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逐鹿4G联通占优 三大运营商面临ARPU挑战

    昨日午间,中国电信对外公布了2014年一季度主要财务及运营数据。公告显示,中国电信一季度经营收入为831.84亿元,同比增长6.9%;移动终端销售收入为90.38亿元,同比下降2.1%,扣除移动终端销售的经营收入为741.46亿元,同比增长8.1%;至此,三大运营商都对外亮出了今年首季成绩单。从净利润角度看,一季度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净利润为55.47亿元和33亿元,同比增长17.9%和73.9%,中国移动净利润为25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4%。与此同时,三大运营商一季度的ARPU值(平均每个用户贡献收入)呈现下降趋势,显示OTT等业务对语音、短信的替代作用明显。“基础运营商正在转变原有的经营模式。当传统语音和短信业务被逐渐替代时,基础运营商必须要在流量经营上获得突破,以产生更多附加值。”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此外,从一季度的表现来看,中国移动正在积极布局4G,但尚未对业绩产生直接影响,而中国电信则因牌照等问题处于最艰难的时期。在两个对手都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今年和明年上半年将会是中国联通的时间窗口。4G窗口背后的喜忧“押宝4G”的中国移动的数据令业内尤为关注。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移动净增客户数1388万户,平均每月净增用户数超过460万户,该数据与2013年月均客户增长数基本持平,但较去年一季度每月客户增长534万户的数据下降明显。截至今年3月31日,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到7.81亿户,其中3G用户总数达2.25亿户,4G用户数达279万户。就在今年3月的2013年业绩发布会上,中国移动表示,今年将销售1亿部4G手机,发展5000万4G用户。目前不到300万的4G用户数 ,距离5000万的目标差距尚远,后三季度中国移动4G客户发展压力颇大。付亮对记者表示,从4G的投入力度来说,从终端补贴到促销力度,移动做的事情很多也很积极,但一定程度上也拉低了相关的毛利率。并且从目前的终端厂商来看,虽然已经有了4G终端的计划,但真正放量还需要到下半年甚至是明年。而从中国电信的财报数据看,虽然净利润上升,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来自移动网间互联结算标准的调整:受惠于自2014年1月1日起生效的,中国电信节省部分结算支出,一季度其他经营费用比同比下降5.4%。此外,由于目前全球还没有一家运营商成功实现CDMA与TD-LTE的无缝对接,中国电信若想推动4G发展,就要花费巨额的资金和时间。因此,中国电信只有等待FDD-LTE牌照的发布,在此之前只能利用3G网络来应对中国移动4G的竞争。但因为CDMA的网速限制,中国电信又无法像中国联通推出42Mbps那样,通过直接升级原有3G的网速来与中国移动4G网络竞争,这让中国电信在这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根据数据,中国电信一季度移动用户净减少238万户,累计为1.83亿户。“在这种情况下,今年和明年上半年是联通的时间窗口。”付亮对记者表示,3G建设差不多用了两年,而4G投资比较坚决,时间缩减到1年半,这样算下来到明年还有1年半的优势。”付亮对记者说。中国联通财报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联通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764.7亿元,其中服务收入为人民币638.0亿元,同比增长11.8%;实现税前利润人民币43.9亿元,净利润人民币33.0亿元,同比增长73.9%。高盛高华证券发布报告称,此轮联通业绩提升主要原因有几个,一方面是互联互通费用的降低,另一方面是对销售和营销成本的控制。高盛估计中国联通一季度一半的净利润增长将来自于互联互通费的降低,另一半将来自于3G业务的增长。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智能终端的成功和3G网络的优势给了中国联通弯道超车的机会,然而在超车后仍需持续的加速度,否则将会在直道的竞速中被对手反超。“在剩余的时间窗口内,联通需要忠实于产业规律,把服务做到极致,同时放开手脚创新,与产业链各方更好地合作,才能真正实现规模效应。”付亮说。   面临ARPU挑战值得注意的是,在积极发展用户的同时,三大运营商一季度的ARPU值(平均每个用户贡献收入)不断下降,显示微信等OTT业务对语音、短信的替代作用已经对三大运营商的发展起了直接的威胁作用。财报显示,中国移动一季度ARPU环比下降8.82%。对此,中国移动表示,受低使用量用户增加、“一人多卡”现象普及以及资费稳步调整等因素影响,一季度ARPU值为62元,此外,受OTT类产品冲击,中国移动总通话分钟数、平均每月每用户通话分钟数(MOU)及短信使用量均呈环比下降趋势。据记者了解,此轮下降是中国移动近几年来最大的一次降幅。而过去几年里,尽管面临中国联通、中国电信3G的竞争,但中国移动的ARPU下降幅度缓慢,显示中国移动仍掌握最多的高端用户,市场结构总体未变。可是,去年以来,中国移动的ARPU降幅加速,其中原因显然并非来自于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中国联通的ARPU降幅更大,虽然移动宽带业务(包括3G和4G业务)服务收入为人民币269.1亿元,所占移动业务服务收入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4.6%上升至66.2%,但移动业务ARPU为人民币70.3元。而在去年,联通3G用户ARPU为78.2元。中国电信方面则表示,一季度ARPU与去年全年相比稳中略有上升,但受互联网新技术和移动替代加剧等影响,中国电信第一季度固网本地电话用户数减少297万户。不过,固网宽带用户数达到1.02 亿户,净增223万户。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数据,2014年1~2月移动语音分钟的增速放缓至2.2%,而2013年和2012年增速为5.0%和12.4%。短信业务相比去年同期缩减19.7%,2013年和2012年1至2月短信业务量同比增速分别为-0.6%和2.1%。“对于运营商来说,短信业务开始进入滞涨状态,移动互联网OTT业务异军突起,促使运营商需要更多地探索和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共赢模式。”付亮对记者表示,从宽带的角度来看,去年运营商的主要任务是挖掘现有网络的价值,而今年到明年更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使现有网络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说运行更多的应用。付亮对记者表示,流量的增加将会使运营商的资费下降,但整体将会为运营商带来更多的收益。而对于虚拟运营商等业务,付亮认为虚拟运营商目前来看还处于争夺眼球的阶段,下半年才是争用户,而明年才是争收益。“所以从效益角度来看,短期内并不会对运营商的竞争格局产生直接影响。”付亮对记者说。[!--empirenews.page--]

    半导体 联通 4G 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

  • 联想双品牌手机出击调整拉货酝酿新攻势

    转自台湾digitimes的消息,联想即将启动双品牌手机策略,在美国及西欧市场主打摩托罗拉(Motorola)品牌,大陆与拉丁美洲则同时操作两个品牌,供应链业者表示,联想2014年喊出手机出货8,000万支目标,以第1季联想出货约1,300万~1,400万支,若加上摩托罗拉移动出货约650万支,已达到2,000万支规模,全年有机会挑战8,000万支大关,然近期联想拉货力道下滑,业界推测联想可能在调节库存,并酝酿下一波新机攻势。供应链业者指出,联想2013年手机出货量约5,000万支,2014年喊出8,000万支的积极目标,第1季联想加上摩托罗拉移动手机出货已达到2,000万支规模,全年很有机会冲至8,000万支,近期联想拉货力道不增反减,单月出货量从450万~500万支降到350万~400万支,业者推测可能与调节库存、准备下一波新机攻势有关。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移动预计7~8月正式完成交易,联想将启动双品牌手机策略,预计在美国及西欧市场主打摩托罗拉品牌,大陆与拉丁美洲则采用双品牌,且以摩托罗拉品牌抢攻高端市场,然因近年来摩托罗拉都是主推中低端机种,未来品牌定位恐将显得尴尬。事实上,联想对于海外新兴市场布局相当积极,近期在俄罗斯、印度与印尼等地都有不错表现,2013年海外手机出货量成长达9倍,联想后续将进一步抢攻欧美成熟市场,在取得摩托罗拉品牌之后,将成为提升中高端产品战力及扩展欧美市场重要武器。手机业者指出,现阶段联想在大陆与海外新兴市场主攻300美元以下的中低端手机市场,并在大陆推出中高端Vibe系列机种,挑战人民币2,500~3,000元价格带,未来联想希望以摩托罗拉品牌抢攻中高端市场,联想品牌则冲刺中低端市场。不过,过去两年在Google主导下的摩托罗拉力推中规平价产品,尽管第1季缔造出货650万支成绩,但中低端品牌定位恐让接手的联想付出代价。摩托罗拉过去曾是全球手机霸主,但历经市占快速下滑及两度转手,品牌光环大为失色,虽然2013年亦曾推出中高端机种,但销售表现平平,未来联想接手后,如何改变消费者对于摩托罗拉平价手机品牌形象,并重新擦亮招牌,将面临不小挑战。360°:联想手机双品牌策略联想在1月出手29亿美元买下Google旗下的摩托罗拉移动(Motorola Mobility),目前正在进行各国政府的审理程序,预计7~8月正式完成交易,未来将启动双品牌手机策略,预计在美国及西欧市场主打摩托罗拉品牌,至于联想已经耕耘有成的大陆与中南美洲市场,则会启动双品牌模式,但以摩托罗拉品牌抢攻高端市场。现阶段联想在大陆与海外新兴市场,清一色主攻300美元以下的中低端市场,但也推出中高端的Vibe系列机种,挑战人民币2,500~3,000元的价格带,未来联想希望以摩托罗拉品牌抢攻中高端市场,而联想品牌可以继续冲刺中低端市场,不会产生品牌定位混淆的问题,操作弹性也较大。不过,过去两年在Google主导下的摩托罗拉,为了力求在手机市场翻身,除了主打MOTO Maker客制化服务外,最大改变就是走向中规平价的新方向,最为热销的机种MOTO G空机价就低于200美元,紧接着也即将推出更为入门的MOTO E;未来联想接手后,如何改变消费者对摩托罗拉平价手机品牌的形象,并重新擦亮招牌,将有不小挑战。

    半导体 移动 联想

  • IC缺很大,面板一路涨到6月

    转自台湾工商时报的消息,面板驱动IC、时序控制IC(T-Con)第2季喊缺,将影响面板供货量,特别是高解析度4K2K面板以及NB面板。市场预期面板相关半导体零组件缺货将持续到6月,第3季才可望纾解,也由于面板供货受限,面板价格涨势有机会一路延续到6月。市调机构NPD DisplaySearch指出,虽然T-con、驱动IC等等并非高单价的零组件,但却是控制显示器驱动序列的关键零组件。把驱动IC比喻为交响乐团,那么T-con就像是乐团指挥一般,供货量直接受半导体产能影响。由于面板相关IC的利润较差,加上智能手机等移动装置对IC的需求强劲,台积电、联电、三星等晶圆代工厂,选择把产能拿去生产指纹感应器、触控IC、CPU,或者是高端面板的IC。在产能排挤效应之下,造成近期T-con、驱动IC供应商传出缺货情况。因应T-con、驱动IC等零组件供应短缺,DisplaySearch大中华区副总裁谢勤益表示,晶圆代工厂把产能挪去做其他利润较佳的产品,面板厂亦然。其中,笔电面板因为目前利润最差,所以供应数量受到冲击最大。至于4K2K面板因为生产良率的问题,供货也相对比较吃紧。预期这一波IC缺货潮将持续到6月,第3季供货情况才可望改善。

    半导体 组件 IC 驱动IC DISPLAYSEARCH

  • TCL第三期面板项目落户武汉总投资160亿

    “华星光电第6代低温多晶硅显示面板项目并非TCL集团的内配项目,其量产的高端中小尺寸平板显示器的解析度都在350甚至400以上,三星、苹果、联想在内的终端制造商均是公司潜在的目标客户群。”28日,TCL集团(000100.SZ)控股子公司华星光电CEO薄连明在武汉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了上述消息。当天,华星光电与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签约,双方各出资35亿元成立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武汉华星光电项目”),项目总投资160亿元。据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介绍,除注册资本金外的90亿元将由华星光电筹措,TCL将为其银行贷款提供担保。而由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代表的武汉市政府出资部分,华星光电亦在双方协议里作了未来回购的相关承诺。武汉华星光电项目的核心是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建设第6代LTPS(OXIDE)LCD/AM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亦是华星光电三期项目(下称“T3项目”)。早在2009年11月, TCL集团决定在深圳启动投资达245亿元的第8.5代TFT-LCD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即华星光电一期),一期项目达产当年即实现盈利。2013年4月,华星光电决定投资244亿元建设第二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即华星光电二期),生产高端大尺寸TV面板,预计2015年中量产。目前,华星光电已经是海峡两岸单线产能最大的8.5代液晶面板领军企业。2013年华星光电保持满产满销,销售面板及模组2162万片,实现销售收入155.3亿元,净利22.6亿元,全球TV面板市场份额9%。落户武汉的华星光电T3项目则是华星光电强势进军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的举措。据薄连明介绍,当前,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的市场总量已经超过大尺寸的电视,成为显示领域中最大的细分市场。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携带型移动终端的数量还在持续高速增长,而显示面板是移动终端中价值最高的部件,同时TCL集团内部也有手机面板和显示模组的巨大需求。“过去一年,我们先后调研考察了包括深圳、惠州、合肥、西安及武汉在内的多个城市,最终T3项目敲定落户武汉东湖高新区。”薄连明说。T3项目一期设计产能为3万片/月,玻璃基板尺寸为1500mm×1850mm,产品定位为高端中小尺寸平板显示器,生产手机用3~7英寸显示模组和平板用6~12英寸显示模组。项目建设周期为26个月,2014年第四季度动工,2016年底量产。达产后每年生产显示面板或模组约8800万片,实现产值超百亿元。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显示面板、晶片产品消耗国,但70%的显示面板、80%的晶片都依赖进口。薄连明表示,截至2013年末,国内显示面板自给率仅为37%,与七八成的市场使用率比较仍有较大差距。李东生还对本报透露,目前,国内多条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生产线基本集中在非晶硅技术上,并不能满足智能手机的需求;而低温多晶硅显示面板生产线国内目前仅2条(天马4.5代和京东方5代),如果打桩建设等顺利的话,华星光电T3项目将是国内首条生产第6代低温多晶硅显示面板的生产线。李东生说,TCL集团亦不排除参与华星光电T3项目配套项目的投资。

    半导体 低温多晶硅 显示面板 华星光电 TCL

  • 群创5代线 为诺基亚增产能

    转自台湾工商时报的消息,尽管诺基亚手机品牌将走入历史,不过今年手机新产品出货规划不受影响。外传群创拿下诺基亚4.7寸以上大尺寸智能手机面板订单,将从第2季底开始放量出货,挹注下半年出货成长动能。为因应4.7寸以上较大尺寸手机面板出货增加,群创计划增加在5代线的投片量。过去群创一直是诺基亚手机面板供应商之一,不过主要供货产品以尺寸较小、单价较低的功能手机为主。外传群创今年进一步拿到诺基亚智能手机面板订单,除了中低端的4寸、4.3寸面板之外,也拿到4.7寸以上的大尺寸智能手机订单,预计在下半年量产出货。群创在今年的产能规划上,将把更多5代厂产能用以生产中小尺寸面板。其中北厂的5代线持续以生产平板产品为主,至于南厂的5代线在平板与手机面板的生产比重上将由30%持续提升至50%。此外,5代线在FFS产能上将持续扩充,其中将有一条5代线(Fab 5)将100%转为FFS面板,至于Fab 3的产能则是维持30%生产FFS面板。在手机面板尺寸放大的趋势之下,友达中小尺寸产品比重也持续拉高,在华亚科学园区的L5D目前约有30%的产能用于生产小尺寸产品,先前生产iPad mini面板的L5C也计划将逐步提高小尺寸产品的生产比重,初期规划约10%~15%会转作小尺寸面板。对应中小尺寸产品广视角技术需求,友达在5代线规划了超过10万片的AHVA面板产能。今年智能手机需求持续攀升,但值得注意的是,400美元以下的智能手机出货占比会超过6成,手机面板价格也快速滑落,一年下滑的幅度超过15%。大陆业者更积极抢进,除了京东方4.5代、5代线,京东方也开始用6代线生产手机面板。至于天马的5.5代LTPS生产线经过1年多的调整,今年出货也开始放量,预估第2季出货上看百万片。

    半导体 诺基亚 智能手机 平板 手机面板

  • 触控面板获利暴增154倍 SMK由亏转盈

    转自台湾精实新闻的消息,日本触控面板供应商SMK 25日于日股收盘后公布上年度(2013年度;2013年4月-2014年3月)财报:因触控面板销售大增、连接器销售呈现增长,加上受惠日圆走贬,带动合并营收年增20.8%至657.96亿日圆,显示本业获利状况的合并营益自前一年度(2012年度)的亏损8.53亿日圆转为盈余23.30亿日圆,显示最终获利状况的合并纯益自前一年度的亏损1.98亿日圆转为盈余25.41亿日圆。SMK表示,上年度提列了14.2亿日圆汇兑收益。SMK表示,因车用触控面板销售大增、加上ATM用触控面板销售持续强劲,故上年度触控面板(TP)部门(包含电阻式、光学式及静电式)营收年增59.3%至158.08亿日圆、营益暴增154倍(成长15,450%)至18.66亿日圆。另外,上年度SMK CS事业部门(包含连接器和电源插座)因来自太阳能电池面板及汽车的订单呈现增加,故营收年增7.5%至274.16亿日圆,营益暴增169%至14.03亿日圆;FC事业部门(包含程式开关、键盘、相机模组及遥控器等)营收年增19.3%至224.38亿日圆,营损额为9.63亿日圆(前一年度为营损14.30亿日圆)。SMK表示,因新兴国家对低端智能手机的需求持续扩大、带动相关零件需求走扬,加上美国/新兴国家车用需求也预估将持续强劲,故今年度(2014年度;2014年4月-2015年3月)合并营收预估将年增2.0%至671亿日圆,合并营益预估将年增15.9%至27亿日圆,合并纯益则预估将年减1.6%至25亿日圆。SMK表示,上述今年度财测预估是以1美元兑103日圆为前提的试算值。

    半导体 光学 连接器 触控面板 ATM

  • 潘九堂:3年内将有国产厂商手机市占率超20%

    元器件交易网讯 国产手机借着智能手机普及的机会,最近几年发展迅猛,逐渐在国内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同时还在布局国际市场。如此大好的形势之下,其实还掩藏着一些致命缺陷,比如,技术、专利等。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老杳(王艳辉)认为,“国产手机大陆市场整体市场份额超过七成,却是群雄并起,历史上没有一家份额超过20%,原因在于无论商业模式、核心技术还是品牌营销领先的壁垒都没那么高,真的有一天出现了市场份额超过20%的品牌,中国手机品牌真正突围的时代就来了,否则只能是长江后浪压前浪,每浪都是一样高。”老杳20%市场份额的说法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一些业内人士的争论。华强电子产业研究所手机和电子行业分析师潘九堂显然对国产手机信心十足,豪言“3年内,大陆市场出货量第一且过20%的肯定是本土品牌(小米或华为),5年内全球第一很可能也是中国品牌。 联想PC都全球第一了,为什么中国手机不可以?”并立下赌约,3年内(2014-2016)年,大陆手机市场出货量最大的品牌一定是中国厂商,且份额超过20%。前无锡辐导微电子公司董事长冯向光认为,“国产厂商中出现市场份额超过20%的品牌是不可能发生的,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模仿,走的是廉价路线。国产手机市场占有量世界第一没问题,但技术成为第一可能性不大。比如拿联想为例,IBM以前是高端PC,现在联想是大路货品牌。”

    半导体 手机市场 国产手机 联想

  • 华虹宏力荣获“2013年度中国物联网技术创新奖”

    元器件交易网讯 第六届中国物联网RFID发展年会于2014年4月17-18日在江苏昆山召开。本届年会上,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虹宏力”)和光学设计企业合作研发的“基于晶圆厂硅基的新型光通讯器件工艺”项目获得了2013年度“中国物联网技术创新奖”。“中国物联网RFID年度评选活动”由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中国RFID产业联盟主办,被公认为是中国物联网RFID业界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年度评选活动之一。此次获奖的是华虹宏力和光学设计企业携手合作的基于硅基的新型光分路器和新型光纤对准器。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光纤通讯、有线电视业务、宽带业务、电话业务等通讯领域。基于华虹宏力的超精细制造工艺,设计可更灵活方便,产品器件的精准度、重复性更高,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目前市场上的平面分路器芯片和先进的光纤对准器件都需进口,该新型产品对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降低产品价格,具有重大意义。公司执行副总裁孔蔚然博士表示,“基于半导体硅基制造出的光学器件,还有更重大的意义,即可以和同样是在半导体硅基制造出的微电子器件集成在一起,这标志着华虹宏力向硅基光电集成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华虹宏力致力于差异化特色工艺平台的研发,希望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与业界同仁共同推动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创新奖牌关于华虹宏力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虹宏力”),由原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和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新设合并而成,是世界领先的8英寸晶圆代工厂。华虹宏力在上海张江和金桥共有3条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工艺技术覆盖1微米至90纳米各节点,在标准逻辑、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混合信号、射频、图像传感器、电源管理、功率器件工艺等领域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工艺平台,并正在建立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平台。公司总部位于中国上海,在中国台湾、日本、北美和欧洲等地均提供销售与技术支持。

    半导体 中国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 华虹 创新奖

  • 电子元器件板块资金净流入-1.18亿元

    截至2014年4月29日11时30分,电子元器件板块资金净流入-1.18亿元, 资金流出最多的前三支股票分别是海康威视、海润光伏、水晶光电。

    半导体 光伏 光电 电子元器件 海康威视

  • 苏宁互联五一开放线下门店专区170号码预约

    TechWeb报道,4月29日消息,苏宁互联宣布将于5月1日在线下门店专区开放170号码预约。消费者届时可以前往苏宁线下门店在现场客服的指引下提前预约170号码。这意味着苏宁虚拟运营商业务临近上线。苏宁互联上述负责人表示,5月1日起,顾客可以进入苏宁互联专区预约优先购买资格。同时苏宁互联工作人员会现场对顾客所需号码、套餐需求、其他建议等登记备案,苏宁互联正式放号后将第一时间通过短信、电话告知用户,提前预约用户享有优先选号及购买权。据介绍,首批开放预约范围覆盖了19个城市的35个门店,北京、天津、长春、青岛、上海、南京、无锡、徐州、苏州、南通、盐城、合肥、武汉、广州、深圳、佛山、重庆、西安、贵阳城市都有线下门店苏宁互联专区开放预约170号码。据了解,苏宁于春节前获批虚拟运营商牌照,现在已经成功牵手三大运营商,发布“苏宁互联”品牌。目前,苏宁互联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并逐步开放号码预约。(责任编辑:朱迪)

    半导体 苏宁 虚拟运营商 TE

  • 黎明前夜 未来汽车将驶入软时代

     当年iPhone横空出世后便颠覆一切传统功能机,其速度超乎想象力。目前汽车的市场现状非常类似iPhone出现前的手机市场,汽车车载系统“百花齐放”,缺乏行业标准。车联网行业也在涌动着颠覆的力量,这是黎明前夜。展望汽车未来:黎明前的“功能车”市场当年iPhone横空出世后便颠覆一切传统功能机,其速度超乎想象力。目前汽车的市场现状非常类似iPhone出现前的手机市场,汽车车载系统“百花齐放”,缺乏行业标准。车联网行业也在涌动着颠覆的力量,这是黎明前夜。车载系统在当前国内市场上,从进口、合资到自主,诸多车企都拥有自己的车联网产品,达数十种之多。各家的车联网产品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各不相同, 没有统一标准。缺乏统一标准,严重限制了车载应用的开发和体验:一方面,应用开发者只能为一款或几款车开发软件,缺乏普适性导致开发成本高昂;另一方面, 车主为应用支付很高的价格,但体验效果一般。目前在国际市场上,除了车企自主开发的系统,大都是基于微软、黑莓的QNX和Linux三大系统,它们占据了车载系统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但是用户体验均不高。一项针对欧洲、美国和中国消费者的调查显示,用户对车载技术的了解尚浅,远未充分使用。超过1/3的通用车主从未使用过车内的各种联网服务、25%的福特车主从未使用过SYNC。有28%的调研参与者认为,现在的车载APP功能过于复杂。微软WinCE:没落的贵族车机中的操作系统,微软的WinCE是最老牌的一个。作为微软针对掌上电脑改造出来的移动操作系统,WinCE还带有强烈的桌面元素。在车载导航刚兴 起,智能手机还没有发展成熟的时代,具有导航、收音机、蓝牙免提和DVD等基本功能的WinCE传统车机几无竞争对手,再加上成本低廉,又有方案公司给出 成熟的设计方案,在市场上大行其道。FORD与微软合作以WinCE为基础开发的SYNC系统于2007年公开展出,并于2008年首 度搭载于福克斯之上,如今已能与iOS、安卓、黑莓及Windows Phone等不同智能移动产品的应用系统相对应,让驾驶者可以通过语音方式操控车载电子系统,并利用云端网路技术提供车辆状态检测、导航等丰富服务。但是,物联网乃至车联网概念的兴起不断暴露出WinCE的短板:比如不是开源系统,难以进行新功能的开发;不够智能,实现联网功能极其困难;不是针对触 摸屏设计,只能靠物理按键。福特SYNC系统实际使用时,屏幕卡顿和系统重置等问题会不时发生。最近福特更换车载系统供应商,抛微软转投黑莓,也是微软车 载系统弊端的一些体现。Linux难以大众化在WinCE曾经唱主流的情况下,其它几类小众操作系统也在寻找不同的发展路径。技术比较底层的Linux进入了凯迪拉克的CUE、特斯拉Model S的车载系统。但是Linux技术架构上的设计让其不便于开发者进行应用的开发,相比安卓门槛更高,导致开发群体始终在一个较小的规模。在安卓进军车载领域后,未来市场可能进一步缩小。近日盛传的特斯拉有可能和苹果合作,那么中控屏的Linux 系统显然将可能由iOS替代。QNX系统安全稳定显优势,深耕底层无法标准化目前黑莓QNX在汽车市场拥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覆盖230种车型,保守估计全球搭载QNX系统的车数量在数千万。通用、宝马、奥迪、本田、保时捷等一线汽车制造商都使用。QNX车载系统QNX属于微内核系统,相较于宏内核系统(Windows/Android),微内核的可靠性更高。从专业角度讲,微内核跑在自己的空间,而中间件、应 用和驱动都在内核空间外运行,如果某一部分程序出错,对内核不会造成任何影响。这也是QNX会广泛应用于安全要求较高领域的原因。QNX兼容Android系统,在QNX平台上,Android有它独立的运行空间,而且对底层系统的安全可靠不造成威胁。QNX能充分发挥 Android操作系统所带来的丰富应用程序的优势。另外,在下文提到的苹果CarPlay中,其底层技术支持实际也来源于QNX。QNX的这些特性给予整车厂高度的定制权,在设计人机界面时,可以杂糅各自的设计语言和产品特色,各个厂商最终的系统仍然千差万别。QNX未来在汽车领域更多的是作为底层平台,系统标准化工作由QNX来做不适合。此次西班牙MWC展会上,高通展台中一辆型号为CLA45 AMG的奔驰跑车正是与黑莓QNX技术进行深度定制,共同打造的汽车智能系统。 汽车未来驶向软时代,成为云生态系统重要一环上面的车载系统用户体验都不高,那我们到底需要什么?在2013年举办的慕尼黑车联网大会上,有这样一项民意调查,近2/3的被调查者认为,未来五年车联网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标准。我们期待的车联网就是出现类似手机市场的标准化革命,智能汽车将是类似智能手机的下一个移动终端,完成从功能车到智能车的转变。这时汽车本身的产业链将 会发生深度拓展。原本只有硬件的汽车行业会拓展出软的应用服务行业,包括网络运营商和互联网应用服务商将会进入产业链,而且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车载互联网这个重要的移动互联网入口场景,将成为必争之地。互联网巨头如苹果、谷歌,移动通讯商如联通、电信、移动,汽车品牌主导的车载服务品牌,还有 依附于这些软硬件环境的应用,都在觊觎车载互联网的巨大潜在市场。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超越我们自身的想象力把眼光看的更广一点,在万物互联的社会图景下,当 PC、手机、平板都在云生态系统下发展壮大时,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汽车会是重要一环。

    半导体 车联网 车载系统 未来汽车 QNX

  • 智能手机创新遇瓶颈 回归本源,打造经典是长远发展之道

    随着高端手机在创新技术方面不断竞争,高端智能手机不论是功能还是外形都越来越大同小异。有人称智能手机的发展已经达到“瓶颈期”。然而这却促使生产厂商们放弃抓人眼球却不实用的设计,回归手机的基础功能,精细打磨每一款新机型。细看现在市场上最好的大牌手机比如HTC One和Galaxy S5的测评,我们会发现好用的手机基本都长成一个样:没有过分华丽的外表和华而不实的新功能,给人感觉换不换新手机都没有什么区别。因此一些人开始打呼审美疲劳,称智能手机的创新脚步目前已停滞不前,“瓶颈期”已经来临。确实,智能手机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基本功能已经被开发得差不多了,因此像iPhone 5S,三星Galaxy S5以及HTC One这样的优秀机型也开始将重心转移到最实在的一些功能上去:屏幕大小和显示效果、相机、设计感和电池寿命。多年的开发已经使得智能机的潜在功能被挖掘殆尽,让人感到整个产业几乎缺乏新的亮点和突破。然而如果不计较眼前,长远来看,这对于智能手机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好消息。现在的手机生产厂商已经逐渐摸到了消费者的脉搏,懂得用户最关心的是什么。他们因此逐渐开始在这些方面精益求精。随着手机的发展进步,用户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对于好的手机的定义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即使创新的脚步有所放缓,人们对于创新的需求却从未停止。和现在的iPhone 5S相比,第一代的苹果手机就会显得相当没用。它不能录像,没有app商店,键盘只能在纵向屏幕上使用。然而随 着一代又一代iPhone的问世,我们发现iPhone的功能日臻完善,品质日趋完美。今天的iPhone 5S与它的前辈们相比简直太梦幻了,在当时完 全无法想象。通力而言,我们今天同样无法预知在另一个7年以后iPhone乃至整个智能机产业会带来怎样的突破和惊喜。另外生产商的观念也在慢慢转变。起初他们通过新颖设计来博得关注,反而影响了智能手机创新的长远发展。例如今年的Galaxy S4虽 然多了不少华丽的新功能,消费者却反馈太难使用。三星因此在Galaxy S5的设计上返璞归真,简化设计,在基础功能上精益求精,打造了一款公认的精致机型。因此可以说看似乏善可陈的手机创新实际上激发了厂商在另一个层面上的创新:回归本源,打造经典。

    半导体 iPhone 智能手机 智能机 HTC

  • 美媒:中国新兴手机制造商一加挑战三星HTC

    据科技网站pcworld 4月28日报道,刚刚发布的国产新旗舰一加手机可谓风光无限。顶级的配置,国际一流团队CynogenMod打造的专属系统,帮助一加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这款号称“不将就”的手机究竟是否真的值得购买,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一探究竟。尽管一加品牌创立不久,本次发布的也是其旗下第一款手机,但是从配置上来看,一加手机完全不输三星、HTC等知名大厂的旗舰机型。似乎很少有不知名的新品牌能够引发如此激烈的讨论和关注。而一加所打出“不将就”的口号,也彰显出这款手机的高起点,以及在硬件、软件和定价等各方面的与众不同。   不输国际大厂的顶尖配置硬件方面,一加试图打造一款全方位无短板的手机。在智能手机最为核心的部件屏幕方面,一加搭载了一块5.5英寸1080p分辨率IPS屏幕,可视角度高达178度,ppi值也达到了高端机型主流的401。此外,这块屏幕毫无悬念地采用了康宁第三代防刮花大猩猩玻璃材质。处理器方面,一加搭载了主频高达2.5GHz的四核CPU骁龙801,配备了3GB RAM,并有16GB或64GB存储空间可供选择。很明显,一加的配置可谓是“一步到位”,完全不输国际大厂。其CPU比索尼的新旗舰Xperia Z2更快,RAM也比三星S5和HTC One(M8)更大。而在续航方面,一加也毫不妥协。为了弥补高配置带来的续航能力下降问题,一加特意配备了一块3100mAh大容量电池。数据连接方面一加也毫不落后。一加手机同时兼容TD-LTE、FDD-LTE两种4G网络制式,采用双频段Wi-Fi标准802.11ac,支持蓝牙4.0,并内置NFC芯片。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于使用手机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手机厂商在照相方面也给予了越来越高的关注。一加搭载了一颗索尼1300万像素f/2.0大光圈摄像头,采用6P镜头组,配备双LED闪光灯。支持超高分辨率摄像,支持720P 120帧高速摄影、32秒慢速快门、4K超清摄像等诸多先进功能。源自顶级团队的深度定制系统为了得到与众不同的操作界面和用户体验,一加采用了国际顶级团队CynogenMod为其量身定制的操作系统,系统版本基于安卓4.4。而CynogenMod团队与HTC、索尼、三星等国际大厂均有过合作。面对纷繁复杂的预装应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更加青睐简洁纯净的操作系统。而除了简洁清新,相比原生安卓系统,CynogenMod的版本还提高了其灵活性,用户可以对手机的诸多细节进行个性化设置。因此有理由相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手机采用CynogenMod开发的系统。   独特的营销方式一加手机于4月25日上市,将登陆15个国家地区的市场,通过排队+现货的方式进行销售。16GB白色版本售价为1999.99元,64GB黑色版本售价为2299.99元。不过非常有意思的是,一加在国外别出心裁地发起了一场“另类”营销,即一加会挑选一百位提交申请的网友,这一百位网友只要砸自己的旧手机,并上传砸手机的视频,即可以1美元(约合人民币6元)的价格购买一加手机,并可额外获赠三个购机资格邀请。尽管是新品牌的第一款手机,但是一加却以并不稚嫩的姿态、毫不妥协的态度、足以媲美国际大厂的软硬件闯进了这个高手云集的领域。不过,究竟这款“不将就”的新手机能否打开近乎饱和的市场,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半导体 三星 一加 HTC

  • Q2新机出笼刺激大陆手机出货可破亿支

    转自台湾digitimes的消息,大陆智能手机业者两大龙头华为及联想,在2013年第4季冲刺出货后,于2014年第1季面临本土市场通路库存水位上升,连带使4G新机上市时程受到牵制。酷派与天语虽率先推出4G新机填补市场空缺,但由于前期4G资费方案较高,采用新通信技术的使用者多为高端用户,这类消费者普遍对于高端机种购机意愿较高,苹果(Apple)与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等国际品牌业者反而成为大陆推动4G LTE拉抬终端销售的最大受益者。DIGITIMES Research评估,第1季大陆智能手机市场虽因年节因素市场活络,但由于线上通路去年第4季起促销活动频繁,加上消费者期待千元人民币以下4G机种上市,新添购或换机转趋观望,与第4季相比衰退6.5%,但年成长率维持2成水准。展望2014年第2季,各业者新机陆续上市、次品牌线上通路与高性价比机种竞争白热化的状况下,季成长可达18.5%,大陆市场季出货量将首度突破1亿支大关。千元人民币以下4G机种未现 1Q’14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季减6.5% 2Q新机出笼刺激出货可望破亿支2013年第1季受本土消费者等待4G新机上市观望因素影响,大陆市场出货量仅达8,950万支,季减6.5%,较前一季减少590万支。DIGITIMES Research预估,2014年第2季本土市场单季出货将达1.01亿支,季增18.5%,主因包含:预期本土市场大陆业者平价4G新机纷纷出笼,搭配电信业者补贴,可望推升销售。大陆一线业者线上销售次品牌产品密集推出。小米异军突起,加速冲刺本土市场销量。

    半导体 TIMES GIT 4G

  • 产值逐月成长,1Q’14台湾IC设计见谷底

    转自台湾digitimes的消息,根据DIGITIMES Research统计,2014年第1季虽有产业传统淡季与农历年假期工作天数减少等不利因素影响,但在农历年后客户端回补库存需求出现推动下,台湾IC设计产业产值达新台币1,195.2亿元,较前季1,245.3亿元仅衰退4%...大厂带动产值逐月成长 1Q’14台湾IC设计产业见谷底虽然面对传统淡季与农历春假期工作天数减少,但在部分大陆PC业者与平板电脑业者提前回补库存,使得PC应用需求回温,加上2014年3月台湾主要IC设计业者客户端库存调节动作结束,产值表现明显回温情况下,2014年第1季台湾IC设计产业产值达新台币1,195.2亿元,较前季1,245.3亿元衰退4%,与2013年同期986.3亿元相较19.7%。2011年至2013年各年第1季台湾IC设计产业产值季成长率为-4%、-5.9%、-7.5%,2014年第1季季衰退4%,表现优于过去水平,产业景气淡季不淡。2011年至2013年各年第1季台湾IC设计产业产值年成长率为-16.2%、-2.1%、10.6%,2014年第1季年成长19.4%,成长表现为2011年以来最佳,就长期观察,也显示台湾IC产业景气仍能维持在成长轨迹。

    半导体 IC设计 DIGI TIMES GIT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