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lcd屏是16位色的,本身价格很高,控制器成本也非常高,性能却不见得好,采用高性能的24位真彩色屏是比较理想的,但接口逻辑需要重新设计。
本文介绍一种 采用Philips公司带I2C接口的USB接口芯片PDIUSBD11进行USB接口开发的方法,他使用高速通用I2C接口与单片机相连接。?
本文以微处理器LPC2368为核心、DP83848C为以太网物理层接口芯片,详细地介绍了嵌入式以太网接口的实现方法。
本文介绍了利用S3C4510B的通用I/O口,采用串行方式控制液晶模块显示的方法。并给出了S3C4510B与LCD模块的硬件连接图和显示程序的部分原代码。
本文介绍了由AVR单片机实现的核磁共振仪床体检测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设计,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床体横向运动和纵向运动的精确控制问题。
本文在比较如今流行的几种嵌入式图形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MiniGUI的嵌入式媒体播放器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本文研发了一套基于USB接口的数据采集系统,整个系统的设计涉及到硬件、设备固件(Firmware)、USB设备驱动程序及客户应用软件。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测控系统常常需要处理所采集到的各种数字量信号。通常测控系统采用通用MCU完成系统任务。但当系统中采集信号量较多时,仅依靠MCU则难以完成系统任务。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FPGA技术的多路数字量采集模块。利用FPGA的I/O端口数多且可编程设置的特点,配以VHDL编写的FPGA内部逻辑,实现采集多路数字量信号。
介绍了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云台控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包括简单电路原理说明、单片机控制程序设计和嵌入式系统的驱动及控制程序设计。云台控制属于整个系统的一个功能模块,首先由DSP(BSP-15)将网络用户的云台控制操作解释为符合标准云台控制协议的命令,通过I2C发送命令给单片机(87LPC764),再由单片机通过RS-485串口将云台控制信息转发给云台摄像机,从而完成整个控制过程。
在设计可支持CompactFlash+++(或CF+)插槽的接口时,有两个主要因素需要考虑,即供电及热插拔。
随着我国电网的逐步发展,如何保证优良的电能质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电能质量监控系统可以实时跟踪电网参数的变化,故可为改善电网电能质量提供实际依据。传统的监控装置对目前一些高频的复杂暂态量的采集与处理还相对困难,所以研制一种高速的、处理能力强大的监控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以TMS320F2812型DSP为控制核心设计了一种电能质量监控系统。TMS320F2812是TI公司生产的32位定点DSP,它采用1.8 V的内核电压,具有3.3 V的外围接口电压,最高频率150 MHz,片内有18K字的RAM。由于在通常情况下,采集系统中转换器件的性能决定着系统性能的优劣。所以本设计选用TI公司的ADS8364作为AD转换模块。ADS8364的最高频率为5 MHz,对应采样频率250kHz,可以满足本采集系统的要求。
USB接口以其数据传输快、连接简单、易于扩展、支持热插拔等特点已成为外设与PC通信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嵌入式微处理器需增加通用的USB接口,以便实现与PC等USB主机系统的通信。针对这样的需求,这里采用PHILIPS公司的USB接口器件PDIUSBD12和Atmel公司的AVR系列单片机ATmega8设计一种通用的USB接口模块。该模块可方便为各种嵌入式微处理器增加USB接口,从而实现与USB主机系统的高速通信。
目前仪器设备大都采用RS232接口与计算机通信,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支持热插拔的USB标准接口将取代RS232接口,因此计算机将越来越少配置甚至不配置RS232接口。RS232接口与USB接口虽然都属于串行接几,但它们的数据格式、通信协议、信号电平以及机械连接方式则不同。这样计算机不能控制现有仪器设备,解决这一问题就得把现有的仪器设备的RS232接口转换成USB接口。实现这种转换有两种方案,一种方案是从硬件底层固件开始全面开发系统,该方案由于开发成本高、难度大,加之单片机的限制,因而很少采用;另一种方案是采用USB/RS232桥接器件如CP2102,CP2103进行设计,计算机通过USB接口虚拟一个RS232接口,与传统设备器件连接,设备对计算机接口的形式为USB接口。
WLED 解决方案集成了白光 LED 工艺的优点以及创新型节能方案(例如:环境光控照明),从而可以在更广范围内应用,并获得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高的效率。现有的绝大多数 WLED 驱动器解决方案仍然要和电压升压驱动器解决方案搭配使用;但是,随着 WLED 应用及技术的多样化,WLED 驱动器解决方案的选择空间也越来越广。线性匹配电流源就是这样的一个新型解决方案。德州仪器 (TI) 推出的低压降 (LDO) 线性 WLED 驱动器 TPS7510x 就可以用于驱动 WLED。本应用手册将对这一新型技术与现有的升压解决方案进行比较。
基于ARM CPU并集成了外围功能(如实时操作系统定时器等)的μPLAT系列是一种基本系统级LSI开发平台。高速及低功耗的μPLAT-92平台专为W-CDMA、PDA及其它便携式终端(如互联网设备)应用而开发。μPLAT-92是以硬IP为特征的硬件开发与集成环境的平台总称:μPLAT-92内核包括一颗ARM920T CPU及运行操作系统所需的最少外围I/O器件;电源管理IP及原型板也包括在内。这不仅能提高系统级LSI的运行速度及降低其功耗,而且还能缩短规模不断提高的大型系统级LSI的开发时间,并使用户能专注于其自身的定制应用开发与质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