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也规划将于明年将以XMM 8000系列进军5G市场。不过,联发科(2454)也不遑多让,先前宣布的7纳米制程5G Modem芯片M70也将于明年第二季量产出货,同步于明年上半年加入5G战局,除了具有实力象征意义之外,还可望力拼抢进欧美陆一线大厂旗舰机供应链。
即使AMD能在年底抢先推出该新品,分析师Pierre Ferragu也不认为AMD能从中占到什么便宜,还举出了2014年英特尔延迟14nm量产的例子,当时PC和处理器市场并未受到较大影响。同时表示英特尔能轻易推出类似架构并且优于AMD的新品。
之前的报道主要基于一份未经证实的英特尔内部消息,声称10纳米工艺的生产太过于苦苦挣扎,当前英特尔已经有效扼杀,关于该节点的开发已经终止。不过这份所谓的内部消息没有提供任何更多的细节,唯一不断重复传达的意思就是“英特尔10纳米工艺确实已经死亡”。
英特尔一开始野心太大,希望满足最严苛的摩尔定律,大幅缩小晶体管体积的同时,还在制程导入全新材料,希望一步到位,让产品性能大幅超前对手,一举甩开台积电。
近日,英特尔联合咨询顾问公司Ovum完成了一份《5G娱乐经济报告》,在报告当中,英特尔预计未来传媒与娱乐产业将争夺累计3万亿美元的无线营收机会,而其中5G网络其带来的业务将占到营收的近一半(约1.3万
美光同意斥资15亿美元收购英特尔持有的IM Flash Technologies股份,并预计将在明年1月1日行使购买选择权后6至12个月完成交易。该公司CFO戴夫·金斯纳(Dave Zinsner)在会议上表示,美光科技将通过自由现金流支付收购款项,同时还计划继续回购自家股份。
10月19日,美光科技周四宣布,将收购与英特尔十多年前组建的一家闪存合资公司的股份。
双屏有很多用处,英特尔非常看好双屏电脑设备,你可以用一个屏幕展示成果,在另一个屏幕上编辑操作。在日常工作中,不少人都使用两个显示器,双屏设备会让一些做专业工作的人群免去配置两个显示器的麻烦。
英特尔在10nm工艺节点卡壳让其付出了不少代价,无论是PC还是服务器领域,AMD都正在大肆抢占英特尔的市场。在三星宣布自家7LPP工艺进入量产之前,英特尔重申自家10nm进展良好,明年就能到位。
在锐龙处理器发布的一年半后,Intel的主流平台处理器终于在核心上追平对手,而且由于这次的导热材料从硅脂换回了钎焊,所以散热能力大幅改善,频率也升了许多,AMD这边要如何对应呢?很简单啊,降价!
根据英特尔与美光于2005年签署的合资协议条款,后者控制着51%的公司,并有权在特定条件下收购剩余股份。早在2012年,英特尔就已经将Micron在新加坡和弗吉尼亚州的IM Flash工厂的股权出售给了他们,这使得IM Flash在犹他州Lehi附近只有一家生产工厂。
Stacy Smith从英特尔退休了,本人并没有闲下来,上周东芝存储公司宣布Stacy Smith将从10月开始担任公司执行主席。从英特尔转战东芝,他并没有离开半导体行业,只不过是从处理器转战存储芯片行业了。
本周一英特尔发表内部信表示领导晶圆制造业务的高管Sohail Ahmed下个月退休,他的职位未来将由三位高管承担,英特尔计划将晶圆制造业务拆分为技术开发、制造/运营及供应链三个部分。
近年来,苹果的动向非常明显,苹果想自主设计所有的芯片,苹果要做自己的电源管理芯片、自己的基带芯片,未来还要为Mac设计ARM处理器。苹果供应链的厂商一定要提前做准备了,说不定下一个被甩掉的就是你!
郭明錤预计,苹果会在2020年或2021年推出首款搭载基于ARM的定制芯片的Mac电脑,这呼应了今年早些时候彭博社的一份相关报道。郭明錤认为,这能让苹果带来价格更为低廉的Mac电脑,还能让苹果摆脱英特尔处理器的发布周期,带来更高的利润率,可能还会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首批登陆京东平台的三款第九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i5-9600K、i7-9700K 和 i9-9900K)具备多达8核心和16线程,最高5.0 GHz的单核睿频,以及16MB 英特尔?智能高速缓存,将能够为游戏玩家带来更快更沉浸式的体验。
英特尔15日宣布继续与京东保持深度战略合作,并在中国京东平台上首发英特尔第九代处理器。
互联网、PC时代占尽风头的英特尔,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小让ARM一局后,进入物联网(IoT)时代的规划布局开始紧凑。随着边缘侧能力逐渐增强,英特尔似乎已经找到了重回主场的感觉,边缘计算也已成为英特尔
法人预期,随着工业及车用市场需求趋缓,加上英特尔(Intel)个人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PU)供应短缺影响,第4季半导体产业景气恐将趋缓。
相较于Intel在3D Xpoint已经有Optane系列的SSD产品,美光在此技术发展较为缓慢,目前还没有产品正式推出,在这次高峰会上,美光所有高阶主管对于第二代3D Xpoint发展特点与细节都守口如瓶,目前仍无法拿美光产品与Intel 产品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