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PCB设计改善散热的方法详解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利用PCB设计改善散热主要通过优化布局、增加散热结构、合理走线等方式实现,以下是关键方法:
增加散热铜箔面积
在PCB的电源层和地层铺设大面积铜箔,可快速扩散热量。仿真显示,铺铜面积越大,器件结温越低。例如,在发热元件周围增加60%的铜箔面积,可将温度降低20%。
采用热过孔技术
通过上下层铜箔之间的导热孔(热过孔)将芯片下方的热量引导至底层散热,可降低局部热点温度。例如,采用6×6热过孔阵列比无过孔时结温降低约4.8°C。
优化器件布局
将高发热元件靠近PCB边缘或上方,并确保热敏感元件远离高温区域。例如,将CPU等高热器件置于冷风入口区,温度检测元件放置在温度最高点。
芯片底部露铜设计
裸露芯片底部的铜皮可减少热阻,形成更高效的散热通道,使芯片结温下降15%-20%。
合理器件间距
保持元件间距适当可提升空气对流效率,避免热堆积。例如,将间距缩小至0.5mm可减少局部温度上升5-8°C。
PCB电路板散热设计技巧
一:散热设计的基本原理
要理解PCB散热设计的原理,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热量是如何在电路板上产生和传递的。在电子设备中,电子元件在工作过程中会消耗电力,并将一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这些热能会通过导体(如金属箔)和绝缘体(如电路板基板)传导到周围环境中。如果热量不能有效地从电路板上散发出去,将导致元件温度升高,进而可能影响其性能和寿命。
第二部分:散热设计的关键要素
1. PCB布局设计:良好的PCB布局设计可以大程度地提高散热性能。首先,应将高功耗元件尽可能远离散热不良的区域,如封闭空间或其他热源。其次,应合理规划元件之间的间距,以便空气流动畅通。此外,注意避免过于密集的布线,以免阻碍热量的传导和散发。
2. 热量传导:在PCB散热设计中,热量的传导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提高热量传导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 使用金属箔作为散热材料,将高功耗元件与散热器或金属基板连接起来,以提高热量的传导效率。
• 优化PCB基板材料,选择具有良好热导率的材料,如铝基板或铜基板,以提高热量的传导效果。
• 使用散热垫片或散热胶等导热材料,将元件与散热器直接接触,以促进热量的传导。
3. 散热器设计:散热器是PCB散热设计中常用的组件 3. 散热器设计:散热器是PCB散热设计中常用的组件。它的作用是将热量从电路板传导到周围环境中。在选择和设计散热器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散热器的尺寸和形状:散热器的尺寸和形状应根据电路板的功耗和散热需求进行合理选择。大型散热器可以提供更大的散热表面积,增加散热效果。
• 散热器材料:常见的散热器材料包括铝和铜。铝散热器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和轻量化特点,而铜散热器则具有更高的热导率。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材料。
• 散热器的安装位置:散热器应安装在电路板上产生大量热量的元件附近,以确保热量能够迅速传递到散热器上。同时,应考虑到散热器的空间限制和与其他元件的干扰。
4. 空气流动和散热风扇:在一些高功耗的电路板设计中,单靠散热器可能无法满足散热要求。此时,可以考虑使用散热风扇来增加空气流动,提高散热效果。散热风扇可以通过产生气流来帮助热量的传递和散发。在选择散热风扇时,应根据功耗和散热需求来确定合适的尺寸、风量和转速。
第三部分:其他散热设计技巧
除了上述关键要素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散热设计技巧可以帮助优化PCB的散热性能:
1. 合理使用散热孔和通孔:通过在PCB上设置散热孔和通孔,可以增加空气流动,提高散热效果。散热孔可以增加热量的传导路径,通孔则可以帮助散热器和散热器之间的空气流通。
2. 温度传感器和热管理系统:安装温度传感器可以监测电路板上元件的温度变化,从而及时采取散热措施。此外,还可以使用热管理系统来实现自动化的温度控制和散热调节。热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温度数据,自动调节风扇的转速或其他散热设备的工作状态,以保持电路板的温度在安全范围内。
3. 热仿真和模拟:使用热仿真软件可以对PCB设计进行模拟和分析,评估不同散热策略的效果。通过热仿真,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元件的温度分布,优化散热设计,减少实际制造过程中的试错成本。
4. 管理环境温度:除了在PCB设计中优化散热性能,还应注意管理环境温度。将电路板安装在通风良好的设备中,避免高温环境和过热的气流直接影响电路板的散热效果。
5. 电源和信号线的分离:将电源线和信号线分开布线,可以减少电源线对信号线的干扰,同时降低电源线上的功耗,减少热量的产生,有助于整体的散热效果。
散热路径构建的三大原则
增强铜箔面积
整流桥的引脚(特别是AC输入端与DC输出端)应尽量连接至大面积铜箔,以形成有效的散热区域。例如,可通过铺铜填满所在网名的空白区域,同时使用过孔将热量引至多层板内部或背面。
合理安排热流路径
将整流桥放置于PCB热容量较大的区域,避免靠近热敏器件或密集布线区域。推荐让正负DC输出端的铜箔相对分布,形成“热流对流通道”,提升热辐射与传导效率。
使用热过孔与辅助铜层
在双面或多层板中,为整流桥引脚下方或周边布置多个热过孔(通常为0.3–0.5mm孔径,间距1mm左右),连接到底层大铜面或地层,有助于快速将热量引至低温区域,缓解顶部发热压力。
利用散热片
散热片通常是用铝或铜等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将发热元件(如功率芯片)与散热片紧密连接,热量就能传导到散热片上,再通过散热片表面的散热鳍片与空气的对流把热量散发出去,从而降低元件温度。
通过PCB自身的设计
增加铜箔面积:在布线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加发热元件周围铜箔的面积,因为铜的导热性好,能够将热量快速扩散开来。比如一些多层PCB板,会在发热层的相邻层大面积铺铜,帮助散热。
采用导热孔:在多层PCB板中,设置导热孔(也叫盲孔或埋孔),这些孔壁通常是金属化的,可以将热量从一个层传导到其他层,增加散热的途径。
借助风扇等主动散热设备
风冷方式:安装小型风扇,让空气强制对流。流动的空气可以更快地带走PCB上的热量,这种方式在一些高功率的电子设备中比较常见,如电脑主板的CPU散热器通常会配备风扇。
使用散热材料
导热硅脂:在发热元件和散热片之间涂抹导热硅脂,它可以填充元件和散热片之间的微小空隙,减少热阻,让热量传导更顺畅。
相变材料:某些相变材料在达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相变,吸收大量热量,能够有效降低局部温度峰值,适合用在有间歇性高发热的元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