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16C72单片机控制HT1621B驱动LCD#include #define BIAS 0X50 //1/2偏压,4背极#define RC256 0X30 //系统时钟选择为片内RC振荡器#define WDTDIS1 0X0A //禁止WDT溢出标志输出#define TIMERDIS 0X08
//这是一个两路交流信号的AD转换,然后和标准比较决定输出大于标准的那一路,默认输出A路#include #include #include bank1 int re0[40]; //定义存放A/D转换结果的数组,在bank0中bank1 int re1[40]; /
前 言 在UPS等电力电子设备中,控制方法是核心技术。早期的控制方法使得输出为矩形波,谐波含量较高,滤波困难。SPWM技术较好地克服了这些缺点。目前SPWM的产生方法很多,汇总如下。 1)利用分立元件
在系统程序的初始化部分,应对程序中用到的寄存器和临时变量作说明,如:unsignedcharTRANS;unsignedcharPAGEADD;//存放页地址寄存器unsignedcharPAGENUM;//存放总页数寄存器unsignedcharCLMSUM;//
#include__CONFIG(0x3f38);//看门狗关,内部RC震荡,RA6/RA7做I/O//-----------------------------------//延时函数voiddelay(){inti;//定义循环变量for(i=5000;i>0;i--)//循环次数控制{NOP();//消耗一
#include//包含单片机内部资源预定义__CONFIG(0x1832);//芯片配置字,看门狗关,上电延时开,掉电检测关,低压编程关,加密,4M晶体HS振荡#definei_oRB4//定义DS1302的数据口#definesclkRB0//定义DS130
硬件说明:ATmega48/88/168的PB5是SPI时钟输出,接74HC595/74HC165的移位时钟输入端;PB4是SPI的MISO数据输人,接74HC165的数据输出;PB3是SPI的MOSI数据输出,接74HC595的串行数据输入端SER;PB2接74H
串行口的工作方式0为同步移位寄存器输入/输出方式。这种方式并不是用于两个AT8 9 S51单片机之间的异步串行通信,而是用于串行口外接移位寄存器,以扩展并行I/O口。 方式0以8位数据为一帧,
串行口的方式1为双机串行通信方式,如右图所示。 当SM0、SM1两位为01时,串行口设置为方式1的双机串行通信。TXD脚和RXD脚分别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 方式1收发一帧的数据为10位,1个起
1.实验任务 如下图所示,在AT89S51单片机的P0和P2端口分别接有两个共阴数码管,P0口驱动显示秒时间的十位,而P2口驱动显示秒时间的个位。2.电路原理图图4.11.13.系统板上硬件连线(1).把“单片机
1.实验任务(1).开始时,显示“00”,第1次按下SP1后就开始计时。(2).第2次按SP1后,计时停止。(3).第3次按SP1后,计时归零。2.电路原理图图4.17.13.系统板上硬件连线(1).把“单片机系统”区
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本文介绍如何用单片机驱动蜂鸣器,他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话机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 蜂鸣器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两
1.实验任务(1).开机时,显示“0”(2).第一次按下时,显示“D1”;第二次按下时,显示“D1D2”;第三按下时,显示“D1D2D3”,8个全显示完毕,再按下按键下时,给出“嘀”提示音。2.电路原理图图4
#include"reg51.h"#defineucharunsignedchar#defineuintunsignedintsbitSCLK=P2^2;sbitSID=P2^1;sbitCS=P2^0;voiddelay(uintv)/*延时*/{while(v!=0)v--;}voidser_in(ucharc)/*serial输入程序*/{ucharBi
#include"reg51.h"#include"intrins.h"#defineucharunsignedchar#definenop()_nop_();sbitclk=P1^6;sbitdata_i=P1^4;sbitdata_o=P1^5;sbitcs=P1^2;//此程序ATOD为CH1ucharread_adc(void){uchari,ch=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