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作为现代汽车安全的核心组件,通过实时监测胎压与温度数据,构建起全天候的轮胎健康监护网络。其算法设计需兼顾低功耗运行与高精度异常识别,尤其在直接式TPMS中,传感器需在纽扣电池供电下持续工作5年以上,同时实现毫秒级压力追踪与爆胎风险预测。本文从算法架构、低功耗唤醒机制及异常压力识别策略三方面展开技术解析。
在智能电动汽车赛道上,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系统的核心传感器,其技术演进与自动驾驶等级提升密切相关。小米汽车通过“激光雷达+视觉融合”的技术路线,以禾赛AT128激光雷达为硬件基石,结合BEV+Transformer+占用网络算法,构建了从L2+辅助驾驶到L4级自动驾驶的渐进式技术布局。这一路线既体现了对技术可行性的务实考量,也展现了小米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战略野心。
除了充电电路外,锂电池的放电过程也需要保护。锂电池的放电电压不能低于3.0V,否则电池寿命会大幅缩短。为了实现这一保护,工程师们设计了DW01芯片与8205 MOS管的电路组合。DW01芯片能够监控锂电池的放电电压和电流,当电压低于3.0V或电流过大时,它会通过控制MOS管切断放电回路,从而保护电池。同时,8205 MOS管作为开关元件,具有低内阻和高效率的特点,能够确保放电过程的稳定和安全。
在PCB设计的宏伟蓝图中,布局与布线规则犹如精密乐章中的指挥棒,是铸就电路板卓越性能、坚不可摧的可靠性及经济高效的制造成本的灵魂所在。恰如一位巧手的园艺师,合理的布局艺术性地编排着每一寸空间,既削减了布线交织的繁复迷宫,又如同稳固的地基,提升了系统稳如磐石的稳定性。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商业化以来,锂离子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较高的充放电效率,成为了现代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的主流电源。然而,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锂离子电池面临着资源稀缺和成本高昂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潜在的替代方案,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钠离子电池究竟能否取代锂离子电池呢?这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压缩空气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从食品加工到电子制造,从制药行业到汽车生产等。确保压缩空气的纯净度至关重要,因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等污染物会损害系统效率、产品质量及工作场所安全。在空气质量监测技术中,光离子化检测(PID)以其对痕量 ppb 级 VOC 测量的高度敏感性而脱颖而出,成为提高压缩空气质量的有力技术手段。
模块化设计作为一种将系统拆分为独立、可复用组件的方法,能够在低代码平台中实现功能的灵活组合,并最大限度地提升系统性能。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模块化设计,使得低代码平台既能快速适应变化,又能保持高效稳定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