生水起。这就如华为当初选择采用IBM那套管理模式,“先僵化、再固化、再优化”,华为之所以学习得如此彻底,都是植根于华为的企业传统。同样的,在企业业务领域,华为投入重金做基础研发,完全是一条“技工贸”之路。虽然付出的成本很高,但华为已开始收获“吃得苦中苦方位人上人”的乐趣。
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连续七个季度的增长以来首次下降。工信部近日最新出炉的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行业运行状况》报告显示,2014年一季度手机上市新品607款,同比下滑9.5%;手机出货量为1亿部,同比下降24.7%。此前,Gartner报告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约为3.2亿台,而2014年增长速度出现放缓,总销量将达4.4亿台。而工信部公布的第一季度智能手机销量下滑的现状,远比分析机构预测的更快。连续七个季度的增长以来首次下降从工信部报告中的具体显示的内容来看,2G手机上市新品135款,同比下降45.6%,出货1144万部,同比下降71.7%;TD-SCDMA手机上市新品263款,同比增长26.3%,出货4368万部,同比增长16.5%;WCDMA手机上市新品84款,同比下降42.5%,出货2079万部,同比下降37.6%;CDMA2000手机上市新产品75款,同比增长8.7%,出货1516万部,同比下降33.0%;TD-LTE手机上市新产品50款,出货974万部。仅从智能手机来看,一季度出货8911万部,也下滑了9.8%。报告指出,手机型号的持续下降是因为智能手机时代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且同质化严重,企业创新的难度和成本都在加大。这将给中小手机企业带来巨大压力,据工信部统计,目前中国活跃手机企业(半年内有新产品上市)有381家,但2014年一季度排名TOP 10的企业销量占比达74.3%,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54.7%。市场的放缓和集中度的提高,对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中国企业十分不利。报告显示,一季度国内品牌出货为6686万部,同比下降34.9%;而以苹果三星为代表的国际厂商出货3395万部,同比逆势增长9.2%。4G是增长引擎报告指出,国际厂商表现出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2G手机占比低于国内企业,4G手机占比远高于国内企业。一季度国内企业2G手机销售占比13.1%,4G手机销售占比仅4.1%,而国际企业2G手机销售占比仅为7.9%,4G手机销售占比达20.6%。4G手机将成为中国手机产业的新引擎。据Strategy Analytics研究预计,中国2014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1.8亿台。其实拆分给三大运营商即可确知:中国移动目标是1亿台,中国联通目标500万台,中国电信目标3600万台。这将占到智能手机销量的一半份额,从无到有创造出一个巨大的市场。国内手机企业已经纷纷表态支持4G的发展。中兴表示2014年4G手机销量占比将达40%,酷派表示目标是超过60%,TCL的目标也要达到60%。目前国内千元级的4G手机也已经上市。4G芯片的供应量紧张是一大问题,尤其是支持五模的单芯片。中国移动的相关专家此前透露,预计到6月,TD-LTE芯片供应将会有较大提升,到下半年整体TD-LTE芯片将会满足市场需求,到第三季度,TD-LTE手机将成为市场主流。从中国移动提供的预测图表可以看出,第三季度后TD-SCDMA手机出货量呈快速下降趋势。中国移动还指出,下半年五模4G手机价格将下探到600~700元,推动4G手机快速普及。
两家数据追踪机构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个人电脑发货量再度下降,虽然企业有需求对采用陈旧操作系统的落伍个人电脑更新换代,但这仍无法扭转个人电脑发货量连续几个月下降的局面。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简称IDC)公布,今年第一季度全球个人电脑发货量下降4.4%,至7,340万台,较该公司预计的5.3%降幅稍好,但仍连续第八个季度下降。IDC表示,实际数据好于预期的主要原因是有成熟商业市场的需求推动,微软(Microsoft Co. ,MSFT)停止支持Windows XP操作系统刺激了企业的个人电脑购买需求。IDC的分析师洛韦尔德(Loren Loverde)表示,最终结果依然同该公司之前的预期一致,特别是个人电脑发货量有企稳的可能性,但要想实现发货量增长机会不大。Gartner则公布,第一季度全球个人电脑发货量下降了1.7%,至7,660万台,下降幅度较之前七个季度有所缓和。Gartner还指出,微软结束对Windows XP的支持刺激了电脑销售,预计这种趋势将贯穿今年。Gartner分析师北川(Mikako Kitagawa)表示,尽管个人电脑市场依然疲软,但较之去年有改善的迹象。他还说,随着平板电脑的影响消退,美国的个人电脑开支在逐渐回升。上述两家数据机构将联想集团有限公司(Lenovo Group Ltd., 0992.HK, 简称:联想集团)视为最大的全球个人电脑发货商,排在其后的依次是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 Co. ,HPQ)、戴尔公司(Dell Inc., DELL)、宏碁股份有限公司(Acer Inc., 2353.TW)和华硕电脑有限公司(Asustek Computer Inc., 2357.TW)。上述两家数据机构认为,在美国发货量排名第一的个人电脑生产商当数惠普公司,戴尔居其次。但Gartner认为,苹果公司(Apple Inc. ,AAPL)可排第三,联想排第四,东芝公司(Toshiba Co., 6502.TO)排第五。国际数据公司则认为,联想排第三,苹果公司排第四,东芝公司排第五。据Gartner数据,苹果公司第一季度个人电脑发货量下降3.8%,但国际数据公司估计的降幅为7%。从本月开始,微软将停止为Windows XP操作系统提供更新,大约有3亿台电脑面对新的安全威胁时将处于无保护状态。网络安全公司Qualys Inc.的资料显示,尽管微软停止为XP提供更新一事众所周知,但全球在政府部门和企业中有超过10%的电脑依然在使用这种已有12年历史的旧操作系统。研究机构NetApplications的数据显示,包括消费者个人电脑在内,使用XP的电脑的比例约为30%。
【CPS中安网 cps.com.cn】2014年安防产业将是剧变开始的第一年,这种剧变并非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或者重大投资方向驱动引起的,而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应用发展到一定阶段叠加影响产生的。2014年起,安防产业将全面进入“智能安防”时代。回顾国内安防行业的状况由于中国安防产业迅猛扩张,已快速崛起为世界安防产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产业内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资本大量持续注入,企业普遍缺乏创新导致的产品同质化问题也随之而来,由此引起的低价、无序竞争严重制约了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1)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管理方式较为落后。2)目前国际竞争日益加剧,我国劳动力、原材料等方面的优势正在逐步消失,我国安防企业普遍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器件、设备主要依赖从国外进口。3)企业研发能力较弱,更多的是设备生产商,缺乏规划设计能力,主要还是缺乏整体安防解决方案设计能力。安防产业,正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物联网、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由于安防企业从目前很难看到实际利益,便大多处于观望状态,顶多是制造点与之有关的噱头,却未实质性的涉及。其实不然,从目前来讲,物联网主要的应用还是在安防方面,因为安防是管安全的,而智慧城市这种城市化推进的建设,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安防与之配套。安防行业包括:产品生产、工程施工、保障服务等一系列的内容。其中产品生产已从“中国制造”走到了“中国创造”,产业的高速发展造就了各种式样、各种系统的高新安防产品问世,并已经纷纷走出国门。根据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安防行业市场前瞻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安防行业有越来越多的安防企业也逐渐发觉,节能型的安防产品将成为未来安防行业的发展趋势,节能型产品既是市场需求,也是市场潮流,现在一部分安防企业已经开始从事节能产品的研发,节能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共识。
【CPS中安网 cps.com.cn】高清高速球降价在业内已是既成事实,只是大家彼此心照不宣。日前,苏州科达推出的一系列高性价比高清高速球产品,委婉地透露高清高速球降价的事实,引起行业对高清高速球的关注。事实上,早在去年年底的采访中,已有企业向记者透露高清高速球已经“大幅降价”。在今年2月上旬,记者在阿里巴巴商人论坛上也见到关于高清高速球降价的帖子称“高清高速球的价格战比DVR时代的价格战来得更猛更快”。日前,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听闻目前高清高速球的价格直逼模拟高速球。高清高速球走下监控摄像机高端产品的“神坛”,逐渐成为平民产品后,厂家该何去何从,如何在变局中迅速站稳脚跟,谋求新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不少高清高速球厂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走下“神坛”高清高速球更亲民随着高清应用进一步得到普及,高清监控系统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高清监控产品也随之降价。高清高速球产品也在这种大趋势下价格开始出现较大幅度下调。国祥安安礼尧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高清高速球降价并非最近的事情,但是在今年其价格下降已近探底,价格已经逼近模拟高速球的价格。“在今年的一些展会上,很多企业甚至推出高清高速球千元机。”安礼尧告诉记者,目前高清高速球的市场价位在1100元到2000元,2000元以上的高清高速球已经很少。而在以往高清高速球的单价多在3000元以上。高清高速球降价,加速了高清高速球走下“高端产品”神坛的步伐。对于用户而言,利大于弊,不再有以往那么沉重的成本压力。但是对于高清高速球厂家而言,一直居于高端产品序列的高清高速球价格大幅下降,无疑被市场无情地剥离了高利润回报。同时,这一市场变化又不得不迫使高清高速球厂家寻求“生路”。苏州科达刘志强也表示,高清高速球降价是把“双刃剑”。他认同高清高速球产品降价降低了厂家的利润,也会加速高清监控的进一步普及。“目前的降价是理性降价,其所产生的影响以正面影响为主。”刘志强介绍,这次高清高速球降价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所致。一是高清监控应用进一步普及,整个高清市场都在降价,高清高速球厂家之间的竞争加剧,为提高市场占有率,厂家纷纷降价;二是高清监控需求量进一步加大,高清高速球厂家势必要顺应市场需求,在价格上做出调整;三是整个高清产品的市场销量上去后,高清产品元器件的价格也随之下降,成本的降低,也促成高清高速球产品降价。而高清高速球降价所产生的影响,从目前市场的情况来看,以利好为主。刘志强告诉记者,高清高速球价格下降后,很多以前用不起高清高速球产品的场合也能用上了高清高速球。目前,高清高速球占球机市场应用份额30%左右,在平安城市、交通等领域被广泛应用于需要远距离、全方位监视的场所。相对于固定类IPC,球机具备能够控制云台转动方向、电动变焦、自动聚焦等PTZ功能,这些功能会大幅减少使用方对摄像机的部署数量,同时让操作更便利。厂家不惧降价坚持走差异化道路降价虽然增强了高清高速球的市场亲和力,但也会引发行业对价格战的恐慌。高清高速球降价,会不会点燃价格战的导火索?对此,有人早在今年2月份已有业内人士在阿里巴巴商人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发帖人表示,从国内市场来看,模拟高速球摄像机在销量上直线下降趋势,而网络高清高速球销量却在不断地增加,相应的一场价格战将越来越激烈。“随着企业逐渐掌握网络高清高速球摄像机核心技术,更加容易实现个性化与差异化,从而避开恶性同质化价格战。跟模拟时代相比,数字高清时代更加有益于网络高清高速球研发企业的发展。”发帖人也表达了自己的忧虑,认为“网络高清高速球摄像机将面临和DVR时代的一样价格战,甚至比DVR时代的价格战来得更猛更快。”同时,在帖子中,上述发帖人也非常看好“价格战”洗礼后的高清高速球市场。“经历一场大战之后,行业将回到宁静,将更加有行业秩序,有行业规则,更加理性规范,利润更加合理化,分工细化,各有所长。”对于高清高速球降价是否会引爆价格战,刘志强表示,从目前市场的反映来看,目前降价的影响是正面的。同时,他也表示:“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这个理性降价会不会演变成恶性降价行为,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据记者掌握的情况来看,至少到目前为止高清高速球市场并没爆发价格战。相反,高清高速球企业对此次降价表现得很淡定。目前很多做高清高速球的厂家通过走差异化发展路线,开发针对性更强的产品去抢占市场。“我们公司开发了渠道机和项目机,去开发渠道客户和项目客户,借此提升高清高速球的市场占有率。通过走量的形式,保持公司的整体利润不下滑。”安礼尧表示,市场竞争不可回避,国祥安通过开发差异化产品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目前,国祥安的高清高速球涵盖各类高中低端产品,满足了客户的不同需求,及时消化了高清高速球降价带来的不良影响。刘志强表示,高清高速球一直都有很强烈的市场需求,却在市场应用面上始终受价格的束缚,导致应用增长不够强劲。在这一矛盾下,科达推出了一系列高性价比的高清高速球产品,该系列高清高速球采用全新方案构造,在确保性能、品质的同时又可以帮助用户降低部署成本。据了解,科达这次推出的高性价比高清高速球为满足不同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在功能与价格上提供了差异化的选择。如IPC413/423在保证性价比的同时主要侧重高性能的开发,除机芯为130W/200W高清机芯外,同时支持宽动态、3D降噪外,在云台转速与角度、防水、防尘、防雷上也高于业内同类产品平均水平;IPC411/421则保证了同质的情况下价格优于同类产品;LC411/421则定位为经济型高清高速球。 市场格局短期内不会生变刘志强告诉记者,高清高速球相对于高清枪机和半球产品而言,门槛更高,对厂家的研发实力有相当考验。鉴于此,他认为,从近期来看,高清高速球市场格局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动。[!--empirenews.page--]据介绍,科达这一系列高清高速内部设计和工艺采用业内先进的电机部件,云台精度及转速均属于业内领先水平,水平键控速度范围达到0.1度-350度/秒,垂直键控速度0.1度-250度/秒可控,分别高于其他厂商水平300度垂直240度。垂直转动角度可在-10度至190度之间灵活翻转,大大优于同类厂商相关产品的-5度至90度。从刘志强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高清高速球的门槛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内部设计和工艺上,同时产品的精密度对多数企业也是一个挑战。他认为,今后一段时间,高清高速球市场仍由海康威视、大华以及科达等几个领军企业唱主角。国祥安安礼尧也表示,高清高速球产品由于标准比较单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更好地切入逐步开放的高清市场。据介绍目前,高清高速球通用标准只有onvif,但在这一标准下高清高速球的功能过于简单。也就是说,在很多项目中,高清高速球要想实现更多功能,必须与后端系统(NVR和平台)产品供应商的私有协议无缝对接。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很多企业之间的私有协议并未开放,限制了高清高速球功能的充分发挥。对此刘志强也表示认同,并告诉记者业内确实存在上述说法。“onvif标准对高清高速球应用的影响并不会很大。”他也指出onvif标准也在不断地修订,以满足应用的标准化需求。但据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事实上,NVR或者平台等后端系统基本上都由掌握在龙头企业手里。高清高速球厂家要虽然在某些协议上能与这些企业的私有协议对接,但是对接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的抗衡,想改变市场格局更是难上加难。
【CPS中安网 cps.com.cn】 信号噪声比(信噪比)英文简缩SNR(Signal to Noise Ratio)。直接反应出来是指摄影机影像的对噪声的抗干扰能力,反应在画质上就是画面是否干净无噪声亮点;又可比说是影像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的功率与同时输出的噪声大小的比值,常常用dB分贝这样的数字方式表示。影像的信噪比应该等与信号与噪声的功率谱之比,但通常功率谱难以计算,有一种方法可以相近似估计影像信号噪声比,即信号与噪声的方根差之比。首先计算影像所有素的局部方根差,将局部方根差的最大值认为是信号方根差,最小值是噪声方根差,求出它们的比值,再转成dB数,最后用经验公式修正。S/N叫做信号噪声比(讯噪比)。由于在实际应用中S与N的比值太大,故常取其分贝数(dB)。分贝与信号噪声比的关系公式为 : db=10lgs/n。举例来说;一般监控摄影机的影像信号噪声比大约在50dB,信号噪声比是信号电压对于噪声电压的比值失,在一般情况下,信号电压远高与噪声电压,且比值非常大,一般摄影机的信号噪声比值通程是指在AGC(自动增益控制)关闭时的数值,因为当AGC若为开启On时,会对电路中的一些微小信号产生放大作用进而使噪声信号也跟着提升,因此一般都是指AGC Off时,一般摄影机的电路设计信号噪声比典型值大约是为45~55db,若标示为为50db,则表是影像有少量噪声,但影像的画质还算良好;若为60db,则影像画质优良,不会出现噪声,也就是说信号噪声比在选型上dB数值越高,越能对应噪声的抑制,但它也不是会无限制的大数值,因为电路设计还是会有所上限的,绝不会有吹牛般的数字出现。
【CPS中安网 cps.com.cn】一部高分辨率的监控摄像机可以提供更多的像素,但是多像素图像是否能够完全呈现出来,或是高分辨率摄像机对监控组件有哪些苛刻的要求我们不得而知。监控摄像机的组件选择直接影响着摄像机的性能,今天我们共同探讨高分辨率画质与摄像机组件的故事。监控图像的清晰度与传感器的关系密不可分,图像传感器的尺寸与像素数似乎存在这一定的关系。按照常理来说,传感器尺寸越大,图像分辨率或清晰度越高;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传感器为1/3英寸CCD或CMOS,至于CCD和CMOS的区别,笔者就不在这里多说,如果要追求高质量的话,CMOS确实是不二之选。笔者曾经做过监控摄像机的测试,无论图像分辨率是1280*720还是1280*960,1/3英寸CMOS传感器生成图像约130万像素;1/2传感器所生成的图像为200万或300万像素,有的最高可达到500万。显然图像传感器的尺寸和像素数是存在着固定的比例。在测试中,还发现图像传感器的一个极不寻常的特征。传感器如果没有对齐,生成的图像自然是模糊的,一般情况下人们会不断调整传感器镜头的位置,使摄像机生成清晰的图像。其实,这样只能够证明安装过程出现了问题,但你是否认真想过,选择摄像机时,其他的组件对图像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呢?相同的传感器不同的图像结果相同的传感器对同一解码芯片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图像。每个安防企业都与自己选择零部件的标准和原色,除了图像传感器外,也包括了压缩芯片,图像传感器处理器(ISP)进行图像校正和电源控制。买到新的摄像机,从外观上来看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内部的SoC解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家的摄像机可以选择不同的解码芯片,大多数高端品牌都会选择信誉良好的SoC芯片。在国内,不乏有一些企业为了控制成本而选择二手或仿造芯片,当然短时期之内用户无法用肉眼判定,时间一长产品质量问题暴露无疑。不同的摄像机在使用相同的传感器下,解码器和ISP产生的图像效果也有所不同。即使相同的组件,摄像机的背光补偿和宽动态范围性能也有所不同,这一特性,笔者在监控摄像机横评中已经为大家解读。用同一部监控摄像机来说,宽动态开启和关闭后的图像效果差异十分大。有很多人认为,ISP软件开发工具包不够开放,导致图像效果参差不齐。其实,从另一个因素来说,或许是企业研发成本预算有限,互补编解码器无法满足图像处理的效率。一些传感器供应商保留他们的实力,并没有将传感器技术实现共享;对于设备制造商来说,他们应该加强研发团队的实力,克服传感器带来的性能限制。无论是监控摄像机还是家用照相机,传感器霸主仍然是索尼公司。当然,不同传感器制造商的技术水平也会出现差异,也许同一个价格,不同厂家的传感器效果也有很大的差异性。对于摄像机厂商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没一个厂商都有自己的优先选择权,或好或坏谁也无法左右。客观地说,摄像机在实际应用中都会出现一定的差异,而摄像机组件就是用来弥补差异,实现最佳监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