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微型/纳米机器人在生命医学领域发展迅速,且作为广大。包括药物运输、外科手术、医疗诊断、解毒等在内的应用正展现出这些微小机器人得天独厚的优势。机械学、生命医学、纳米科学等学科的合作和融合,促使了机器人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应用上绽放出不一样的火花。
美国有一种“移动卒中救护单元”的救护车,是专用于有人中风的情况。三星旗下的医疗影像公司NeuroLogica联手以色列的人工智能公司MedyMatch,联合起来为这种救护单元做了一个人工智能平台加三星CereTom CT扫描仪的功能,让施救医师使用这种移动扫描工具的时候很快就能知道患者是脑出血还是血栓。
近日,上海优医基医疗影像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UEG)获得华医资本独家千万级投资,且已合作完成A轮融资。
哮喘吸入器因携带方便、售价低廉,成为哮喘患者群体的随身必备药品,也是急症突发时的救命良药。针对跨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召回存缺陷的哮喘吸入器是否涉及中国,近日,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方面对财新记者回应,此次召回仅限于美国,因为缺陷产品仅供应美国,与中国市场无关。
中国研究人员近日报告说,他们运用基因治疗技术,让Ⅰ型糖尿病小鼠体内产生大量欧米茄—3脂肪酸,成功逆转疾病进程。这为治愈饱受Ⅰ型糖尿病折磨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这项由广东工业大学教授赵子建、李芳红领军完成的研究发表在新一期美国《临床检查杂志》上。
据报道,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的血液检测方法,在测试由心脏病发作引起的心肌损伤时更为快速灵敏,能帮助医生根据发病风险分级救治病患。该研究成果发表在《临床化学》杂志上。
据报道,波士顿大学合成生物学家威尔森·黄带领的团队提出一种方法,用基因工程方法编辑哺乳动物细胞DNA,从而进行复杂的计算,使这类细胞变成生物计算机。他们希望新的编程技术有助于癌症治疗、按需生长可以替换受损身体部位的组织等。
深度学习应用非常广泛。在大数据方面中做研发的人很多。谷歌所提供的开源算法平台大大地降低了进入人工智能的门槛,很多人朝着这个研究方向里面涌,可能今后几年大家会看到各类应用像雪崩一样袭来。
当生命不可挽救时,“自愿、无偿”捐献能用的器官,让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主动选择。然而,器官捐献,这项在21世纪才在我国起步的事业,发展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在今年的HIMSS年会上,来自全球的医疗信息化公司相继展示了自己的最新技术,这些技术聚焦人群健康的管理、人工智能以及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某种意义上指出了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方向。那么这些企业最新的“黑科技”有哪些呢?
今天是4月第一天,一些跟医生息息相关的政策也于今日开始正式生效了。
近日,来自多伦多的医疗器械公司CellAegis Devices宣布完成了950万美元(超过六千万元人民币)C轮融资。此轮融资由加拿大著名风投机构CTI Life Sciences Fund领投,其他投资主体还包括MaRS Catalyst Fund、Broadview Ventures以及多位来自美国的投资人。
患者多、看病难、医生累······面对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机器人技术能否让这些情况发生改变?
在短短三年内,等待肝移植的患者可能能够捐赠健康细胞,并将它们通过3D打印机复制成可以延长其寿命的美元大小的组织。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行新闻通气会,向媒体通报了该院开展的一项重大创新技术: 3月29日,郭树忠教授和舒茂国教授带领的整形美容颌面外科团队成功将前臂预制的耳朵移植到了患者头部。