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众号精选 > Linux阅码场
[导读]作者简介甄建勇,高级架构师(某国际大厂),十年以上半导体从业经验。主要研究领域:CPU/GPU/NPU架构与微架构设计。感兴趣领域:经济学、心理学、哲学。  1.引言1加1等于几?这个问题很简单,一年级的小学生都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2。可是你知道计算机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吗?你可能会...

作者简介

甄建勇,高级架构师(某国际大厂),十年以上半导体从业经验。主要研究领域:CPU/GPU/NPU架构与微架构设计。感兴趣领域:经济学、心理学、哲学。 



 1. 引言1加1等于几?



这个问题很简单,一年级的小学生都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2。

可是你知道计算机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吗?

你可能会说:“用电脑上的计算器算一下”。

“可是,电脑上的计算器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计算器就是个软件,使用变量加法语句就能计算加法”

“变量加法语句经过编译,又会变成什么?”

你可能会说:“会变成CPU的加法指令,使用CPU的加法指令就能计算加法”。

“那CPU里面的加法指令是谁完成的呢?”

你可能会说:“CPU里面有加法器,加法器负责完成加法指令”。

“那加法器又是怎么工作的呢?”

你可能会说:“有行波加法器和超前进位加法器,他们的工作机制不同”。

“聪明!不过加法器一般能计算多bit的加法,那么1bit的加法器是怎么工作的呢?”

你可能会说:“1bit的加法器,可以通过真值表表达出来,然后根据真值表,用逻辑门就能搭出一个加法器来”。

“逻辑门一般包括与或非门,你知道这些逻辑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这个嘛,逻辑门是由CMOS组成的。”

“那CMOS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PN结,PN结可以表示0和1,这个我知道”。

“PN结是怎样表示0和1的呢?”

“PN结具有正向导通,反向截止的特性,用输出端的电压的高低,表示0和1”。

“为什么PN结会正向导通?”

“什么是PN结,什么是栅极(Gate),源极(Source)和漏极(Drain)?”

“为什么CMOS采用硅(Silicon)作为基础材料,而不采用不锈钢?”

“硅的原子序数是多少?又有哪些化学性质?原子的电子排列规律有哪些?”

“什么是原子轨道,精细结构?”

“什么是原子的能级?”

“如何用薛定谔方程和波函数计算原子的能级?”

“薛定谔方程是偏微分方程,如何求解偏微分方程?”

“求解偏微分方程一般采用的变分法是什么?”

“变分法在计算时,需要计算1 1”

“请问:1 1=?”

如果想知道答案,请看最上面的第一个问题。

关于以上问题,不知道你能问出哪些,又知道哪些问题的答案。如果你以上问题都能回答,请接受我的佩服之情。本文以下内容将讨论其中的一些问题。注:以下内容部分来自《计算机体系结构基础》,如有需要请参考原文。 

后面的内容将按如下顺序展开:

硅->PN结->CMOS->逻辑电路->补码->加法器->乘法器->浮点数

 

2.硅



先说一下原子核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

1、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

2、最外层不超过8个。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n代表电子层数),即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个电子层时,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4、最低能量原理:电子尽可能地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然后进入能量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硅,英文叫Silicon,原子序数是14,根据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可知,硅最外层电子数是4。而最外层电子为8是稳定的(比如惰性气体),所以硅原子与相邻的4个硅原子形成共价键,纯净硅中形成正四面体网格,所以纯净硅的导电性很弱。

但是,如果在纯净硅中掺杂少量3价原子(比如硼),那么这些原子挤占原有硅原子的位置后, 其最外层还缺少一个电子和相邻的硅原子形成共价键, 形成空穴。在电场的作用下, 周围的电子就会跑过来填补这个空穴, 从而留下一个新的空穴, 相当于空穴也在顺着电场方向流动, 形成正电流。这类材料被称为P(Positive) 型材料。

如果在纯净硅中掺杂少量5 价的原子(如磷), 这些原子将挤占原有硅原子的位置, 而由于这些原子的最外层有5 个电子, 除了与原有硅原子形成共价键用掉4 个电子外, 还多余一个处于游离状态的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 处于游离状态的电子就会逆着电场方向流动, 形成负电流。这类材料被称为N(Negative) 型材料。

 

 

3.PN结



PN结是由一个N型材料和一个P型材料紧密接触所构成的,其接触界面称为冶金结界面。

在一块完整的硅片上,用不同的掺杂工艺使其一边形成N型半导体,另一边形成P型半导体,我们称两种半导体的交界面附近的区域为PN结。

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结合后,由于N型区内自由电子为多子,空穴几乎为零称为少子,而P型区内空穴为多子,自由电子为少子,在它们的交界处就出现了电子和空穴的浓度差。

由于自由电子和空穴浓度差的原因,有一些电子从N型区向P型区扩散,也有一些空穴要从P型区向N型区扩散。它们扩散的结果就使P区一边失去空穴,留下了带负电的杂质离子,N区一边失去电子,留下了带正电的杂质离子。开路中半导体中的离子不能任意移动,因此不参与导电。这些不能移动的带电粒子在P和N区交界面附近,形成了一个空间电荷区,空间电荷区的薄厚和掺杂物浓度有关。

在空间电荷区形成后,由于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空间电荷区形成了内电场,其方向是从带正电的N区指向带负电的P区。显然,这个电场的方向与载流子扩散运动的方向相反,阻止扩散。

另一方面,这个电场将使N区的少数载流子空穴向P区漂移,使P区的少数载流子电子向N区漂移,漂移运动的方向正好与扩散运动的方向相反。从N区漂移到P区的空穴补充了原来交界面上P区所失去的空穴,从P区漂移到N区的电子补充了原来交界面上N区所失去的电子,这就使空间电荷减少,内电场减弱。因此,漂移运动的结果是使空间电荷区变窄,扩散运动加强。

最后,多子的扩散和少子的漂移达到动态平衡。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的结合面两侧,留下离子薄层,这个离子薄层形成的空间电荷区称为PN结。PN结的内电场方向由N区指向P区。在空间电荷区,由于缺少多子,所以也称耗尽层。

从PN结的形成原理可以看出,要想让PN结导通形成电流,必须消除其空间电荷区的内部电场的阻力。

很显然,给它加一个反方向的更大的电场,即P区接外加电源的正极,N区接负极,就可以抵消其内部自建电场,使载流子可以继续运动,从而形成线性的正向电流。而外加反向电压则相当于内建电场的阻力更大,PN结不能导通,仅有极微弱的反向电流(由少数载流子的漂移运动形成,因少子数量有限,电流饱和)。

当反向电压增大至某一数值时,因少子的数量和能量都增大,会碰撞破坏内部的共价键,使原来被束缚的电子和空穴被释放出来,不断增大电流,最终PN结将被击穿(变为导体)损坏,反向电流急剧增大。

这就是PN结的特性:单向导通、反向饱和漏电或击穿导体,二极管就是基于PN结的单向导通原理工作的;而一个PNP结构则可以形成一个三极管,里面包含了两个PN结。


 

4.NMOS 和PMOS 晶体管



当非4 价元素掺杂的含量较小时, 产生的电子和空穴也就比较少, 用-号表示; 当非4 价元素掺杂的含量较大时,产生的电子和空穴也就比较多, 用 号表示。

因此, P- 表示掺杂浓度低的P 型材料, 里面只有少量的空穴;

N 表示掺杂浓度高的N 型材料, 里面有大量电子。

MOS 晶体管是由多层摞放在一起的导电和绝缘材料构建起来的。每个晶体管的底部叫作衬底, 是低浓度掺杂的半导体硅。

晶体管的上部接出来3 个信号端口, 分别称为源极(Source)、漏极(Drain) 和栅极(Gate)。

源极和漏极叫作有源区, 该区域内采用与衬底相反极性的高浓度掺杂。

衬底是低浓度P 型掺杂, 有源区是高浓度N 型掺杂的MOS 晶体管叫作NMOS 晶体管; 衬底是低浓度N 型掺杂, 有源区是高浓度P 型掺杂的MOS 晶体管叫作PMOS晶体管。

无论是NMOS 管还是PMOS 管, 其栅极与衬底之间都存在一层绝缘体, 叫作栅氧层,其成分通常是二氧化硅(SiO2)。不过最新的工艺又有重新采用金属栅极的。

MOS的工作原理

我们先以NMOS 晶体管为例介绍MOS 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如果单纯在源极、漏极之间加上电压, 两极之间是不会有电流流过的, 因为源极和漏极之间相当于有一对正反相对的PN 结。如果先在栅极上加上电压, 因为栅氧层是绝缘的, 就会在P 衬底里形成一个电场。栅极上的正电压会把P 衬底里面的电子吸引到栅氧层的底部, 形成一个很薄的沟道电子层, 相当于在源极和漏极之间架起了一座导电的桥梁。此时如果再在源极、漏极之间加上电压, 那么两极之间的电流就能流过来了。

总结下来就是:NMOS 晶体管的工作行为就是: 在栅极上加上电就通, 不加电就断。

PMOS 晶体管的工作行为与NMOS晶体管的恰好相反, 加上电就断, 不加电就通。这样我们可以简单地把MOS 晶体管当作开关。

NMOS 晶体管是栅极电压高时打开, 栅极电压低时关闭; PMOS 晶体管反过来, 栅极电压低时打开, 栅极电压高时关闭。

随着工艺的发展, MOS晶体管中栅氧层的厚度越来越薄, 使得开启所需的栅极电压不断降低。晶体管的工作电压从早期工艺的5. 0V, 降到后来的2. 5V、1. 8V, 现在都是1V 左右或更低。尽管MOS 晶体管可以表现出开关的行为, 但是单纯的PMOS 晶体管或者NMOS 晶体管都不是理想的开关。例如, NMOS 晶体管适合传输0 而不适合传输1; PMOS 晶体管恰好相反, 适合传输1 而不适合传输0。


5. 从CMOS到逻辑门



我们先了解一下非门,也就是通常说的反相器。

非门由一个P管和一个N管组成, 其中P管的源极接电源, N管的源极接地, 两管的漏极连在一起作为输出, 栅极连在一起作为输入。

如果输入为0 (接地), 则P 管导通, N 管关闭, P 管的电阻为很小,N 管的电阻无穷大, 输出端的电压就是电源电压Vdd。反之, 当输入为1 的时候, N 管导通, P 管关闭, N 管的电阻为很小, P 管的电阻无穷大, 输出端与电源断开, 与地导通, 输出端电压为0。

以上就是反相器CMOS 电路的工作原理。

从反相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CMOS 电路的基本特征, 其关键就在“C” (Complementary,互补) 上, 即由上下两个互补的部分组成电路。 

了解了非门的原理,或门和与门也就清楚了,读者可以分析一下以下这个电路,看看实现了个什么功能。

 

与或非门类似于红绿蓝三原色一样,简单的三个颜色就可以组成五彩缤纷的世界,同样,有了与或非门,我们就可以搭建出功能丰富的电路。

 

6.从逻辑门到触发器



在真正开始搭建复杂的电路之前,我们先需要了解一点布尔代数的基础知识。

常用的布尔代数运算定律有:

•恒等律: A 0=A, A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