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不再只是那个搬运重物的工具,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让工业机器人变得智能了许多,传感器为机器人增加了感觉,为机器人高精度智能化的工作提供了基础1.二维视觉传感器二维视觉传感
近一年多来,媒体对工业机器人和制造自动化的大肆宣扬,让人们对机器人产生了狂热的推崇。然而,将机器人用于工业生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机器人以其可编程、拟人化、通用性等优势,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工厂。如今,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释放、国家政策红利凸显、资本市场助推的机遇叠加期,工业机器人行业孕育重大投资机遇。在“中国制造2025”、“工业4.0”战略指导下,工厂“机器换人”现象将更加频繁,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将进一步打开。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复苏的背景下,各国围绕科技与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以机器人为主的智能制造业广受关注。当前我国制造业正进行转型升级关键时期,2015年,国务院下发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今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落实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山东省政协委员、青岛拥湾资产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佳生认为,山东省机器人制造业参差不齐,且缺乏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依靠多元化投资体系、筑巢引凤打造产业聚集区、加大机器人产业人才储备等多措施将制造变“智造”。
汽车工业是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汽车制造的高度自动化使得机器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工厂里。然而这还不够,互联时代对工业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动化工厂进一步升级,增添了互联的概念:把工厂的机器以及人连接到网络中去,机器与机器之间、人与机器之间实现对话。
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一面是:工业4 。0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让工业机器人逐渐“占领”工厂,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另一面是:资本跑步进场让服务机器人遍地开花,扫地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儿童陪伴机器人、社交机器人等进入千家万户。
12月8日,央视《新闻联播》【新理念新发展】系列聚焦制造业,并以国产机器人领先企业沈阳新松为重点,着重介绍了该公司在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首次亮相的复合工业机器人的特色及应用。据报道,该复合机器人以高精度
机器人先进,能取代人工,有力帮助生产,但机器人和人工相比,成本究竟是更便宜,还是更贵呢?
上周在北京高规格举行的世界机器人大会把工业感十足的机器人话题再度引爆。其实早在今年6月份举行的本届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毛
2015世界机器人大赛首次在中国北京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都致辞祝贺。工信部毛伟明表示:“举办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这对于明
11月23日,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信中表示,中国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 11月23日,在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售
安全而高效的人类交互机器人——或称为“协作机器人”(cobotics),将会对组装生产线、家务劳动服务、健康保险领域以及物流产业产生革新作用。汽车制造
一、机器人的发展变迁从机器人发展历程上看,最先成熟、最先大规模得到应用的是工业机器人,因为它的功能比较单一,基本是为了完成一项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工业机器人”来自美国人乔治·德沃尔(Geo
这又是一个站在风口浪尖的产业。政策不断释放利好,资本倾巢而动,产业转型和升级迫在眉睫,对高科技与高效率的追求,这为有着“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美誉的机器人产业,带来一个最好的时代。
有丰富的感知能力和“人工智能”,会把接受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帮你做家务、辅助医生做手术,还可以进入危险现场,进行勘探、爆破、搜救等特种作业…… 记者从昨天举办的中国(南京)服务机器人产业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上获悉,未来服务型机器人的市场将超过工业机器人,是一片蕴藏巨大潜力的“蓝海”。
目前最热的工业4.0时代,离不开智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工业机器人最早应用于汽车制造领域,但技术发展至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早已不局限于某个领域,现代工业的方方面面都有工业机器人的身影。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极大
日本机器人的实力,最开始是在工业领域的普及而受到全球认可的。目前,日本仍然保持工业机器人产量、安装数量的世界第一的地位。2012年,日本机器人产值约为3400亿日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安装数量(存量)约30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3%。而且,机器人的主要零部件,包括机器人
同是机器人,从北京到珠三角,相差数千公里,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不同于北京创投圈推崇的服务型机器人,以制造业见长的诸多珠三角公司依旧在攻坚最难啃的工业机器人领域。这些被工业界视作“有可能再一次改变世界”的技术,普通用户鲜有人知,但生活中常见的电子、食品、医药类产品,极有可能就出自这些机器人之“手”。这
伺服驱动技术作为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国内外普遍受到关注。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的发展为伺服驱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果说20世纪9
当今世界正处在金融危机后的深刻变革和调整阶段,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生代技术交流和碰撞日益频繁,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将目光重新投向制造业,中国在面对国内外诸多压力下选择发展智能制造这一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